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提肛方法

養生提肛方法

發布時間:2020-07-14 02:36:15

1、養生運動提肛有什麼好處

提肛運動e68a847a6431333337616633是什麼?

提肛運動就是有規律地往上提收肛門,然後放鬆,一提一松就是提肛運動。提肛運動鍛煉的是你骨盆底的肌肉,對於痔瘡患者、脫肛患者、孕婦、肥胖和長期便秘者有很好的作用,可改善尿頻、尿失禁、下腹脹痛。每個人都可以練。 提肛運動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預防痔瘡等肛周疾病。

乾隆皇帝的養生學
在中國歷代皇帝中,乾隆為長壽之冠,享年89歲。清宮醫案記載乾隆晚年身體相當健康,87歲時還能外出狩獵,臨終前不久尚能讀書寫字。封建社會的皇帝地位至高無上,納妾選妃,聲色犬馬,過著縱欲無度的糜爛生活,因而長壽者甚少。為何乾隆能夠盡其天年呢?醫學專家認為,乾隆長壽的原因之一是他常年堅持提肛鍛煉。這個動作是乾隆皇帝最得意的養生功法。我國傳統醫學中所說的「回春術」,就包括提肛運動這項內容,提肛運動不需要多長時間,但功效卻很顯著。

提肛運動的益處
對男性來說,有規律地收縮肛門是對前列腺有效而溫柔的按摩,可以促進會陰部的靜脈血迴流,使前列腺充血減輕、炎症消退,對於預防和輔助治療前列腺疾病有很大幫助。提肛運動對提高女性的性功能也大有裨益。通過這項鍛煉,可以使陰道收縮有力,增強女性對性生活的感受。還有一些中老年人在大笑、咳嗽時會出現漏尿的情形,這在醫學上稱為「尿失禁」。練習提肛一段時間之後,便能得到緩解。練習提肛對中老年人易患的痔瘡、肛裂、脫肛、便秘、慢性結腸炎等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提肛運動的做法
做法:每天3-4次,每次20-40下,3個月為一個階段。收縮到頂點時停留一秒鍾,不要憋氣。
提肛是一種即簡便、又實用的肛門功能鍛煉方法,具有預防和治療肛門疾病的雙重作用,國內外都很提倡該方法。其基本的方法可採用站、坐、卧等多種姿態進行,使用意念及內功,將肛門上提至臍中,做肛門上收的動作,自然呼吸或吸氣時提肛縮腹,呼氣時將肛門放下。此法不受時間和場地等條件的限制。

2、提肛養生法的用處

提肛運動在輔助治療內來痔方面是很好的療法,其原理是,通過使肛門周圍的肌肉及軟組織一張一弛的運動,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增強自肛門括約肌的功能和肛門、直腸部位的抗病能力。有醫學雜志報道,用提肛法治療早期內痔可取得較好效果。還有關於按摩會百陰穴加提肛法治療慢性前列腺炎、應用提肛縮度腎法治療及提肛法治療、脫肛、子宮脫垂等。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內痔患者都適用提肛運動治療內痔,肛腸疾病專家提醒,肛門局部感染、痔知核急性發炎、肛周膿腫等內痔患者不易適用提肛運動療法。提肛運動只做輔助療法,並不能取代醫學上的治療,因此,得了還應及時到醫院確診治療。道

3、正確提肛方法

提肛動作是由肛提肌、肛門括約肌、盆底肌復群共同協作完成的動作,這些肌群均為隨意肌,可通過意識進行收縮和舒張。這樣可提高肛門括約肌的彈性,加強肛門的約束力。此外,通過提肛運動,可以改善肛門及肛門周圍組織的血液循環,減少靜脈的淤血和曲張,並能提制高直腸平滑肌的收縮力,提高直腸、肛門及周圍組織的抗病能力。提肛鍛煉是我國一種傳統的保健方法。

