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佤族養生

佤族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14 20:13:28

1、佤族飲食文化急求!!

飲食與旅遊關系好像不大。

旅遊團隊餐一般不會吃的太好,高檔餐廳基本上沒戲。而且現在的旅遊市場也沒有美食團這樣的旅遊團類型。有也是極少數的獨立團種。
The shortest answer is doing.
最簡短的回答就是行動。

2、柴蟲和竹節蟲哪個更有營養

首先,謝謝您對【雲南知道專家團】的信任!

柴蟲,不是天牛幼蟲,呵呵!

柴蟲"在雲南是指咬木頭的蟲子。民間也稱「財蟲"發財興旺之意。

火燒過的灌木根部經天長日久,逐漸變腐,生出的一種昆蟲,名曰:「柴蟲」。一般3~4條蟲占據一個樹根。柴蟲長約2厘米,兩頭呈椎形,身著褐紅色斑紋,無毒。富含蛋白質,低脂肪,養陰益肝,對陰虛盜汗,失眠,小兒「乞牙"及肺結核的營養補充有很大的作用。此蟲經煎後,酥脆爽口,干香味美,佐酒最佳,柴蟲"有個特性,一般動物烹制時會縮小,「柴蟲"烹制後體形卻比原來長一半,故有延年益壽及養生美容的作用。「柴蟲",高蛋白,。佤族人視為珍餚,常用來待貴客。 .....

