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冥想禪修打坐可以治脫發嗎
冥想禪修打坐可以治脫發嗎?從科學的方面來講可以有一定的道理,個人淺識;冥想禪修打坐是一種心靜的表現也是給大腦充分的休息,大腦皮層的靜修對於頭發根的生存是有積極意念的。
2、整天冥想打坐修煉佛道是精神出了問題嗎
打坐和精神是否出問題沒有關系的。
3、冥想的好處
4、靈修,靜修,冥想三者有什麼關系嗎
靈修即「靈性的修煉」。是一宗教術語。宗教學說中,從靈修傳統的豐富性和差異性出發,通向靈性有四種不同進路,即:智慧、勝王、 巴克蒂(虔信)和業報(行動)。靈修常見於各種神秘主義。
靜修(meditation),又譯為打坐、靜坐、沉思、冥想,還有譯為心悟的。它是一種為了內在的安寧和超越所做的操練冥想,是瑜伽中最珍貴的一項技法,是實現入定的途徑,最終目的都在於把人引導到解脫的境界。
關系:在宗教活動中,靈修(靈性的修煉)是目的,靜修(冥想)是其中一種手段。
5、冥想 身體一定要坐著嗎
是練瑜伽的嗎?
冥想(meditation)是一種改變意識的形式,它通過獲得深度的寧靜狀態而增強自我知識和良好狀態。在冥想期間,人們也許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並調節呼吸,採取某些身體姿勢(瑜伽姿勢),使外部刺激減至最小,產生特定的心理表象,或什麼都不想。
如何冥想(簡單的參考)
首先來學習打坐.如果是從小開始冥想的話,打坐並不是件很難的事情,但是對於大人好像就...... 雙腿交叉坐在墊子上(墊子要有10cm那麼厚吧),左腳後跟盡量貼近身體,抬右腳放在左小腿上,(如果可能放在大腿上).你可以左右腳交換放.目標是有一天你的右腳放在左大腿上的時候,你的左腳還可以放在右腿上,那就ok了.(如果痛的話,不要硬來,慢慢自然會好.) 手放的方法可以隨便,不過常用的是雙手合十,或者打手印(如果你知道一些的話).要不就那麼放著也不錯. 也許你可以戴個特別的飾物,然後做一些特別的動作(比如先祈禱什麼).你可以自己賦予這些動作和飾物宗教意義(比如精靈或者...什麼都可以).你也可以薰香,或放音樂,但最後要讓音樂消失,否則只會影響你以後的成果.不要太復雜.簡單的儀式可以讓你容易進入狀態. 那麼,開始制定你的冥想方案.我們需要規律的練習.最好每個星期有1天完全用來靜修.(我是說最好,沒時間也沒關系.) 在那一天,起碼要做4次冥想,每次半個鍾頭.(如果你能整天做當然更好) 在間隔的時間里做些簡單的工作,比如打掃或者讀與冥想有關的書.做什麼都要全神貫注. 食物最好事先准備,簡單一點就可以,清淡一點.(整天吃沙拉還可以幫助減肥.)不要吃或喝刺激性的東西. 如果還需要其他東西,最好事先准備好,找東西只會讓人煩躁. 你可以自己靜修,也可以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不過有個規矩是:除了同伴,不要到處張揚這些事情. 如果你覺得坐半個小時很痛苦,可以慢慢延長時間. 有時候,你可以特意測一下,在你覺得舒服的時候自由延長冥想時間,完事以後再看錶,你很可能發現過去的時間比你感覺到的要多得多! 當然,每個人都不一樣,也許時間剛好. 在你每次做完冥想後,盡量保持那種愉悅,客觀的心情.最開始它可能一會兒就消失了,以後會逐漸延長.如果你在生命的每個時刻都保持這樣的狀態,你就是得道高人了. 你可以隨時隨地做簡單的練習. 體會你每一刻的情緒,動作,告訴自己自己在做什麼. 你也可以排除雜念仔細聆聽風聲......隨你喜歡. 雖然這個問題我只寫了短短幾行,但這正是這節課最重要的一部分:隨時冥想,隨時修行,生命可以是一條進修的長河......這次課是個小小的總結,沒有特別的內容.如果你已經入門,會發現其中有一些內容非常重要.如果還沒有入門,而是渴求另一種奇跡的話......我說的就全部是糟柏了.
