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運動養生又稱

運動養生又稱

發布時間:2020-07-14 21:07:23

1、運動被稱之為最健康的養生方式,大多數人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

抗衰老最好的方式是:運動!

發表於Aging Cell雜志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規律運動是對抗衰老最好的選擇。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評估了84名男性和41名女性騎行人士,他們的年齡在55~79歲。如何定義他們是騎行人士?男性在6.5小時內可以騎行100公里,女性在5.5小時內可以騎行60公里。

結果發現,比起那些不經常運動的人群,這些騎行人士肌肉含量和力量沒有隨衰老而丟失,身體脂肪和膽固醇水平沒有增加,而且免疫系統和年輕人一樣強健。

不僅如此,騎行男性的睾酮水平更高。

研究人員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不經常運動對免疫系統衰老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

美國國家衰老研究所(The U.S. 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將運動分為四個基本類型:耐力運動、力量運動、平衡運動和靈活運動。他們建議不要局限於一種運動類型,混合運動不僅增強趣味還能減少受傷。



耐力運動,又叫有氧運動,能增強呼吸和心率,有利於心臟、肺部、循環系統健康。增強耐力能使日常活動更加輕松。比如,健走或慢跑、跳舞等。

力量運動,也叫阻力訓練,能增強肌肉,使你更強壯。比如,舉重、使用阻力帶、利用自重(引體向上)等。

平衡運動能預防摔倒,一些下身力量訓練也能提高平衡性。比如,單腳站立、踮腳行走、太極等。

靈活運動能伸展肌肉,有利於身體更柔軟而敏捷,使你在日常活動中更加行動自如。比如,小腿拉伸、瑜伽等。

運動後身體會有啥變化

第一次鍛煉後,你可能感覺頭腦更清醒、精力更充沛,因為心率加快使大腦血流量和氧氣供應量增加。然而,第二天肯定會有延遲性肌肉酸痛,持續將近72小時。

6~8周過後,定期鍛煉的人體內線粒體數量會增加50%,你會開始感覺更健壯,耐力也會增強,一口氣跑5公里不再像第一周那麼艱難了。

鍛煉6~9個月後,努力終於開始顯現出結果。如果你致力於力量訓練,肌肉開始成形;如果你致力於有氧鍛煉,體內最大攜氧量將增加25%,這意味著你能用更快的速度跑更長時間。

經過一年的規律鍛煉,你的骨骼密度會增加,從而降低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

如果你能長期堅持鍛煉,不僅壽命能延長,錢包也會鼓起來。研究顯示,每周鍛煉5天、每次至少30分鍾的老年人,每年能在心臟的健康問題上節省2500美元(約1.6萬元人民幣)。此外,患上關節炎、2型糖尿病、老年痴呆症和某些癌症的風險也降低了。人們的生活滿意度也能提升,因為運動能降低體內應激激素含量,從而減小患焦慮症、抑鬱症的風險。

2、養生的運動有哪些

每日慢步,講規律,講持久,飯後百抄步走,活到九十九,持之以恆,方可見功

以適當的速度跑,適當的距離,太短襲,太慢難以起到健身作用,太快,太長則以競百賽為目的而非健身了,須量力而行,要持之以恆 一般人選擇跑步距離在1000-3000之間較為適宜

健身操和健美操:徒手度操如早操,工間操,課間操,均屬健身操類,目的在於全民健身,人人可行。時下流行的健問美操,則要求更高,運答動量更大可以增強肌肉,使體形均稱健美,適合中青年人。

3、我國古代的一種健身術又稱導引是什麼?

