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喬布斯在軟體公司里的到底是做什麼的啊?很多人說老喬是搞軟體開發的,但我怎麼覺得他是演講家呢
喬布斯沒有軟體公司,但是他是不是軟體開發不清楚,因為他的私生活很隱蔽,但是我估計他不是,因為其實他對科技的知識很膚淺,他只是一名用戶。他雖然不是專業的演說家,但是他確實是世界上最出色的演說家之一。蘋果公司是一個以設計為核心的科技公司,所以他比較注重外觀。但是他在公司並不只是管產品設計。他是世界上最多管閑事的CEO,說好聽點就是最負責的CEO。他什麼都管,上至新產品,下至廁所的衛生情況他都管....但是無可質疑的是他是近10年來世界上最出色的CEO!!
2、老喬都有什麼經典語錄,求大神推薦
喬布斯經典語錄1、求知若飢,虛心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56歲的蘋果CEO喬布斯(Steve Jobs)在2005年美國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上,送給畢業生的勸告是:求知若飢,虛心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這求知與虛心的對象,與其說是白紙黑字,倒不如說是每天遇見的各種面孔;學會讀人,每張臉都是好書的封面。當然,惡魔也就跟著變成金礦了。他勉勵學生帶著傻氣勇往直前,學習任何有趣的事物。
2、如果每個人都要去舊金山,那麼,花許多時間爭執走哪條路並不是問題。但如果有人要去舊金山,有人要去聖地牙哥,這樣的爭執就很浪費時間了。
喬布斯指出合作的關鍵在於擁有共同目標。但當缺乏共同目標時,容易變得心胸狹窄,彼此誤解並互相指責。因此,盡量去創造一個橫跨各部門的共同目標,然後一起努力,就算有爭執也沒關系。
3、時間有限,不要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陰影里;不要被教條所惑,盲從教條等於活在別人的思考中;不要讓他人的噪音壓過自己的心聲。
不要讓別人的意見淹沒了你內在的心聲。最重要的,擁有追隨自己內心與直覺的勇氣,你的內心與直覺多少已經知道你真正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喬布斯從不妥協,生命短暫,不應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陰影里。他也從來不被教條所困惑,盲從教條等於活在別人的思考中;不要讓他人的噪音壓過自己的心聲。最重要的,有勇氣跟著自己的內心與直覺。
4、蘋果公司開除我,是我人生中最好的經驗。從頭開始的輕松釋放了成功的沉重,讓我進入了這輩子最有創意的時代。
特立獨行的蘋果創辦人兼CEO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在給斯坦福畢業生的演講中語出驚人:(1985年)蘋果公司開除我,是我人生中最好的經驗。從頭開始的輕松釋放了成功的沉重,讓我進入了這輩子最有創意的時代。過去喬布斯總能敗部復活東山再起,重要的就是他在敗部出局時,抓住機會認真的面對自己內心對於熱情的追尋。因此,他把落入敗部視為生命中的苦口良葯和尋找真愛的試煉。愈深的挫折反而讓他更看清真相,激起熱情堅持真愛。
5、我有很棒的經驗,充沛的活力,再加上一點夢想,而且我不怕從頭開始。
喬布斯在蘋果公司的網站上這樣介紹自己。當對日常生活失去熱情時,要勇敢的放棄框架。喬布斯相信必須鎖定正確的目標,把熱情投注在最愛,自然就會有回報:我根本不在乎市場佔有率。我所關心的是怎麼製造出世界上最好的微電腦,只要能夠達成這個目標,我們市場佔有率自然能夠提升。
6、創新=借用與連結
喬布斯總愛引用畫家畢卡索(Picasso)的名言:好的藝術家懂復制,偉大的藝術家則擅偷取。他從不認為借用別人的點子是件可恥的事。喬布斯給的兩個創新關鍵字是借用與連結。但前提是,你得先知道別人做了什麼。
7、決不、決不、決不、決不放棄!(Never, never, never, never give up.)