編輯本段高階冥想法
前言:冥想法,有其重大的缺陷,也是其一直未能普及的原因,就是速度太慢,消耗大量時間才能得到一定效果。就速度而言,遠不如「精神力修煉法(網路)」。但是,冥想對於精神力的凈化、升華是「精神力修煉法」無法做到的。下面介紹既能凈化精神力,又具備較高速度的高階冥想法。 門檻:高階冥想法,作為高於冥想的方法,自然對冥想的水平要求很高,至少要達到能夠冥想,並一次最少不低於10分鍾的水平。 機緣:當人處於發燒狀態時,對於身體的感覺最低,同時大腦會處於一種較為模糊的狀態,但冥想水平達到一定程度的人,依然能保持清醒。而在這個時候,恰恰是一個人最接近自身精神的時刻。當外在難以感覺,意識不足以分心,也就是傳說中的「忘我」狀態。 動作:身體可以任意放置,無論什麼姿勢都可以,但前提是不能讓身體用力,也不能讓身體有任何壓迫、刺痛等感覺。可以一條腿曲起,另一條平放,雙手置於腿上,坐於地上,身體靠牆。也不能讓身體有明顯的冷熱感覺。 境界:外在的一切皆可察覺,但內在的一切皆為虛無。(你可以聽到外面的聲音,但你不能說話,你可以感覺到外面的事物,卻感覺不到自己。) 精神:去感受自己的呼吸,不要想像能量從頭頂灌入,那不現實,也不要想像能量通過呼吸傳到大腦,那會使大腦產生壓迫感。去想像能量通過耳朵傳到大腦,每一次呼吸,都有一股能量從耳朵進入,傳到大腦。大腦產生一股放鬆感,似乎一股冰涼的力量從大腦內部爆發開來,使得整個大腦清爽、純凈、放鬆。 冥想,並非坐在一個地方才能冥想,也不一定需要閉上眼睛。冥想,是一種境界,而不是一種方式。
編輯本段著名瑜伽學者石鑒月先生論瑜伽冥想
《瑜伽經》中曾對冥想下過這樣的定義:「凝神就是將心集中在身體的靈性意識中樞內,或體內、體外的某種神聖形式上;入定是流向專注對象的連續的意識流;三昧(三摩地)是在冥想中,對象的真實本性放出光芒,不再受感知者的心的扭曲,這就是三昧」。 顯然,真正的瑜伽冥想,指的是「凝神、入定、三摩地」三個階段。當然。這三個階段都是可以在靜坐中完成的,所以也可說成「靜坐冥想」。但在冥想階段,靜坐已不是十分重要,所謂行、立、坐、卧皆可入禪,不象在調息調心階段,靜坐(調身)是必要的配合手段。因此,筆者在此將靜坐與冥想分開來敘述,只是表明冥想的前行調息、調心階段與冥想階段對靜坐的要求是不同的,同時也表明靜坐只是冥想的前行或輔助手段,而不是冥想本身。 凝神、入定、三摩地是冥想的三個階段。但通常,這三個階段在冥想中是一氣呵成的,其間不允許有階段性的停頓。因此,習慣上人們將這三部分作為一個整體,統稱為冥想。 冥想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呢?在《瑜伽經》中,曾對此作了闡述,指出「最高的冥想是由真我與宇宙聯合而產生真理、明辨、喜樂的知覺」,應該說,這也是瑜伽的最高目標。「真我與宇宙聯合」,便是瑜伽內涵中的「相應」、「結合」、「連接」。由於這種聯合,而產生了有關於真理、明辯、喜樂的知覺,這便是定中的覺受,依這此覺受的進一步變化與演進,則可以在三界九地中次第進升,直至達到三界之頂。 如何達到這個目標呢?《瑜伽經》提出的八支行法就是一個完整的修證方法。對於冥想,則列舉了六種方式或途徑: 一是由舍棄世俗和持久的鍛煉達成,「不執是一種自我掌控,它擺脫了對所見所聞之物的慾望」。這是一種在生活與修煉中銷磨劣根性的方式,直至心靈高度凈化,達到清靜無染的定境。這是一種漸修法,需要長期的堅持與進取。 二是修證無分別心,「專注於不包含任何對象的意識——只有潛意識的印跡,如同燒過的種子」。