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孫思邈養身銘原文解釋,分析及相公知識
孫思邈的養生銘
怒甚偏傷氣,思慮太傷神。神疲心易役,氣弱病來侵。勿使悲歡極,當令飲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亥寢鳴天鼓,寅興嗽玉津。妖邪難侵犯,精氣自全身。若要無諸病,常當節五辛。安神宜悅樂,惜氣保和存。壽夭休論命,修行在本人。倘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孫思邈是唐代著名大醫葯學家,他少年時因病學醫,熟讀經史百家,著有不朽傳世之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30卷,在我國醫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被後世尊為「葯王」。孫思邈不但醫術高明,而且養生有道,年逾百歲之上,是我國歷代醫葯學家中的老壽星。在陝西省耀縣孫家塬的葯王山上,後世立有一百多塊石碑,其中一方刻有孫思邈所著「養生銘」,是養生保健的至理名言。
中醫學把「精、氣、神」視為人生「三寶」,認為一個人要想健康長壽,必須「惜氣」、「安神」重視保養。所以,孫思邈在「養生銘」中首先提出不能「怒而傷氣」和「思慮傷神」,以免氣機紊亂,血脈失和,臟腑功能失調,而致百病雜生。孫思邈尤重視精神調養,認為一個人平時應保持平和、樂觀的心態,盡量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勿使悲歡過極,以免出現「悲能傷肺」、「大喜傷心」的局面。孫思邈還指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養生保健的重要方面。所以生活起居一定要有規律,要注意節制飲食,保持膳食平衡。特別要防止夜間大吃大喝和酒醉,以免引起停食、消化不良或傷胃、傷肝等不良後果。在生活習慣上,要注意少吃刺激性食物,更不可偏食,這就是養生銘中「節五辛」的含義。所謂「亥寢鳴天鼓」,即臨睡前(晚間9~11點鍾)要叩齒36次,「寅興漱玉津」是指早上(凌晨3~5點鍾)醒來應以舌攪上下齶數十次,待津生滿口時可咽下。上述兩種導引法在唐代以前的醫療保健書籍中經常提到,具有保津和固齒的功能。孫思邈認為,每個人只要重視養生保健,就能做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能有效防止「神疲心易役,氣弱病來侵」的身體「未病」狀態。孫思邈在「養生銘」中最後指出,能否健康長壽,主動權其實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絕不是命里註定的。只要個人保健有方、養生有道,就能長命百歲。
2、「養生」和「養身」有什麼區別
養身就是保養身體、調理身體,偏重在具體的身體機能上,而且不會太具備長遠性。比如說「孕婦剛生產完,要注重養身」;「某運動員受傷後做了手術,要請假養身」等等。
養生是保護生命、延年益壽。我國中醫及佛學十分重視預防保健,稱為養生,通過精神調養、食療葯膳、養生功法等等整體綜合措施。達到體質增強、防治疾病、防止衰老,延長生命的目的。
(2)惜氣養生擴展資料:
養生,動詞也,亦可為名詞。原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現代意義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
保養,是指遵循生命法則,通過適度運動,加之外在護理等手段,讓身體機能及外在皮膚得以休養生息,恢復應有機能,這是養生的第一層面;
涵養,是指開闊視野、通達心胸、廣聞博見,通過對自身的道德和素質的修煉和提升,讓身心得到一種靜養與修為,從而達到修心修神的目的;
滋養,是指通過適時適地適人,遵循天地四時之規律,調配合宜食療,以滋養調理周身,達到治未病而延年的目的。
實質上,養生就是保養五臟,使生命得以綿長的意思。
養生學是一門涉及諸多學科的綜合科學,它包括中華中醫學、康復學、營養學、美學、心理學、國學、物理學、化學、藝術、烹飪、運動學、佛學、道學、儒學等等。
參考資料:網路-養生
3、孫思邈養生歌
孫思邈衛生歌
天地之間人為貴,頭像天兮足為地。
父母遺體宜保之,箕疇五福壽為最。
衛生切實知三戒,大欲大怒並大醉。
三者若還有一焉,須防損失真元氣。
欲求長生先戒性,火不出兮神自定。
木去火兮不成災,人能戒性方延命。