導引,是修煉者以自力引動肢體所作的俯仰屈伸運動(常和行氣、按摩等相配合),以鍛煉形體的一種養生術,與現代的柔軟體操相近似,屬氣功中之動功。道教根據古人 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道理,認為人體也應適當運動,通過運動,可以幫助消化,通利關節,促進血液循環,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導引術起源於上古,原為古代的一種養生術,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非常流行,為當時神仙家與醫家所重視。後為道教承襲作為修煉方法之一,並使之更為精密,使「真氣」按照一定的循行途徑和次序進行周流。道教將其繼承發展,以導引為煉身的重要方法,認為它有調營衛、消水谷、除風邪、益血氣、療百病以至延年益壽的功效。 1972-1974年在長沙馬王堆漢墓(西漢初期諸侯家族墓地)出土的帛畫。是現存全世界最早的導引圖譜。原帛畫長約100厘米,與前段40厘米帛書相連。畫高40厘米。分上下4層繪有44個各種人物的導引圖式,每層繪11幅圖。每圖式平均高9-12厘米。每圖式為一人像,男、女、老、幼均有,或著衣,或裸背,均為工筆彩繪。其術式除個別人像作器械運動外,多為徒手操練。圖傍注有術式名,部分文字可辨。其中涉及動物的有鳥、鷂、鶴、顫、猿、猴、龍、熊等八式,與五禽戲相近而缺鹿戲與虎戲(足見華佗「五禽戲」是由導引圖演變而來)。原無圖譜名,現名系由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所定。 三國時期的華佗把導引術式歸納總結為五種方法,名為「五禽戲」,即虎戲、鹿戲、熊戲、猿戲、鳥戲,比較全面地概括了導引療法的特點,且簡便易行,對後世醫療和保健都起了推進作用。 導引法是我國古代醫學上主要治療方法的一種。從醫療意義來說,它是充分發揮、調動內在因素、積極地防病治病。從保健意義上看,它可以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保持朝氣,煥發精神。

4、養生和鍛煉有什麼區別?

養生一般是指通過飲食的調整,得到健康生活的目的。
但是,鍛煉則是通過身體的運動,增強免疫力,從而使身體健康無病無災。
養生和鍛煉最大的區別就是一個強調飲食,一個強調運動。

5、中國古人的運動養生觀是什麼樣的?

古人的運動養生觀以華佗最具代表性。華佗是東漢著名的醫學家,字元化,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他在醫術上卓有成就,而「曉養性之術,年且百歲而有壯容」他所以能長壽、健康,精神飽滿,是與他本人重視運動健身分不開的。他在繼承導引理論和自己實踐的基礎上,根據人的生理和醫學原理,闡明了運動在養生中的重要作用。他認為,人要防病祛病,必須增加體內的營養物質,常使身體運動。促進血液循環,以達到健身防病的目的。

據《三國志·華佗傳》記載:他曾對弟子吳普說:「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熊頸鴟顧,引挽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

他的這種符合科學原理的導引養生理論,是我國醫學史上的創見,也是我國古代正確的體育運動的思想基礎。

華佗的「動以養生,動以祛病」的觀點和主張,是他導引理論中的精髓和核心。他在長期的運動實踐中,潛心研究和總結前人導引的經驗,在廣泛吸取各家導引式經驗的基礎上,創編了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形態的五禽戲導引保健操。從內容上看,五禽戲中的五種動物形態動作各有特點,各有其效。例如,五禽戲中的虎戲模仿虎的勇猛剛威,以增長氣力;鹿戲模仿鹿的賓士反顧,以靈活腰腿;熊戲模仿熊的倒卧翻滾,以暢通血脈;猿戲模仿猿的攀援跳躍,以靈敏身軀;鳥戲模仿鳥的展翅高飛,以悅心情。從五禽戲鍛煉動作來看,大部分動作是俯伏在地上進行的,運動量較大,雖然形式上是一套以健身防病為主兼有醫療作用的保健體操,但華佗說「起作一禽之戲,沾濡汗出」,這說明他並不一定要求人們做完全套動作,而要求鍛煉者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有選擇地去做適宜自己的鍛煉內容。據說華佗的弟子吳普由於堅持不懈地練習五禽戲,年到90仍耳聰目明,牙齒完整。

5.中國古人的動靜結合養生觀

養生之道究竟是動還是靜?我國古人的養生觀早已作了明確回答:「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唐朝醫學家孫思邈認為「養性之道,常欲小勞」。儒家則稱「性靜者多壽考」。一言以蔽之:「心靜體動」,即心要安靜,身體則宜多動。

古人雲:「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馬不行而腳直,車不駕而自朽」。養生在動,各種運動如健美操、迪斯科、太極拳等,均可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增強體質,延年益壽。若坐著學習、工作,埋頭伏案的時間多了,身體不常運動,肌肉組織、關節就會發生廢用性萎縮的現象。長期以往,人未到中年就會背痛腰酸,其他生理機能也會提早老化。所以古人雲:「體宜常動,腰宜常搖,胸宜常挺,腹宜常收,肢宜常搖」。如能做到夏遊泳、冬慢跑、春秋常爬山,天天做廣播操,則更為理想。值得一提的是,運動也要適可而止,決非多多益善。古人雲:「多動則損」,動要做到「形勞而不損。」

