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小暑節氣推薦養生運動

小暑節氣推薦養生運動

發布時間:2020-07-15 00:30:21

1、小暑節氣的養生

小暑節氣的養生要注意靜心百和良好的睡眠習慣。

1、靜心

小暑節氣正處在天氣漸漸炎熱之初,這個時候人們普遍也是比較忙的,容易產生心煩氣躁和疲倦乏力,保度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平心靜氣,對於身體健康是非常重要。自古就認為人體的情志活動與內臟有著密切問的關系,情緒的變化對於身體器官也有不同的影響。

2、良好的睡眠習慣

逐漸進入夏天,答夏日晝長夜短,要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做到早睡早起,中午的時候可以進行適當的休息,對於回自身疲勞的恢復會有很好的幫助。好的睡眠習慣有助於身體抵抗能力的提答高,尤其是在夏天的時候身體比較虛弱,更需要重視起來。

2、小暑節氣,養生知多少

小暑節氣養生要做到:平心靜氣以養心; 注意飲食衛生,飲食宜清淡適量;外出時做好防暑工作。

1、平心靜氣以養心

小暑時節,天氣炎熱,人們容易煩躁不安,愛犯困,少精神。所以,對應這一時節的特點,在養生健康方面,應該根據季節與五臟的對應關系,養護好心臟。心為五臟六腑之首,有「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之說,心臟的養護尤為重要。

中醫認為,平心靜氣,可以舒緩緊張的情緒,使心情舒暢、氣血和緩;既有助於心臟機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養陽」的原則。所以,夏季養生以「心靜」為宜,心靜自然涼。

2、 注意飲食衛生,飲食宜清淡適量

小暑時節的多雨、高溫,更使得本來就在夏季屬於高發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發頻發。所以,這一時節的飲食,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而且飲食要節制,不可貪食、過量;而且飲食以清淡,富有營養為宜。

3、外出時做好防暑工作

中暑是夏季的常見病,小暑時節的天氣特點更是容易發生中暑。所以大家外出時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帶好遮陽傘、遮陽帽等工具,多喝水,並盡量避開午後太陽熱辣時外出。

3、有關小暑的養生運動,小暑可以做什麼運動

小暑做什麼運動好

小暑節氣適宜健走

健走是速度介於跑步和散步之間的一種運動方式。由於運動方式簡單,沒有意外傷害等原因,深受廣大體育愛好者的歡迎,尤其適合老年人參與。健走的運動量適中,技術要求低,沒有器械限制,對增強腿部肌肉和提高心肺功能有很好的作用,夏季早晨和太陽下山後的傍晚,均是健走的好時間,尤其是傍晚,既可以幫助消化,又可納涼,一舉多得。

小暑適宜水中慢跑

小暑時節在水中慢跑有利於消暑。水中慢跑除了可以感受涼涼的水溫,還能平均分配身體負載,比在陸地上跑有明顯的有點。在地面,每跑1英里,運動者的每隻腳需要撞擊地面1000次左右,腳部、膝部和臀部都會受到震盪,所以常常使肌肉扭傷或韌帶拉傷;而在深水中,下肢受到的震盪為0,因而不會出現上述事故。

小暑節氣適宜做健美操

在炎熱的夏季想要來一場揮汗如雨的運動,健美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需要什麼特別的設備,只要有音樂或者健身視頻即可。夏季跳健美操可以取得很不錯的減肥效果、提高心肺功能、緩解精神壓力。

小暑節氣適宜臂跑

臂跑是一種比較新興的運動,方法簡單,老少皆宜,深受歡迎,經常做臂跑運動,可以延緩衰老、預防心血管疾病、提高免疫力並增強體質。

水中慢跑有效減肥

水中慢對肥胖者尤其適宜。由於水的密度和傳熱性比空氣大,因此水中慢跑時消耗的能量比陸地上多,是一種減肥的有效方法。水中慢跑不僅可以去除腹部多餘的脂肪而且能夠使雙腿修長健美。因而,水中慢跑也十分適合愛美的女性。