喬布斯最喜歡引用邱吉爾說的,決不、決不、決不、決不放棄!(Never, never, never, never give up.)無論他人生中遇到任何挫折,休學或失業,他總是決不放棄,堅持下去。
8、你不可能有先見之明,只能有後見之明,因此,你必須相信,這些小事一定會和你的未來產生關聯。
你沒辦法預見這些點滴如何聯系,唯有透過回顧,可以看出彼此關聯。所以你必須相信,無論如何,這些點滴會在未來互相連結,有些東西你必須相信,像你的直覺、天命、人生、因果,諸如此類種種。
9、如果你把每天都當成最後一天來過,總有一天你會證明自己是對的。
喬布斯十七歲時曾讀過一句話:如果你把每天都當成最後一天來過,總有一天你會證明自己是對的。這句話對他影響甚深。過去三十三年來,他每天早上會對著鏡子說: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我還會想做今天要做的事嗎?每當遇到生命中的重大抉擇時,只要想到將不久於人世,便可以幫助你做出決定。
10、你必須要找到你所愛的東西。(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
喬布斯相信如果他沒有被蘋果公司解僱,這一切都不會發生。良葯苦口,生命有時會給你迎頭痛擊,但不要失去信念。支持他繼續走下去的唯一理由就是他深愛他的工作,而你也必須找出你的所愛。你的工作占據了生活大部份的時間,因此,唯有相信自己做的是偉大的工作,才能真正獲得成就感。如果你還沒找到,繼續找。轉自www.lemonba.com檸檬美文網
3、花椒如何養生?
我家裡都是拿來和老薑還知有陳艾一起熬水泡腳用的,活血化瘀,調節氣血循環,效果還不道錯,今年冬天都沒生過病了。不過都是長內期這么做才有效果吧。泡腳水溫不宜太燙,40度左右就合適了,泡半個小時。最好飯後40分鍾後容再泡腳。
4、養生要怎麼學
養生是多方面的,有飲食養生、運動養生、經絡養生等,看你對那一種感興趣。然後針對你感興趣的那一種養生方式多看資料、多實踐,找到一個切合自己實際的養生方式。
5、急!!!哪裡有關於美容養生方面的歇後語或者謎語
http://heyuan031.photo.163.com http://www.zgma.com/wxtd/xhy1.html
上面的百是網站,給你一點現成的!↓賴婆娘的裹腳 又臭又長
瞎子點燈 白費臘
盲人剝蒜 瞎扯皮
老虎打架 勸不得
茅房的石頭 又臭又硬
丈二的和尚 摸不著頭腦
秋後的螞度蚱 蹦達不了幾天
頭頂長瘡,腳底知流濃 壞透氣了
盲人上大街 目中無人
張飛吃豆芽 小菜一碟
野貓跳到鋼琴上 亂彈琴
狗臉上長毛 翻臉不認人
進屋跳窗戶 門路不對
二三四五道六七八九 缺一(衣)少十(食)
歪嘴和尚 念不了好經
秀才遇到兵 有理說不清
正骨大夫 拿捏人
半夜和面 瞎鼓回搗
買了便宜柴,燒了夾生飯 想佔便宜反吃虧
屎殼郎戴面答具 臭不要臉
吃棒子麵大呵欠 開黃腔
6、嵇康的養生思想和貢獻
養生思想:
嵇康為魏晉時期的文學家,同時也崇尚老莊,講求養生服食之道。他雖然因政治原因只活了40歲(為司馬昭政權所殺),但在中國養生學史上仍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他繼承了老莊的養生思想,進行實踐頗有心得,他的《養生論》是中國養生學史上第一篇較全面、較系統的養生專論。後世養生大家如陶弘景、孫思邈等對他的養生思想都有借鑒。
《嵇康集》十卷書中,篇篇含養生之理,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養生看法。
魏晉之時,養生之學大興,但社會上有兩種相對立的思想存在:一是認為修道可成仙,長生不老;二是認為「生死全由天,半分不由人。」嵇康針對這種現象,指出神仙不可能,如果導養得理,則安期、彭祖之論可及的看法。
在他的重要著作《養生論》中,他以導養得理可壽的總論點,精闢地闡述以下幾個問題:
一、提出形神兼養,重在養神。他舉了幾個例子說明精神對人體的強大作用,指出「由此言之,精神之於形骸,猶國之有君也。」而中醫學也認為人以神為根本,神滅則形滅。嵇康在此抓住了養生的根本。
二、指出養生要重一功元益,慎一過之害,全面進行。嵇康認為萬物稟天地而生,後天給予的養護不同,壽命也不盡相同,勿以益小而不為,勿以過小而為之,防微杜漸,提早預防,積極爭取長壽。
