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中年養生運

中年養生運

發布時間:2020-07-14 22:35:24

1、中老年應該怎麼養生?

中年人的身體特徵

中年人指從35歲起至60歲之前這個年齡段的人。這個年齡的人就好比午後的太陽,身體的情況開始呈現出逐漸下降的狀態,事業已達頂峰,生活多半安定,當然也有不安定的,我們在此指大多數而言。許多人在這時會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想要過上更好的生活,但是身體條件卻不支持了。這時就是人們常說的到了知天命的年齡。即因為身體條件的下滑而出現心理狀態的改變。其實,中年人只要保養得當,一樣可以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來,當然更會由於中年人沉穩的性情和閱歷的豐富而干出超過青年人的業績來。

《靈樞天年》雲:「四十歲,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榮華頹落,發鬢斑白,平盛不搖,故好坐。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減,目始不明」。這段論述概括了中年人的生理、心理特點。生命歷程的轉折點就在中年,此時,生命活動開始由盛轉衰。現代研究表明,人類在30歲以後,大約每增加一歲,功能減退1%。隨著臟腑生理功能的變化,中年人的心理也有相應的變化。有些人在身體初衰退時,由於對生理逐步老化缺乏應有的認識和理解,常有不同程度的疑病傾向。

人到中年又被「多事之秋」,來自社會、家庭等多方面的壓力和重任都要承擔,心理負擔沉重。衰變、嗜欲、操勞、思慮過度是促使早衰的重要原因,而這也是許多老年慢性病的起因。《景岳全書中興論》強調:「故人於中年左右,當大為修理一番,則再振根基,尚余強半」,說明中年的養生保健至關重要。如果調理得當,就可以保持旺盛的精力而防止早衰、預防老年病,可用延年益壽。

男人四十是道「坎」

近日,一項由上海市男科學研究所主辦的上海男性健康論壇調查結果顯示,在40至70歲的男性中,大約有30%至40%的人會有一種或數種以上的男子更年期症狀,而且症狀種數隨著年齡增高而增多,但只有不到一成的男性在出現更年期症狀後,主動到門診就診。專家提醒,其實,男性更年期能夠預防、推遲,如果出現更年期症狀,就應及早就診,否則可能引發一系列健康疾病。

「力不從心」卻難啟齒

只有10%不到的男性,在出現更年期症狀後,才主動到醫院就診;而大多數人選擇不就診或偷偷地自行服葯。昨天,記者在仁濟醫院男科門診發現,前來就診的人絡繹不絕,但看男科的病人年齡以五六十歲的中老年男性為主,相反40歲左右的男性,比較少見。

仁濟醫院泌尿男科、市人類精子庫主任李錚博士告訴記者:「專門因更年期前來求診的男性很少,40歲左右的男性主動檢查、就診的更是少之又少。」

同樣,在仁濟醫院成立的全國首個以關心男性健康為主的男性健康俱樂部,一年來,俱樂部總人數已經超過800人,平均年齡在60歲左右,40歲左右的中年男性大約只佔總人數的5%到10%。

多數男性不知更年期

「力不從心」卻為何難啟齒,李錚博士分析認為,不外乎以下幾點。

首先,大多數男性沒有男性更年期的意識,往往認為自己還年輕,就算出現了食慾下降、關節疼痛或心慌、心悸等症狀,往往也不會意識到是更年期作怪。因此,不少男性根本不知道應該上醫院檢查、診斷,至於應該上哪個專科門診就診、尋醫問葯,更是一無所知,有的甚至悄悄地自己購買保健品自我調理。此外,還有不少人礙於面子,不敢公然前往醫院檢查,就怕在門診就診時碰到熟人,面子上過不去。而事業有成的男性往往還會認為,「力不從心」讓人丟臉。

專家表示,「力不從心」對男性的自尊心有很大的打擊,除了容易導致夫妻生活不協調、家庭關系緊張外,還可能進一步損傷男女雙方身心健康。專家建議,在發現更年期症狀後,因及時就診治療。

早診斷早治療

專家表示,壓力大、長期處於緊張工作狀態的男性,容易成為男性更年期早發的高危人群。這類男性一方面平時應酬多、工作生活壓力大;另一方面,他們往往又缺乏體育運動,經常有不規律的生活方式,同時還容易導致男性腹部肥胖,更年期提早。此外,患有慢性疾病、長期處在惡劣生活環境之下的男性,都可能成為男性更年期的高危人群。

其實,男性更年期能夠預防或推遲。一方面,男性應加強對更年期的重視,做到早期診斷、早期預防、早期治療,這將有效地推遲男性更年期綜合征的發病時間、減少發生率以及減輕臨床症狀的嚴重程度,降低體質衰弱的程度;另外,40歲以後男性就應該早點行動起來,多參加集體體育鍛煉,改變生活方式,調整好自己的心理壓力;在飲食上,多吃洋蔥、多喝紅酒、綠茶和牛奶。

