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膳食養生
少食,即吃得要少;清淡,即吃的東西不要味厚。能做到這兩點,就是聖人之道,也是人們養生的正道。
《黃帝內經》講:少食補氣,味淡補氣。現代病可以說大部分都是吃出來的,一開始人們並不能夠完全察覺,直到現代醫學診斷出來是什麼病的時候,才知道自己病了。但是,病非病,名病也。病,只是一個名而已。一棵大樹有一個主幹和數不清的枝葉,缺少整體觀的人往往注重的是枝葉,具有整體觀的人首先關注的是主幹。
以常人而論,人活著不可以不吃飯。換句話說,吃飯應該是人生活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也就是主幹。孟子講:「人生莫過於食色二欲。」食和色是人生的二欲,色慾是很暫短的,懂得道的人把它作為繁衍後代的一種行為,這個任務完成了,有道之人並不去貪戀它。但是,食慾卻是天天都有的,至少一天吃一頓。飲食的真諦就是少食、清淡。
食物需要消化和氣化
少食,可以使食物充分消化和氣化。我們往往把消化當作了氣化,這就理解錯了。抽象地談消化和氣化,難以理解,我們以汽油的提煉為例。汽油是從原油當中提煉出來的,因為原油不能夠作為高級的燃料燃燒,可以做低級的。原油點燃後燒炕、燒鍋爐可以,但它作為一種高級的燃料用於汽車和飛機則不行,高級油料需要有一個提煉的過程,這個過程類似於食物的消化。原油可以提煉出柴油、煤油、汽油(這些都可以作為高級燃料),剩下的渣滓就是瀝青。人對食物消化後提取出來的營養液好比「汽油」,所排出來的渣滓就是糞便。
人們一般認為吃東西只要消化了,任務就完成了。其實錯了,這只是完成了消化,消化和氣化完全是兩回事。汽車里光裝上汽油,車是開不動的,因為汽油並沒有變成動力,汽油被霧化燃燒的時候,才會成為動力。汽車有動力表現在驅動等,人的營養液氣化為動力則表現在人體的方方面面。
營養液在頭顱里氣化,大腦就清亮,記憶力就會很強,思維演算的速度就會比較快;相反,如果沒有氣化燃燒,它就會阻礙大腦的清亮,阻礙大腦的演算速度。非此即彼,如果聚集時間過長,它就會變成酸性物質聚集起來,留住了而不流動,留而不流便是瘤,有的人則會形成腦瘤、垂體瘤、膠質瘤等。
營養液在肝的循環系統氣化燃燒,在眼睛上變成動力,百歲眼睛不會花;在心的循環系統氣化燃燒,就會心氣平和;在肺的循環系統氣化燃燒,人就不會感冒,就能夠嗅到周圍哪怕是很微弱的氣味;在腎的循環系統氣化燃燒,就會腰不痛,背不彎,聽力非常清晰;在脾的循環系統氣化燃燒,吃東西就會很有滋味。
脾氣足知五味,少食少病
《菜根譚》講:如果能把菜根吃出味道來,這叫淡而不淡。說明你的脾氣足,能知五味。現代人多吃辣椒不正常,成都盆地氣候偏濕,適當吃點辣椒能祛濕;乾燥的地方以辣椒為食,每頓必躬必親,這就錯了。為什麼會有很多人喜好吃辣椒?因為現代人容易浮躁,肝火很大,脾胃屬土,木乘土,土受到了約束,脾氣不足而不能知五味,吃什麼東西都味同嚼蠟。「肝主筋,舌為筋之輾轉。」吃辣椒能夠刺激麻木的舌,喚醒它對味覺的感知。越吃辣,脾氣越不足;脾氣越不足,就越想吃辣,從而進入了一個瘋狂的怪圈。
現代人飲食的關鍵問題是解決了消化而沒有解決氣化,沒有氣化的東西充滿了十一臟腑,充滿了肌膚之間,當七竅不通時,營養物質就不能夠有效地代謝,疾病也就來了。
少食,還有另外一個積極的作用,就是給胃留下充分的蠕動空間。胃為脾陽,脾為胃陰,脾胃相表裡。當吃得少的時候,胃蠕動的空間比較大。脾胃主肉,當胃進行蠕動的時候,從頭到腳、從里到外所有的肉都在動,甚至在大腦裡面的肉都在動,這種動是看不見的,在動的過程當中,體內、血內這些粘稠物質會脫落,從二便走掉,就有效地解決了血粘、血稠。隨著血粘、血稠的下降,大腦就會清晰,十二經脈的氣血就會在大腦中進行有序地交換。
