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麼養生
2、松樹的8大部位是否有養生功效?
松樹各部位的葯用與養生 分類: 松樹全身是寶,松針、松皮、松脂、松子、松果、松節、松花、松花粉、松茸等均可入葯,葯用范圍極廣。 松皮 松皮的提取物是從松樹皮中提取的多酚類物質,主要活性成分是前花青素的低分子聚合體。這是一種呈棕紅色的粉末,含前花青素大於95%。前花青素是目前世界上所發現的作用最強的天然抗氧化劑,能去除體內自由基。前花青素不但能清除自由基,還能抗紫外線等。現已越來越多地作為食物增補劑和防紫外線原料,用於保健食品和化妝品。 松針 松針是松樹的葉,為松樹葯用的代表部位,味苦、無毒,葯性溫和。松針提取物中含有植物酵素、植物纖維、生長激素、蛋白質、脂肪和24種氨基酸,每千克松針粉(以馬尾松為例)含β-胡蘿卜素88.6~250毫克、維生素B13.8毫克、維生素C522~641毫克、維生素E 2000毫克、葉綠素1349毫克。 松針還含有多種水溶性黃酮,其中包括在人體中活性極強、生物利用價值極高的前花青素,還有兒茶素以及多種不飽和脂肪酸。 0松針的嫩芽有蛋白質、粗脂肪、維生素K及鈣、磷、鐵等各種礦物質和多種酶。 松針含有的α-氨酪酸,可促進葡萄糖的分解,有降低血氨及促進腦代謝作用,使腦功能活絡,具有降血壓的作用。 松針含有的蘇氨酸是必需氨基酸,對維持人體氨基酸平衡起著重要作用。 松針含有的輔氨酸是構成骨膠在蛋白質的主要材料,起著壯骨作用。 松針含有的甘氨酸的人是必需氨基酸,在生物體內起到新陳代謝作用,抗酸、抗消化性胃潰瘍病,可治療憂鬱症,能延緩肌肉的退化,對低血糖症有療效。甘氨酸平衡對美容美體有特殊的效果,還能消除體味和口臭。 松針含有的丙氨酸為泛酸,對於人的成長與代謝具有重要的作用。 松針含有的甲硫氨酸對人體起到強化營養、彌補天然蛋白質不足、平衡氨基本作用;人體內甲硫氨酸平衡,可消除頭發變脆、骨頭變脆現象,與葉酸等合成,可以防禦腫瘤的生成。 松針含有酪氨酸是甲狀腺荷爾蒙等生成原料,是生成黑色素的基礎物質;酪氨酸平衡的人,神清氣爽、心情愉悅。人體酪氨酸平衡,還可減少脂肪的堆積,有助於戒煙。 松針含有的苯基丙氨酸亦是必需氨基酸,苯基丙氨酸在神經傳導方面起著重大作用,它能控制疼痛,提高人的性慾,使人的飢餓感降低。苯基丙氨酸有助於提高成年人思維和行動的敏捷性。 松針含有的樹脂及單寧能夠提高消化器官的功能。 不管是何種松針,春天是氨基酸含量最豐富的時期,它們大都是有機態的。許多物質之間,如微量元素之間,微量元素與維生素或維生素與氨基酸之間等,在一定PH值條件下,都處在動態平衡之中;這些營養物質都很容易被人體吸收,不存在過量中毒或彼此之間由於拮抗或螯合等作用而引起微量元素缺乏等問題。松針里含有的鐵元素是血紅蛋白的中心原子,是許多酶的組成部分。缺鐵會引起貧血和影響細胞的正常生長,引起脫發、畏寒;兒童缺鐵,會有上課精力不集中的現象。 松針里含有的銅元素,在血紅蛋白合成中起一定活化作用。銅元素缺乏會引起骨質疏鬆症、關節炎。松針每千克含銅元素3.5毫克。 松針里含有的硒元素,雖人體的需求量不多,卻很重要,硒也是世界上一致公認的抗癌元素,被譽為「抗癌之王」。硒與維生素E結合能維持心臟健康,中年人硒元素缺乏,會未老先衰,有的會提前出現更年期現象。如果人的頭皮屑較多,往往也與硒元素缺乏有關。世界衛生組織提出:每人每天攝入0.05~0.2毫克的硒,就可大大減少癌症的發病率。硒元素還有拮抗汞、鎘等劇毒重金屬元素以及排毒的特殊功能。在西洋參、蒜、動物內臟、牛羊肉中亦有硒元素。 松針每千克含鋅元素15毫克。鋅元素是人體中最重要的抗衰老的元素,是食道癌的天敵。它參與人體中100多種酶的合成和酶的激活作用,直接參與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從而延緩了細胞衰老過程。人體有了傷口,鋅元素能參與傷口的癒合。鋅元素缺乏的人,味覺麻木,不怕辛辣,容易患感冒。鋅元素還能預防男性不能症,增強性功能,解除人們的異食癖和預防兒童的侏儒證等。 松針里含有的其他成分如甘油奎寧,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可治糖尿病,而松香酸對於鴉片和尼古丁則具解毒的效果。松針提取物有排除體內尼古丁的特殊功效,所以常被加入特製的保健食品中供嗜煙者食用,戒煙效果明顯。 松針還有預防瘟疫、治療中風口斜、關節痛、腳氣(癬)、風瘡、風牙腫痛、大風惡瘡、**濕癢等功能。
3、這10個養生知識是真的假的?