小暑節氣適宜游泳

小暑節氣游泳不僅是一項可以消暑納涼的運動,也是一項保健肺部十分有益的運動,因為游泳可以鍛煉人的肺部,讓人的肺部健康、呼吸順暢,毒素也被排出體外,同時人在水中游泳時水的浮力可以減輕人體90%的體重,可以使人全身的關節得以放鬆,還能刺激淋巴排毒,游泳運動對人的呼吸有很高的要求,可以使肺部得到鍛煉。

小暑養生運動原則

1、精神調養

注重「心靜」,保持心情平和。

2、起居調養

小暑暑濕交蒸,避免烈日下暴曬,預防中暑;避免汗出後即吹冷風,寒邪侵襲而出現感冒、關節疼痛等疾病;注意休息,適當午睡,保持精神充沛和心情舒暢。

3、運動調養

可以選擇早晨或傍晚在河邊、花園里進行低強度運動,如瑜伽、散步等,避免運動後大汗淋漓。有一點大家要記住了:運動中科學補水必不可少的。

4、飲食調養

宜進食溫軟食物,切忌任性進食寒冷食物、不知飢飽,可多喝熱米湯、熱粥、綠豆湯等養胃生津,益氣消暑。

小暑養生運動宜忌

1.小暑養生盡量做到心平氣和

老話說得好「心靜自然涼」,小暑養生要控制好情緒波動,心煩的時候可以聽一聽抒情和緩的音樂,修養身心。

心情躁鬱容易傷肝,在閑暇的時候做些自己喜歡的事,忘記一切壓力。心理暗示法對調整心情有很大的作用,當感到煩躁時在腦海中想像令人愉快的畫面,如一望無際的草原。

打坐冥想也是一個極佳的方法,每天閉目養神20分鍾,將思緒拋到腦後,引導自己向積極的事物去想像。

2.小暑養生忌運動過激

中醫學中小暑時節講究養陽氣,所以大家要「少動多靜」,尤其是老人和小孩,以及體質比較弱的人應該避免在小暑天氣里做劇烈的運動,這樣會很大程度上損傷人的陽氣。

但是少動並不意味著不能動,在清晨或晚上比較涼爽的時候,可以適當地進行比較和緩的運動,比如打打太極,散步,慢跑,感覺到稍微出汗即可,不可以運動到大汗淋漓,容易導致脫水狀態。

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病患更要特別注意。

3.小暑養生忌烈日下運動

運動時間盡量調整在清晨或是晚上,小暑時節氣候炎熱,使人容易莫名地感到心情煩躁,食慾下降,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精神,這個時候如果還在大白天曝曬容易引起外邪侵襲和中暑。

4、今日小暑,小暑節氣應該如何養生

小暑節氣養生方法:
1、小暑節氣如何養生之飲食調理

夏天裡瓜果很是豐富,那麼我們便可以多吃點水果,在吃水果時還要注意水果的屬性,對自身的體質也要了解,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比如脾胃虛的人,要少食西瓜、梨等涼性的水果,容易上火的人要少食桂圓、荔枝等水果,芒果、菠蘿等對過敏體質的人有危害。

2、小暑節氣如何養生之預防感冒
夏季人體陽氣浮躍於體表,隨出汗而外泄,使衛氣不足,抵抗力減低,若此時感受外風,同樣可引起風寒、風熱、暑濕等證。因而夏季感冒也分多種類型:風寒感冒,發熱不甚而明顯惡寒,同時鼻流清涕,噴嚏連連,此時應立即服感冒清熱沖劑2袋,一定熱服,或喝蔥白薑片紅糖水,每2-3小時再飲一次,大多症狀會明顯緩解。若體溫迅速升高,伴惡寒、咽喉不適等,多為風熱感冒,大家注意做好預防保健。