如果人吃得很飽,就會周身酸痛,大腦昏昏沉沉的,這就是胃不動。從上到下、從里到外的肉氣不動,就不能夠完成新陳代謝,濁物就會變成酸性物質,腐蝕整個身軀,人就感覺到渾身酸懶;頭中的粘稠物質不能夠疏泄,就會頭脹。
當胃不能正常蠕動的時候,食物就不能夠按照正常的秩序被消化和氣化,就會產生腐敗之氣。腐氣上行,就會熏灼人的肌肉乃至血,人的面色就會青,皮膚就會粗糙。當濁氣上行,血就會粘,肉就會硬,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血栓、中風、血溢、腫瘤、臟器壞死等。
所以,我們要堅持減少飯量,吃飯吃到興奮之時嘎然停止。吃飯有這么幾個階段,比如能吃兩碗飯,吃到一碗的時候興趣就來了,想再吃它一碗,就這個時候停。這時所有的細胞都動員起來了,都處於一種興奮的狀態,把吃進去的食物很快地就變成了能量。半個小時以後人不但不餓,反而感覺到挺飽,很舒服,因為食物已經不但完成了消化,而且完成了氣化,作為一種能量通達到人體的四肢百駭。如果吃了一碗還能吃兩碗,當第三碗吃進去的時候,人就找不到感覺了,為什麼呢?胃已經撐滿了,不動了,不動食物就變成了酸性物質,人就想躺一會,躺也躺不住,躺也酸,又爬起來了,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麼,頭懵、渾身脹,處於一種不舒服的狀態。
所以,《黃帝內經》在兩千五百年前就明確地告訴我們:吃得少補氣。
飯後不渴為味淡
味道為什麼要淡?我們買回來的鮮魚、鮮肉,如果給它撒點鹽,過不了多久就會出很多水,這叫脫水。拌冷盤、拌西紅柿的時候,如果早半個小時放糖和鹽,一會兒就會脫水,因為糖和鹽這些東西都味厚。人的細胞也是如此。
為什麼要淡?因為吃到肚子里的東西,它的鹹度、鮮度和甜度正好滿足人的細胞需要的時候,人吃完了飯不渴。當感覺到渴的時候,味就重了。為什麼呢?因為食物進去以後已經出現了細胞脫水。相反,吃飯吃得很淡,吃完以後不需要喝水,這說明味道掌握對了,這和現代醫學恰恰出現了一種巧合。現代醫學規定每天吃鹽不能超過6克,要拿勺量,超過量就錯了,因為現代病很多是吃鹽吃多了。實際上,兩千五百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把它說明白了。
2、我想寫一份:飲食養生項目計劃書,應該怎麼寫?煩請幫寫一份或詳細點教寫。。。感謝!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做好項目計劃項目就成功了一半!
「西安華鼎」隆重推出「項目管理公開課系列四——如何做一份成功的項目計劃書
西安華鼎——全國最早開展項目管理研究的專業公司
課程名稱:《如何做一份成功的項目計劃書》
課程特色: 好的開始就成功了一半。很多項目經理都在為控制項目進度,經費,人力資源而苦惱。如何有效利用手中現有資源保質保量准時完成項目,是所有的項目經理所追求的。該課程就針對項目經理這一疑惑,告訴大家如何制定一份項目計劃書,如何在項目開始就能運籌帷幄把握好整個項目的各項計劃。
適合對象:企業管理層、項目負責人、項目中的核心管理團隊,各行業對項目管理有興趣的人士,想提升自我項目管理能力的項目經理。
授課方式:授課+案例研討+課堂演練的模式,確保學員能夠實現理論實踐相結合;
課程大綱(一)
1 什麼是優秀的項目計劃書?
優秀的項目計劃書包括哪些內容?
優秀的標准如何制定?
項目計劃書編制的真正意義分析
2 項目計劃書編制的基礎
明確、科學、實用的范圍分析
項目計劃內外環境的分析
項目計劃編制需要哪些數據?如何在企業環境下完成收集?
