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春季養生穿著

春季養生穿著

發布時間:2020-07-14 05:42:47

1、春季養生應注意些什麼?

春天的養生與保健?從中醫角度來說,春天是歷代養生家都非常重視的季節。因為這個季節陽氣生發、生機盎然,但也是各種病菌和微生物繁殖、復甦的季節,疾病很容易流行。
吃:多甘少酸是春季飲食原則
中醫認為,春季與五臟中的肝臟相對應,很容易發生肝氣過旺,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收。甘味食物能滋補脾胃,而酸味入肝,其性收斂,多吃不利於春天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還會使本來就偏旺的肝氣更旺,對脾胃造成更大傷害。這正是慢性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在春季容易復發的原因之一。
在「補」的問題上,健康人完全可以不用進補,而有慢性病的人則可按照春夏養陽的原則,及時咨詢醫師進行辯證調治,這樣既能控制舊疾,還能預防新病,或在醫師指導下以各種參進行調養,增強體質,但千萬不要濫用補葯。中醫專家介紹,眼下人們可以多吃一些性味甘平的食物,如瘦肉、蛋類、牛奶、蜂蜜、豆製品、新鮮蔬菜。由於春季肝氣旺、脾氣弱,而脾胃主四肢,脾氣不旺,四肢酸軟無力,所以還要補脾。葯補不如食補,補脾多吃鯽魚、胡蘿卜、蘋果、淮山等。
穿:春捂四原則
中醫養生之衣篇中醫講究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天天冷,到了春天,人就和植物一樣開始復甦,可春天正是各種病毒活躍的時候,加上春天時寒氣還沒有完全散去,人也就很容易患病。所以,在穿衣上中醫講究養生防病應當「春捂」。
中醫專家介紹,「春捂」也就是著重於保暖,而「春捂」的時期應該是在早春,一般從三月初到四月中旬。「捂」的程度也應當因人而異,根據自身的身體素質決定增減衣物,一般來說,「春捂」可以遵循以下原則:隨時增減衣物。注意防寒保暖,以助人體陽氣生發,抗禦外邪侵襲。對嬰幼兒、老人和孕產婦更為重要,「老病號」更應注意防寒保暖,以預防中風、心肌梗塞等疾病的發生。捂得過多也不好。如果衣物穿得過多,捂得過厚、過緊,不僅不利於肌體禦寒,而且還會限制活動。
睡:睡個午覺防春困
經過漫漫寒冬,人體陽氣消耗不少。初春時陽氣升發不足,人就感到非常睏乏。如果出現「春困」現象,就要注意自我調節

2、春季養生小常識

春季是感冒的多發季,添減衣服要隨氣溫變化,多喝水,可以根據天氣預報所說的適量在合適時間進行體育活動,在飲食方面,要多吃菜,以免上火,另外要注意生物鍾的調整。

3、春季養生有什麼原則?

(1)春季養生貴在養肝春季陽氣升發,養生者應順時而養,要注重保護萌生的陽氣,使之在體內慢慢充沛旺盛。春應養肝,肝性喜條達,因此要使精神愉快,氣血潤暢,初春暖涼交錯,宜隨氣候變化而加減衣服等等。這些原則主要是從強化肝的功能著手的,所以,一切有關補益肝臟、強化肝臟、養護肝臟的養生方法,都可能成為中老年人春季養生的主要內容和第一選擇。從中醫學來看,肝藏血的「血」,是指體內一切營養物質而言。體內很多營養物質都以糖原形式儲存於肝中,而且肝本身也有一定的紅細胞生成功能。中醫還認為肝和小便有關連,如小便滯澀要從肝的角度來治療。血中某些分解產物如氨類是有毒的,但肝能夠使之集中並形成無毒的尿素而排出體外。倘若肝有病,合成尿素功能低下,氨類物質進入腎和膀胱,能夠直接損害這些臟器,嚴重時會發生氨中毒。

