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療養生,養生粥推薦幾種?
百頤年五穀粉:
養生功效:補腎養發、調理失調、美容養顏、瘦身等。
吃法:每次取約百25克左右沖調開水吃,也可適量加入糖或蜂蜜。
五行益壽養生度粥:
原料: 去核紅棗20枚、去芯蓮子20粒、葡萄乾30粒、黃豆30粒,黑米問適量。
做法:把所有原料洗凈後,泡一夜後,煮粥,味微甜。
五穀養生粥:
原料: 蕎麥、薏米、黑米、芡實、脫皮答綠豆、糙米、紅豆、麥仁各1大匙,紅棗10粒,桂圓10粒,粳米100克。
做法:
1、蕎麥、薏米、黑米、芡實、脫皮綠豆、糙米、紅豆、麥仁洗干凈後泡水兩個小時。桂圓去殼。紅棗、粳米洗凈待用;2、上述原材料一起入高壓鍋,加上1500ML的水,蓋蓋壓閥,大火噴氣後,關火。等到氣全部泄光後,再開火煮至噴氣,再關火。如此,噴氣三次後即可;3、喜食甜的,食用時可以加糖,但是回最好是紅糖,補血益氣效果最佳。 桂圓粟米粥 桂圓肉15克,粟米100-200克。將桂圓肉洗凈與粟米同煮答。先用武火煮開,再用文火熬成粥。桂圓肉性味甘溫,能補益心脾,養血安神。
2、喝粥的好處與壞處
一、好處:製作簡單、能滋補、易消化、養腸胃。且因五穀肉菜皆可入粥,營養豐富。
大米粥:對五臟的調養作用較為均衡,適合絕大部分人群。糯米作為大米的一種,含有較多黏質,補氣作用更好。
小米粥:小米養心和胃,對胃有一定養護作用,且有助安眠。對老人、病人、產婦來說,小米粥是理想的滋補品。
玉米粥:玉米中除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胡蘿卜素外,還含有核黃素、鈣、鎂、硒及多種維生素,有助預防心臟病、高血壓、高脂血症。
紅薯粥:紅薯能養胃健脾,預防便秘。脾胃不好的人,適合加紅薯煮粥。
燕麥粥:堅持喝燕麥粥,有助於降低「壞」膽固醇水平,防治高脂血症。哈佛大學研究證明,每天喝一小碗粗糧粥,如燕麥粥,可延年益壽。
二、壞處:喝粥不用慢慢咀嚼,
不能促進口腔唾液的分泌,而唾液中的澱粉酶可幫助消化。再者,粥的水分多,會稀釋胃液,加速胃的膨脹,使胃的蠕動速度減慢,不利於消化吸收。
(2)粥療與養生擴展資料
煮好粥的方法:
1.選好原料:
煮粥原料的好壞,對粥的質量起著決定作用。新米富有膠質,具有黏性,煮出來的粥色白,滑嫩起膠,芳香可口;陳米因缺乏膠質,煮出來的粥不夠「綿」,味道也不夠純正。
2.辨好水質:
煮粥要選用活水,即長流水,因此用自來水煮粥即可。有井水、泉水的地區,用這些活水煮粥效果會更佳。
3.洗米輕柔:
谷類外層營養成分比里層多,豆粒外層含大量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因此,在淘洗時不要太用力、長時間浸泡或用熱水淘洗,也不要加鹼,會破壞維生素。
4.用好火候:
煮粥應一氣煮成,不能中途間斷或加冷水,否則粥味不濃不香。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健康網-喝對粥可養生防病
粥療記載已有千年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健康網-喝粥養胃並非人人適宜
3、為什麼喝粥能滋補身體
也許由於生活改善,現在的人們除了早餐,一般是不喝粥的。其實,若要滋補身體,防治疾病,健康長壽,粥倒是應當常喝的。我國自古以來的養生之道,對「老人食補,宜用粥養」倍加推崇。明代李時珍曾說:「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也。」這把「粥養」的道理說得夠清楚了。確實如此,老年人牙齒損壞者多,胃腸功能虛弱,而粥又易於咀嚼,在腸內通過緩慢,這不僅無損胃氣,而且會使粥中營養得以充分吸收。另外,無論大米、小米,還是玉米,一旦煮成稀粥,其營養成分便呈水溶狀態,這對年老體弱之人攝取營養尤為適宜。南宋陸游算是一位「粥養」的受益者,他中年患胃病,由於受張文潛的食粥說影響而堅持食粥,一年後竟康復如初。