3 項目進度計劃的編制
進度計劃為什麼總不能真正控制項目的執行?
重新研究工作先後關系——真正做到合理了么?
進度計劃的核心難點——時間的估計
常用進度計劃表示工具
完成的進度計劃必須進行優化么?如何優化?
4 項目的資源配置
如何應對——「項目的資源好像永遠不足?」
資源配置的類型和主要計劃形式;
資源配置的核心關鍵——企業資源配置平台的建立
5 項目費用計劃的編制
如何准確估算費用?
費用類別分析
項目費用計劃和企業財務計劃的相關性?
投資控制和成本控制的異同點討論
6 其他重要計劃的編制
溝通計劃——確保所有計劃真正實施的基礎
風險計劃——讓意外損失再小一點
控制計劃——項目控制的前導工作,確保控制有序進行的關鍵
可以給我留言
望採納。
3、求養生餐飲創業策劃書
h
4、關於膳食養生的宣傳語
醫療不如食療,食療莫過於膳食養生。
返璞歸真,膳食養生重塑我們的健康。
5、膳食養生的主要目標。
膳食養生主要是為了改善自身狀態,增強免疫力等。因此我們要根據自身的實際需要來合理安排膳食,這樣內既可以保證我們的營養供應,又可以達到個人膳食養生容的目標,同時在生活中科學的食用食物還有預防疾病的功效。
6、請高手搭配一個營養膳食方案!
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關注,食物的營養高低越來越受重視,但大部分人關心的往往是某種單一的食物有什麼營養,比如「豆角有補腎的作用」、「多吃苦瓜能降血糖」,中華醫學會營養學分會主任委員魯純靜告訴記者,從現代營養科學觀點看,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食物,如果搭配合理會起到營養互補、相輔相成的作用,發揮其對人體保健的最大效果,然而,長期以來這一點都被大家忽視了。
現代營養學:講究營養素的互補
「我們常吃的『西紅柿炒雞蛋』其實就是食物搭配中最成功的例子之一,」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食療營養部主任王宜對記者說,「因為雞蛋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比如B族維生素、尼克酸、卵磷脂等,但惟獨缺少維生素C,西紅柿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正好彌補了它的缺陷,所以二者放在一起吃能起到營養互補的作用,這也正是現代營養學講究食物搭配的重點所在。」
像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王宜說,比如我們提倡大家要吃雜糧,也是從營養互補的角度來考慮的,最典型的就是豆類。豆類是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但不同種類的豆子氨基酸含量有高有低,所以平時最好別只吃一種,混吃更能提高蛋白質的吸收利用率和生物價值。
由於不了解食物的營養成分而導致搭配錯誤的例子也不少,魯純靜指出,有些食物搭配只從口味考慮,很可能會造成對健康的損害。比如人們常吃的茶葉蛋:茶葉中除生物鹼外,還有酸性物質,這些化合物與雞蛋中的鐵元素結合,對胃有刺激作用,不利於消化吸收。而吃「大豐收」這道菜時最好別加黃瓜,這一點是王宜特別強調的,因為黃瓜中含有一種酶,會破壞人體對其他蔬菜中維生素C的吸收。「可惜,現在餐館中的『大豐收』幾乎沒有不加黃瓜的,」王宜對這種因食物搭配不當而造成的營養損失,感到尤其惋惜。
傳統醫學:搭配好了加強食療作用
食物搭配的重要性,2000多年前在中醫里就有所論述,北京中醫葯大學養生室教授張湖德告訴記者,其主要依據就是食物的「氣」和「味」。他說,中醫認為食物有「四氣」(寒、熱、溫、涼)和「五味」(辛、甘、酸、苦、咸),食物搭配的原則就是寒與熱、辛與甘等達到平衡。
具體來說,張教授指出,中醫在食物搭配上有4種情況,前兩種可以增強食療效果:一是相須相使,即性能基本相同或某一方面性能相似的食物配合,能夠不同程度地增強原有的食療功效。如「當歸生薑羊肉湯」中,溫補氣血的羊肉與補血止痛的當歸和溫中散寒的姜配伍,可增強補虛散寒止痛之功,同時還可以去掉羊肉的腥膻味。二是相畏相殺,即當兩種食物同用時,一種食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種食物降低或消除。如大蒜可防治蘑菇、扁豆中毒,橄欖解河豚、魚、蟹引起的輕微中毒。
張教授說,食物搭配中還有兩種情況可能削弱食療效果,因此要盡量避免:一是相惡,即兩種食物同用後,由於相互牽制,使原有的功能降低甚至喪失。如吃羊肉、狗肉之類溫補氣血的食物,盡量不要同時吃綠豆、鮮蘿卜、西瓜等,否則會減弱前者的溫補作用。二是相反。即兩種食物同用時,能產生毒性反應或腹瀉等明顯的副作用,比如蜂蜜反生蔥、黃瓜反花生、鵝肉反鴨梨等。
生活中應該怎麼搭配
不管從現代營養學還是中醫傳統理論的角度講,要想了解食物的搭配,都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對於普通的老百姓來說,在生活中有沒有簡便的方法,能讓食物搭配得更科學呢?