正確百的提肛方法是:凝神、用力收縮肛門,持續一兩秒鍾後放鬆,有節律地交替進行,連續5~10分鍾,每日早晚各一次,長期堅持。

對一些老年和體質虛弱的病人,提肛鍛煉不僅可以防治脫肛、內痔、肛周疾病度和排便障礙綜合症等,而且也是一種較好的保健方法。

4、提肛運動的正確做法

提肛運動,能通經活絡,可以治療尿頻、早泄、痔瘡等疾病,而且沒有時間、場地的限制,以下是介紹提肛運動的好處及正確做法。
肛門,這是一個私密隱晦的地方,很少人會提及,但是肛門運動對我們身體很有好處,女人做肛門運動可以治療尿失禁,男人做肛門運動能治療性功能障礙症,下面我們就老看看提肛運動的好處及方法。
中醫認為肛門這個地方,不僅有氣的變化,而且氣一足還能化成精。如果這個地方一開放,精氣就要跑出來了,精氣往外跑,生命就沒有能量,一切都力不從心,所以要「閉地戶」,但關鍵不是「閉」,而是要往上「提」。把肛門往上提,精就不容易跑了。因此,養生學中很重視「氣道內提」,收提肛門以保元真之氣內藏。
經常提肛門有助於升提陽氣、通經活絡、溫煦五臟而延年益壽,並能防治脫肛、痔瘡、陽痿、早泄、尿失禁、尿頻等疾病,同時對防治冠心病、高血壓、下肢靜脈曲張等慢性疾病有顯著效果。
提肛運動的方法
我國古代長壽秘方《養生十六宜》中就提到「穀道宜常提」(穀道指肛門),孫思邈也提出「穀道宜常撮」(撮,即提縮也)。意思都是說,經常隨呼吸做提肛運動,有利於體內氣機的升降,以促進體內氣血的運行。
提肛在坐、站、行中均可進行。具體方法是:全身放鬆,自然呼吸,做時將肛門連同會陰一起上提,同時吸氣,然後呼氣時放鬆。一提一松為1 次,反復進行 30
次左右。
提肛運動沒有時間、場地限制。提肛的具體做法除卧式提肛法外,還有站式、坐式、踮腳式、坐立式、夾腿式和屈腳式數種,盡管姿勢和動作略有不同,但提肛的方法大同小異。具體的提肛方法是:全身放鬆,將臀部和大腿夾緊,做深呼吸,吸氣提收肛門,呼氣時放鬆,一提一松為一次,可做20~30次,每日做3~5次。方法如下(坐、卧、站立均可):吸氣時,肛門用力內吸上提,緊縮肛門,呼氣時放鬆。若能採取胸膝卧位(雙膝跪姿,胸部貼床,抬高臀部)做提肛運動,則效果更好。鍛煉時,應迅速收縮、放鬆肛門周圍肌肉,可慢慢增加鍛煉時間和次數。另外,也可採用下法:採用站立、端坐以及躺卧均可,端坐時腰要坐直,雙臂放鬆,深呼吸一口氣(不需要憋氣),然後做提肛運動。此時會感覺到一股酥麻感由下至上傳達到腦部,隨後繼續保持提肛動作,不要鬆懈,直至無法堅持再放鬆。需要提醒的是,鍛煉時不要緊綳腹、臀及腿部肌肉。堅持數月,可以收到明顯效果,感覺精力充沛、排尿有力。鍛煉時要以感到舒適為宜,一定不要急於求成,關鍵在於持之以恆。