因此,他寫下了膾炙人口的《食粥》詩:「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不過,陸游說的粥不只是單純的米粥,也包括米穀與中葯配伍的葯粥。其實,「醫食同源,葯食同用」,對有些粥,如「小米綠豆粥」等很難作出食與葯的區分。不過,米穀與中葯配伍的葯粥,卻是食補同葯補、食療同葯療的結合,具有米葯協同作用的優越性。例如,「補虛正氣粥」系用人參和黃芪同粳米煮制而成,人參(也可用黨參)和黃芪都有很好的補益強壯效果,而粳米也有健脾胃、養氣血的作用,將三者合而為粥,不僅可以充分發揮它們的葯補和食補功效,而且有助於人參和黃芪在胃腸的消化吸收,對於年老體弱、氣虛浮腫、心悸氣短、食慾不振等症療效甚佳。葯粥尤其是補益性的葯粥,既可充飢,又可食治,長久服食而無副作用。因此,古人稱葯粥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當然,葯粥既然有葯,那麼在選用時就須斟酌自己的身體情況,注意季節的特點,配製煎煮方法也須講求科學性,為了幫助讀者了解葯粥,摘錄幾句粥療歌以作結尾:若要不失眠,煮粥添白蓮;要得皮膚好,米粥煮紅棗;氣管體虛弱,煮粥加山葯;要保肝功好,枸杞煮粥妙;若要雙目明,粥中加旱芹……
4、哪些粥可以養生?
仙人粥
何首烏30克,粳米100克,紅棗5個。將何首烏切片,濃煎取汁。粳米、紅棗洗凈煮粥,粥成時加入首烏汁,稍煮片刻即成。每日早晚各服1次,連服7~10天後,間隔3~5天再服。
功效:益肝腎,補氣血。適用於肝腎虧損,須發早白,血虛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大便干結,以及高血脂症、冠心病、神經衰弱及高血壓病。
枸杞子粥
枸杞子5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枸杞子、粳米均洗凈。先將粳米煮至半熟,放入枸杞子一同煮熟。
功效:補肝腎,明目。適用於頭暈眼花、耳鳴、遺精、腰膝酸軟等症。
海參粥
水發海參100克,粳米100克。水發海參剖洗干凈,切成小丁,與洗凈的米一起加水適量煮成粥。
功效:補腎,益精,養血。適用於精血虧損、體質虛弱、性機能減退、低熱盜汗、腎虛尿頻等症。
肚粥
豬肚一隻,白術60克,檳榔一枚,生薑45克,粳米50克。先將豬肚洗凈除去涎脂。再將白術、檳榔、煨過的生薑研為粗末,放入豬肚中縫口。加水,豬肚煮熟,取汁加入粳米及調味佐料(如茴香、胡椒粉、鹽、蔥等)煮粥。
功效:健脾和胃。
羊肝胡蘿卜粥
羊肝150克,胡蘿卜100克,大米100克,蒜頭數瓣,黃酒、蔥、姜、精鹽、味精適量。羊肝和胡蘿卜均切成5毫米見方小丁,肝丁用黃酒、薑汁漬10分鍾。用熱油爆香蒜茸後,倒入肝丁,略炒盛起。
③將大米熬成粥後加入胡蘿卜丁,燜煮15~20分鍾,再加入肝丁並調味。
功效:有明目、護眼及治夜盲的功用。
山葯桂圓粥
鮮生山葯100克,桂圓肉15克,荔枝肉3個,五味子3克,白糖適量。將生山葯去皮切成薄片。將山葯片、桂圓、荔枝肉(鮮者更佳)、五味子同煮,煮好後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能補益心腎。
山葯扁豆粥
鮮山葯30克,白扁豆15克,粳米30克。將鮮山葯去皮,切片。在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先煮粳米和扁豆,燒沸後,再加入山葯片同煮,煮好後加適量白糖即成。
功效:能消暑益氣,健脾止瀉。
藕粉粥
藕粉25克,白粳米25克(或麥片亦可),白糖適量。將粳米放入鍋煮粥,將熟時放入藕粉調勻,加糖即成。或用水煮麥片,數沸後將藕粉打糊調入和勻,加糖即成。
功效:能補益心脾。
核桃肉糯米粥
糯米100克,核桃15隻。將核桃敲碎取出核桃肉。核桃殼加清水煮20分鍾後,棄殼留湯。將核桃殼湯加核桃仁、糯米煮成粥。
功效:能防治孕婦妊娠嘔吐。
5、養生和食療密不可分,應當如何去食療養生?