貪欲無窮亡欲精,用心不已走元神。
勞形散盡中和氣,更復何能得此身。
心若太費費則竭,行若太勞勞則怯。
神若太傷傷則虛,氣若太損損則絕。
世人慾知衛生道,喜樂有常嗔怒少。
春噓名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閑。
三焦喜嘻除煩熱,四季長呼脾化餐。
切忌出聲聞口耳,其功猶勝保身丹。
發宜多梳氣宜練,齒宜常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侖,雙手揩摩常在面。
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咸。
夏要增辛減欲苦,秋辛可省便加酸。
季月少咸甘略戒,滋味偏多病相連。
若能全減身康健,自然五臟保平安。
春寒莫放綿衣薄,夏日汗多無病難。
秋冬衣冷漸加添,莫待病時才服葯。
太飽傷神餓傷胃,太渴傷血並傷氣。
餓餐渴飲勿太過,免致膨脹傷心肺。
醉後強飲勿太過,未有此身不成疾。
人資飲食以養身,去其甚者自安適。
食後徐行百步多,手磨臍腹食消磨。
夜半靈根灌清水,丹田濁氣切須呵。
飲酒可以陶性情,太過飲多防有病。
肺為華蓋倘受傷,咳嗽勞神能損命。
坐卧防風吹腦後,腦內入風人不壽。
更兼醉飽卧風中,風入五內成實咎。
身安壽永事如何?胸次平夷積善多。
惜命惜身兼惜氣,請君熟玩衛生歌。
4、健康或養生的經典句子
鐵不冶煉不成鋼,人不運動不健康.心胸寬大能撐船,健康長壽過百年.要活好,心別小;善制怒,壽無數.要想健康快樂,學會自己找樂.至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運動是步行.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上,辱為下,得知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為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朴;曠兮,其若濁。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怒傷肝,喜傷心,悲憂驚恐傷命根.妻賢夫病少,好妻勝良葯.千保健,萬保健, 心態平衡是關鍵.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http://www.yikexun.cn
生之蓄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為弗居,是以不去。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生而身先,外其生而生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5、求養生方面的詩詞,多多益善!
1、《攝養詩》——明代龔廷賢
惜氣存精更養神,少思寡慾勿勞心。食惟半飽無兼味,酒至三分莫過頻。
每把戲言多取笑,常含樂意莫生嗔。炎涼變詐都休問,任我逍遙過百春。
譯文:保精、益氣、養神為健康長壽之根本,若欲延年益壽,減少私慾雜念,不要操心太多。做到食勿過飽,勿求厚味,飲酒應以少量為好,切莫貪戀杯中物。
要經常保持樂觀,開口常笑。一個人在處於逆境的時候,不但一般人對你冷漠,連平時很親近的朋友也會逐漸和你拉開距離,對此要從容面對,不要放在心上,一定要忍得,自在逍遙,樂享百年。
2、《抱朴子·極言》——晉代葛洪
治身養性,務謹其細,不可以小益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損為無傷而不防。
譯文:修身養性,即使是極其微小的地方,也務必要謹慎,不能因為小的進步微不足道就不再修養,也不能因為小的損害對大體沒有影響就不加以提防。
3、《證類本草·衍義總序》——唐代唐慎微
夫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
譯文:善於保養生命的人保養內心,不善於保養生命的人保養外表。
4、《退庵隨筆·攝生》——清代梁章鉅
體欲常勞,食慾常少。勞勿過極,少勿過虛。
譯文:形體應當常勞動,飲食要常節制,這樣有益於健康。但勞動不要太過度,節制不要太過虛脫。
5、《丹溪心法》——元代朱震亨
與其救療於有疾之後,不若攝養於無疾之先。
譯文:與其等到生病後才積極診斷治療,不如在沒病的時候就攝取養分,提高免疫力,做到未病先防的效果。
6、惜氣怎麼辦?