3、小暑節氣如何養生之起居作息
高溫天氣下,心臟排血量明顯下降,各臟器的供氧力明顯變弱,一定要注意養」心「。起居有常,適當運動,多靜養。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並利用午睡彌補夜晚睡眠之不足。晨練不宜過早,以免影響睡眠。夏季人體能量消耗很大,運動時更要控制好強度。運動後別用冷飲降溫。
另外,盛夏最易發生的就是中暑。中暑主要是因為氣溫高、所處環境通風條件差,體熱來不及向外發散所致。平時要注意多喝水,少外出以避暑氣。

4、小暑節氣如何養生之情緒調節
中醫」四季養生「的理論認為夏屬火,通心,人容易煩躁不安,出現疲勞、胸悶、睡眠不好、頭痛、心悸等症狀。而從現代醫學角度解釋,人體溫度過高,容易引起內分泌改變和心態不穩定,讓人感到煩躁不安、思維紊亂,易激惹、易怒甚至行為失常等,表現為失眠、健忘、情緒低落、食慾不振等。
有規律的作息可以安定情緒。如果失眠,可以在仰卧或側卧時,放鬆全身肌肉,或者注意腹部呼吸的起伏,排除雜念後,心靜了自然就可以安然入睡。

5、小暑節氣養生注意什麼

小暑節氣養生注意少吃一些過咸或者過辣以及刺激性比較大的食物,多吃知一些清淡有營養的食物,適當的吃一些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多喝水補充充足的水分。

飲食道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干凈,飲食不潔是引起胃腸道疾病的主要原因。夏天的時候食物也容易腐敗,對於這些食物最好不要吃,如果吃了輕則嘔吐,專重則昏迷和中毒。

適當的體育鍛煉有利於促進血液的循環和提高身體的抵抗能力,但是需要注意避免過度勞累,適當的休息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是在室外鍛煉的話需要避免陽屬光的直曬,否則容易引起中暑。

6、小暑節氣怎樣養生

夏季還是消化道疾病的高發季節,炎熱的天氣使得蟲蟻滋生較快,一定要注意飲食的衛生,其次還要注意飲食的量,吃的過少會使得各方的營養達不到,抵抗力降低,引發其他病症,而吃的過飽,腸胃會超負荷的工作,可能會引起脾胃消化不好,脘腹脹痛,嘔吐等問題。終究是病從口入啊,一切還是小心點為妙。夏季天氣乾燥人們很容易燥熱,脾氣也很難控制,容易感到心煩不安,不同的情志會影響人的內臟,產生不同的病理變化,所以炎炎夏季就要心靜少動,每天要有足夠的睡眠時間,最好作息時間也有所固定,少動意味著不要做強度太大的運動。游泳可以幫助人體散熱,在水中人們會感覺很涼快很舒適,水流對人的身體、皮膚還會起到按摩的作用,水的浮力也使得頸椎腰椎的負擔減輕,長期游泳可增強人的心肌功能。游泳是一種有氧運動,夏季推薦的必備。

7、小暑做什麼運動好 小暑養生運動宜忌

健走是速度介於跑步和散步之間的一種運動方式。由於運動方式簡單,沒有意外傷害等原因,深受廣大體育愛好者的歡迎,尤其適合老年人參與。健走的運動量適中,技術要求低,沒有器械限制,對增強腿部肌肉和提高心肺功能有很好的作用,夏季早晨和太陽下山後的傍晚,均是健走的好時間,尤其是傍晚,既可以幫助消化,又可納涼,一舉多得。
小暑適宜水中慢跑
小暑時節在水中慢跑有利於消暑。水中慢跑除了可以感受涼涼的水溫,還能平均分配身體負載,比在陸地上跑有明顯的有點。在地面,每跑1英里,運動者的每隻腳需要撞擊地面1000次左右,腳部、膝部和臀部都會受到震盪,所以常常使肌肉扭傷或韌帶拉傷;而在深水中,下肢受到的震盪為0,因而不會出現上述事故。
小暑節氣適宜做健美操
在炎熱的夏季想要來一場揮汗如雨的運動,健美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需要什麼特別的設備,只要有音樂或者健身視頻即可。夏季跳健美操可以取得很不錯的減肥效果、提高心肺功能、緩解精神壓力。

