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孫思藐是哪個朝代的?他被稱做?
孫思邈是唐代的,被稱作「葯王」。
簡介:
孫思邈(581-682),是京兆華原(現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的醫葯學家,被後人稱為「葯王」。
公元581年出生於一個貧窮農民的家庭。
他從小就聰明過人,受到老師的器重,長大後開始愛好道家學說。由於當時社會動亂,孫思邈隱居陝西境內的秦嶺太白山中,並漸漸獲得了很高的聲名。當時的朝廷下令征孫思邈為國子監博士,被他拒絕了。
孫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家經典,探索養生術,同時也博覽眾家醫書,研究古人醫療方劑。他選擇了"濟世活人"作為他的終生事業,為了解中草葯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
孫思邈還十分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及時記錄下來,終於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
唐朝建立後,孫思邈開始接受朝廷的邀請,與政府合作開展醫學活動。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葯典《唐新本草》。
公元682年孫思邈無疾而終。根據史志、本草、《道藏》等文獻,以及陝西省耀縣葯王山有關碑刻,孫思邈的著作80餘種,今多亡佚。
《舊唐書》提到孫思邈「自注《老子》、《莊子》」,兩書唐宋以來史志書目皆無著錄,久已失傳,故其關於道家思想的主張不得而知,唯蒙文通先生《晉唐老子古注四十家輯存》據趙秉文《老子集解》第六章「穀神不死」句,得孫思邈注佚文一條:「穀神,虛而靈者也。
2、我國古代葯王孫思貌,所著的醫學典籍是什麼
孫思邈積一生醫學經驗,著成《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較全面地總結了自上古至唐代的醫療經驗和葯物學知識,豐富了我國醫學內容。他的醫學思想和學術成就主要反映在九個方面。
第一、發展了張仲景的傷寒論學說,改六經辯證為按方劑主治及臨床表現相結合的分類診斷方法,使理論更切合實際。
第二、集唐以前醫方之大成,收載醫方6500多個,無論是經方、古方、俗說單方均系統整理,大多注以出處。
第三、診斷學上把對疾病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水平,突出反映在消渴、霍亂、附骨疽、惡疾大風、雀目、癭瘤等病的描述和治療上。
第四、治療學上創用了新的醫療技術。如下頜關節脫臼手法整復術、蔥葉導尿術、食管異物剔除術、自家血膿接種以防治癤病等。
第五、在葯物學上,重視地道葯材以及葯物的種植採集、炮製和貯藏,並在葯物七品分類基礎上按葯物功用分為65章,以總攝眾病,便於醫生處方用葯。
第六、重視婦幼保健,強調婦幼設立專科的意義,為小兒、婦產建立專科創立了條件。
第七、豐富了養生長壽理論,講求衛生,反對服石,提倡吐故納新,動靜結合,並輔以食治、勞動,使養生學和老年病防治相結合。
第八、在針灸方面繪制彩色三人明堂圖,創孔穴主對法,提倡阿是穴及同身寸法,對針灸發展有促進作用。
第九、在煉丹生涯中,記錄了硫黃伏火法,是我國早期火葯配方,在火葯發明上有突出貢獻。
孫氏的著作,除上述外,史志見載的頗多,大多已散佚無存。
由於孫思邈在醫學上的傑出成就及其崇高的醫德醫風,使之深受我國歷代人民的愛戴,其影響歷代相傳,經久不衰。千百年來,用來紀念他的廟宇遍布各地,尤其是在他的家鄉耀縣,早在唐朝後期就在城東葯王山為他立祠。此後宋、金、元、明、清各代在那裡陸續增建了葯王廟,並建有碑亭、石刻等。現在明朝建的葯王廟保存完好,廟內有「孫真人」居住過的石室太玄洞,洞外亭內有明刻《千金寶要》、《海上方》石碑。相傳當年孫思邈洗葯用的洗葯池和他親手種植的柏樹還完好無損。這些中華文化的寶貴遺產深受海內外炎黃子孫的珍愛。每年二月,人們都在葯王廟舉行儀式,隆重紀念和緬懷這位名垂千古的偉大醫葯學家。
3、為什麼孫思叫邈葯王?