提肛運動的好處
可以約束尿道,治療尿失禁
當尿液不由自主、無法控制地由尿道滲漏出來,即為尿失禁,這是女性的難言之隱。經常做提肛動作,可以增強骨盆底肌肉群的反應和收縮能力,加強尿道的阻抗力,使約束小便的機能得到恢復和加強,就能祛除尿失禁的困擾。
防治肛門疾病
提肛運動是預防和治療肛門疾病,以及促進肛門手術後患者傷口和肛門功能恢復的一種較好的方法,在做提肛運動過程中,肌肉的間接性收縮起到「泵」的作用,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環,緩解肛門括約肌,增強其收縮能力。患肛裂的病人主要由於肛門括約肌痙攣引起的劇烈疼痛,使裂口難以癒合。相反,如果肛門括約肌過於鬆弛,對痔核和直腸黏膜的支持力不夠,就會導致痔核脫出和脫肛。肛門疾病術後的人,因肛門括約肌多有不同程度的損傷,此時有效的肛門功能鍛煉,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減少痔靜脈的淤血擴張,增強肛門直腸局部的抗病力,促進傷口癒合,以避免和減少肛門疾病的復發。對脫肛患者來說,提肛是必不可少的保健和治療方法。提肛使肛門括約肌收縮力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緩解脫肛症狀。
可以活血祛淤,消除痔瘡
痔瘡是因肛門靜脈曲張、血液迴流不暢所引起,凡長期便秘、久坐久站、好食辛辣或腹內壓增高時,都容易引發本病。而提氣縮肛時會對肛周靜脈產生一個排擠作用,使局部靜脈迴流暢通,尤其選擇在呼氣時收縮肛門,利用此腹內壓較低的契機,更有利於肛門靜脈血液的迴流。
能夠強壯會陰,提高「性」趣
在女性骨盆底和陰道的肌肉中有一束肌肉叫做「恥骨尾骨肌」。它猶如一張綳緊的吊床,支撐著骨盆內的全部臟器和陰道的肌肉。如果該肌缺乏經常的鍛煉,常會引起陰道敏感性下降,性快感減弱。一般中年女性,尤其是經陰道生產的多產婦,陰道肌肉變得鬆弛。經常提肛可以使整個骨盆底肌肉群得到鍛煉,變得堅實而富有彈性,有利於生殖器官的血液供應,增強性感受能力,進而可提高夫妻性生活的質量。
提肛運動可加強骨盆腔肌肉收縮,男性做此運動可助改善勃起障礙,但若屬因動脈血不足或心理等引起的性功能障礙,此運動效果有限。
男性做提肛運動對肛門及攝護腺的收縮有幫助,理論上對性功能有幫助。
上面為大家介紹了提肛運動的方法及好處,提肛運動能活血祛瘀,多痔瘡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容易患痔瘡的人,日常可以多做做提肛運動。