應當根據每個人的自身情況來制定不同的食療計劃再去進行養生。
食療養生顧名思義就是 通過吃一些事物來改變身體的一些功能素質,從而使身體更加健康達到養生的目的。這種食療養生的方法一般是以食物所起到的營養作用來治療疾病,保持身體健康的。其實在很早的時候,我國的中醫就了解到人們所吃的食物不光可以提供人類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營養,而且也可以治療一些疾病。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養生這個方面,漸漸地社會上就被人推出一些養生的配方食物和保健品,一般見得多的都五穀雜糧,葯膳等,在中國傳統之中,人們講究人們平常所吃的膳食要平衡,要講究各種食物的攝入,一般以穀物為主,其他的食物也要隨之搭配適量食用,這樣才能飲食合理。
在中醫方面,一般覺得食物補比葯物補更為有效。如果是身體比較虛的經常生病的女性,就建議食葯共補,要吃中葯進行調理,另外還要多喝熱水,還有一些滋補的的湯,這樣對女生的身體比較好。而且,一定不要太挑食、偏食,各種食物都盡量要去吃一點,最好多吃一些穀物類的食物,並且要養成吃淡食的習慣。
如果是有高血壓的人,就建議將芹菜榨成汁喝,還有可以用山楂,砂糖等配料與穀物一起煮,或者吃蓮子糯米粥,水果也是少不了的,最好多吃一些蘋果,獼猴桃,西瓜,特別對於老年人血管硬化的話最好多吃木瓜,能夠很好地幫助其血管軟化,蔬菜的話可以吃韭菜、黑木耳等等。
6、養生粥 哪些粥具有養生功效
養生粥
1、胡桃粥:
取胡桃仁搗碎同粳米同煮,有補腎、益肺、潤腸的功用。胡桃肉20克、米100克。核桃肉洗凈,放入鍋中,同米煮粥,大火煮沸,轉用文火熬煮至熟即成。常食核桃粥,不僅能補腎,還可以預防陽萎、遺精,有延衰抗老作用。
2、栗子粥:
栗子肉與粳米共煮,有補腎強筋、健脾養胃之功用。栗子50克、米100克加水同煮成粥。因栗子具有良好的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的作用,尤其適用於老年人腰腿酸痛、關節痛等。
3、百合杏仁粥:
鮮百合、杏仁與粳米同煮,加白糖適量溫服,能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用於病後虛熱,乾咳勞咳。
4、山芋粥:
山芋與粳米同煮,常食可防高血壓、動脈硬化、過度肥胖等症。
5、梨子粥:
梨子2隻,洗凈後帶核切碎加粳米100克,和水煮粥。因梨具有良好的潤燥作用,可作為秋令常食的保健食品。
6、芝麻粥:
搗碎芝麻與大米同煮,可治眩暈、記憶力衰退、須發早白等。芝麻50克、米100克。先將芝麻炒熟,最好研成細末,待米煮熟後,拌入芝麻同食。秋季常食,可益壽延年,還可潤肺,是秋季保健粥的佼佼者。對便秘、肺燥咳嗽者有一定療效。
7、牛肉粥:
切碎牛肉與粥同煮,可補脾胃、強筋骨。
8、菊花粥:
菊花60克、米100克。先將菊花煎湯,再同米煮成粥。因其具有散風熱、清時火、明目等功效,對秋季風熱型感冒、心煩咽燥、目赤腫痛等有較好的治療功效。同時對心血管疾病也有較好防治作用。
9、烏雞肉粥:
烏雞同粳米同煮,加調味,用於高血壓、貧血、營養不良等。
10、木耳粥:
取木耳、粳米加冰糖同煮,潤肺生津,滋陰養胃,補腦強心。
11、枸杞粥:
枸杞同粳米共煮,有補腎益血、養陰益目功用。
12、蓮米粥:
將蓮米發漲後,在水中用刷子將表皮擦去,抽出蓮心放清水煮爛,再與粳米同煮食用,具有健脾止瀉、益腎固澀、養心安神之功,適用於脾虛食少,腹虛帶下、遺精尿頻、心煩失眠、健忘多夢。
13、胡蘿卜粥:
取新鮮胡蘿卜切碎,同粳米共煮,能健胃、補脾,助消化。將胡蘿卜用素油煸炒,加100克米和水煮粥。因胡蘿卜中含有胡蘿卜素,人體攝入後可轉化為維生素A,適於皮膚乾燥、口唇乾裂者食用。
14、紅棗糯米粥:
山葯、苡仁、荸薺、大棗、糯米同煮,放入適量白糖,有健脾胃、益氣血、利濕止瀉、生津止渴之功效,適用於病後體弱及貧血、營養不良、食慾不振、慢性腸炎等患者食用。
7、粥對人體的保健有什麼作用?