揭秘人老了哪些器官會「縮水」

人老了,就像一棵脫水蔬菜,有著皺巴巴的皮膚、不再挺拔的身材,連臉都比20年前小了一號。事實上,人體的「萎縮」還遠不止於此,近期英國《每日郵報》刊登一項最新研究指出,人變老後,大腦、心臟、脊椎、胸腺,甚至生殖器官都會「縮水」,由此帶來的健康問題不可忽視。

心臟每年萎縮0.3克。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對45歲?85歲之間的人進行研究後發現,中年人的心臟肌肉平均每年會萎縮0.3克,直接影響到心臟的血液供給能力。每增長一歲,心臟跳動周期會加長2%?5%,血液供給總量下降9毫升。英國倫敦蓋伊和聖托馬斯醫院心臟病專家格拉漢姆傑克遜指出,心臟萎縮導致人老後易患上高血壓,還可能導致貧血等其他嚴重問題。

保養守則:專家認為,運動時人的心率加快、心肌收縮加強,能讓心臟肌肉更強壯。專家指出,最好的鍛煉心臟方法是散步、做家務等日常活動,每天步行40分鍾,每周5次就足夠了。專家特別提醒,心率是判斷心肌是否得到加強的重要標准,適宜的有氧運動心率應不超過170。

大腦一生縮小15%。

人剛出生時,大腦約重400克,青春期時長到1.4千克左右。但從20歲開始,它就逐步萎縮,一生中會縮小10%?15%左右。研究發現,大腦中縮小最多的,是控制思考、規劃以及記憶的額葉和顳葉部分。現代醫學猜測也許是因為大腦中的毒素沉積,或是腦細胞的正常再生與死亡導致它越來越小。

保養守則:保護大腦就要讓腦血管保持通暢,避免硬化和狹窄。專家表示,最好飲食清淡;避免頸椎的不良姿勢;還可多吃點酸性食物,或服用阿司匹林,以防止血小板聚集堵塞血管。此外,情緒對大腦的影響比食物更大。一些從事歌唱等藝術工作的人,即使到了80歲,大腦也明顯比同齡人年輕,腦回發達,這可能與通過歌唱宣洩出內心不良情緒有關;而平時焦慮、壓抑的人,大腦則會提前皺縮與衰老。

脊椎從35歲開始萎縮。

有數據表明,40歲以後,大多數人的身高每10年減少約1厘米;到了80歲,男性身高一般比年輕時減少5厘米,而女性更是要減少8厘米左右。這首先是因為脊椎的萎縮。從35歲開始,隨著骨骼新陳代謝能力降低、鈣等礦物質慢慢流失,脊椎就開始萎縮了。但男性有強壯的肌肉支撐,而女性在更年期時,保護骨骼的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造成脊椎萎縮更多。其次,變矮還與人體對椎間盤的長期擠壓有關。椎間盤含水量高達88%,其水分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人便會不可逆轉地變矮。

保養守則:專家指出,除了補鈣和維生素D,減少吸煙、酗酒和攝入過量咖啡因(每天飲用超過八杯咖啡或茶)等方式外,以色列的研究還發現,經常從事有氧運動的人,身高萎縮的程度要低一半。專家提醒,姿勢正確是延緩椎間盤衰老萎縮的關鍵。最好的站姿是稍息狀態,有助於脊柱肌肉放鬆;坐在電腦或辦公桌前,要保持大腿和膝蓋90度,大腿和腰90度,頸椎最好呈中立位,不低不仰;開車時頸椎和腰椎後面要墊個小墊子,以保持它們的生理曲度。

性器官縮減2?3厘米。

「如果男人在30歲時,性器官**的長度為15厘米左右,那到了60或70歲,會減少為12?13厘米左右。」專家解釋,這主要是因為脂肪類物質在**微動脈中越積越多,導致**肌肉組織萎縮。此外,睾丸從40歲起開始萎縮,到了60歲,它們就像兩個干癟的小球,直徑縮減1厘米以上。而女性的**在更年期後也會萎縮,重回到少女時代尚未發育時的大小,並慢慢停止活動。這是由於雌激素減少,導致流向性器官的血液越來越少造成的。

保養守則:專家說,適當增加性生活頻率可以改善性器官的血流和供氧狀況。此外,多吃點銀杏、洋蔥、胡蘿卜等低脂和擴張血管的食物,防止脂肪堆積。

面部下頜骨最易萎縮。

人們總覺得一張臉從青春飽滿到溝壑叢生、兩頰凹陷,是因為肌肉張力喪失和地球重力垂拉的作用,但其實這是面部骨骼萎縮了。下頜骨是臉上最容易萎縮的部位,從你老得掉下第一顆牙齒起,支撐著它的下顎骨就開始萎縮。女人的面部骨骼一般從40歲出頭就開始老化,男性則從50?55歲才開始變老。

保養守則:保護好牙齒,減少蛀牙和牙齒脫落最關鍵。其中,每天最好吃幾次飯就刷幾次牙,在飯後5分鍾內刷,每次堅持3分鍾左右。

膀胱容量減少一半。

25歲時,人們的膀胱平均可以容納兩杯液體;而65歲時的容量只有前者的一半。

保養守則:不要攝入過量的咖啡因或酒精,每天做做骨盆底肌肉練習,提高對膀胱的控制能力。試著收緊和提拉**以及肛門,找到「小便時中斷尿流」的感覺,每次8?10秒,10次為一組,每天分數次共練習10組即可。