又到了我們不定期一次的健康冷知識普及啦~
茶水、陳醋真的能降血壓嗎?心梗發作時,咳嗽真的有用嗎?梳頭可以治脫發?
這些風靡朋友圈的「健康偏方」,「保健知識」都是真的嗎?好奇就往下看吧!
力度恰當的梳頭,有一定好處,比如它會讓頭皮覺得舒服,也能理順頭發,避免頭發打結受損。
但它的好處也僅限於此了,要知道,梳頭既不能治療脫發,也不能改善頭皮出油情況。至於「每天梳頭100次對身體好」,迄今更沒有任何研究能支持這種說法。
這里要說的是,如果每天掉發在100根以內,是正常現象,完全不用擔心。如果脫發嚴重,也建議接受正規治療,像何首烏啊、梳頭之類的「偏方」,其實對脫發都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幫助。
一天大便3次到一周大便3次,都不算問題。
只要你排便不費力,大便的性狀正常,就不算費力,不必糾結次數。
心梗發作時,首先要及時呼救並撥打120,其次要控制情緒減少活動,如果有條件的話還能吸氧。
而用力咳嗽這個辦法其實意義不大。因為大多數的心梗是由於冠脈血管堵塞造成的,單純靠咳嗽是不能緩解心梗的。
另外,人在深吸氣憋住時,可能會誘發迷走神經興奮,導致心率減慢。發生心梗時,可能有心率減慢並發症,這時再做深呼吸動作會加重心率減慢,會增加心臟負擔,給本來就脆弱的心臟平添了危害,不僅不能自救,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心跳快慢其實不能作為判斷長壽的依據。的確,有些運動員身體素質強,確實比一般人的心跳速度要慢些。
但是也不能為了長壽,盲目追求慢速心跳。一般情況下,心臟每分鍾規律跳動60~100下,都是正常的。
想要提高心肺功能,可以每周運動鍛煉。
得了高血壓,不要單靠吃某樣食材降血壓,像芹菜、木耳、陳醋等都不能降壓。至於喝茶,綠茶中的茶多酚確實具有一定的利尿和降壓作用,但是,要明確的是,它不能代替葯物!另外,長期喝濃茶也不是好習慣。
合理用葯,堅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才是正確的做法!
有可能!除了體重之外,腰圍指標也很重要。
在我國,男性腰圍大於90厘米,女性腰圍大於85厘米,即算「腹型肥胖」。
腹型肥胖會增大患脂肪肝、糖尿病等的風險,甚至比全身型肥胖更危險!
事實上,健康飲食,更注重的是長期規律、營養均衡。
從合理膳食的角度,一日三餐都重要,並沒有孰優孰劣的說法。
僅僅盯著一頓早飯,午飯晚飯胡吃海塞或是隨便應付,也不是個好習慣。
至於不吃早飯,會得膽結石、會變笨、會變胖的傳言,都沒什麼確切的證據,不必為此擔憂。
但作為第一餐,早餐對一天的膳食營養攝入,以及上午的工作學習效率,也蠻重要。
蜂蜜和香蕉,都不能改善便秘。
多吃蔬果粗糧,多喝水,適當運動,都能對便秘有一定緩解作用。
另外,你還可以順時針揉揉肚子喔~
如果你是用茶水代替了含糖飲料,那相比糖類滿滿的飲料,茶水當然是有一定減肥作用的。
但如果你只靠喝茶,平常又大魚大肉不運動,那麼即使是所謂的「減肥茶」,也救不了你。
這話有道理!