北京軍區總醫院主任營養師、我國著名營養學家李瑞芬認為,食物搭配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達到膳食和營養平衡,因此,在生活中盡量多吃不同種類的食物,是最基本的搭配原則。比如,我國營養學家建議,人每天除了水以外,還要吃30—35種食物。這個數字看起來多,實際上並不難達到,因為食物中的調料如花椒、大料等都算其中的一種。除了「多」以外,還要注重「遠」和「雜」。「遠」就是一天內所吃食物的種屬越遠越好,比如雞、魚、豬搭配就比雞、鴨、鵝或豬、牛、羊搭配要好;「雜」就是蔬菜、肉、糧食等不同種類的食物都要吃,讓營養素共同發揮作用。
此外,還有幾種搭配也是必不可少的,李瑞芬說,一是要注重主食與副食平衡搭配。小米、燕麥、高粱、玉米等雜糧中的礦物質營養豐富,人體不能合成,只能靠從外界攝取,因此不能只吃菜、肉,忽視主食。二是酸性食物與鹼性食物平衡搭配。酸性食物包括含硫、磷、氯等非金屬元素較多的食物,如肉、蛋、禽、魚蝦、米面等;鹼性食物主要是含鈣、鉀、鈉、鎂等金屬元素較多的食物,包括蔬菜、水果、豆類、牛奶、茶葉、菌類等。酸性食物吃多了會讓人感到身體疲乏、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腰酸腿痛,增加患病的幾率,需要一定的鹼性食物來中和。三是干與稀的平衡。只吃干食會影響腸胃吸收,容易形成便秘;而光吃稀的則容易造成維生素缺乏。李瑞芬認為,飲食中只要掌握了這些食物搭配的大原則,基本上就能保證營養均衡了。
豬肝————菠菜 豬肝、菠菜都有補血之功能,一葷一素,相輔相成,共同吸收,對治療貧血有特效。
牛肉————土豆 牛肉營養價值高,並有健脾胃的作用,但牛肉粗糙,有時會影響胃黏膜。土豆與牛肉同煮,不但味道好,且土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U,起著保護胃黏膜的作用。
羊肉————生薑 羊肉補陽取暖,生薑驅寒保暖,相互搭配,暖上加暖,同時還可驅外邪,並可治寒腹痛。
雞肉————栗子 雞肉補脾造血,栗子健脾,脾健則更有利於吸收雞肉的營養成分,造血機能也會隨之增強。老母雞湯煨栗子效果更佳。
鴨肉————山葯 老鴨既可補充人體水分又可補陰,並可消熱止咳。山葯的補陰之力更強,與鴨肉伴食,可消除油膩,補肺效果更佳。
鯉魚————米醋 鯉魚本身有滌水之功,人體水腫除腎炎外大都是濕腫。米醋有利濕的功能,若與鯉魚伴食,利濕的功能則更強。
豆腐————蘿卜 豆腐屬於植物蛋白肉,多食會引起消化不良,叫做「豆腐積」。蘿卜,特別是白蘿卜的消化功能強,若與豆腐伴食,會使其營養大量被人體所吸收。
7、膳食養生的主要目標
首先謹和五味。所謂「氣味和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就是指食物要搭配合理其中麻、麥、稷、稻、豆五穀為主富含碳水化合物是營養的主要來源;李、杏、棗、桃、栗五果為輔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犬、羊、牛、雞、豬五肉作為補益提供熱量;韭、葵、蔥、薤、藿五菜為充補充纖維素和微量元素。另外食物的搭配還要因時因地因人而異。
