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初學者

養生初學者

發布時間:2020-07-14 04:36:49

1、關於養生學和心理學的新手入門書籍(看補充)

學養生須先學中醫學經典理論才知道要領,建議買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袖珍《中醫四部經典》像字典樣方便攜帶。中醫比較麻煩課程[浩瀚的的知識]學無止境的,心理學要簡單的多了,是根據你不同的管理方向來選擇的。

2、年輕人養生怎麼入門?

養生是一個工程!需要你按四季變化調配飲食和生活習慣!年輕人養生需要從一些簡單的生活習慣開始,並不是網傳的保護視力就換綠色的手機壁紙這樣的,下面就說一下年輕人入門養生該怎麼做?

1.運動;

運動是必要的,你從什麼時候開始運動,你的身體年齡就能停留在什麼時候,這話雖然誇張,但是卻大致是這個道理——你看看健身房70歲的八塊腹肌大爺就知道了。不過運動也是需要適量的,剛開始不建議進行劇烈的運動,最好找健身教練制定一個適合自己的運動計劃。

2.飲食;

「病從口入」是真的,但同樣養生也要從「吃」開始,了解好自己是什麼問題,選擇正確的飲食方式,飲食種類,然後規避你不應該吃的。特別滋補類的中葯,需要向醫師咨詢清楚用量及禁忌,避免吃錯葯。

3.熬夜;

相信我,熬夜雖然可能不會讓你馬上猝死,但是對身體的傷害,是全方面的——看得到的皮膚變差,精神萎靡,看不到的五臟六腑功能都受損;有些人覺的熬夜後再大睡一場就補回來,其實這樣都是補不回來的,短期看不出來異常,時間長了身體出現異常再挽救也就來不及了。

4.心情;

中醫認為:七情傷五臟,過喜傷心,過怒傷肝,憂思傷脾,驚恐傷腎,所以,在平常的生活當中,保持開朗樂觀愉悅的心情,本身養生也有很大的幫助。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就是這個道理,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放鬆心情讓身體更健康!

3、想要學習養生不知道養生都分什麼專業嗎?怎麼入門開始學習呢?

養生的話你可以學中醫的養生,西醫的太復雜,而且不如中醫養生有那麼多的手段。所以可以先從中醫基礎學起吧,陰陽學說,五行學說,臟腑理論啊什麼的。。。

4、一個新手怎麼開養生店?

首先你要懂得運營和管理,其次你要知道店面盈利點在哪裡以及後期的拓客引流問題。

5、初學者怎麼練習氣功的基礎?

初學者練習氣功的基礎:

1、呼氣注意心窩部。

初學者練功准備就緒,即微合雙眼,先注視鼻尖片刻,接著閉目內視心窩部,耳聽呼吸,勿使有聲。意念隨每次呼氣自喉部下達心窩部,盡可能逐漸放慢、放長,每次呼氣的時間,以每分鍾呼8-12次為宜。吸氣時任其自然,無念無識。

初學者練功時若有雜念,要用數息法制之:只須數呼氣之數,從1-10,再回頭從1-10,反復進行,雜念平息,即不必數息。本步練功時間每日3次,每次20分鍾。盡可能固定每日練功時間,易於形成條件反射。若不能固定時間者,則每日早、中、晚3次不可缺。練功約3-5日,便自覺心窩部有沉重感,至10日左右心窩部有溫熱感。

2、意息相隨丹田趨。

初學者第一步功法練至每次呼氣自覺心窩部發熱時,即可意息相隨,於每次呼氣時,以意引心窩之熱氣流逐漸向下延伸,一步步趨向丹田(小腹內)。

初學者必須注意輕松自然,不可過分用意和操之過急。如此每日練功3次,每次半小時左右,約10天左右,即可於每次呼氣時出現一股熱流下達丹田的感覺。此時可出現小腹中汩汩有聲,矢氣增多,食慾增進,大小便異常者漸趨正常。

3、調息凝神守丹田。

接上步,當每次呼氣皆有熱流下沉丹田,丹田溫暖發熱後,即把呼吸有意無意地止於丹田,即意守丹田,不必過分注意呼氣。每日練功3次,每次40分鍾左右。本步鍛煉時間約需40天左右,即可感到丹田內形成一個「氣團」。

隨著功夫的積累,氣團逐漸增大,小腹充實飽滿有力,有時會出現陰部作癢,會陰跳動,腎區及四肢發熱等,這些現象或感覺可因人而異。一般患有失眠、陽痿、月經不調、二便異常者漸可明顯好轉。

4、通督勿忘復勿助。

當丹田真氣充實到一定的程度,即會沿脊柱上行。此時,意念須隨之上行而不為別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勿忘);當其止於某處不復上行,甚或有所退下時,也不要用意向上導引(勿助)。因為上行之快慢完全取決於丹田中真氣充實的程度,丹田越充實,上行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反之則上行中止,甚或倒退。