我國古人的觀點得到了當今現代科學的驗證。

國外系統研究5000名已故運動員後發現,其中多數人的壽命短於普通人。著名的《跑步全書》作者菲克斯就是在超負荷的跑步中死去的。

因此,運動也要適可而止,做到「形勞而不倦」。國外近來提倡「低度運動」,認為每周從運動中消耗2000卡熱量對健康有益。

美國哈佛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對17000多人為期16年的研究表明,參加低度運動的人較不運動的人因心血管病致死率低三分之一,平均壽命長4至5年。

據估計,1小時輕快散步可以消耗400至500卡熱量,每天有40分鍾左右散步就可達到低度運動要求。

古人還認為,養生在心,養心在靜:「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靜而後能安」,「靜者壽,噪者夭」。故心神宜常安靜,凝聚而不精散。現代生理學家發現,人在「靜養」的狀態下神經緊張度放鬆,呼吸、心率、血壓、體溫均相應降低。這種低代謝的積累效應,自然使生命相對延長。自古以來,那些終生以「靜養」為主,很少做劇烈運動的人,如作家、書畫家、科學家、花農,長壽者不乏其人。有些疾病,如神經官能症、失眠症等需用體育來輔助治療,而更多的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肺炎、潰瘍病、腫瘤等,則需要以「靜養」來輔助治療。古人說:「龜鶴延年」是指龜多靜伏,為活動最少的動物;鶴愛獨處,飛行動作也很輕柔,然而它們的壽命卻很長。因此,在學習和工作時,專心致志,對事業全心全意;8小時以外則宜學習技藝,如琴、棋、書、畫、種樹栽花等,用以寄託精神,此乃養心之妙法。

美國哈佛大學實驗證明,「靜養」時人可產生「意識的變形」,從而可以降低人的血壓。現代心身醫學研究表明,「靜養」時,精神上的放鬆可以改變體內生理生化狀態,使心跳和呼吸減慢,肌肉緊張與耗氧量下降,同時血脂也會下降。所以,當今的學者已把「靜養」作為祛病延年的一種方法。我國的氣功鍛煉就是要求排除一切雜念,做到心靜,進而調節體內各種功能的動靜結合養生之法。

6、如何合理的運動養生

散步:散步為動態的一般性運動,從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來講,人在行走時,肌肉系統猶如轉動的泵,通過肌肉的反復收縮,促使血管收縮與擴張,促進血液循環,從而降低血壓。要使散步產生健康效果,必須選准運動量,太少達不到鍛煉目的,太多易疲勞。一般情況下,以每天萬步走為宜,步行的速度要依年齡和自身健康狀況而定。慢速為每分鍾60步~70步;中速為每分鍾80步~90步;快速為每分鍾110步~1 20步。持之以恆,定有良效。
跑步:較長時間有節奏的跑步運動,能夠吸進大量的氧氣,對新陳代謝會起到促進作用;同時,它又是一種運動量適度,緊張與放鬆相互交替的運動,它能調節人的情緒,緩解交感神經的過度興奮與緊張,提高迷走神經的興奮性,對加速血液循環的運行,消除血管、特別是腦血管的隱患,能起到較強的作用;經常堅持跑步可使心率慢而有力,對心臟功能的增強有突出的作用。難怪國外有人將跑步稱為:「最完善的抗衰老運動」。
彈跳:彈跳是一種全身性活動,能夠加強血液循環,使血液更好地流向大腦,從而供給大腦更多的氧氣。同時,彈跳促進腦中多種神經遞質的活力,使大腦思維反應更為活躍、敏捷。跳繩時的自跳自數能刺激大腦和積極思維,通過信息的來回往返,促進大腦思維加快,判斷更准確。年齡較大的人經常做彈跳運動,可以明顯減輕智力衰退,從而減少得痴呆症的風險。
游泳:當你試圖減肥並使體重不再反彈的時候,堅持游泳對消除多餘脂肪十分有效。一般來說,凡是增氧運動皆有減肥效果,但以手腳並用的運動為優,較單用上肢或下肢的運動消耗脂肪多。游泳時身體消耗的能量大,有利於消除身體出現的贅肉。
打乒乓球:造成近視的重要原因是眼睛疲勞。打乒乓球時,睫狀肌隨乒乓球的來往穿梭不停地放鬆和收縮,可促進眼球組織的血液供應和代謝,從而使眼睛的疲勞消除或減輕,有效改善視力,起到預防近視的作用。
體操:持之以恆的進行健美操和體操運動,加強平衡性和協調性鍛煉,可收到明顯的健美效果。現介紹一則平衡操,不妨一試。方法是:向前伸直雙手,手掌緊貼牆壁,保持全身成一條直線,然後彎曲手肘,全身作一前一後動作,每天8次~10次,持之以恆,定會獲益。