(2)春季養生貴在鍛煉一元復始,春以陽生,大地復甦,冰雪消融,花開柳綠,生機盎然。此種聖境,益人,生精血,化津氣,使人神旺體健。《素問·四氣調神論》雲:「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披發緩行,以使志生。」指的是春季養生,應該早起,在庭院或野外緩緩散步,披散束發,穿寬松舒適的衣服,使血液循環暢通,氣血調和,精神煥發,機體得以保養。《養老奉親書》提出,讓身體沐浴在春光之中,接受春光的拂煦,吸取大自然的活力。可進行跑步、打太極拳、跳健身舞、做體操等鍛煉,使人體各組織器官適應春天的升發之氣,氣血得到充實,減少疾病的發生。

(3)春季養生順應氣候《攝生消息論》雲:「春陽初生,萬物發萌,正二月間,乍寒乍熱,高年之人,多有宿疾。」春天雖風和日暖,但氣候變化亦快,加之人體皮膚腠理已開始變得疏泄,對風寒之邪的抗禦能力有所減弱。因此,古人有「春捂秋凍」之說。春季,不可頓去棉衣,老年人氣弱骨疏體怯,風冷易傷腠理,時備夾衣,遇暖易之,層層漸減,不可暴去。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中老年人,更應該留心防寒保暖,以防中風、心肌梗塞等病的發生。

(4)春季養生益理脾胃《千金方》載,春季飲食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人體氣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氣健壯,人可延年益壽。而春天是肝旺之時,多食酸性食物會使肝火偏亢,損傷脾胃。應多吃一些性味甘平,且富含蛋白質、糖類、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蜂蜜、豆製品、新鮮蔬菜、水果等,有利於發寒散邪,扶助陽氣。此外,春季應多吃大棗,大棗性平味甘,含有大量蛋白質、糖類、有機酸、維生素等,是春季滋補的上等食品。中老年人體弱及脾胃不足的人,應經常服用焦棗茶,能夠起到補中益氣、健脾生津的作用。俗話說:「一日吃三棗,終生不顯老。」當屬養生經驗之談。

4、春季養生,衣食住行都該注意什麼

1.重視飲食調養
春季人體新陳代謝開始旺盛,飲食養生應避免吃油膩生冷食物,多吃富含維生素B的新鮮蔬果。
2.穿衣注意防寒保暖
俗話說「春捂秋凍」為了對抗倒春寒,不要過早的脫掉冬裝。當氣溫回升較大的時候,也不要過早減衣,應該隨身攜帶外套,尤其是早晚要注意保暖。
3.飲食注意預防上火
春季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清淡飲食,以補充人體水分,菠菜、韭菜等都是不錯的蔬菜,少食油膩之品。

5、春天養生注意什麼?

在春天應該注意什麼?春季養生的基本常識

經過了寒冬的蜇伏,春風初降,春日融合,萬物開始發萌,逐漸欣欣向榮,正是疏活筋骨的好季節。

春季養生主張早起,穿著寬松舒適的衣物,不佩戴任何飾物,如手鐲、項鏈、耳環、腰帶等,以免影響身體的氣血循行。出門到空氣新鮮的庭院、草地、樹林里漫步,放鬆心情,放慢腳步,
深深緩緩地呼吸,細心體會大自然寂靜的音籟,品味環境的美麗,感受自身體內生理的韻律、蓬勃的生機!