太晚睡覺或長期睡眠不足,都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國際上也已經確認了熬夜是致癌的風險因素。
另外,熬夜還容易使人焦慮抑鬱,降低記憶力與認知能力。
所以,一定要學會最正確的健康養生知識,下面這些健康的生活方式,會讓你的身體更加健康!
1、戒發怒
憤怒是人們最不善於處理的一種情緒。
中年人家庭瑣事多,工作任務重,情緒更易波動。人在發怒時,交感神經極度興奮,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心跳加速,血壓升高,易誘發消化道潰瘍、高血壓、冠心病等。
因此,中年人要善於控制情緒,尤其不要發怒。想發火時不妨深呼吸,或在心中默念10個數,有助於理性回歸大腦。
2、別扛病
胃疼了吃點胃葯,肩膀疼了貼膏葯,頭疼了吃點去痛片,這些已經成為不少中年人的生活常態。
殊不知,頭疼、胃疼、身體發麻等症狀都可能是身體發出的預警信號,一味漠視、吃點葯敷衍了事,容易小病拖成大病。
比如,經常頭疼、頭暈可能與高血壓、頸椎病有關;經常胃疼可能是患了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需要做胃鏡排除惡性病變;上下樓吃力、心慌可能是心臟出了問題。
無論是哪種疾病,最重要的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防微杜漸、及早干預,時間再緊張,也要在身體不適時盡快就醫,並調整生活方式。
3、消化代謝慢,飲食要清淡
人到中年新陳代謝和器官運轉都會變得緩慢,各種內臟機能都有衰老跡象。建議低脂飲食,少吃煎炸食物,盡量不去選擇高膽固醇食物,少吃動物內臟和各種蛋黃。
最好攝入多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攝入比例不均衡,是導致肥胖、高血脂、高血壓、心臟病等慢性病的重要原因。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蘇子油、胡麻仁油等,其富含豐富的α—亞麻酸,在人體代謝出EPA,俗稱血管清道夫,可降低人體內壞膽固醇的含量,降低血栓的發生幾率,清除血液內的有毒有害脂肪物質,將過多的脂肪轉運出血液,減少血栓和動脈硬化的形成。
4、泡泡腳
中醫認為足部是人體中穴位最密集的器官,可以通過足浴的方式提高身體免疫力。
長期泡腳不但有驅寒祛濕、增進血液循環、促進代謝等作用。
具體方法是:睡前泡腳以38~45℃浸泡約20分鍾即可。而在泡腳的時候,可以加點花椒、生薑片、白醋、艾葉等一起泡水,泡腳後再喝上一杯茶水,養生效果更佳!
4、動物肝臟有什麼養生作用?
動物肝臟最適合貧血的人食用。不過,因為肝臟具有腥臭味,常令許多人敬而遠之,因此,要讓貧血患者能享受肝來臟美味,進而補血,就要想辦法除去肝臟特有的腥臭味。
方法很簡單,拌炒肝臟時多放一點油就可以了。若想完全消除臭味,只要加入薑片或薑汁拌炒,就可一舉除臭。那麼,如何料理肝類才能做出味可口,又不失去其原有養分的肝類食譜類,有兩種簡單料理方式。
將新鮮的肝洗凈,切成大小相等的切片,浸源漬在姜、大蒜、酒、胡椒、砂糖混合溶液中。取出肝片,塗滿藕粉,然後下鍋拌炒,多加一點油。有人不喜歡大蒜味道。可以薄切二三片大蒜放人油中爆香,然後用這些油炒肝,就不會有濃烈刺鼻的百大蒜味。
蒸食法所用的是雞肝。首度先,將洗凈的雞肝去皮。去皮後的雞肝放入果汁機中絞碎,加入雞湯(一隻雞的分量)和酒、蛋白、胡椒混合後放入鍋里蒸,蒸熟就可以了。作肝類萊時,如果用炒的,一定要用布擦乾,除去水氣才行。
5、如何增強肝臟的排毒功能
以下方法有助於全面增強肝的排毒功能:
1、多喝檸檬水。
水有助於加快新陳代謝速度、排出體內的雜質與毒素,減輕肝臟的負擔。每天起床後就先喝一杯溫的白開水,它可以喚醒全身的機能。美國肝病專家彼 得·克雷默博士建議:可以嘗試在水中加入檸檬,檸檬的酸性可以促使肝臟生成膽汁,有利於身體排毒。每天喝8~10杯,每次300毫升即可。