7、運動養生的原則是什麼?有哪些優點

運動養生的特點

講究循序漸進的鍛煉,養生式運動;講究身心的統一鍛煉(修煉),注重身、心的整體性調控;能逐步改善和增強內臟功能。運動養生是通過提高人體身心調控能力,平衡、協調統一人體內外環境,運用主動調節方法激發生物體自我修復能力,從而改變不良體質狀態,提高身體素質,達到強身去病、延年益壽的效果!對生活、工作和個人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人是由身心兩部分組成,中醫對人體的健康講究平衡,守中。一般運動多為肢體的運動,而運動養生是運動和養生的結合,注重身體和心理的整體修煉,涉及到人體各個方面的調控能力,比如人與環境的調攝、飲食營養的調攝、脾胃消化的調攝、心腦血管循環的調攝、代謝排泄系統的調攝、內分泌的調攝、行為習慣的調攝等等,涉及到運動、養生保健的方方面面。

運動養生的方法可以起到疏通經絡,打開人體通道,促進氣血循環,改善消化吸收、新陳代謝,促進營養物質轉化為能量,滋養五臟六腑,從整體修復健康,所以說,運動養生是人體健康的催化劑。

運動養生要求人們更關注自身的變化,關心自身的平衡健康,需要人們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識和技能,因而運動養生的過程可以主動和被動地讓參與者了解學習更多的養生知識,只有掌握的健康知識和技能越多,我們才能更好地維護自身健康,主導自身健康,所以說運動養生是大眾健康、醫療保健的最好途徑!

運動養生也是實施中醫學倡導的「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疾病預防醫學的最好途徑,所以過去歷史上的很多著名中醫也是養生家,如華佗、孫思邈、張仲景等等!所以,運動養生的方式從古到今在人們的健康工作中一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傳統運動養生的特點

(1)以中醫學理論指導健身運動所有的傳統身法都是以中醫的陰陽、臟腑、氣血以及經絡等理論為基礎。運動養生的基本要點為養精、練氣、調神,以動形為其基本鍛煉形式,並用整體觀念說明運動健身中形、神、氣、血、表、里的協調統一。此外,養生運動中,運動的虛、實、動、靜皆以陰陽理論為指導,運動的屈伸、俯仰則受開闔升降的指導。可見,健身運動的每招每式,都與中醫理論密切相關。

(2)注重意守、調息和動形的統一運動養生強調意守、調息、動形的統一,即意念、呼吸及軀體運動三者間的配合。意守指意念專注;調息指調節呼吸;動形指形體運動,統一是要達到形、神一致;意、氣相隨;形、氣相感,使形體內外和諧,動、靜得宜。這樣才能起到養生、健身的效用。

(3)將導引、氣功、武術、醫理融為一體。千百年來,人們在養生實踐中得到了許多寶貴經驗,形成了融導引、氣功、武術、醫理為一體的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養生方法。源於導引氣功的功法有五禽戲、八段錦等;源於武術的功法有太極拳、太極劍等。但是無論哪種功法,運用到養生上,都講求意守、調息和動形,都是以暢通氣血經絡、活動筋骨、和調臟腑為目的。將諸家之長融為一體,是運動養生的又一大特點。

道教運動養生的特點

在生物界,特別是人類的生命活動具有運動的特徵,這是我們的祖先很早就認識到的,因而自古以來道教養生家們就提倡運動保健。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體育運動就已經出現並被作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莊子》說:「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己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這說明,當時運用導引等方法來養形健身的人已經為數不少了。

道教運動養生觀以形神兼養為理論基礎。神為形之主,欲全其形,先在理神。包括生命機能和精神意識在內的神是人形體的產物,它一方面調控著生理活動的信息指令,使生命活動得以正常進行;另一方面接受外來刺激,產生精神思維活動,指揮神經系統,保證人在社會與自然場中做出適當的反應。因而神在人體中起著積極的主導作用,養生首重養神。道教運動養生便是針對神氣的主導地位和特性,通過清靜內守,保養精神,維持健康無病的完好狀態。