由於經過寒冷的冬季,衣著厚重,吃香喝辣,再加上春節時期的大魚大肉,活動量又少,體內很容易有積滯,而發生頭昏體熱、橫隔拉緊、喉中痰涎增多,咳嗽、四肢睏倦、腰腳無力等症狀,這是去年冬天及春節累積下來的癥候群,要在春季里從飲食調養方面來改善。

春天應該少吃刺激性食物及不好消化的食品,如糯米、面團等,多吃清淡之品。如果有胸悶、痰涎氣噎,喉嚨不適,頭暈眼花的現象,可用菊花、陳皮、牛蒡子、甘草、少許鹽泡水代茶飲,可清肝明目,消除食積,並保持排便通暢。

從立春至春分,人體的經氣分別運行於肝膽脾胃,如果以上臟腑素有舊疾,則可能在春季復發,所以可以常常做下列保健操來健體:

一、一腳或前或後,輕輕踮起腳跟,再輕輕放下腳跟著地,一腳做了幾次,再換另一腳,做了幾分鍾以後,覺頭目舒適既可。

二、兩腳張開,約與肩同寬,腳趾稍向外張,覺身體舒適的角度為原則,右手上舉,位於耳旁,手掌向上,右肩稍向前或向後活動,覺右脅部有熱氣沖出來為度,如果沒有這種感覺也一樣可以做此動作,幾秒鍾後,右手放鬆下垂,如此重復幾次,然後換左手重復以上動作。

以上保健操有疏肝健脾,疏經活絡,消除體內積滯的功效,可以幫助排除冬季體內的食積,是適合春季的養生運動。

6、春季養生需要注意些什麼?

經過了寒冬的蜇伏,春風初降,春日融合,萬物開始發萌,逐漸欣欣向榮,正是疏活筋骨的好季節。
春季養生主張早起,穿著寬松舒適的衣物,不佩戴任何飾物,如手鐲、項鏈、耳環、腰帶等,以免影響身體的氣血循行。出門到空氣新鮮的庭院、草地、樹林里漫步,放鬆心情,放慢腳步,
深深緩緩地呼吸,細心體會大自然寂靜的音籟,品味環境的美麗,感受自身體內生理的韻律、蓬勃的生機!
由於經過寒冷的冬季,衣著厚重,吃香喝辣,再加上春節時期的大魚大肉,活動量又少,體內很容易有積滯,而發生頭昏體熱、橫隔拉緊、喉中痰涎增多,咳嗽、四肢睏倦、腰腳無力等症狀,這是去年冬天及春節累積下來的癥候群,要在春季里從飲食調養方面來改善。
春天應該少吃刺激性食物及不好消化的食品,如糯米、面團等,多吃清淡之品。如果有胸悶、痰涎氣噎,喉嚨不適,頭暈眼花的現象,可用菊花、陳皮、牛蒡子、甘草、少許鹽泡水代茶飲,可清肝明目,消除食積,並保持排便通暢。
從立春至春分,人體的經氣分別運行於肝膽脾胃,如果以上臟腑素有舊疾,則可能在春季復發,所以可以常常做下列保健操來健體:
一、一腳或前或後,輕輕踮起腳跟,再輕輕放下腳跟著地,一腳做了幾次,再換另一腳,做了幾分鍾以後,覺頭目舒適既可。
二、兩腳張開,約與肩同寬,腳趾稍向外張,覺身體舒適的角度為原則,右手上舉,位於耳旁,手掌向上,右肩稍向前或向後活動,覺右脅部有熱氣沖出來為度,如果沒有這種感覺也一樣可以做此動作,幾秒鍾後,右手放鬆下垂,如此重復幾次,然後換左手重復以上動作。
以上保健操有疏肝健脾,疏經活絡,消除體內積滯的功效,可以幫助排除冬季體內的食積,是適合春季的養生運動。

7、春季如何養生?

樓主你好!春季養生主張早起,穿著寬松舒適的衣物,不佩戴任何飾物,如手鐲、項鏈、耳環、腰帶等,以免影響身體的氣血循行。出門到空氣新鮮的庭院、草地、樹林里漫步,放鬆心情,放慢腳步,深深緩緩地呼吸,細心體會大自然寂靜的音籟,品味環境的美麗,感受自身體內生理的韻律、蓬勃的生機! 春天應該少吃刺激性食物及不好消化的食品,如糯米、面團等,多吃清淡之品! 望採納!
希望採納

8、春天養生需要注意什麼?

與春季養生穿著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