胸腺萎縮降低免疫力。人老了為什麼容易生病?專家解釋,這是因為人體中能產生抗感染細胞的胸腺在不斷萎縮。胸腺是心臟上方一個非常小的器官,童年時它像蘋果一樣大,從青春期開始萎縮,到成年後就變成了一塊小石頭那麼大。它的萎縮導致人體免疫能力下降,尤其讓老人更易患上癌症。

保養守則:多吃一點低熱量的食物,此外,每天最好用單手握空心拳按摩一下胸腺。

老人睡前梳頭搓腳可延年益壽

睡覺前有六件事是必須做的事情,這六件事看起來雖然煩瑣卻能讓你的全身心得到健康並徹底放鬆,同時也能提高你的睡眠質量,讓你充滿精力地工作,這六件究竟是什麼事呢?

1.散步

平心靜氣地散步10?20分鍾,會使血液循環到體表,入睡後皮膚能得到「活生生」的保養。躺下後不看書報,不考慮問題,使大腦的活動減少,較快進入睡眠。

2.刷牙洗臉擦身

睡前刷牙比早晨更重要,不僅可清除口腔積物,且有利於保護牙齒,對安穩入睡也有幫助;電視看完後,洗洗臉、擦擦身,以保護皮膚清潔,使睡眠舒適、輕松。

3.梳頭

古醫家探明頭部穴位較多,通過梳理,可起到按摩、刺激作用,能平肝、熄風、開竅守神、止痛明目等。早晚用雙手指梳到頭皮發紅、發熱,可疏通頭部血流,提高大腦思維和記憶能力,促進發根營養,減少脫發,消除大腦疲勞,早入夢鄉。

4.開窗通氣

保持寢室內空氣新鮮,風大或天冷時,可開一會兒,睡前再關好,有助於睡得香甜。但注意睡時不要用被蒙頭。

5.洗(搓)腳

民諺曰:「睡前燙燙腳,勝服安眠葯」、「睡前洗腳,勝服補葯」、「養樹護根,養人護腳」等等。國外醫學家把腳稱為「人體第二心臟」、「心之泵」,十分推崇腳的保健作用。祖國醫學認為,腳上的60多個穴位與五臟六腑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若能養成每天睡覺前用溫水(40?50)洗腳、按摩腳心和腳趾,可起到促進氣血運行、舒筋活絡、陰陽恢復平衡狀態的作用。對老年人來說,更具有祛病健身的功效。

6.喝杯加蜜牛奶

古代民間流傳這樣一句話:「朝朝鹽湯,暮暮蜜。」就是說早喝淡鹽開水,晚飲蜜糖水。據國外醫學專家研究,牛奶中含有促進睡眠的1?色氨酸,睡前1小時喝杯加蜜的牛奶可助睡眠。蜂蜜則有助於整夜保持血糖平衡,從而避免早醒,尤其對經常失眠的老年人更佳。

老人午休注意事項

很多老人都有午休的習慣,但是不正當的午休方式有可能影響到老人的身體健康。那麼老人午休怎樣才合理呢,這就需要老年人掌握正確的午休方法。

一、老人午休忌午睡時間過長

老年人午睡時間最好在一個半小時左右。時間過長,大腦中樞神經會加深抑制,促使腦組織毛細血管關閉時間過長,使腦的血流量相對減少,體內代謝過程逐漸減慢,導致醒來後周身不舒服而更加睏倦。

二、老人午休忌午飯後立即午睡

一般要在午飯後30分鍾開始。剛吃過午飯,人的胃腸蠕動加強,血液循環加快,這時入睡,心臟供血量少,也會影響全身和大腦的供血,睡醒後會更加疲勞。

三、老人午休忌坐在沙發上午睡

有不少老年人喜歡午飯後坐在沙發上睡,這樣會減少頭部供血,醒後有頭昏、眼花等現象發生。老年人應在床上午睡。老年人在沙發上睡是老人午休中最切忌的。

2、人到中年怎麼養生

1.測體重 要注意經常測測體重,過於肥胖會減少你的壽命。採用一種簡單的計算方法,即用你身高的平方除體重,所得數如超過25為超重。例如你的身高是1.70米,用1.70X1.70,結果是2.89。如果你的體重是75公斤,用75÷2.89,結果是25.95。正常指數是20-25。

2.不抽煙 抽煙會使你壽命平均減少10年。在40-50歲之間死亡的人,30%是因患與抽煙有關的病而致命,因抽煙而患肺癌、支氣管炎的占總患病人數的9%,有20%的抽煙者患心力衰竭。但若在50歲以前戒煙,你仍可恢復健康。

3.少飲酒 對某些人來說,酒有特殊的危險。如抽煙的人,酒又喝得很多,其患食道 癌的危險可能增加44%;酒能增加患肝癌、口腔癌和喉頭癌的可能性;酒可使血壓升高,從而導致心臟病和腦卒中。