三、指出若不注重養生,耽聲色,溺滋味,七情太過,則易夭折。「夫以蕞爾之軀,攻之者非一塗;易竭之身,而內外受敵,身非木石,其能久乎?」
四、嵇康還告誡養生者要有信心,堅持不懈,否則就不易有效。還要以善養生者為榜樣,積極吸取好的養生方法,清心寡慾,守一抱真,並「蒸以靈芝,潤以醴泉,唏以朝陽,緩以五弦」,就可以「與羨門比壽,與王喬爭年」。
可見,嵇康在養生問題上研究頗深。他自己也身體力行,其友人言:「與康居二十年,未嘗見其喜慍之色」,他自己提的理論,幾乎條條做到,但卻犯了「營內而忘外」一忌,最終受人誣陷而遇害,令人惋惜不已。
晉書·嵇康傳
嵇康字叔夜,譙國銍人也。其先姓奚,會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銍有嵇山,家於其側,因則命氏。兄喜,有當世才,歷太僕、宗正。
康早孤,有奇才,遠邁不群。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天質自然。恬靜寡慾,含垢匿瑕,寬簡有大量。學不師受,博覽無不該通,長好《老》《庄》。與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常修養性服食之事,彈琴詠詩,自足於懷。以為神仙稟之自然,非積學所得,至於導養得理,則安期、彭祖之倫可及,乃著《養生論》。又以為君子無私,其論曰:「夫稱君子者,心不措乎是非,而行不違乎道者也。何以言之?夫氣靜神虛者,心不存於矜尚;體亮心達者,情不系於所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於所欲,故能審貴賤而通物情。物情順通,故大道無違;越名任心,故是非無措也。是故言君子則以無措為主,以通物為美;言小人則以匿情為非,以違道為闕。何者?匿情矜吝,小人之至惡;虛心無措,君子之篤行也。是以大道言『及吾無身,吾又何患』。無以生為貴者,是賢於貴生也。由斯而言,夫至人之用心,固不存有措矣。故曰『君子行道,忘其為身』,斯言是矣。君子之行賢也,不察於有度而後行也;任心無邪,不議於善而後正也;顯情無措,不論於是而後為也。是故傲然忘賢,而賢與度會;忽然任心,則心與善遇;儻然無措,而事與是俱也。」其略如此。蓋其胸懷所寄,以高契難期,每思郢質。所與神交者惟陳留阮籍、河內山濤,豫其流者河內向秀、沛國劉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為竹林之遊,世所謂『竹林七賢』也。戎自言與康居山陽二十年,未嘗見其喜慍之色。
康嘗采葯游山澤,會其得意,忽焉忘反。時有樵蘇者遇之,咸謂為神。至汲郡山中見孫登,康遂從之游。登沈默自守,無所言說。康臨去,登曰:「君性烈而才雋,其能免乎!」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嘗得石髓如飴,即自服半,余半與康,皆凝而為石。又於石室中見一卷素書,遽呼康往取,輒不復見。烈乃嘆曰:「叔夜志趣非常而輒不遇,命也!」其神心所感,每遇幽逸如此。
山濤將去選官,舉康自代。康乃與濤書告絕,曰: 聞足下欲以吾自代,雖事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也。恐足下羞庖之人獨割,引屍祝以自助,故為足下陳其可否。
老子、莊周,吾之師也,親居賤職;柳下惠、東方朔,達人也,安乎卑位。吾豈敢短之哉!又仲尼兼愛,不羞執鞭;子文無欲卿相,而三為令尹,是乃君子思濟物之意也。所謂達能兼善而不渝,窮則自得而無悶。以此觀之,故知堯舜之居世,許由之岩棲,子房之佐漢,接輿之行歌,其揆一也。仰瞻數君,可謂能遂其志者也。故君子百行,殊塗同致,循性而動,各附所安。故有「處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之論。且延陵高子臧之風,長卿慕相如之節,意氣所託,亦不可奪也。
吾每讀《尚子平》、《台孝威傳》,慨然慕之,想其為人。加少孤露,母兄驕恣,不涉經學,又讀《老》《庄》,重增其放,故使榮進之心日頹,任逸之情轉篤。阮嗣宗口不論人過,吾每師之,而未能及。至性過人,與物無傷,惟飲酒過差耳,至為禮法之士所繩,疾之如仇讎,幸賴大將軍保持之耳。吾以不如嗣宗之資,而有慢弛之缺;又不識物情,暗於機宜;無萬石之慎,而有好盡之累;久與事接,疵釁日興,雖欲無患,其可得乎!