5、提肛運動怎麼做 提肛運動鍛煉法

提肛運動,主要是利用提肛過程增加局部肌肉活動,使得局部之靜脈血液循環得到改善,減輕靜脈淤積、曲張。
2
提肛運動雖然可以幫助治療一些肛門疾病,如痔瘡、肛裂等,也可以幫助男性治療前列腺疾病,女性縮緊陰道,提高性生活質量,但是,一定要掌握提綱運動怎麼做,否則,做法不正確,反而適得其反。提肛運動的做法如下。
3
提肛運動其實沒有什麼具體的要求,無論你是站著還是坐著亦或是躺著都可以進行提肛運動,而且做提肛運動沒有時間環境的要求。大概的做法就是向上收緊提肛肌5秒鍾,再慢慢放鬆10秒鍾,每天做三次,每次大概做15次。當然也不能做的過於頻繁,防止訓練過度無法排尿。
END
肛門鍛煉的常見方法

1
肛門運動包括肛門會陰部活動及以提肛為主配合軀乾和肢體活動。具體方法介紹如下。
1、括約肌收縮法
採取坐位,有意識地收縮尿道、陰道、直腸括約肌,然後放鬆。如此反復50 -100 次,每日2-3 遍。

2
2、排尿止尿法
在排尿過程中,有意識地收縮會陰部,中止排尿,然後放鬆會陰部肌肉,繼續排尿。如此反復,直至將尿排空,每日2-3 次。

3
3、床上訓練法
仰卧床上,以頭部和兩足跟作為支點,抬高臀部,同時收縮會陰部肌肉,然後放下臀部,放鬆會陰部肌肉。如此反復20次,每日早晚各1遍。此運動可以增強腰、腹、臀、腿及盆腔肌肉,提高這些部位的肌肉及會陰部括約肌的功能。

4
4、放鬆呼吸
採取仰卧位,全身盡量放鬆,雙手重疊於小腹,做腹式深呼吸,吸氣時,腹部鼓起,呼氣時,腹部凹陷。如此反復10-20 次,每日2-3遍。

5
5、夾腿提肛
仰卧,雙腿交叉,臀部及大腿用力夾緊,肛門逐漸用力上提,持續5秒鍾左右,還原,可逐漸延長提肛的時間。重復10-20 次,每日2-3遍。
上面小編介紹的五種提肛運動都是比較簡單的,沒有什麼大要求,比較容易學習。下面小編再為大家補充另一種提肛鍛煉方法,這是一種與氣功相結合的提肛鍛煉方法。讓我們一起看看氣功提肛鍛煉方法該怎麼做。

END
氣功提肛鍛煉方法

呈雙膝微彎狀,雙手指相對置於丹田前方,雙目微閉,調息,入靜,從頭到足趾依次放鬆各處,而後引丹田氣沿督脈上行於上丹田,同時,氣到會陰時,微微提肛縮囊,緩緩而行7次,口中有津時,分三小口吞下,並同時提肛縮囊,然後,收意識,停氣息於丹田中,平衡呼吸,入靜,片刻後,收勢,慢慢睜開雙眼,以雙手半握拳,從尾骨尖兩側,依次向上輕輕叩擊,反復7遍,以能耐受為限。
在沒有醫生指導的情況下,已婚女士可以這樣尋找提肛肌:洗澡時,將食指放入陰道內,收縮陰道使之夾緊指頭,即會感覺指頭向上拉提;或者躺在床上,試著想像解尿時把尿液中斷的感覺。通過這兩種感覺找到放鬆收緊的那塊肌肉,就可以開始練習骨盆收縮運動了。

6、提肛運動有什麼養生作用?

要想精力充沛、耳聰目明、腰不酸、背不痛、腸胃好、二便通,就要常年堅持提肛、撞背、拍打雙耳等「三招」健身養生術。

提肛每天早晚及大便後,可堅持練提肛運動一遍。其方法是:站、坐、卧均可,吸氣時提肛、收腹,像忍大便的樣子;呼氣時緩慢放鬆肛門,如排小便狀,一提一松為一次,連做20~30次為一遍。

中醫認為,提肛運動可使中氣升提,臟腑強壯,並可調節氣血陰陽。現代醫學認為,有意識地提肛,能對中樞及植物神經系統起調整作用,使肛門肌肉得到鍛煉,減輕局部靜脈壓,消除淤血,改善肛門組織血液循環。除防治便秘、痔瘡外,對內臟下垂、胃腸功能紊亂均有療效。

撞背可每天早、中、晚堅持練撞背功各一遍。即雙足與肩等寬,站立於距牆壁半尺遠,全身放鬆,協調一致,身體後仰,突然用背部撞擊牆壁,借撞擊反作用力身體前傾。力量由輕到重,連續撞擊50次。

中醫認為,撞背功能壯腰腎、通經絡、行氣血、平陰陽、扶正祛邪、舒筋活絡、解除痙攣、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使血液疏通、氣機流暢,可有效地預防肩周炎腰肌勞損、腰椎增生等疾病。