4.控脂肪每天脂肪攝人量不得超過總熱量的30%,也不可少於15%。高脂肪飲食可導致肥胖症、心臟病和高脂血症。

5.多果菜 維生素A、維生素C和維生素E具有保護身體健康的作用。每天至少應食用400克水果和蔬菜(不包括土豆)。

6.多纖維 含豐富纖維素的食品是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一個重要來源。食物纖維有助於消化,益於你少患或不患胃腸道疾病。

7.多進鈣 魚、杏仁、綠色蔬菜和奶製品(脫脂奶)都含豐富的鈣,應多吃。中年人應注意補鈣。

8.重澱粉(碳水化合物) 澱粉能保護你不受病菌感染,能預防心臟病和癌症。你的食譜上必須有麵包和米飯,也可每天吃80克小扁豆或土豆。

9.常吃魚 吃魚能延年益壽。魚脂肪少,而且多為人體所必需的脂肪。多吃魚能增強人的免疫功能,提高防病抗病能力。

10.少吃鹽 每天食用比身體所需量多10倍的鹽,就有患高血壓和心臟病的危險,對有慢性腎病、肝病的中年人更是不利。

11.少咖啡 咖啡同心臟病的發病有著直接的聯系。每天喝6杯咖啡的人,死於心力衰竭的風險可增加3倍。

12.少吃糖 糖不僅會毀壞你的牙齒,而且會加大患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壓諸病的危

險。

13.多運動 據臨床統計,當前中年人早逝以心腦血管病為多。堅持適度的運動可使大腦中樞神經和植物神經調節正常,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使機體獲得更多的氧,並能影響血脂成分,從而延緩血管老化硬化。運動方式可因人而異,如騎車、快走、健身跑、游泳、爬山、打球、體操、太極拳等。

14.忌亂性 性生活不能亂。撇開有患艾滋病和性病的危險不談,多個性夥伴會造成心理壓力,並使生活失去節奏。

15.淡名利 不能不顧健康,不惜代價地去追求升遷發跡。過分緊張勞累和不安定的生活是影響壽命的一個重要因素。

16.擇居處 醫生們發現,生活在一種不適宜你的環境里,會經常生病或煩惱,中年人應盡量改善居處條件或不輕易改變你已適應的合適環境。

17.選職業 應從事你喜歡做又能勝任的工作,否則你的職業對你的壽命將會帶來不良的影響。

18.避車禍 車禍是現代人的第四大殺手,死亡率僅次於心腦血管病和呼吸道疾病。

19.勿自憂 消極的情緒(緊張、焦慮、憂郁、沮喪等)會使人生病。不要老去想生活中那些悲哀和苦惱的事,尤其是死亡、事故和疾病等等。

21.心情舒暢 中年人大都工作繁忙,思想壓力大,因而易多愁善感,造成中年情緒不穩,成為多種疾病的誘發因素。古人雲:「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因此中年人要學會調節情緒,凡事要想得開、忍得住、放得下,豁達大度,性格開朗,心情自然舒暢,這對身心健康非常有益。

22.勞逸平衡 中年人大都事業心強,他們為了工作,常常加班加點,夜以繼日,然而肌體承受的壓力是有限的,若超過一定限度,就會積勞成疾。所以中年人在緊張的工作之暇,要學會合理的休息和調整,並保證每天充足的睡眠時間,以便精力充沛地工作和學習。不要只顧事業而自損健康。

23.平衡膳食 食物對健康和醫療的作用,自古以來就被重視。過飽、過飢會損害脾胃正常機能。偏食、夜間用腦不加餐等,可造成維生素、蛋白質、氨基酸缺乏,促使早衰。因此,要採用我國營養學家推薦的膳食指南,即「食物要多樣,粗細要搭配,三餐要合理,飢飽要適當,甜食不宜多,油脂要適量,飲酒要節制,食鹽要限量」。

24.避免肥胖 肥胖是加速衰老的因素之一,肥胖的人易患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膽結石、癌症等。常言道:少年長胃、青年長肉、中年長腰。可見,人到 中年更應注重預防肥胖。中年防止肥胖除堅持適度運動外,尤應注意少吃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晚餐不宜吃得太飽,一般以七八分飽為宜。

25.生活規律 何謂養生?養生就是經過科學安排的生活方式,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生活要有規律,即按照人體生物鍾的規律起居、勞動、作息。研究表明,人們長期信守有規律的生活,可使身體各組織器官功能趨向規律化,在生活中就有「預見性」和「適應性」,從而能保證身體健康獲得最佳的生理效應。

26.定期檢查 不少中年人自認為身體健壯,與醫葯無緣,這種麻痹思想要不得,據統計,許多疾病常會「神不知鬼不覺」地侵人人體的肌體,有的甚至達到相當嚴重的程度,自己還難以察覺。如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隱性冠心病、糖尿病等就是如此。所以,每人半年或一年進行一次全面健康檢查,這樣不僅可以及早地發現許多疾病,而且還能接受醫生的指導,開展健康活動和施行相關的保健措施。

3、養生為什麼要在45歲開始?

