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常年附子養生

常年附子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15 01:55:01

1、體質較弱,長時間服用中葯養生,時間久了會給機體功能造成哪些損害和偏差?

長時間的喝中葯一定會產生副作用,不僅會對胃部造成一定的影響,最主要的就是會損害到肝腎的部位,大部分的葯物的代謝都是通過肝腎來代謝的,所以會給肝腎造成很大的負擔,這樣就會損害到肝腎的正常功能。

胃的吸收功能也會影響到葯物的吸收,肝腎的代謝功能會影響到治療的效果,甚至會威脅到自己的生命健康,所以在喝中葯的期間,大家一定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及時的調理,在飲食上面,一定不要1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和海鮮類的食物,油膩的食物也不要吃,更不能夠喝綠豆湯。

還有需要忌口的地方就是中葯裡面如果含有人參的話,那麼就不要吃蘿卜,即使沒有人參,最好也不要吃蘿卜,因為蘿卜會泄氣,會影響到葯的效果。還需要注意南瓜,糯米,辣椒,羊肉,酸菜,西瓜等這些食物都不能夠吃,在喝中葯期間,喝茶的時間一定要和喝中葯的時間相隔兩個小時。

中葯大部分是天然葯物,有效成分比較復雜,如生物鹼、皂素、鞣酸質,揮發油等。既然是葯,其多數則會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一般地講,中葯的副作用比人工合成的西葯要小些,但也有些葯物毒性較大,如紅砒石、白砒石、水銀、斑蝥、青娘蟲、紅娘蟲,生藤黃等。毒性稍輕些的有:白附子、生附子、生川烏、生草烏、生半夏、馬錢子、巴豆、生天南星、生甘遂、鬧羊花、天仙子、蟾酥、土木鱉、呂宋果、雲軸子、楓茄子、楓茄花,生硫磺、巴豆霜、白降丹、罌粟殼等。當使用這些葯物時,必須慎重,有毒性的中草葯必須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2、服用帶附子的補腎葯兩年,現在懷疑附子慢性中毒!

腎再志為恐,很明顯,你的腎進一步變虛。腎主封藏,不漏即為補,你本來腎虛,陽痿早泄是身體自我保護的表現,意思是告訴你該歇停一會了。沒猜錯的話,你在這種情況下反而用一些催情葯(自認為這樣補腎),始得腎進一步虛衰,才出現現在這種情況。

3、老年人如何四季養生?

一、春季

春季乍暖還寒,氣候多變,忽冷忽熱,俗有「春天猴兒面,一日變三變」之說,時而風和日麗,春光明媚,時而冷風陣陣,寒氣襲人,故春風春雨與健康有關。

穿著「宜春捂」,早春宜保暖。防風禦寒。衣服要慢慢地減,不要一下子就換上薄衣服。另外,要暖足凍頭,就是說棉鞋最好不要急著換,要暖腳,與此相反,帽子可以不用再戴了。晨練的時候不要出大汗,因為春季人體血氣活和,經脈舒暢,肌膚鬆弛,人體陽氣易發泄,所以要保護陽氣,適宜小運動量,出汗多會耗心血,損陽氣,對身體健康體不利。

睡覺「宜早起」,氣溫逐漸回升,「宜夜卧早起,廣步於庭」。

居室」宜衛生」,室內勤打掃。置物要有序。

飲食「宜清淡」,春季利於失精血,化津液。食宜溫。有助扶陽氣,機體興旺。

防病「宜緊弦」,傳統醫學認為:「百草回芽,百病發作」,就是說,春天容易舊病復發。春天由於溫暖多風,適宜於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繁殖和傳播,因此,春天外感較多,對身體虛弱的老年人來說,更應引起重視。

二、夏季

夏季晝長夜短,暑氣灼人,老年人耐受力弱,適應性差,生活活動與外界環境的平衡容易遭到破壞,因而容易中暑,發生多種疾病,產生不測,所以更要安全度夏。

情緒「宜防躁戒怒」, 盛夏陽光強烈、天氣酷熱,加上人體陽氣旺盛,容易使人心煩急躁,老年人在酷熱的天氣里,一定要讓情緒處於平靜狀態,不可過度勞累、激動。良好的心態是身體最好的調節劑,可防止「五臟內火」的滋生。

飲食「宜清淡、營養,科學用膳」, 濕熱的環境為各種細菌生長繁殖提供了好的條件,由於老年人胃腸功能弱,夏季飲食一定要講究衛生,不可吃腐爛變質食品,冰箱內食物必須經高溫加熱後方可食用。食物要以溫、軟、清淡為宜,不可過多地吃冷、肥、膩的食品,不可飲食過量。若出現由於飲食不當引起的嘔吐腹瀉,應立即到醫院治療。

生活「宜有序」,起居「宜有常」,應夜卧早起,參加晨練,不可貪涼。

睡眠「宜充足、防風」,夏季是人體心火旺、肺氣衰的季節,起居方面要適當地晚些睡覺、早些起床。清晨空氣新鮮,起床後可到戶外參加一些適當的體育活動,對增強體質頗有益處。中午要適當睡眠,保持精力,但由於天熱出汗毛孔擴張,機體易受風寒侵襲,所以不可露天或在樹下睡眠。夏季晝長夜短,且因燥熱,一般人睡得晚因而要用午睡來補充,但不可在涼風處和堂風口處及電扇旁午睡。 著裝「宜寬松舒爽」,夏日服裝為求簡單、單薄,透氣性好,款式上應寬松舒適,色彩要素雅大方,質地上能吸汗透氣,內衣褲要一天一換。