8、小暑節氣如何養生更好

小暑節氣如何養生呢?
1、睡眠習慣。逐漸進入夏天,夏日晝長夜短,要養成來良好的睡眠習慣,做到早睡早起,中午的時候可以進行適當的休息,對於自身疲勞的恢復會有很好的源幫助。好的睡眠習慣有助於身體抵抗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在夏天的時候身體比較虛弱,更需要重視起來。
2、體育鍛煉。適當的體育鍛煉有利於促進百血液的循環和提高身體的抵抗能力,但是需要注意避免過度勞累,適當的休息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是在室外鍛煉的話需要避免陽光的直曬,否則容易引起中暑。
3、飲食。小暑節氣的時候,胃的消化功能相對來說比較弱,經度常可能會出現一些消化道疾病,少吃一些過咸或者過辣以及刺激性比較大的食物,多吃一些清淡有營養的食物,適當的吃一些新鮮的水果和蔬菜知,多喝水補充充足的水分。飲食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干凈,飲食不潔是引起胃腸道疾病的主要原因。夏天的時候食物也容易腐敗,對於這些食物最好不要道吃,如果吃了輕則嘔吐,重則昏迷和中毒。

9、小暑節氣養生注意事項有哪些

1、忌動怒

小暑時節,天氣炎熱,人們容易煩躁不安,愛犯困,少精神。所以,對應這一時節的特點,在養生健康方面,應該根據季節與五臟的對應關系,養護好心臟。中醫認為,平心靜氣,可以舒緩緊張的情緒,使心情舒暢、氣血和緩;既有助於心臟機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養陽」的原則。

2、勿久坐木

小暑節氣氣溫高、濕度大,久置露天的木料,如小區或公園里的木椅木凳,經過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表面看上去是乾的,可是經太陽一曬,溫度升高,便會向外散發潮氣。如果人在上面坐久了,可能誘發痔瘡、風濕關節炎等病,因此小暑節氣時不宜在木質凳椅上久坐。

3、飲食忌辛辣油膩

暑時節的多雨、高溫,更使得本來就在夏季屬於高發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發頻發。所以這一時節的飲食,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而且飲食要節制,不可貪食、過量,而且飲食以清淡,富有營養為宜,但也要注意營養的均衡。

4、忌飲食過量

飲食過量,會損傷腸胃。夏季,尤其是進入小暑後,更不應多食、過食、大食、嗜食、暴食,否則,脾胃受傷,健康受損,飲食應以適量為宜。夏季是消化道疾病多發季節,在飲食調養上要改變飲食不節,飲食不潔,飲食偏嗜的不良習慣。

5、不宜過度勞累

小暑時氣候炎熱,人體能量消耗較大,此時宜遵循「少動多靜」的養生原則,以免陽氣外泄太過。每天作息應有規律,除了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外,也要注意勞逸結合,運動時一定要掌握好強度,避免強度過大。