養生當從中年開始,因為,對中年男女而言,沒有什麼比生命健康更重要。中年人需要適當運動,需要學會放鬆,需要自我保健,需要除去心病,目的只有一個,為了生活更幸福,為了生命更長壽。

一、人到中年,養生進入了關鍵期

中年人是人生中的「最佳年華」,他們當中許多人肩負著各方面的重要任務。作為社會的骨幹力量,這就要求他們必須具有強健的身體和充沛的精力。但「人到中年萬事多」,肩上的工作與家庭兩副重擔,顯示了中年人的重任與繁忙,再加上體力也從高峰迴落,開始走「下坡路」,中年人的許多生理、心理特點,也使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比老年人高。老年期的惡性疾病也大多是中年期埋下的隱患。因此,中年人應該從現在開始,利用養生健體抵抗疾病,防患於未然,活出個瀟灑的中年生活。1.中年是養生的關鍵時期

人到中年身心發展已達到頂點,隨著緩慢的生理變化,其體力和精力都開始呈下降的趨勢。因此,人到中年比青年時代更需要養生與保健,注意機體的各種變化,防患於未然,以延緩衰老進程。

中年人是社會的中堅,家庭的支柱。人們常用「年富力強」來概括中年人。中年人究竟指哪個年齡段呢?最通常的說法是「40歲左右為中年」。1991年世界衛生組織將人生時期又重新劃分為:44歲以下為青年人;45~59歲為中年人;60~74歲為年輕的老年人(或稱較老年人);75~89歲為老年人;90歲以上為長壽老年人。我們這里所指的中年人是45~59歲年齡段的人。

中年是人生中最寶貴、最精彩而又多事的時期。以前人們大多認為,人類用腦的黃金時代是20~29歲之間,之後就開始逐漸走下坡路。但新近的研究表明,40~49歲才是人生的最佳睿智時期。美國曾經對20~70歲的人對解決日常問題能力進行了測試,提出了人生睿智時期的順序依次為:45~49歲;30~39歲;50~59歲;60~69歲;70歲以後智力有衰退的跡象。

據研究報告,人到中年以後,即將由壯及老,全身各種器官都開始出現纖維化,從而引起各項功能逐漸變弱、減退。此時人體細胞的再生能力、免疫功能開始逐漸減弱。內分泌腺,特別是性腺的功能正在逐漸下降。感覺器官的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減退。可以說身體的各個部位的部件和器官都在逐漸趨向老化。皮膚由於受風吹、日曬和寒冷的侵襲以及經常受到損傷,要比機體其他部位衰老得快些。隨著年齡的增加,皮膚變薄,彈性逐漸失去,皮下脂肪減少,逐漸形成皮膚皺褶,尤其是眼睛和嘴唇周圍皺紋增多。因血管彈性的下降,血壓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高。由於心臟和肺的應變能力的降低,常常導致不能再勝任年輕人那樣的體力勞動,眼球晶體彈性逐漸失去,眼球的自然調節能力逐漸減弱,視力下降,致使看書或做近距離的工作時就會覺得模糊不清,產生花眼。膀胱儲備能力的降低,出現尿頻和夜尿等。腦力的減退主要表現為近期和機械性記憶力的下降。由於代謝及內分泌的變化,腹部和腰部脂肪增加,開始「發福」。中年人由於心理應激過度,隨時可產生冠心病、癌症、各種神經功能的失調等。所有這些變化和表現,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延續不斷地逐漸發生和發展的。雖然這是人體的自然規律,但若能講究營養保健,是能夠延緩或減輕上述衰退生理現象的發生的。如不及時防治,延續到老年,就會成為不易治療的老年病,所以說中年是養生保健後關鍵期。2.中年猝死有原因

中年人往往自以為年富力強,在繁忙工作中常常忽視必要的休息、娛樂,使肌體和精神長期處於緊張狀態之中,雖然一時不會有感覺,但疲勞和緊張日復一日,就可造成「猝死」,所以中年人應學會自我保健,這樣才能工作生活兩不誤。

中年是一個「危機四伏」的時期,不少中年人被病魔奪去了寶貴的生命。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聽到或從報上看到某某中年科學家、文藝家等平素身體「健康」而突然死亡的消息,使人感到惋惜不已。曾有人發表了一篇發人深省的調查報告:據國家體委科研人員對我國11個省市22所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的1萬多名中高級知識分子的體檢調查和對2萬多名中高級知識分子近期死亡原因的統計,其壽命比全國人均壽命約短10年,其中,31.48%死於45~50歲,25.84%死於50~60歲。導致中高級知識分子過早死亡的兩大疾病是惡性腫瘤和心血管疾病,分別占死亡原因的53.87%和20.17%。這一材料雖來自知識分子,但對其他勞動大眾來講,也有借鑒意義。從新近上海一份病理解剖資料來看,160例猝死者中,30~59歲的中年人竟有123例,佔76.9%;睡眠時猝死的50例中,中年人佔了80%。可見中年猝死發生率之高。