無分別心即是平等心,這可以通過長期的修行獲得,也可以通過定中的思慮觀察而悟成。 三是次第修證法,「通過信、力、念、定、慧達到」。這種方式強調經久不息、嚴格按一定次第修行鍛煉,是一種智慧解脫的方式。 四是通過願力來實現的修證法,強烈的願望能形成願力,這是一種強大的能量,「能量強盛的人會很快修成瑜伽」。 五是對超然神力的崇敬達到,通過虔信自在天也能達到專注……自在天是一種特殊的存在,不受無明及其產物的污染,也不受業、潛在業力和行為結果的影響」。這是一種依靠全身心的信仰皈命而趨入宇宙本體的方法,《瑜伽經》指出神靈的象徵「便是那神聖的聲音(唵)」,認為此聲應常念誦,便可達到成功,由它可達至宇宙的意識,並使一切毫無障礙。這是以語音冥想為主的修持方法。 上述方式方法,在上一節關於靜坐法中都已基本涉及。對於冥想的入門方法,上節所述靜坐法中的具體方式都是可以運用的方法,冥想的方式,其實也就是靜坐(調身、調息、調心)方法的延續與進一步深入展開。接下來對冥想三個階段的具體論述,也是與靜坐法一脈相承的。 在這里我們先將冥想的三個階段(凝神、入定、三摩地)作個大致的了解與區分。 《瑜伽經》關於凝神、入定、三摩地的定義,已經很明確地概括了它們的內涵與區別。值得注意的是,此時的意識,已不再是靜坐初始的意識,而已是「獨頭意識」狀態;此時意識聚焦之處、之物,已不是體內、體外某一點或某一物了,而是心識想像或記憶之中的物象。凝神的過程是將獨頭意識再指向意識之內的某一事物影像,入定是持續於所緣對象上靜慮伺察,靜慮的結果,是導致「定中獨頭意識」的出現;三摩地則是定中獨頭意識的境界。
6、聽說冥想可以有助健康排解孤獨,那麼什麼境界是冥想?
冥想:[動詞]深沉地思索和想像。
冥想確實有助於健康,但是冥想即不是胡思亂想也不是切合實際的想像。
冥想之類和功法結合,其根本是「靜」。
什麼是靜呢?靜不是讓人默不作聲、閉目塞聽,而是精神集中、精神投入,以達到忘我的境界。有人要問了,為什麼要靜呢?因為靜可以給我們無比巨大的力量,令我們身心合一,它連通了自然之力,這種力量無堅不摧、無往不利。
所以冥想功法(打坐)乃是以靜修靜的途徑。但是這有一個大前提,就是在練功之前,就有靜。打坐不是變亂為靜的技術,而是靜進更靜的方法。
如果想通過打坐寧亂求靜,只會更亂而無端浪費能量,有害無益。所以若非真能靜者就不要冥想打坐,要以動近靜,最終心平氣和。
境界嗎?我覺得就是莊子那種境界。
7、靜坐冥想的正確方法
靜坐冥想是一些宗教修煉中常用的方法,如坐禪、超覺靜坐、祈禱、瑜珈等等。中醫養生氣功也採納此法。基本機制是在經過一段時間他人指導後進行自我催眠,誘導出生理-心理性的放鬆反應,包括進入催眠性的「出神」或「入靜」狀態。
1常用的方法是:閉目,調整呼吸節奏,並相應地默念簡單詞彙或無意義單音,或作輕松、愉快想像,體會、暗示身體出現放鬆感。目的都是為了使自己從思想者轉變為思想的觀察者,用以超越自我擺脫生活中的困惑與煩擾。目前也可以被作為心理治療的一種段。
冥想一般是連續 10分鍾至 2、3個小時的打坐。其首要注意的是坐姿正確,初試者可坐在一個約8厘米高的座墊邊沿,將注意力放在3尺外的地方,或者什麼也不想,只關注呼吸的運動。冥想時要學會用肚腹呼吸,吸氣時腹部脹起,呼氣時腹部收縮。
2基本目的