2、常吃紫甘藍。
十字花科蔬菜包括甜菜、蘿卜、捲心菜、紫甘藍和芝麻菜等,或是含有硫元素的蔬菜,如洋蔥、大蒜、花椰菜,它們都可以增強身體的排毒功能。每天吃兩份十字花科蔬菜就能增強肝臟的解毒功能。
3、經常做按摩。
當身體處於平躺姿勢的時候,輕柔地按摩膽囊和肝臟部位,大約位於身體右側的肋骨下方。英國梅特醫院肝病專家斯蒂芬·斯圖爾特認為,按摩有助於促進肝臟部位的血液循環,進而改善全身代謝功能。
4、遠離酒和葯。
酒精對肝臟功能極為不利。有肝損的人一定要戒酒。另外,不少人身體不適時,習慣到葯房買非處方止痛葯來吃,但這類葯物可能含有對乙醯氨基酚,經過肝臟代謝後,可能產生部分有毒代謝物,使肝臟受到損害。
5、補足礦物質。
要確保自己在日常飲食中攝取到足夠的礦物質,例如鎂、鈣、鉀、鋅、硒和錳等。肝硬化患者,醫生也會建議他們補充比平時更多的維生素及礦物質,以激活肝臟功能。
6、自製護肝茶。
水飛薊、姜黃和蒲公英都被認為有助於清潔和保護肝臟。可以嘗試每天服用45毫克的姜黃、400毫克的蒲公英提取物或400毫克的水飛薊。也可以把新鮮的蒲公英根泡在開水中代茶飲,但要確保其沒有受到化學殺蟲劑的污染。
(5)動物內臟養生擴展資料:
可以採用食療及穴位按摩的方法來幫助肝臟排毒,具體做法如下:
1、吃青色的食物。按中醫五行理論,青色的食物可以通達肝氣,起到很好的疏肝、解郁、緩解情緒作用,屬於幫助肝臟排毒的食物。中醫專家推薦青色的橘子或檸檬,連皮做成青橘果汁或是青檸檬水,直接飲用就好。
2、枸杞提升肝臟的耐受性。除了排毒之外,還應該提升肝臟抵抗毒素的能力。這種食物首推枸杞,它具有很好的保護肝臟的作用,可以提升肝臟對毒素的耐受性。食用時以咀嚼著吃最好,每天吃一小把。
3、按壓肝臟排毒要穴。這是指太沖穴,位置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的凹陷中。用拇指按揉3~5分鍾,感覺輕微酸脹即可。不要用太大的力氣,兩只腳交替按壓。
4、眼淚排毒法。相較於從不哭泣的男人,女人壽命更長,這不能不說和眼淚有關系。中醫早已有了這個認識,而且也被西方醫學所證實。作為排泄液的淚液,同汗液和尿液一樣,裡面確實有一些對身體有害的生化毒素。所以,難受時、委屈時、壓抑時就乾脆哭出來吧。
5、吃用靈芝排毒法。靈芝能促進肝臟對葯物、毒物的代謝,對於中毒性肝炎有確切的療效。尤其是慢性肝炎,靈芝可明顯消除頭暈、乏力、惡心、肝區不適等症狀,並可有效地改善肝功能,使各項指標趨於正常。所以,靈芝可用於治療慢性中毒、各類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障礙。
6、如何保養肝臟
7、我對象不能吃動物肝臟是什麼功能不好?
什麼動物的內臟吃多了對身體也不好,這東西雖然好吃,但也要控制一下。酒喝多了也會傷肝,女朋友多了傷身傷心,什麼也是有個度
你女朋友不吃動物的肝臟,也許只是一個習慣,懂得養生!有小部分手術醫生也有不吃動物肝臟的,因為每天對著那麼血腥的東西有恐懼感
8、外國人不吃動物內臟,是不會做還是別的原因呢?
我們所說的外國人不吃動物內臟,大部分指的是美國人,因為美國在其國家歷史上是沒有飢荒記憶的,不像二戰後其他國家鬧飢荒,什麼都吃。 其次,美國的食物產量過高和人民數量有限,且人民的食量也同樣受到了限制。
像其他國家都是吃動物內臟的。法國人吃牛腦、牛肚、羊腦等,另外法國的鵝肝相當出名,同樣屬於內臟。
西班牙跟德國人基本上豬的全套都吃,義大利比較尊重生命,殺死的動物一點不浪費全吃掉,英國的牛腰子布丁、日本的兔腸……而且在紐西蘭和迪拜的大超市裡,牛羊肚、肝、腎、睾丸、都是很常見的食材。
所以說,不是所有的外國人都不吃動物內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