中年知識分子早逝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超負荷運轉。尤其是一些中年知識分子骨幹,他們大多四五十歲,工作中普遍存在著超負荷的現象。不管是生產第一線、行政管理第一線,還是社會活動方面,他們的負擔都很重。

另外,我國的家務勞動大多還沒有社會化,很多中年知識分子往往忙了工作以後,還要操勞家務。而且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很累,卻又要把錢和營養省給老小。

除了以上社會性的原因之外,從醫學角度來講,中年人對冠心病的適應能力比老年人更差,而冠心病又是引起猝死的一個主要原因。現代醫學認為,由於中年人患冠心病的時間一般較短,心臟冠狀血管的側枝循環尚未形成或不夠完備,一旦心血管系統出現「故障」就不能通過側枝循環來進行代償,繼續向心臟供血,因而出現嚴重的心臟缺血、缺氧,最後誘發致命的心室纖顫,導致病人突然死亡。

中年知識分子骨幹是我們社會最需要依靠的一部分人,但由於生理上、工作上、家庭上以至過多社會活動等多種不利因素的綜合作用,使他們的早逝現象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表面看來,「猝死」有極強的突然性,簡直令人猝不及防。但實際上,「猝死」也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並不是沒有任何病因,好端端地就突然死去了。相反,猝死者幾乎無一例外地都是被心血管和腦血管這類循環系統的疾病奪去性命的。

長期的勞累和精神上的緊張,是導致冠心病和高血壓的重要因素。許多人認為,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都是老年人的「專利」。然而,在體檢時常在一些平時自我感覺良好的中年人身上發現患有這類疾病。由於這些疾病在中青年的身上一般都是輕度或中度的,而且中青年的機體功能比老年人強盛,因此他們自己對病變可能沒有明顯的感覺,往往掉以輕心。這樣,就等於為猝死的暴發埋下了導火線。

還有一些人明知自己有病,但因病不重或工作太忙,就帶病堅持工作,忽視了必要的治療和休息。他們認為自己年富力強,有點小病小災,抗一抗就過去了,殊不知,一旦到了抗不住而倒下時,可能就再也起不來了。

此外,吸煙、飲酒等不良習慣對健康的危害也極大。然而,過量地吸煙和飲酒,恰恰是發生在工作或生活不順心以及加班「開夜車」等情緒惡劣、精神緊張的時候。這時,煙酒對人體的危害就比平時更甚,它使人的身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之中。

總之,「猝死」雖然發生在猝然之間,但卻是有很長「潛伏期」的,只要及早發現隱患,就可防患於未然。早期發現疾病,及時治療;戒除不良習慣;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娛樂,對保持身體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同時,保持心理上的健康也不可忽視。人的情緒對身體狀況可以產生很大影響,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這並不是唯心主義,而是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力在人身上的體現。眾所周知,人在緊張、恐懼、羞愧、發怒等意識活動的同時,會伴隨出現心律加快、出汗、臉紅、呼吸急促或暫停等機體活動的改變。由此可知,保持樂觀、穩定的情緒和良好的心理狀態,往往可以起到任何葯物都無法比擬的奇效。人到中年,切不可將聽音樂、跳舞、郊遊和體育活動全都留給青少年,而只顧埋頭於工作和家務。體育活動和娛樂對於調節情緒、消除緊張和疲勞具有極佳的效果,不少長期從事緊張工作的高齡老人都是釣魚迷、跳舞迷和體育愛好者。3.中年人的身體變化

中年人養生的主要目的是保持健康、抗衰緩老。衰老雖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但措施得當又是可以減緩其進程的。衰老主要是從人的生理開始的,中年人應正視衰老,早期做預防,加強自我保健,就能夠抗衰防老,延年益壽。

衰老是生命過程中的一個必然階段。衰老過程反映著人體內部結構和功能的逐漸衰變,中年正是開始由成年向老年逐步過渡的過渡期。一般來講,從40歲開始,即進入衰老期,人的各種生理機能和精力開始衰退,45~50歲衰老現象就逐漸明顯了。中年人的生理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中年人骨骼的變化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運動器官就必然會發生衰老和退化。骨由有機質和無機質組成。無機質占骨重量的2/3,它保證骨的硬度;有機質占骨重量的1/3,它保證骨的彈性。

人到中年,當骨生長期完成後,人體血漿中的鈣離子與體液中的鈣、骨骼中的鈣不斷地進行交換,但機體仍在繼續不斷地進行骨的新生和吸收,使正常的鈣質交換出現負平衡。這就會出現骨質疏鬆和骨軟化。因而,造成中年人骨骼的彈性和韌性下降,脆性增加,容易發生骨折。關節軟骨變薄,關節囊僵硬,關節韌帶彈性減弱,關節活動幅度下降。中年人骨質疏鬆,剛開始並沒有什麼症狀,可稱為隱性骨質疏鬆,當發展到一定程度,經X線檢查,就會發現骨皮質變薄,骨小梁變細,這時遇有輕微的外傷就會發生骨折。據統計,人到中年,損失鈣達30%,然而成骨時往往使鈣集中在骨關節部位,形成各種肥大性關節病變,這就是骨質增生。故骨質增生是人體缺鈣的一種表現形式。