10、小暑時節如何保健養生

1食新
過去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農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後,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然後人人吃嘗新酒等。據說「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後第一個辛日。城市一般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
2黃鱔
俗話說,「小暑黃鱔賽人參」,各地經典菜餚幾乎都有以黃鱔為原料的。黃鱔生長在水岸泥窟之中,最滋補、最味美的莫屬小暑前後一個月的夏鱔魚。另外,這個時期往往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緩解期,根據冬病夏治的說法,此時用黃鱔滋補更能起到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濕、強筋骨的作用。
3綠豆芽
炎炎夏日,烹制一道綠豆芽菜餚可以清熱解毒、利尿除濕。同時,綠豆芽的熱量很低,而水分和纖維素含量較高,可促進腸蠕動,具有通便的作用,是人們公認的夏季瘦身佳品,也是便秘患者的健康蔬菜,對食道癌、胃癌、直腸癌患者也有良好的食療價值。
4蓮藕
不少朋友曾有過這樣的體驗:每到夏天,稍不注意,就會流鼻血,去醫院也查不出什麼問題,醫生只是叮囑道:多吃點蓮藕就可以了。果真沒過多久,問題自然消失了。其實,這里邊也存在著一定的因果關系,在空氣乾燥、補水又不足的時候,常吃蓮藕可以涼血、滋陰、清熱,解決流鼻血這種麻煩可以說是小菜一碟。對老年人來說,夏藕更是補養脾胃的好食材。此外,蓮藕也是高血壓、肝病、食慾缺乏、缺鐵性貧血、營養不良者的保健食物。
5黃瓜+煮雞蛋
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6吃餃子
伏天民諺有「頭伏蘿卜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7吃伏面
伏日吃面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里的湯餅就是熱湯面。《荊楚歲時記》中說:「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五月是惡月,六月亦沾惡月的邊兒,故也應「辟惡」。伏天還可吃過水面、炒麵。所謂炒麵是用鍋將麵粉炒干炒熟,然後用水加糖拌著吃,這種吃法漢代已有唐宋時更為普遍,不過那時是先炒熟麥粒,然後再磨麵食之。唐代醫學家蘇恭說,炒麵可解煩熱,止泄,實大腸。
8吃羊肉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葯方」之說法。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於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
小暑養生
平心靜氣
中醫講究心傷則心跳神盪,精神渙散,甚則精神失常等。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動都是五臟功能的集中表現,心神受損則必涉及其他臟腑。故夏季養生重點突出「心靜」二子就是這個道理,應平心靜氣,確保心臟機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養陽」之原則。
少動多靜
炎炎夏季,驕陽普照,地熱蒸騰,正是人體陽氣活動旺盛之時,養生也宜側重於養陽才能順應季節變化。此時,人們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護人體的陽氣。最好堅持「少動多靜」的原則,到大自然中去,步山徑、撫松竹,還可以在環境清幽的室內讀書習字、品茶吟詩、觀景納涼,運動最好選在早上和晚上。
切勿赤膊
人的體溫調節不僅靠皮膚蒸發,還和皮膚輻射有關。當外界溫度超過37攝氏度時,體溫主要靠皮膚蒸發來散熱;當氣溫繼續升高時,皮膚不但不能通過輻射方式來散熱,還會從外界環境中吸收熱量,使人感到更加悶熱。所以,赤膊不但不涼爽,反而會感到更熱。小暑節氣,太陽距地面較近,晴天空氣中紫外線含量在一年當中是比較高的,因此赤膊也容易造成曬傷。
小暑慎防高發疾病
預防脾胃病
進入小暑以後,天氣逐漸炎熱。進入夏季以後,多愛食生冷寒涼,愛喝啤酒、碳酸飲料等消暑解涼,更容易隨天氣變化而食慾不振或急食暴飲,殊不知這些不良飲食習慣容易導致多種脾胃疾病。
飲食過飢與過飽都會引起身體不適。過飢會導致正氣虛弱,抵抗力下降,繼而引起其他疾病;過飽會導致飲食阻滯,出現腹脹、泛酸、厭食、吐瀉等食傷脾胃的疾病。
預防患心衰
小暑之際,炎熱的伏天下,人體內的血流加快,心臟負荷大,所以保持心情的平靜與愉樂便顯得極其重要。進入高溫天氣,由於心臟排血量明顯下降,各臟器的供氧能力明顯減低,不少「內心脆弱」者就會引發心衰,患者最初可表現為活動後氣短;此後隨著病情的加重,對活動的耐受力也越來越差;到晚期,病人只能卧床休息。此外,患者還可能出現易疲勞、食慾減退等症狀。所以說,進入高溫天氣一定要注意養「心」。
要想預防心力衰竭,平時就要養成好的生活習慣。要戒煙、少喝酒、適當控制體重、改善飲食習慣。
預防丘疹性蕁麻疹
中醫把丘疹蕁麻疹稱為「赤白游風」。中醫認為,病因是外感風寒或風熱之邪於皮毛肌膚之間而發,內因是過食油膩厚味,葷腥等助火動風之物,如魚、蝦、蟹等,或因腸道蟲淫,均可導致腸胃不和,風火濕熱內生,郁於皮膚而發。

與小暑節氣推薦養生運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