靜坐冥想的共同點是:需要安靜的環境,頭腦中有一定的意念、想像作為注意對象,態度被動、自然,採取舒服的體位。以英文來說,不論靜坐或是想,都是Meditation。但中文就有不同意義,也代表不同境界。基本上,靜坐與冥想的目標相同,都是透過練習,讓我們的身體與心靈都靜下來,達到什麼都不想,無我的狀態。到達那個狀態,可以說是「三摩地」,也就是瑜伽的最高境界,是心中水波不興,完全靜止的情況。
3訓練功效
經常冥想靜坐能減輕生活的壓力,增強身體抵禦疾病的能力,緩解精神緊張,並對呼吸道、頭痛、胃痛、神經系統等疾病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4注意事項
冥想時的著裝也有講究,最好穿著松軟的衫褲,因為任何緊束的服飾都會令你在冥想時感到不適。靜坐時,以自我暗示的方式令自己全身放鬆。每放鬆一個部在,便幻想扔掉了心裡的不安和焦慮。如此靜坐10來分鍾後,身體便不會再感綳緊和壓力。若能多加練習,一段時間後,便可使心靈經常處子平靜狀態,思維會更清晰,分析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靜坐冥想不難學會,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非專業的情況下進行修煉時,自我暗示和他人暗示在一部分人有可能誘發病理性的心理現象,俗稱「 走火入魔」現象。這種現象在人格有缺陷、對修煉後果期待過高、團伙壓力較大等因素共同存在的情況下較容易出現。
8、修行人,每天冥想/打坐/練功兩小時以上是什麼體驗
凈空法師---坐禪「坐」是取不動的意思。不是真的叫你一天到晚坐在那裡,人有定有慧,給諸位說,五陰魔也能降伏。五陰的降伏是哪幾種?第一個身體健康不生病。生病是四大不調,說老實話,你要是有生病的話,你沒功夫;真有功夫的人生病,那是示現。維摩居士示現裝病,他裝病是度眾生的手段,他不是真生病,裝病。你生病究竟是裝病、還是真的病?你自己應該清楚。所以身體一定健康,這就是降伏五陰魔。第二個容貌不容易衰老;因為這也是屬於五陰魔,你有定有慧,心地清凈。現在有很多人都在講求養生,要吃什麼健康食品、要做什麼生理治療,運動怎麼保養身體,我看都沒有什麼效果。佛法裡面講養生之道,說什麼?修定。修定是不是每天要去盤腿打坐面壁?確實有一些人講到修定,每一天一定要去打坐,坐幾個鍾點。不過那些修定的人,我也見過,相貌一年不如一年,身體也一年不如一年。那是什麼?每一天雖然坐幾個小時,心裏面還是胡思亂想,哪裡叫定?諸位要知道,定是心裏面離妄想、分別、執著叫做定,不一定要盤腿面壁。
我們在《壇經》裡面看到,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是了不起的人,《壇經》上好像沒有記載,他一天坐幾個鍾點,沒這個文字,而記載他每天工作量很多。他在黃梅,在碓房裡面劈柴火、舂米,他做這些粗重的工作。他要去盤腿面壁,這個道場沒飯吃了,他舂米。道場那麼多人要吃飯,你就曉得他的工作量之多,他哪有時間去打坐?我們要問,他真的有沒有坐禪?有,工作就是坐禪。他告訴我們禪坐的意思,「坐」是取不動的意思。不是真的叫你一天到晚坐在那裡,你坐在那裡誰伺候你,你多大的福報?佛教人福慧雙修,你坐在那裡享福,怎麼行?你要懂得修福。坐是取不動,不是身不動是心不動,這個叫坐。「禪」是不著相。不著相是禪,不動心是坐。身可以動,身一天到晚工作,忙得不亦樂乎,心裡頭從來沒有起心動念過,這個本事高。心地永遠清凈,無論做什麼工作,再苦的工作、再笨重的工作,他做起來都輕松、都愉快。為什麼?他不著相。