(2)中年人消化系統的變化

進入中年,人們在社會生產崗位上的勞動性質已基本定型,飲食的品種、數量已基本形成習慣,多數中年人飲食量較穩定,在中年中期,人體的合成代謝與分解代謝大致處於平衡狀態,因而胃腸的功能狀況也較穩定。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有所下降。中年後期,有的中年人牙齒開始脫落,使食物未經充分咀嚼而直接進入胃,顯然加重了胃的負擔,加之胃腸粘膜、肌肉隨著年齡的增加而萎縮,胃腸粘膜分泌的消化液減少,尤其是膽汁和胰液的減少,使脂肪、蛋白質等食物消化、吸收過程延遲。腸蠕動減慢,增加了水分的吸收,常常容易出現便秘。所以,胃腸功能的下降,必然導致全身的營養狀況減退。因此,有人說:「隨著年齡的變化,胃腸功能下降,是引起中年人衰老的真正威脅。」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3)中年人呼吸系統的變化

中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調節機能逐漸減退,防禦反射能力降低,致使上呼吸道對有害刺激的反應性減退,所以容易引起下呼吸道損害。與此同時,肺活量、肺血液減少,呼吸功能儲備逐漸變小,而肺內殘氣量逐漸增多,加之中年以後胸肌、韌帶萎縮和肋骨硬化,致使胸廓變硬,胸椎後凸較明顯,胸部變形呈桶狀,肺組織彈性減弱,易形成「老年性肺氣腫」。由於肺泡和毛細血管減少而引起氣體交換減少,還有支氣管粘膜下層細胞減少,結締組織和脂肪增多,粘膜及粘液腺萎縮等變化,降低了中年人對外源性和內源性毒物的抵抗能力。

中年人的呼吸道粘膜纖毛上皮開始萎縮、脫落,使粘液與纖毛系統清除功能受到障礙,加之免疫功能的下降,也是下呼吸道容易遭受損傷的因素。

(4)中年人心血管系統的變化

心臟在人的一生中晝夜不停地跳動,和其他器官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功能也逐漸減退。其主要變化為心肌萎縮,纖維組織增多,心肌中脂褐素沉積,致使顏色呈深褐色,心內膜肥厚,瓣膜纖維化和鈣化,以及傳導系統內特殊心肌纖維減少,竇房結的起搏細胞數量減少,因而心率也可能發生或慢或快的變化,甚至發生心律失常。

心臟排血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高而逐漸降低,因而心臟輸出的血量逐漸減少,冠狀動脈血流量也隨之減少,人到中年,血液輸出量平均每年減少0.75%~1.0%。4.中年人的心理壓力

中年人是社會的中堅,擔負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且體質下降,疾病增多,心理壓力很大。因此,中年心理保健很重要,只有保持心理的平衡,搞好自我調適,中年生命之樹才能四季常青。

4、人到中年如何養生?

人到中年的時候要多注意鍛煉,千萬不要。三高。一定要每年一次體檢。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才是最好的。多吃水果蔬菜勤鍛煉。管住嘴,邁開腿。實在可以的話,多陪陪父母,把自己的心放開點。多跳跳廣場舞。

5、中年男人一天養生時間表

1、每天也需要曬太陽,建議可以在上午的9:0或者是10:00曬太陽,曬太陽是具有非常好的養生的作用的,主要是能夠增強個人免疫功能,而且還能夠防治骨質疏鬆,減少各種心腦血管方面的疾病。

2、男性朋友們還需要適量的喝茶,在飯後的一個小時內喝茶也是很不錯的,有的人會喜歡馬上喝茶,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長時間下去,會導致人體有貧血的現象,所以大家一定要特別的注意。

3、中年男性朋友們每天都需要吃點水果,建議大家可以在吃飯前的半小時吃水果,最好是生吃,要把水果清洗干凈,可以為人體補充維生素等營養物質,也能夠增強個人免疫功能,千萬不要在晚上睡覺之前吃水果。

4、鍛煉也是很重要的,建議每天晚上7:0左右去鍛煉,因為在這個階段人的視覺和聽覺是非常的敏感的,而且血壓和心率也是比平穩的,當然有的朋友們會選擇在早晨鍛煉,但是在早晨一定要特別注意空氣的質量。

5、睡眠的時間也是需要注意,建議每天中午是需要抽出半小時休息一下的。在中午一點的時候休息一下是很合適的,在晚上十點之前是需要睡覺,不要老是熬夜加班,否則的話身體素質會變得越來越差。

(5)中年養生運擴展資料:

相關禁忌:

禁忌之一:過度勞累

中年人肩挑工作、家庭兩副重擔,而人體能承受外界的壓力是有限的。若超過了一定的限度,就會積勞成疾。因此,中年人應牢記:不要勞累過度。

禁忌之二:吃得太飽

少年長骨,青年長肉,中年長膘。這是人體生長發育的規律。中年人為了預防身體發胖,除經常運動外,尤應注意少吃高脂肪、高糖類的食物。同時,晚餐不要吃得太飽,一般以五成飽為宜。

禁忌之三:過度性慾

人到中年,為避免未老先衰,只可有情,不可多欲。房事過度,會傷神損壽,影響健康。有的中年人靠「壯 陽葯」以求無度淫樂,這無異於自殘。

6、中年人要怎麼養生?