形為神之宅,養生也必須保形。形體是生命活動的宅宇,生命活動必依附於形體而存在。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也就是說,人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首先形成組織器官,然後產生生理功能,最後產生精神意識,精神並非直接源於精氣,而是產生於形體。基於形體不僅產生了生命機能和精神思維,而且形體還決定著精神的狀態。人通過活動肢體,舒展筋骨,使氣血流通,讓形體得到調養,才可使神有所依,方能養生保壽。可見,形神可分不可離,形俱而神生。只有形神兼養,方可實現人體生命機能的整體優化,這是健康益壽的前提和基礎。

神屬陽,在生命活動中易動而耗散,因此養神應以靜為貴;形屬陰,易靜而少動,所以需要養之以動。以動養形,以靜養神,動靜結合,可達形神兼養之目的。陶弘景亦論:能動能靜,可以長生。道教運動養生提倡以養神為核心的形神兼養,養形之動決不是單純的動,盲目的動。凡有效的形體之動,必少不了精神之靜的制約。在運動當中,意識的專注、身心的放鬆、神情的自然寧靜是至關重要的,其一招一式必符合規律之轍,體現沉靜輕靈之意;而靜在形體運動中也並非靜如止水,而是暗寓著動,潛存著精神意識的合理運動,並引導著形體運動的外在變化。動中寓靜,靜以御動,動以養形,靜以養神,動靜結合,形神共養,此乃道教養生運動的奧妙之所在。

動以養形,以引導行氣為重點。導氣可令和,引體可令柔,氣和則體柔,長生乃可求。通過導引行氣等運動鍛煉形式,呼吸精氣,流通營衛,舒筋健骨,滑利關節,可達強身祛病之功。導引之術,源遠流長,形式多樣,包括呼吸運動、肢體運動、器械運動和仿生運動,主要表現為形體導引和意念導引兩大類。形體導引強調外部肢體的活動,以動肢節、舉手足、搖筋骨、按皮肉等形式,使經絡氣血得以暢通,屬動工一類。意念導引注重以意導之,以心引之,以意領氣,也稱為經絡導引,包括以任督二脈為主線的小周天導引法和全身經絡遍導的大周天導引法,屬靜功一類。

動以養形的作用在於防未患之疾,通不和之氣,動之使百官氣暢,閉之使三宮血凝,實為養生之大律,祛疾之玄術。動以養形以輕便易行、有益身心為原則,以不損不傷為前提,也不必拘於形式,可有選擇性地進行一種或幾種方法的練習。道教養生家強調運動量和運動強度要適可而止,應於自身相得為度。葛洪在《抱朴子內篇·極言》中說:「養生之方,唾不及遠,行不疾步,耳不極聽,目不久視,坐不至久,卧不及疲。……不欲甚勞甚逸,不欲起晚,不欲汗流,不欲多睡,不欲奔車走馬,不欲極目遠望。」陶弘景的《養性延命錄·教誡篇》稱:「養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視、久聽……能中和者,必久壽也。」孫思邈說得更明白:「養生之道,無作博戲強用氣力,無舉重,無疾行」,「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這一適度活動的觀點,極大地促進了道家各種導引術和內煉方法的發展,至今仍具有極高的養生健身價值。

8、養生運動有哪些

1、耐力訓練項目
適用於健身、改善心、肺及機體代謝功能、恢復體能。如醫療步行、健身跑、騎自行車、游泳、劃船、登山、跳繩、跑步平台、上下樓梯等屬於知周期性、節律性反復的運動及球類運動項目。
2、力量性訓練項目
適用於增強肌力、改善關節功能和消除局部積聚的脂肪,可選用各類專門的肌力訓練設備進道行。
3、放鬆性訓練項目

適用於放鬆精神和軀體,以消除疲勞和防治多種身心疾病。可以選用散步、太極拳、放鬆體操、保健操、氣功專及按摩等。
4、矯正治療性項目
適用於治療某些疾病和傷殘的患者,有針對性的醫療體操及按摩。如呼吸體操,用於治療哮喘、肺氣腫。鍛煉腹肌的體操用於治療內臟下垂。脊柱矯正體操,用於脊柱側彎的矯治等。
5、改善關節屬活動度和靈活性的訓練項目
適用於關節活動障礙和關節慢性疼痛及維持關節的靈活性。如關節的伸展運動體操、關節松動術、各種關節活動訓練器訓練等。

9、什麼是養生

與運動養生又稱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