拍打雙耳可每天早、中、晚都用手掌拍打雙耳,拍打時掌距耳約10~15厘米,每回拍打100次,力量適中,不可過猛。

祖國醫學認為,「耳為宗脈之所聚」、「一身之氣貫於耳」。因此,古代醫家把耳朵作為祛病健身的重要部位。現代醫學研究發現,人體各部分都通過經絡與耳朵有著密切的聯系,而且耳朵上分布有79個穴位。經常拍打耳朵,可刺激穴位,按摩經絡,促使氣血運行,調動體內的正氣,增強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免疫力、代謝力,以保持相對的生理平衡,使耳膜保持良好功能。還能消除疲勞、振奮精神、促進思維、清神醒腦;能活躍腎臟內氣,抗衰防老;能促進膽汁分泌,有利於膽道的通暢,防治膽囊炎、膽石症等疾病的發生;能促進血液循環,防止動脈硬化,抑制高血壓形成。

7、保健養生有方法,可做提肛運動,提肛運動有什麼功效?

提肛運動可以給我們的身體帶來很多好處,第一個好處就是增強排泄能力,可以不用葯物的緩解痛苦的便秘過程,第二個好處是緩解痔瘡問題,很多人會因為痔瘡問題感到痛苦,提肛運動可以緩解這種痛苦,第三個作用就是改善由於生孩子等原因形成的漏尿問題。

  一、改善便秘,增強排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因為我們的飲食問題,還是地方轉換水土不服的原因,我們都可能會受到便秘的困擾。這種無能無力又十分痛苦羞恥的感受是非常磨人的。而提肛運動作為一種舒緩的動作,可以增強我們腸胃的蠕動來便於糞便的排出。

二、緩解痔瘡問題

 

 對於久坐的人像司機來說,痔瘡問題是一個邁不過去的坎兒。痔瘡可能是因為飲食問題產生的,也可能是因為各種生活習慣造成的。一旦產生就會造成非常大的痛苦,往往很難得到根治。而提肛運動可以增強我們相應部位的血液循環,從而達到痔瘡痛苦的緩解。

  三、改善難以啟齒的漏尿問題


 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漏尿可以說是一個非常令人羞恥的事情。畢竟不能控制自己的排泄是非常無奈的。尤其是身體發生重大創傷或者生過孩子的女人往往會面臨這個問題。葯物很難以控制的問題,提肛運動可以幫助做出改變,提肛運動通過改變相關肌肉的生理狀況,增強肌肉的收縮度,來改善漏尿問題。