我們凡夫做這些粗重的工作感到很累,什麼原因?著相。你有分別、執著,你就感到很苦,這個工作很苦;如果不著相,你就沒有感觸。不但連工作的相不著,連身的相都不著,《金剛經》上講得好,「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工作是在眾生相裡面,壽者相是時間,工作的時間再長,他也不會感覺到疲倦。我們今天稍稍一點點動了,累著了,就感覺到很累、很疲倦,著了四相。所以要有定、要有慧,慧是了解諸法空相;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一切法相是幻有、妙有,體是真空,這是智慧。了解事實真相之後,他當然就不執著,妄想、分別、執著這才能真正斷掉。所以慧幫助定,定幫助慧,定與慧是相輔相成,有能力降伏魔怨。
大乘無量壽經(第十六集)
9、靜坐冥想有什麼好處?
能有效改進注意力並緩解壓力。
原理:
在經過一段時間他人抄指導後進行自我催眠,誘導出生理-心理性的放鬆反應,包括進入催眠性的「出神」或「入靜」狀態。呼吸的調節、身體的放鬆確實能夠起到緩解壓力的作用襲。如果放慢呼吸,心臟適應其速度後,就會隨之放慢跳動節奏。而心臟的每次跳動都會使血液流通全zd身,跳動的頻率放慢,對腦部的供血也會改變,從而實現對情緒的某些影響。
10、冥想對身心有什麼好處?
冥想就是閉上眼睛,讓全身放鬆下來,讓自己的思緒自由自在。可以緩解壓力,也可以用來減肥,美容之類的。最好在心理指導師的指導下完成。
冥想(meditation)是一種改變意識的形式,它通過獲得深度的寧靜狀態而增強自我知識和良好狀態。在冥想期間,人們也許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並調節呼吸,採取某些身體姿勢(瑜伽姿勢),使外部刺激減至最小,產生特定的心理表象,或什麼都不想。
如何冥想
首先來學習打坐.如果是從小開始冥想的話,打坐並不是件很難的事情,但是對於大人好像就......
雙腿交叉坐在墊子上(墊子要有10cm那麼厚吧),左腳後跟盡量貼近身體,抬右腳放在左小腿上,(如果可能放在大腿上).你可以左右腳交換放.目標是有一天你的右腳放在左大腿上的時候,你的左腳還可以放在右腿上,那就ok了.(如果痛的話,不要硬來,慢慢自然會好.) 手放的方法可以隨便,不過常用的是雙手合十,或者打手印(如果你知道一些的話).要不就那麼放著也不錯.
也許你可以戴個特別的飾物,然後做一些特別的動作(比如先祈禱什麼).你可以自己賦予這些動作和飾物宗教意義(比如精靈或者...什麼都可以).你也可以薰香,或放音樂,但最後要讓音樂消失,否則只會影響你以後的成果.不要太復雜.簡單的儀式可以讓你容易進入狀態.
那麼,開始制定你的冥想方案.我們需要規律的練習.最好每個星期有1天完全用來靜修.(我是說最好,沒時間也沒關系.) 在那一天,起碼要做4次冥想,每次半個鍾頭.(如果你能整天做當然更好) 在間隔的時間里做些簡單的工作,比如打掃或者讀與冥想有關的書.做什麼都要全神貫注. 食物最好事先准備,簡單一點就可以,清淡一點.(整天吃沙拉還可以幫助減肥.)不要吃或喝刺激性的東西. 如果還需要其他東西,最好事先准備好,找東西只會讓人煩躁. 你可以自己靜修,也可以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不過有個規矩是:除了同伴,不要到處張揚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