練本步過程中,可出現項背強急,頭如緊箍等情況,是沖關通督之前兆,不可疑慮放鬆;通關後(尾閭、夾脊、玉枕)自然輕松愉快。

5、元神蓄力育生機。

任督循環形成後,一般仍意守下丹田,同時其他經脈也可相繼開通。如頭頂出現動力,可改守上丹田(腦中),可以靈活掌握。練功時間仍每日3次,每次一小時左右。此期間,會出現頭皮奇癢,舌尖顫麻,全身如有電流亂竄,皮膚麻癢如有蟻爬,眉心、鼻樑緊張,環頭拘緊等反應,亦因人而異,不必害怕,也不要追求,約一月後各種動象漸會自然平息。

(5)養生初學者擴展資料:

1、氣功(炁功)是一種中國傳統的保健、養生、祛病的方法。古代或名「丹道」,以呼吸的調整、身體活動的調整和意識的調整(調息,調身,調心)為手段,以強身健體、防病治病、健身延年、開發潛能為目的的一種身心鍛煉方法。

2、我國古代氣功文獻資料浩如煙海,在道家、儒醫、醫家書記中有大量氣功文獻記載。挖掘整理工作,是一項既重要又艱巨的任務,它不僅要求研究者有較高的醫學、氣功學及古漢語、現代漢語等方面的知識,還須自身有較高的氣功功底。

6、初學者在家如何練氣功?

方法:

一、首先要注重動作姿勢:

姿勢自然放鬆,是順利進行氣功呼吸和誘導精神松靜的先決條件。不同的姿勢有不同的生理特點,姿勢本身也起著一定的治療作用。常用的姿勢有平坐、自由盤膝、單盤膝、仰卧、側卧、站式、走式等。

二、靜下心:

入靜(調心)入靜是指一種穩定的安靜狀態 ,無雜念,集中意念於一點,即意守丹田或留意呼吸,對外界刺激的感覺減弱,進入似醒非醒、似知非知的境界,即大腦皮層進入保護性抑制狀態。常用的入靜方法有五種,就是意守法、隨息法、數息法、默念法、聽息法。

三、注重呼吸:

1、呼吸(調息) 呼吸是氣功療法的重要環節。通過鍛煉,改胸式呼吸為腹式呼吸,改淺呼吸為深呼吸,最後練成自發的丹田呼吸。呼吸方法常用的有8種,就是自然呼吸法、順呼吸法、逆呼吸法、停閉呼吸法、鼻吸口呼法、氣通任督脈呼吸法、潛呼吸法、真息法。

2、練呼吸要在柔和自然的基本法則指導下逐步做到深長、細勻、緩慢,切不可急於求成。

四、動作:

盤腿,是練習靜坐的最基本的功夫。盤腿質量的好與壞,直接影響靜坐入靜程度的深淺,這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練習。很多初學者對此都摸不著門路,給練習靜坐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為了更好的練好靜坐。

(6)養生初學者擴展資料:

1、氣功發源於中國。氣功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有關氣功的內容在古代通常被稱為吐吶、行氣、布氣、服氣、導引、煉丹、修道、坐禪等等。中國古典的氣功理論是建立在中醫的養身健身理論上的,自上古時代即在流傳。原始的氣功一部分稱為「舞」,如《呂氏春秋》所說的「筋骨瑟縮不達,故作為舞以宣導之」。

2、春秋戰國時期,一部分氣功被概括於「導引按蹺」之中。中醫專著《黃帝內經》記載「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積精全神」、「精神不散」等修煉方法。《老子》中提到「或噓或吹」的吐納功法。

3、《莊子》也有「吹噓呼吸,吐故吶新,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的記載。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文物中有帛書《卻穀食氣篇》和彩色帛畫《導引圖》。《卻穀食氣篇》是介紹呼吸吐吶方法為主的著作。《導引圖》堪稱最早的氣功圖譜,其中繪有44幅圖像,是古代人們用氣功防治疾病的寫照。

7、氣功初學者怎麼入門?

氣功入門

第一步:呼氣注意心窩部。練功准備就緒,即微合雙眼,先注視鼻尖片刻,接著閉目內視心窩部,耳聽呼吸,勿使有聲。意念隨每次呼氣自喉部下達心窩部,盡可能逐漸放慢、放長,每次呼氣的時間,以每分鍾呼8-12次為宜。吸氣時任其自然,無念無識。

練功時若有雜念,要用數息法制之:只須數呼氣之數,從1-10,再回頭從1-10,反復進行,雜念平息,即不必數息。本步練功時間每日3次,每次20分鍾。盡可能固定每日練功時間,易於形成條件反射。若不能固定時間者,則每日早、中、晚3次不可缺。

練功約3-5日,便自覺心窩部有沉重感,至10日左右心窩部有溫熱感,即告第一步完成,為第二步奠定了基礎。煉本步期間,無練功基礎者,可能出現頭昏,腰酸背痛,呼吸不自然,舌抵上齶不習慣等。