其次食不偏嗜。「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也就是說五味太過容易傷及五臟。其中過酸脾氣乃絕;過咸則心氣抑;過甘腎氣不平;過苦則脾氣濕滯;過辛筋脈衰敗。張焱指出日常的很多疾病都來源於生活習慣尤其是飲食習慣這也是很多家族病引起的原因之一。
再者食不過量。「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傷胃會引起納呆、胃脘痛、惡心、嘔吐、吞酸等;傷腸則容易出現為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
另有食之所宜。首先時節相宜。中指出:「用寒遠寒用涼遠涼用溫遠溫用熱遠熱適宜同法。」如綠豆寒涼不宜冬季食用;夏季則不宜食用荔枝、羊肉、櫻桃等。其次寒熱適宜。「食飲者熱無灼灼寒無滄滄寒溫中適故氣將持乃不致邪僻也。」其中食溫的選擇應在40℃—60℃之間為佳。
最後食無所犯。五味亦有所禁忌如辛走氣則氣病不應多食辛辣;咸走血則血病不宜多食咸;苦走骨則骨病不宜多食苦;甘走肉則肉病不宜多食甘甜之物;酸走筋則筋病不宜多食酸。此外食不欲雜。孫思邈的「食不欲雜雜則或有所犯;有所犯者或有所傷或當時雖無災苦積久為人作患」說的就是飲食雜亂終將引起病患。「夏至以後迄至秋分須慎肥膩、餅臛、酥油之屬此物與酒漿瓜果理極相妨。夫在身所以多疾病者皆由春夏取冷太過飲食不節故也」說的也是不顧時令胡亂雜食會多引病痛。
8、養生食療方案、科學飲食方案、防止疾病膳食方案
一般要咸甜搭配,要吃水果或喝果汁。
兒童的早餐:兒童正是生長發育的旺盛時期,注重補充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相當重要。首先要少量少吃含糖量較高的食物,以防引起齲齒和肥胖。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兒童的早餐通常以一杯牛奶、一個雞蛋和一兩片麵包為最佳。牛奶可與果汁等飲料交替飲用。麵包有時也可用餅干或饅頭代替。
青少年的早餐:青少年時期身體發育較快,常常肌肉、骨骼一齊長,特別需要足夠的鈣、維生素C、A等營養素來幫助身體的生長發育。因此,青少年合適的早餐是一杯牛奶、一個新鮮水果、一個雞蛋和二兩干點(主要是饅頭、麵包、餅乾等碳水化合物)。
中年人的早餐:人到中年是「多事之秋」,肩負工作、家庭兩大重任,身心負擔相對較重,為減緩中年人的衰老過程,其飲食既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鈣、磷等,又應保持低熱量、低脂肪。可以選擇脫脂奶,豆漿等飲料,糧食方面比較簡單,不過不要吃油條,比較甜的(加了糖的)等糧食,一般的饅頭,麵包都可以,不過麵包不要加了油的那種就好了。還可以選擇吃個水果。如果要吃雞蛋的話,就不要吃蛋黃。
早餐還可以吃些菜,如菜包之類的,水果與菜不同。另外吃些菜的話營養更加好。包括蔥,青菜,蘿卜''''''''但是不用太多,只要把糧食的一些分量換過來就行了,水果也可以。至於飲料有200ML-250ML就好了。
營養學家早餐吃什麼
生活在緊張忙碌的大都市,大部分人都可以用睡懶覺、來不及准備等諸多借口作為不吃早餐的理由。那麼,讓我們看看,營養學家自己的早餐是怎樣安排和准備的?也許可以為許多白領或家長提供借鑒。方法很簡單,就是做三明治加喝牛奶,前一天晚上做好白水煮蛋或鹵蛋,對半切,黃瓜切片,櫻桃番茄洗凈,第二天早上直接將雞蛋/鹵蛋、黃瓜片、櫻桃番茄夾入兩片麵包中。孩子的那份,把蝦皮用微波爐轉一下再放進三明治中,既補充了鈣,又增加蛋白質,味道帶點咸,也比較爽口。如果要調味,還可以放些番茄醬。整個過程不超過10分鍾,但是營養要素都具備了。如果時間還是不夠,可以在前一天晚上就把三明治做好,早上直接用微波爐轉一轉便可。一杯牛奶加一片三明治,孩子不到10分鍾就能吃完。