粥,稀軟糜爛,既有利於減輕消化器官的負擔,更利於營養的吸收。自古人們對粥就很重視,清代著名醫學家王士雄的《隨息居飲食譜》雲:「病人、產婦,粥養是最宜」,並特將粥譽之為「世間第一補人物」。
祖國醫學中,各種糜粥也為祛病延年的一種療法,稱為「粥療」。古代,《千金方》、《食療本草》、《食鑒本草》等醫書均講述了多種糜粥。李時珍《本草綱目》在「粥」專節里,載粥六十二種之多,詳列功用主治。現代,粥廣泛地應用於多種急、慢性疾病的防治、病後調理以及老人、幼兒、產婦、身體贏弱者的攝生保養等方面。粥的種類,根據其原料分為白粥、食品粥、葯粥等。
白粥:純用大米、粟、麥、玉米等禾本科植物的種仁加水烹制而成。如玉米面粥,和中開胃,可預防心血管病;大麥粥能促進胃潰瘍癒合,是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良好飲食。河南新鄉出品的「沖調粥」,系用優質大米、玉米精製而成,熱水沖調即成粥糊,食用方便,易於消化,老幼皆宜。
食品粥:即在白粥中增添了蔬菜瓜果、魚類、禽畜肉類食品烹制而成。如菠菜粥,和中補血,潤腸通便;芹菜粥,去暑熱,利大小腸;胡蘿卜粥、寬中利氣,能預防血壓;姜粥,發散風寒,溫中止痛;雞汁粥、牛乳粥,補益精氣,治虛損體弱;動物肝粥,能補肝明目;芝麻粥,調腸通便,治大便秘結。
葯粥:是在白粥或食品粥的基礎上加用一些中葯。葯粥是「粥療」中潛力最大、應用最廣、保健作用最強的一類粥。如川烏粥(生川烏研面煮粥),祛風利濕,治關節腫痛及四肢麻木;黃芪粥可補氣;黨參粥能健胃;鹿角粥助陽治虛;蘇子粥,利膈順氣、豁痰止喘;荷葉粥,降低血脂,減脂頗效;冠心粥(白粥加山楂醬、菊花晶、金銀花露各一匙),對高脂血症及冠心病有輔助療效。
粥是我國日常膳食之一。依據個人身體狀態適當加些葯物,堅持經常食用,定能起到祛病延年之效。
8、食療與飲食養生的區別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食療的含義: 我國自古就有「寓醫於食」、「醫食同源」之說,「食療」故名思義,即食物療法或飲食療法。根據各人不同的體質或不同的病情,選取具有一定保健作用或治療作用的食物,通過合理的烹調加工, 成為具有一定的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
「食療」既是美味佳餚,又具有養身保健、防病治病,能吃出健康,益壽延年。 我們的祖先把「美食養身」和「防病治病」兩者相互結合,溶為一體,能補能治,創造了「中國食療學」。,食療與葯膳的關系: 「食療」和「葯膳」的概念常被人們混淆,「食療」和「葯膳」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食療」是研究養身保健,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的一門學科,「食療」是不加葯物,「葯膳」是食物加葯物,是一種含有葯物成分的膳食,使苦口的葯物,變成美味的佳餚。 「葯膳」是在傳統「食療」的基礎上,進一步將食物與葯物相結合,運用傳統的飲食烹調技術和現代加工方法,製成的色、香、味、形俱佳,具有養身防病,治療康復和益壽延年的功效。
「葯膳」包括:葯菜、葯粥、葯酒、葯茶等。嚴格地說,「葯膳」屬於葯物劑型之一,只是這種劑型形式多樣,品種不一,按功能分類,可分為: 益氣健脾,補血養營,氣血雙補,滋陰生津,助陽補腎, 安神益智,開胃消食,溫里散寒,理氣止痛,活血化瘀, 平肝熄風,解表散邪,祛痰止咳,清熱解毒,祛風除濕, 利水退腫,潤腸通便等等。
「葯膳」是在食療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可以說是「葯療」 加「食療」,因此有「葯膳食療學」之稱。「葯膳食療學」的歷史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由簡到繁的發展過程,是一門既古老而又新興的臨床實用學科,頗得國內外各界人士的青睞。
保健養身須趁早、 依據情況選食療。 若問食療之根本、平衡膳食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