這些是初練時的生疏現象,只要堅持按要求去練,便會逐漸純熟,各種不自然現象漸會消失。在練本步過程中,一般脾胃虛寒、食慾欠佳、精神不振者,可漸增食慾,精神日振。

第二步:意息相隨丹田趨。當第一步功法練至每次呼氣自覺心窩部發熱時,即可意息相隨,於每次呼氣時,以意引心窩之熱氣流逐漸向下延伸,一步步趨向丹田(小腹內)。但必須注意輕松自然,不可過分用意和操之過急。

如此每日練功3次,每次半小時左右,約10天左右,即可於每次呼氣時出現一股熱流下達丹田的感覺。此時可出現小腹中汩汩有聲,矢氣增多,食慾增進,大小便異常者漸趨正常。

第三步:調息凝神守丹田。接上步,當每次呼氣皆有熱流下沉丹田,丹田溫暖發熱後,即把呼吸有意無意地止於丹田,即意守丹田,不必過分注意呼氣。每日練功3次,每次40分鍾左右。本步鍛煉時間約需40天左右,即可感到丹田內形成一個「氣團」。

(7)養生初學者擴展資料

氣功(炁功)是一種中國傳統的保健、養生、祛病的方法。古代或名「丹道」,以呼吸的調整、身體活動的調整和意識的調整(調息,調身,調心)為手段,以強身健體、防病治病、健身延年、開發潛能為目的的一種身心鍛煉方法。

我國古代氣功文獻資料浩如煙海,在道家、儒醫、醫家書記中有大量氣功文獻記載。挖掘整理工作,是一項既重要又艱巨的任務,它不僅要求研究者有較高的醫學、氣功學及古漢語、現代漢語等方面的知識,還須自身有較高的氣功功底。

應當指出:三調是否合一是氣功修煉與一般體育運動的主要區別,一般體育運動的操作內容也由三調構成,但三者各自獨立,不要求合成一體。

8、求推薦幾本醫學養生類入門書籍

看書畢竟不是最好的保健方法,建議多運動,如果需要補充一下養生知識給你幾個推薦:中華養生(共三本),遠離醫生、黃帝內經、宮內養生秘笈都還不錯

9、年輕人應該如何入門養生

1,晚上睡覺之前,吃一根香蕉,對第二天早上排宿便,有很好的通暢效果。

2,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喝一杯溫開水,活躍整個腸胃和五臟六腑,千萬不要喝冷水,即使是再熱的夏天。

3,愛食者多食,怕食者少食,吃食物不要生搬硬套書本的營養推薦來,每個人天生的體質稟賦差異非常大。合你胃口喜歡吃的菜,可以多吃些;看著就沒有胃口,心理抗拒的就不要吃,特殊的不利健康,有致癌隱患的食品則完全要摒棄掉,而不是喜歡吃就吃。

4,手倦拋書午夢長,夏季炎熱,一定要午睡,一分之憩,可敵四分之勞,不但下午的工作精力充沛,使身體不透支,而且對健康大有裨益。

5,有些人是陰性體質,喜靜,冬天怕冷,飯量小,多吃溫性和熱性的食物,少吃寒性涼性的,比如海鮮,螃蟹,深海魚類;多做一些靜坐,瑜伽,太極,扎樁等靜養緩和的運動。反之,有些人是熱性體質,天生好動耐不住性子,坐不住,怕熱,胃口大,消耗大,代謝快,可以多打籃球,踢足球,力量健身,以及偏冒險,戶外性質的活動。

6,食物不在於潔,凈,關鍵是要自然的,天然的,綠色的。我們的蔬菜從菜園里摘出來,也許下了一場雨,上面還沾滿了泥土,但簡單的洗一洗,用水沖一沖,就很乾凈了,還是非常新鮮的菜品,百利而無一害。反之,去高級餐廳,刀叉,筷子,盤子,用的油,都包裝得很好,很高檔,肉類也看起來清洗得很乾凈,其實這些都是表面的,裡面有許許多多的添加劑,我們肉眼是看不見的,對身體潛在危害很大。

7,情緒切記劇烈波動,大悲大喜,喜極而泣,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大凡長壽的人,經歷的世事多,心靜如水,閑看雲卷雲舒,花開花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寵辱不驚,波瀾不起,所以得以頤養天年。周瑜一表人才,才華橫溢,身強力壯,就是被諸葛亮活活氣死的,可惜了。經常看到很多人,為了一點小事,同事,朋友間的關系,被小人氣得憤怒不得力,大動肝火,其實完全沒必要,傷身。

8,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經常運動的人,才不容易生病。細心的人看看流動的溪水,上面連蚊子,飛蛾,昆蟲類的都沒有,因為這些小動物在流水上無法立足。同樣的道理,運動出汗也是一個排毒的方式,身體代謝的毒素,廢料,廢液一類的,有一點點積累,就通過體表的毛孔散發出去了,就不至於量變成質變,生大病的可能性才小。

9,仁者多壽,修生養性,性格和心態很重要。少攀比,多給自己做減法,減虛榮,正確的對待人生的挫折。平時可養一些君子蘭,菊

與養生初學者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