需要提醒的是,最好在漱完口後、進餐前先喝一杯溫開水,這樣可以補充一個晚上消耗的水分。
營養早餐的多種搭配法
當然,早餐的選擇可以是豐富多樣的,只要滿足三大「必需」原則,你也可以發揮聰明才智做一份簡單又營養的早餐。
1、奶+菜包/肉包+蔬菜:酸奶含豐富的乳酸菌,對人體的貢獻甚至大於牛奶。但是酸奶不能早上空腹喝,最好和包子、饅頭等搭配吃。如果是素包如香菇菜包等,營養就比較齊全了;如果喜歡吃肉包,必須再補充些蔬菜、水果,或者用蔬菜汁、水果汁代替,最好是鮮榨的。
2、養顏八寶粥:女性白領如果有條件,可以前天晚上做好八寶粥,放入大米、紅豆、花生米、枸杞子等,第二天早上熱了吃,便捷又養顏。
3、降血糖牛奶麥片:把麥片先用開水沖好,再加入牛奶。這一搭配比較適合血糖高或有糖尿病家族遺傳的人。
春天正是孩子生長發育旺盛的季節,不少孩子午餐在學校吃,豐富性難以保證,所以早餐的作用尤其重要。專家呼籲,最好所有的家長都能勤快些,早起一刻鍾,為你的孩子准備一份豐富、營養的早餐,讓他「隨風拔得快」。
三口之家早餐食譜推薦方案一:
周一:牛奶3瓶(每瓶227毫升)加穀物90克,麵包夾草莓醬乳酪(麵包200克,草莓醬50克,乳酪3片30克)
周二:牛奶3瓶,花捲3隻(每隻50克),蛋糕3個(每個25克),梨1隻(150克)
周三:酸奶3瓶(600克),蛋餅3個(每個含雞蛋25克、小麥粉75克),大蘋果1個(150克)
周四:牛奶3瓶(每瓶227毫升)加穀物90克,肉包子3隻(每個50克),香蕉3根(300克)
周五:牛奶3瓶,三明治麵包3個(每個含麵包片兩片50克,生菜兩張50克,雞胸脯肉20克),煎餅3隻(每個50克),桔子3個(150克)
周六:大米粥(粳米100克),煎蛋3個(120克),燒賣3個(75克),菜包3個(150克),酸奶3瓶(600克)
周日:牛奶3瓶(每瓶227毫升)加穀物90克,火腿腸75克,早餐麵包3個(每個50克),香蕉3根(300克)
健康早餐小貼士
1、起床即吃早餐容易消化不良,一般在起床20至30分鍾後再吃為佳。
2、有早起習慣的人,早餐可安排在7點以後吃較好。
3、不要因為趕時間就吃得太快,以免損傷消化系統。
4、早餐也要定時定點,否則會影響消化、吸收。
5、早餐以後吃的食物並不能代替早餐,所以不吃早餐全靠加餐不科學。
6。家長的榜樣很重要,只有家長帶頭吃營養健康的早餐,孩子才會養成良好的早餐習慣。
健康早餐方案二:
周1:麵包(蛋糕)果醬(黃油)荷包蛋牛奶香菜胡蘿卜豆腐絲。
周2:黑面餑餑(燒餅)油條餛飩蒜泥拌黃豆蠶豆。
周3:熱餅松花(火腿)豆漿(牛奶)香蝦白蘿卜絲。
周4:花捲肉鬆炸花生米豆腐腦(鍋巴菜)杏仁蝦干熗芹菜。
周5:煎饅頭干煮果仁雞蛋面酸辣圓白菜。
周6:煎餅餜子鹵豆腐乾小米粥芥藍黃豆。
周日:三鮮炒飯雞蛋湯(豆漿)糖醋白菜。
9、從養生的角度談談如何合理安排膳食
根據自己的體質制定最適合自己的方案,既要按時按量,又要營養豐富,長久堅持,必有大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