8、提肛運動的正確方法

方法
編輯
在下列時間堅持提肛療效會更佳。晚睡前或起床前,躺在床上提肛56次,大小便後緊接著提肛16次;乾重體

力活時也要注意提肛;性生活後亦應提肛16次。提肛時必須要用力,提肛之後最好馬上排便。
撮穀道:即提肛運動,像忍大便一樣,將肛門向上提,然後放鬆,接著再往上提,一提一松,反復進行。站、坐、行均可進行,每次做提肛運動50次左右,持續5-10分鍾即可。提肛運動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預防痔瘡等肛周疾病。
1.平躺、雙膝彎曲。
2.收縮臀部的肌肉向上提肛。
3.緊閉尿道、陰道及肛門(它們同時受到骨盆底肌肉撐),此感覺如尿急,但是無法到廁所去需須閉尿的動作。
4.保持骨盆底肌肉收縮五秒鍾,然後慢慢的放鬆,五到十秒後,重復再收縮。運動的過程中照常呼吸,保持身體其它部份的放鬆。用手觸摸腹部,如果腹部有緊縮的現象,表示運動錯誤。
5.提肛運動需要循序漸進的練習,需要的是我們持之以恆的堅持,提肛運動的目的是鍛煉和強化支撐膀胱、大腸的肌肉、伸張和收縮防止肛門失禁。正確和定期的鍛煉能達到防治肛腸疾病、停止漏尿的效果。這項運動對促進性生活也有一定的幫助。
屈髖提肛運動的效果更好,方法是:
仰卧床上,兩腿交叉上提屈曲髖部(使大腿盡量於腹部貼近),連做20-30次。屈髖時呼氣,放鬆肛門,每天早晚各一次。
有如對前列腺進行按摩,可促進會陰部的靜脈血液迴流,使前列腺充血減輕、炎症消退。
提肛運動是預防和治療肛門疾病,以及促進肛門手術後患者傷口和肛門功能恢復的一種較好的方法,在做提肛運動過程中,肌肉的間接性收縮起到「泵」的作用,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環,緩解肛門括約肌,增強其收縮能力。患肛裂的病人主要由於肛門括約肌痙攣引起的劇烈疼痛,使裂口難以癒合。相反,如果肛門括約肌過於鬆弛,對痔核和直腸黏膜的支持力不夠,就會導致痔核脫出和脫肛。肛門疾病術後的人,因肛門括約肌多有不同程度的損傷,此時有效的肛門功能鍛煉,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減少痔靜脈的淤血擴張,增強肛門直腸局部的抗病力,促進傷口癒合,以避免和減少肛門疾病的復發。
鍛煉方法
肛門運動包括肛門會陰部活動及以提肛為主配合軀乾和肢體活動。具體方法介紹如下:
1、括約肌收縮法:採取坐位,有意識地收縮尿道、陰道、直腸括約肌,然後放鬆。如此反復50 -100 次,每日2 ~ 3 遍。
2、排尿止尿法:在排尿過程中,有意識地收縮會陰部,中止排尿,然後放鬆會陰部肌肉,繼續排尿。如此反復,直至將尿排空,每日2-3 次。
3、床上訓練法:仰卧床上,以頭部和兩足跟作為支點,抬高臀部,同時收縮會陰部肌肉,然後放下臀部,放鬆會陰部肌肉。如此反復20次,每日早晚各1遍。此運動可以增強腰、腹、臀、腿及盆腔肌肉,提高這些部位的肌肉及會陰部括約肌的功能。
4、放鬆呼吸:採取仰卧位,全身盡量放鬆,雙手重疊於小腹,做腹式深呼吸,吸氣時,腹部鼓起,呼氣時,腹部凹陷。如此反復10 -20 次,每日2 ~ 3 遍。
5、夾腿提肛:仰卧,雙腿交叉,臀部及大腿用力夾緊,肛門逐漸用力上提,持續5秒鍾左右,還原,可逐漸延長提肛的時間。重復10- 20 次,每日2-3 遍。
6、深呼吸與提肚配合進行。
7、仰卧屈腿挺身:仰卧屈膝,兩足跟盡量靠近臀部,兩臂平放體側,以腳掌和肩部作支點,骨盆抬高,同時收縮肛門,持續 5 秒鍾左右,還原。重復5-10 次,每日2 -3 遍。
8、坐立提肛:先坐在床邊,雙足交叉,然後雙手叉腰並起立,同時肛門收縮上提,持續5 秒鍾,再放鬆坐下。重復10-15 次,每日2-3 遍。
9、踞足收肛:採取站立位,雙手叉腰,兩腳交叉,踞起足尖,同時肛門上提,持續5秒鍾,還原。重復10 -15 次,每日2~3 遍。
以上介紹的幾種方法,可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選擇做1-2 種或2 -3 種即可,不必都做,關鍵是要持之以恆,堅持下去,一定會收到預防痔的效果。
此外,還有一般的全身運動及肛門局部物理療法,也能增強肛門括約肌的功能。全身運動如跑步或游泳,促使呼吸加快,吸氣時肛門上升,呼氣時肛門下降,一升一降必然帶動肛門肌肉運動。利用一些物理療法,如冷水、熱水坐浴,通過冷或熱的刺激,促使肛門直腸部肌肉收縮,可達到肛門運動的目的;如再加上坐浴時在肛周及骼尾下方長強穴做按摩,更能加強肛門括約肌的運動。

9、提肛養生法的方法

<

與養生提肛方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