1、要睡個好覺
充足的睡眠對於我們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晚上睡好覺,白天才有精力面對各種各樣的事情,特別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更應該多注意睡眠質量,如果睡不好,那麼要尋求醫生的幫助來改善睡眠。
2、喝點養生茶
中年人一般都會喝點茶,如果單單只是喝普通的茶飲,那麼不如試著喝一點養生茶。專家認為,中年人可以喝一些補氣、補虛的葯茶,建議用黃芪、西洋參加紅棗、枸杞等沖泡之後飲用,堅持喝一段時間能有養生的功效。
3、飲食要規律
中年女性可能會比較在意飲食方面的問題,但是許多中年男性對吃什麼,什麼時候吃並不在乎。專家認為,中年人的腸胃系統功能在慢慢減退,此時注意飲食規律是養護腸胃的一個重要方法,建議早餐要吃得營養充足,午飯要吃飽,而晚餐可以適量減少。
4、注意保護眼睛
中年上班族一天到晚都會需要面對電腦來工作,此時學會眼睛的護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建議在辦公桌上放一盆綠植,眼睛感到疲勞的時候可以看看綠色的植物來舒緩不適,或者讓眼睛看看遠方,遠眺也有保護眼睛的功效。
5、保護腰部和腿
上面我們有提到,中年上班族一坐也是一整天,這個時候腰部承受了很大的壓力,腿部也會因為長期坐著而導致血液不通暢,緩解方法是,每隔1-2小時就要站起來活動一下腰腿,可以在辦公室扭扭腰,多走動走動。
6、學會情緒管理
人到中年,面對的壓力是比較大的,這個時候情緒也容易受到影響,特別是面對不聽話的小孩,很多家長都會表現出生氣、暴怒的情緒,這不僅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傷害,對大人本身的健康也有損傷。中年人一定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不把工作上的不順利帶回家,也不把家庭里的不開心帶到工作上。
7、堅持健身和鍛煉
無論是中年男人還是中年女性,要處理的事情都是比較繁瑣的,此時人們把原本用在運動、鍛煉的時間拿來做別的事情,但是專家建議,中年人依舊要堅持健身,這樣才能保證身體的健康。

7、適合老年人養生的運動有哪些

老年人由於身體的特殊性,並不能去進行劇烈的運動。對於適合老年人養生這塊的運動方式,個人覺得應該是以緩慢,運動強度較小的鍛煉為主。首先,散步想必是大家最為抄熟悉的一種中老年人運動養生的方式,每天堅持還可以增強調節身體的各項器官機能,保護心臟的正常功能。其次,太極拳也是目前廣泛為老年人採納的一種修身養性的養生運動方式,經常練習太極拳可以改善肌肉襲和關節柔韌度,增強老年人的平衡能力。百最後還可以進行養生保健操之類的活動,這樣對人體生理的衰老有一定的延緩作用。每天堅持做一定的而養生運動,可以讓身體變得很健康,適當還可以去度一些中新浩五行SPA養生中心做一下中葯熏蒸養生理療太空漂浮靜眠之類的調理加以輔助。最後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應當根據自己的年齡和身體素質,適當地去調節自己的養生運動方式。

8、中年養生多運動,太極拳很適合,可以練什麼動作?

 中年人可以學習太極拳的很多動作,比如說起勢左右野馬分鬃,白鶴亮翅等等動作都可以進行學習來提升自己的身體素質,強健體魄,休養生息就是太極拳本來的意義,作為一項運動,太極拳在正確的鍛煉方式中可以作為養生的運動。 

一、一招起勢平心靜氣

養生其實講究的就是養心,只有把我們浮躁的心養的平靜下來,才能養身。而太極拳的第一個動作就帶領練習者的心走向平靜的境界,首先兩腿一跨,努力做到與肩齊寬,然後身體隨著呼吸慢慢下沉,讓我們的氣沉到丹田中去。

二、左右野馬分鬃做熱身

左右野馬分鬃通過訓練身體的扭轉,靈活來疏通人的筋骨脈絡,從而達到養生的目的?先將手臂彎成抱著一個球的姿勢,然後左右手進行交叉伸到外側,做完兩個動作以後,在進行反向重復,這個過程中可以釋放人們身體中的濁氣,不僅僅使練習者有了非常好的體驗活動。

三、白鶴亮翅開闊胸懷

白鶴亮翅的過程中練習者跟著老師進行一步一步的動作。白鶴亮翅中可以打開胸懷 ,發現開闊的視野,以及感受到寬廣的胸懷。白鶴亮翅是接著上一部的動作來進行的,在接下來的動作里,右手仍舊抱球,然後兩手交叉,最後雙手交叉互相推出。白鶴亮翅非常能鍛煉身體的協調性,最後達到養生的目的。

與中年養生運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