3、西盟佤族自治縣的地理環境

截止2009年,西盟縣有懶猴、青猴、黃猴、虎、熊、豹等數十種獸類和近百種鳥類、數十種蛇類及水生類動物。
截止2009年,西盟縣含有苔蘚類1種,蕨類植物16種,裸子植物2種,被子植物380種。 2013年糧豆作物播種面積23.8萬畝,實現糧食總產量4100萬公斤,較2012年增長2.2%。秋冬農業開發7.3萬畝,較2012年增長24.8%,完成100畝特色養生蔬菜基地和100畝標准化淡水養魚項目建設。西盟縣生豬存欄55167頭,較2012年增長11.6%;出欄45992頭,較2012年增長5.5%。大牲畜存欄17548頭,減少4.2%;出欄5584頭,較2012年增長9.7%。禽蛋產量311噸,較2012年增長91.3%;肉類總產量3947噸,較2012年增長6%。西盟縣農林牧漁總產值(現價)44555萬元,較2012年增長7.4%。
2013年組建冬瓜豬養殖協會4個,引進冬瓜豬加工企業1家,完成生豬標准化養殖場(小區)建設項目3個。西盟米蕎種植面積2.7萬畝,產量155.2萬公斤,較2012年增長4.6%。西盟縣橡膠面積24萬畝,開割8.4萬畝,產量730萬公斤。建設標准茶葉初制所4個,實現茶葉產量2373噸。累計種植咖啡1.5萬畝,產量450噸。新植甘蔗1.01萬畝,累計種植核桃1.27萬畝,造林3.49萬畝。 截至2007年,西盟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71所,教學班級453個,在校中小學生及幼兒15411人,其中:完全中學1所,初級中學6所(新增中課中學),普通中學初中在校生4139人,普通高中在校生518人;職業中學1所,職業中學初中在校生823人,職業高中在校生162人;小學58所(完小37所,初級小學10所,一師一校點11個),教學班級319個,在校生9252人;幼兒園4所(教育部門辦幼兒園2所,民辦幼兒園2所),在園和在學前班幼兒517人;有教師進修學校1所,負責教師的繼續教育和短期培訓。西盟縣初中適齡少年毛入學率93.57%,輟學率2.68%,初中三年完學率73.4%;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49%,輟學率0.9%,小學六年完學率98.55%;3—6周歲兒童入園(班)率26%。
西盟縣有教職工1252人,其中:專任教師1015人,代課教師及臨時工100人,工勤人員99人,其他38人。
西盟縣中小學、幼兒園共有校舍114271平方米,生均校舍7.41平方米;有危房面積21516平方米,危房率18.83%。 2010年上半年西盟縣完成西盟縣9個定點醫療機構新農合軟體升級,國債項目縣人民醫院住院樓建設工程,於5月12日通過縣級驗收,西盟縣共有91320人次獲得新農合醫療補償,共支出基金349.96萬元,占本年度籌集資金(988.148萬元)的35.42%;占本年度可使用資金(1095.125萬元)的31.96%。
2010年上半年西盟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住院補償 (包括住院正常分娩)2153人次,住院總費用386.22萬元,住院補償費用為241.53萬元(占基金支出總額的69.02%),次均住院減免費用為1121.83元/人次,其中:住院正常分娩減免人次212人,住院正常分娩總費用15.32萬元,正常分娩減免8.48萬元(占基金支出總額的2.42%)。門診減免89167人次,門診總費用為266.45萬元,門診減免費用為108.42萬元(占基金支出總額的30.98%),次均門診減免費用為12.16元/人次。 2013年,岳宋鄉整鄉推進項目通過市級驗收,實施8個村70個村民小組省級重點村項目,完成投資1050萬元。完成扶貧安居、易地搬遷民房建設370戶。實施8個財政扶貧獎補資金整村推進項目,完成投資892.37萬元。完成上海對口幫扶的產業項目和整村推進項目建設任務,完成投資879萬元。發放扶貧貼息貸款3000萬元,貼息150萬元。
2013年西盟縣新增城鎮就業328人、再就業50人,保持了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發放養老金1390萬元,2013年發放各種救助救濟金8102.3萬元。 佛房新米節
佛房新米節是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日。在這天之前,各村寨家家戶戶吃新米,都要留一碗新米,由村寨頭人收集攏後,派人送到西盟佛房。八月十五日這一天,佛房鳴炮三響,拜祭月亮佛爺詠經直達通宵。
祭祀大石馬
每年三月十五日,拉祜族男女老少身著盛裝,敲鑼打鼓,台著祭供品,吹著蘆笙到大巴馬機會拜祭大石馬。
每年臘月十五,是佛房開印節,佛祖大印平時是佛祖珍藏,任何人都不得看見。開印節這天,佛祖把大印拿出來,擺到神台上讓大家都能看到。參加開印節活動的佛爺、教徒、各族群眾歡慶歌舞,統一休息一天。
賧佛
每年的正月初九是佛房賧佛節。這天,各村群眾從四面八方前來西盟佛房賧佛,所來之人都必須帶一份禮物作為供品拜祭神佛。祭祀後,在佛房大院廣場跳舞娛佛。活動持續三天,第三天才各自回家。
關印節
農歷正月十五是西盟佛房關印節。這天,各村寨歌舞娛樂休息一天,過關印節。第二天,集中到西盟佛房拜佛,拜祭完畢,佛祖收起佛印,然後那出一些谷種和糯米粑粑分贈給拜祭的眾人,並由佛房出資殺豬、磨豆腐、做飯招待拜佛眾人一餐,關印節結束。 拉祜族——哈巴節
哈巴,即拉枯語月亮節,也稱祭月節。每年八月十五日的晚上,拉祜山寨到處可以聽到這樣的呼喊聲:月亮快出來——、月亮出來啰——。這時,一輪明澄澄的圓月在人們的千呼萬喚中徐徐爬上了山頂。人們帶著新米、乾巴、煙葉、新鮮瓜果、甘蔗等祭品擁向佛房進行集體祭月活動。扒母八〈佛爺〉在佛房內掛一幅炕笆大的白布,白布上繪有月亮的圖形,下方設一張大供桌及香燭蠟台。祭月的人將祭品獻於供桌上,點香燭、燒紙錢,對月亮圖形跪拜叩首,聽佛爺頌經祈禱。
拉祜族
集體的祭月活動結束後,便開始了各家各戶的祭月。人們將裝滿祭品的蔑桌拾到屋外高高的山崗上,在老人的帶領下向月亮跪拜三次,將新米、銅鍋酒灑向天空。人們圍著蔑桌,吹響蘆笙,跳起擺舞,歡慶豐收的喜悅。年輕人往往玩到東方發自才依依不捨地向月亮告別。臨走時,一人拿一個梨,象徵與豐收幸福永不分離。
祭月節來自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拉祜族剛進入農耕時期,種下的早谷沉甸甸的金黃一片,眼看豐收在望,沒想到夜裡全被野獸吃光了。人們傷心地流淚。第二年,有人將谷穗掛在房屋外,大聲呼喚月亮神出來保佑,月亮果然亮如白晝,野獸再不敢出來。後來每年八月十五,拉枯族就要舉行祭月活動,祭月節就流傳了下來。
司崗里
司崗里」是佤族民間流傳的古老傳說,「司崗」是崖洞的意思,「里」是出來,「司崗里」就是從岩洞里出來, 特指的地理位置在西盟縣岳宋鄉南錫河對面緬屬岩城附近名巴格岱的地方,「崗里」歷史傳說梗概是,遠苦的時候,人被囚禁在密閉的大山崖洞里出不來,萬能的神靈莫偉委派小來雀鑿開岩洞.老鼠引開守在洞口咬人的老虎,蜘蛛賭勝不讓人走出山洞的大樹,人類得於走出山洞。到各地安居樂業、休養生息……這是司崗里的大體意思。要詳細的講,就很多很長。總而言之,「司崗里」的傳說,就是人類歷史的源頭過去佤族每年都要到巴格岱「司崗里」處剽牛祭祀。紀念「司崗里」。
藤索橋
藤索橋,是西盟佤族、拉祜族在江、河通道上搭建的橋梁,過去用結實粗大的樹藤作索引,用竹、木枝杈作柵欄,中間搭上幾優木頭相互連接建成。西盟南康河、錫古河、南錫河、南卡江上都有這一類橋梁。
木鼓房
佤語稱木鼓為「克羅」,是佤族的通天神器,木鼓是我國56個民族中特有的一個鼓種,是母系氏族社會典型的女性生殖崇拜,是佤族山寨的保護神。佤寨每逢木鼓節、新火節、新水節、新米節等宗教節日都有敲起木鼓、唱歌跳舞娛樂的習俗。 是佤族原始自然崇拜中視為至高無上的通天神器,是萬能之神莫偉的化身,是佤族山寨的保護神。木鼓的作用:一是用於祭祀,祈禱木鼓保佑山寨平安、穀物豐收、人畜興旺;二是用於報警,山寨發生火災或外來侵犯等緊急事件時,敲響木鼓報警,召集寨人應急,保護山寨利益;三是用於歌舞娛樂。每個村寨至少有一個木鼓房,有的桂冠一個族姓就設一個木鼓房。因此,有的一個村寨就有多個木鼓房的現象。
過去,佤族獵人頭祭木鼓,木鼓房旁有很有盛人頭的人頭樁,1958年以後,國家禁止獵人頭祭木鼓,用畜、獸頭取而代之。
佤族民居
佤族民居為竹木結構、草屋頂「桿欄」式建築,樓上住人,樓下堆柴禾或養畜禽。佤族民居因生活的地域或支系不同而在房屋裝飾上有所區別。

與佤族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