嘻嘻,怎麼辦的話就看你相關資料查詢一下就可以。
7、求幾首關於 養生 的詩詞
1、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步出夏門行·龜雖壽》曹操
詩中以長壽動物神龜為例,說明生老病死的規律。同時也是一曲養生之道的千古絕唱,是曹操給後世養生長壽的渡人金針!今人常用詩中「烈士暮年,壯志不已」來抒發老當益壯的胸襟。
2、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飲酒》 陶淵明
這首典型的養生詩,境與意會,物與心融,真是妙不可言。
3、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負暄閉目坐,和氣生肌膚。
初似飲醇醪,又如蟄者蘇。
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
曠然志所在,心與虛空俱。——《負冬日》 白居易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詩作中有不少是抒寫養生方法的。他的「養生方法」之一就是勤煉氣功。從詩中可以看出,白居易不但愛好氣功,而且已修煉到很高的層次。他練功時「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
4、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程顥
健身需健心,「心樂才有身樂」,樂觀曠達,內心歡樂,才能健身強體。怎樣才能「心樂」呢?北宋名家程顥他認為人的一生,即便老了,生活也應當和少年人一樣豐富多彩,以愉悅身心,歡度晚年。
5、羽蟲見月爭翻翻,我亦散發虛明軒。
千梳冷快肌骨醒,見露氣人霜逢根。——《蘇沈良方》蘇軾
宋代文學家蘇東坡一生仕途坎坷,但他卻處世達觀,淡泊名利,晚年除寄情山水外,還潛心研究醫葯,收集民間驗方,這首詩說的就是他在皎潔的月光下,站立在空曠的軒閣之中,梳發健身的情景。
他還經常練習氣功,「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便是他練習氣功時清朗精神境界的寫照。
6、惜氣存精更養神,少思寡慾勿勞心。
食惟半飽無兼味,酒止三分莫過頻。
每把戲言多取笑,常含樂意莫生嗔。
炎涼變詐都休問,任我逍遙過百春。——龔廷《攝養詩》
明代名醫龔廷賢活到92歲,他寫的《攝養詩》,是根據多年從醫治病,保健養生的實踐,歸納出的一套有關「吃喝玩樂」的科學規律。
這首詩告訴人們,別輕視「吃喝玩樂」。這四個字是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做的「大文章」,只不過歲月給每個人判的分數不同罷了。「吃喝玩樂」不是人生目的,而是保證身心健康的生活工作手段。
7、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常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得神仙。——陸游
南宋大詩人陸游,一生共走過了85個春秋。他詩中蘊含的獨特養生之道,可以使我們參悟到這位詩人的長壽秘訣,對現代人提高健康素養無疑具有現實的借鑒意義。陸游鍾情食養,清淡為主。在諸多食療方法中,陸游似乎對食粥有所偏好。
他認為豐盛的飲食會加重腸胃的負擔,粗茶淡飯為宜。粥系流質食物,老幼皆宜,味美香糯,營養豐富,易為人體消化吸收。如果在粥中加入相應的食品或食物,如蓮心、薏苡仁、花生米、羊肉、西洋參、胡蘿卜等,還有防治疾病、祛病延年的功用。
8、關於氣功養生的古詩
1.曹操
魏武帝曹操也熱心於研究煉氣養性之理,以求健康長壽。在他的養生詩中,最精彩的一篇當推《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詩中以長壽的動物神龜為例,說明生老病死的規律。今人常用詩中「烈士暮年,壯志不已」來抒發老當益壯的胸襟。同時,這首詩是一曲養生之道的千古絕唱,也是曹操留給後世養生長壽的渡人金針。 2. 蘇東坡
宋代文學家蘇東坡一生仕途坎坷,很不得志,但他卻處世達觀,淡泊名利,晚年除寄情山水外,還潛心研究醫葯,收集民間驗方,編成《蘇沈良方》以濟世救人。 他在一首養生健身詩中寫道:
羽蟲見月爭翻翻,我亦散發虛明軒。 千梳冷快肌骨醒,見露氣人霜逢根。
說的就是他在皎潔的月光下,站立在空曠的軒閣之中,梳發健身的情景。他還經常練習氣功,「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便是他練習氣功時清朗精神境界的寫照。
3. 龔廷賢
活到92歲,他寫的《攝養詩》,是根據多年從醫治病 ,保健養生的實踐,歸納出的一套有關「吃喝玩樂」的科學規律。詩的全文如下:
惜氣存精更養神,少思寡慾勿勞心。
食惟半飽無兼味,酒止三分莫過頻。 每把戲言多取笑,常含樂意莫生嗔。
炎涼變詐都休問,任我逍遙過百春。
這首詩告訴人們,別輕視「吃喝玩樂」。這四個字是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做的「大文章」,只不過歲月給每個人判的分數不同罷了。「吃喝玩樂 」不是人生目的,而是保證身心健康的生活工作手段。
4.陶淵明
善於養神,是重要的修身養性之道,也是延年益壽的良方。東晉名士陶淵明《飲酒》詩曰: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這首典型的養生詩,境與意會,物與心融,真是妙不可言!以上供參考。
9、關於養生的句子
健康幸福
胡秉言
健康是每個人最大的財富
婚姻是家庭的最美音符
兒女是父母的最大驕傲
和諧是百年中最美幸福
身體健康方能長命百歲
相敬如賓方能舉案齊眉
紫燕繞梁方能其樂融融
相互包容方能門庭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