又聞道士遺言,餌術黃精,令人久壽,意甚信之。游山澤,觀魚烏,心甚樂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廢,安能舍其所樂,而從其所懼哉!
夫人之相知,貴識其天性,因而濟之。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長也;仲尼不假蓋於子夏,護其短也。近諸葛孔明不迫元直以入蜀,華子魚不強幼安以卿相,此可謂能相終始,真相知者也。自卜已審,若道盡塗殫則已耳,足下無事冤之令轉於溝壑也。
吾新失母兄之歡,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歲,未及成人,況復多疾,顧此恨恨,如何可言。今但欲守陋巷,教養子孫,時時與親舊敘離闊,陳說平生,濁酒一杯,彈琴一曲,志意畢矣,豈可見黃門而稱貞哉!若趣欲共登王塗,期於相致,時為歡益,一旦迫之,必發狂疾。自非重仇,不至此也。既以解足下,並以為別。
此書既行,知其不可羈屈也。
性絕巧而好鍛。宅中有一柳樹甚茂,乃激水圜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鍛。東平呂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輒千里命駕,康友而善之。後安為兄所枉訴,以事系獄,辭相證引,遂復收康。康性慎言行,一旦縲紲,乃作《幽憤詩》,曰:
嗟余薄枯,少遭不造,哀煢靡識,越在襁褓。母兄鞠育,有慈無威,恃受肆姐,不訓不師。愛及冠帶,憑寵自放,抗心希古,任其所尚。托好《庄》《老》,賤物貴身,志在守朴,養素全真。
日予不敏,好善暗人,子玉之敗,屢增惟塵。大人含弘,藏垢懷恥。人之多僻,政不由己。惟此褊心,顯明臧否;感悟思愆,怛若創痏。欲寡其過,謗議沸騰,性不傷物,頻致怨憎。昔慚柳惠,今愧孫登,內負宿心,外恧良朋。仰慕嚴鄭,樂道閑居,與世無營,神氣晏如。
咨予不淑,嬰累多虞。匪降自天,實由頑疏,理弊患結,卒致囹圄。對答鄙訊,縶此幽阻,實恥訟冤,時不我與。雖曰義直,神辱志沮,澡身滄浪,曷雲能補。雍雍鳴雁,厲翼北游,順時而動,得意忘憂。嗟我憤嘆,曾莫能疇。事與願違,遘茲淹留,窮達有命,亦有何求?
古人有言,善莫近名。奉時恭默,咎悔不生。萬石周慎,安親保榮。世務紛紜,祗攪余情,安樂必誡,乃終利貞。煌煌靈苓,一年三秀;予獨何為,有志不就。懲難思復,心焉內疚,庶勖將來,無馨無臭。採薇山阿,散發岩岫,永嘯長吟,頤神養壽。
初,康居貧,嘗與向秀共鍛於大樹之下,以自贍給。穎川鍾會,貴公子也,精練有才辯,故往造焉。康不為之禮,而鍛不輟。良久會去,康謂曰:「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會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會以此憾之。及是,言於文帝曰:「嵇康,卧龍也,不可起。公無憂天下,顧以康為慮耳。」因譖「康欲助貫丘儉,賴山濤不聽。昔齊戮華士,魯誅少正卯,誠以害時亂教,故聖賢去之。康、安等言論放盪,非毀典謨,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釁除之,以淳風俗。」帝既昵聽信會,遂並害之。
康將刑東市,太學生三千人請以為師,弗許。康顧視日影,索琴彈之,曰:「昔袁孝尼嘗從吾學《廣陵散》,吾每靳固之,《廣陵散》於今絕矣!」時年四十。海內之士,莫不痛之。帝尋悟而恨焉。初,康嘗游於洛西,暮宿華陽亭,引琴而彈。夜分,忽有客詣之,稱是古人,與康共談音律,辭致清辯,因索琴彈之,而為《廣陵散》,聲調絕倫,遂以授康,仍誓不傳人,亦不言其姓字。
康善談理,又能屬文,其高情遠趣,率然玄遠。撰上古以來高士為之傳贊,欲友其人於千載也。又作《太師箴》,亦足以明帝王之道焉。復作《聲無哀樂論》,甚有條理。子紹,別有傳。
貢獻:
嵇康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大師,他寫的《聲無哀樂論》、《難自然好學論》、《太師箴》、《明膽論》、《釋私論》、《養生論》千秋相傳,並且他彈得一手好琴,尤其善於演奏《廣陵散》,倍受人們關注。當時與他齊名的還有比他大十三歲的阮籍,音樂史上常有「嵇琴阮嘯」的說法,但在思想和人格上,嵇康要比阮籍更高出一籌。嵇康對那些傳世久遠、名目堂皇的教條禮法不以為然,更深惡痛絕那些烏煙瘴氣、爾諛我詐的官場仕途。他寧願在洛陽城外做一個默默無聞而自由自在的打鐵匠,也不願與豎子們同流合污。他如痴如醉地追求著他心中崇高的人生境界:擺脫約束,釋放人性,回歸自然,享受悠閑。熊旺的爐火和剛勁的錘擊,正是這種境界絕妙的闡釋。所以,當他的朋友山濤向朝廷推薦他做官時,他毅然決然地與山濤絕交,並寫了文化史上著名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以明心志。
嵇康喜愛音樂,他在《琴賦》序中說:「余少好音聲,長而習之,以為物有盛衰而此無變。滋味有厭,而此不倦。」他對傳統及當代的琴曲都非常熟悉,這一點在他的《琴賦》中可見。 嵇康作《風入松》,又作《長清》、《短清》、《長側》、《短側》四首琴曲,被稱為「嵇氏四弄」,與蔡邕創作的「蔡氏五弄」合稱「九弄」,是我國古代一組著名琴曲。隋煬帝曾把彈奏《九弄》作為取士的條件之一,足見其影響之大、成就之高。
嵇康除以彈奏《廣陵散》聞名外,在音樂理論上也有獨到貢獻,這就是其《琴賦》與《聲無哀樂論》。 《琴賦》主要表現了嵇康對琴和音樂的理解,同時也反映了嵇康與儒家傳統思想相左的看法。 《聲無哀樂論》是作者對儒家「音樂治世」思想直接而集中的批判。其中閃爍著嵇康對音樂的真知灼見 。
嵇康擅長書法,工於草書,唐張彥遠《書法會要》品為草書第二。又善丹青,唐朝時尚有《巢由洗耳圖》《獅子擊象圖》傳世,可惜現在俱已失佚。
文學創作
嵇康的文學創作,主要是詩歌和散文。他的詩今存50餘首,以四言體為多,佔一半以上。嵇康的文學創作,主要是詩歌和散文。 。嵇康著作,《隋書·經籍志》著錄有集13卷,又別有15卷本,宋代原集散失,僅存10卷本。明代諸本卷數與宋本同,但篇數減少。明本常見的有汪士賢刻《嵇中散集》(收入《漢魏六朝二十名家集》中),張溥刻《嵇中散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等等。1924年,魯迅輯校《嵇康集》,1938年收入《魯迅全集》第9 卷中。戴明揚校注的《嵇康集》196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此書除校、注外,還收集了有關嵇康的事跡、評論材料。
7、老喬[joe satriani]一共出過幾本電吉他教材?分別叫什麼名字?
你可能把兩個人弄混了,喬伊 - Troy Stetina 和老喬 - Joe Satriani 是兩個人。
Troy Stetina 喬伊是美國職業吉他手,也是一位職業的電吉他教師。他出版的電吉他教程類書籍超過35本,總銷量已經超過了一百萬本了(當然不包括國內盜版以及網上下載PDF類的),他本人現在在一個叫做 "Second Soul" 的樂隊里當主音,也有自己的錄音工作室等等。他最著名的教程書籍應該就是「喬伊教室「了,包括主音、節奏、重金屬等等系列,都是各大高校電聲類專業選用的教材之一。
而Joe Satriani老喬, 他就不用多介紹了,喜歡這個領域音樂的朋友應該都很熟悉他,網上關於他的東西一搜一大把。他本人沒有出過教程,包括任何書籍和視頻教程都沒有,只有一些國外的吉他雜志或者是媒體有請他做過一些現場的講座而已。而他每張專輯的那些Guitar Tab的書也不是他本人出的,是國外一個叫做CherryLane的公司經Joe授權出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