三、秋季

秋季的氣候處於「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先是秋陽肆虐,溫度較高,到「白露」過後,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氣候寒熱多變,一些老年人由於自身調節能力減弱,這時往往就會出現一些相應的症狀,使老年生活質量大大下降。因此,老年人如想在秋季保持健康、延緩衰老,在秋季的生活、行為就應與氣候變化相適應,以免秋天肅殺之氣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

精神上「宜安定」,減少思慮情緒。降低秋季之肅殺之氣對人體的不良影響,維持心理平衡,注意解郁散結,保持歡樂情緒。

飲食「宜清潤」,飲食調理以防燥擴陰、滋腎潤肺為准,少用椒、蔥韭、蒜等辛燥食品。多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甘蔗、乳品等柔潤食物,強調暖食,禁忌生冷。

睡覺「宜早卧早起」,早卧以順應人體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陰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睡眠時間稍延長,免受凋零冷落之象的影響,也可減少小血栓的形成。另外,為增強體質,耐寒鍛煉從秋天就可以開始了。

衣著「宜秋凍」不宜早加衣,使肌體逐漸適應寒冷氣候,增強抗病能力。注意秋燥「,秋季天氣乾燥,老年人如果飲水少、長卧床、少活則易生便秘;高血壓病人發腦溢血,危及生命,所以要多吃水果蔬菜等。也可早上起床後揉腹一次,揉50下左右就可以了。

四、冬季

冬三月是閉藏的季節。天氣寒冷,氣候乾燥,河水結冰,田地凍裂,是陰盛陽衰的現象,冬季養生要順應體內陽氣的潛藏,以斂陰護陽為原則。老年人易受風寒,要避寒就暖,應以養精蓄銳為主,內心有什麼事也要往好處想,冬天養生以養「藏」氣為主。

著裝「宜防寒保暖」, 老年人血液循環功能較差,如果室溫過低,老人的手腳就很容量凍傷;而如果室溫過高,內外溫差過大,又很容易感冒,老年人一定要隨時注意保暖防病。衣服盡量穿得寬暖,棉鞋要稍稍大一點,在鞋底的墊上均勻地撒一層生附子末,然後用棉布縫好,放在鞋裡,這樣可預防凍瘡,使雙腳氣血流通。

生活「宜有節」,起居「宜有常」,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等太陽出來了再起床。早睡是為了養人體陽氣,保持溫熱身體,遲起是為了養陰氣。

飲食「宜進補」,多吃高蛋白和維生素食物,並適時進補。葯補不如食補,陽虛之人多吃羊肉、雞肉、牛骨髓;陰虛之人多吃鴨、鵝肉,以補虛益氣,養胃生津。

天氣晴朗「宜鍛煉」,冬季遇到好天氣時可適當進行戶外鍛煉,以補陽光照射不足,增強體質;在冷空氣中鍛煉,可增加神經調節機能,提高抵抗力,但不宜出大汗以防感冒,大風、大霧、雨雪惡劣天氣,不可去戶外。

初冬時節,一些傳染病很容易流行,其中對老年人威脅最大的莫過於流行性感冒。為了有效地預防流感,在流感流行期間盡量避免去影劇院、商場等公共場所,居室內部要常通風,床頭經常擺放幾只橘子或一小瓶薄荷油,也可用米醋熏房間,這樣可祛除病毒。有一民間驗方可以提高禦寒能力、減少發病,即用大棗10個、生薑5片每晚煎茶喝即可。

心理衛生「宜講究」,冬季許多疾病發生發展或惡化都與人的心理狀態息息相關,因此應避免憂傷、焦慮、緊張等不良因素刺激,老年人應保持樂觀、愉快情緒。

另外,講一下冬季老年人養生六不宜:1.不宜夜間憋尿;2.不宜門窗緊閉;3.不宜蒙頭睡;4.不宜飲酒禦寒;5.不宜取暖失度;6.不宜小疾不治。

4、中醫用葯有四季區分嗎?例如夏天不能用附子.冬天不能用大寒葯什麼的.

中醫用葯是要全面考慮的,比如地理(南方潮濕、北方乾燥),生活習慣(南方吃辣、山西吃酸),工作環境(長期井下作業、辦公室人員)最主要的是病人的具體情況。如果病情需要夏天用附子,就沒有忌諱。甚至有的用附子達到上百克之多,遠遠超過了一般的用量。主要是病情的需要才行。不是一成不變的。

5、北京台養生堂節目,養身腎為本(二)中「麻黃細辛附子湯」的方子

這是治少陰太陰兩感傷寒的方子。溫里解表的。

6、陽虛體質怎麼養生?

所謂陽虛體質,其特點是形體白胖,面色淡白無華,時常倦怠,不耐勞力,動則喘促,平素惡寒喜暖,小便清淡白無華,時常倦怠,不耐勞力,動則喘促,平素惡寒喜暖,小便清長,大便對稀,唇淡口和,常自汗出,脈沉乏力,舌淡胖有齒痕,喜過春天、夏天,不喜秋冬。陽虛體質者的飲食調養方法是:應多食羊肉、狗肉、鹿肉、雞肉;夏日三伏,每伏可食附子粥或羊肉附子湯一次。平時要善於調節自己的感情,保持心情愉快,消除或減少不良情緒的影響,加強體育鍛煉,並注意葯物養生。

與常年附子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