孫思邈(581~682年),唐代著名的醫家和道家,壽101歲,行醫80多年,躬行實踐養生之道,醫術精湛,醫德高尚,後人尊為「葯王」。生平好學而博採眾家之長,善言老莊,又好釋典,著述甚多,主要有《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攝養論》、《存神練氣銘》、《攝養枕中方》、《衛生歌》、《保生銘》等。
(1)養性重德、百行周備、自慎為首
孫思邈一生為醫,德、術兼備,養生重在養德,提倡養性以自慎為首。《千金要方》說:「百行周備,雖絕葯餌,足以遐年。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因此,他把養性修德稱為「養生之大旨」,並提出養性當以「自慎為首」,「善養性者,則治未治之病。」只有「安神、定志、無欲無求、不慕求浮桑,不患得患失」,才能達到養性的目的。
(2)食養茹淡,務求節儉
孫思邈之謂茹淡即素食淡味以養生。提倡「每學淡食」以養生。又主張飲食節儉。有「豐饒之地,人多早夭;儉嗇之地,人多高壽」之說。多食肉「喜生百病」、「常須少食肉」。指出:「人學養老之道……飲食當令節儉,若食味傷多,老人腸胃皮薄,多則不消,彭亨短氣,必致霍亂。」他的食養、食療經驗豐富,素為後人所推崇,多有實用價值。
(3)日常生活講究衛生
他對日常生活起居、衣著、飲食衛生很重視。如冬睡不蓋頭、卧取側身曲體、衣著儉朴、衣服常洗、平日常洗澡,務求「雅素凈潔」。又講究飯後漱口、散步、少飲酒、不食陳腐變質食物等等衛生。在《衛生歌》、《保生銘》中多有概括。
(4)注重鍛煉養生之術
孫思邈的著述中氣功、導引、按摩方法甚為豐富。他認為老人尤當重視鍛煉,《千金翼方》說:「非但老人須知服食將息節度,極須知調身按摩,搖動肢節,導引行氣。」除收集各種氣功、導引、按摩方法,還自創孫真人按摩法等保健鍛煉方法。
孫思邈著的《保生銘》流傳甚廣,今錄之如下,以供讀者欣賞:人若勞於形,百病不能成。飲酒忌大醉,諸疾自不生。
食了行百步,數將手摩肚。睡不苦高枕,唾涕不遠顧。
寅丑日剪甲,理發須百度。飽則立小便,飢乃坐旋溺。
行坐莫當風,居處無小隙。向北大小便,一生昏冪冪。
日月固然忌,水火仍畏避。每夜洗腳卧,飽食終無益。
忍辱為上乘,讒言斷親戚。思慮最傷神,喜怒傷和息。
每去鼻中毛,常習不唾地。平明欲起時,下床先左腳。
一日免災咎,去邪兼辟惡。但能七星步,令人長壽樂。
酸味傷於筋,辛味損正氣。苦則損於心,甘則傷其志。
咸多促人壽,不得偏耽嗜。春夏任宣通,秋冬固陽事。
獨卧是守真,慎靜最為貴。財帛生有分,知足將為利,
強知是大患,少欲終無累。神氣自然存,子道須終始。
書於壁戶間,將用傳君子。
4、孫思藐是干什麼的?
孫思邈(541或581~682)為唐代著名道士,醫葯學家。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幼聰穎好學。自謂「百幼遭風冷,屢造醫門,湯葯之資,罄盡家產」。及長,通老、庄及百家之說,兼好佛典。年度十八立志究醫,「頗覺有悟,是以親鄰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濟益」。北周大成元年(579),以王室多故,乃隱居太白山(在今陝西郿縣)學道,煉氣、養形,究養生長壽之術。及知周靜帝即位,楊堅輔政時,征為國子博士,稱疾不就。隋大業(605~618)中,游蜀中峨眉。隋亡,隱於終南山,與高僧道宣相友善道。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召至京師,以其「有道」,授予爵位,固辭不受,再入峨眉煉「太一神精丹」。顯慶三年(658),唐高宗又徵召至京,居於鄱陽公主廢府。翌年,高宗召見,拜諫議大夫,仍固辭不受。咸亨四年(673),高宗患回疾,令其隨御。上元元年(674),辭疾還山,高宗賜良馬,假鄱陽公主邑司以屬之。永淳答元年卒,遺令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宋徽宗崇寧二年(1103)追封為妙應真人
5、佛弟子吃素怎麼保證營養
素食中,有許多食品,營養要遠遠高於百肉食,這一點在許多營養學的書籍上都有介紹。這里略舉幾種常見高營養素食:
核桃
花生
板栗
腰果
松子
淮山
腐竹
麵筋
竹筍
蘑菇
木耳度
香乾
豆漿
……
我們吃全素的人,有條件可以常常吃上述食品,再配合各種蔬菜、水果,營養就高於肉食菜譜。而且,這些食品也版絕不會比肉食貴。另外,可以適當增加一些牛奶和奶製品,蜂蜜,牛奶和蜂蜜含有肉類中的權營養物質。
6、葯王孫思藐到底活到多少歲?
孫思邈,是京兆東原人(今陝西省耀縣孫家塬)人,出生於隋開皇元年,卒於唐永淳元年。活了102歲(也有說他活了141歲),他是我國乃至世界歷史上著名的醫學家和葯物學家。歷史上,被人們尊為「葯王」。
7、唐朝著名醫生孫思寫了一本著名的醫學書籍叫什麼
孫思邈在數十年的臨床實踐中,深感古代醫方的散亂浩繁和難以檢索,因而博取群經,勤求古訓,並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編著成《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反映了唐初醫學的發展水平。
孫思邈是中華醫學發展先河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在中外醫學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功勛,千餘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高度評價和崇拜。唐太宗李世民贊孫思邈「鑿開徑路,名魁大醫。羽翼三聖,調合四時。降龍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師」。宋徽宗敕封為「妙應真人」,被後世尊稱為「葯王」。現今我國各地都有祠堂紀念。陝西耀縣葯王故里孫原村現存有葯王孫思邈誕生遺址、幼讀遺址、葯王墓及孫氏塋園,葯王碑苑和宏偉壯觀的葯王紀念中心葯王祠堂,每年農歷二月二開展規模宏大的葯王孫思邈文化節紀念活動。平時有來自日本、台灣、香港和全國各地的遊客絡繹不絕。
8、孫思藐的十三養生法
孫思邈養生十叄法,又名耳聰明法:
1.發常梳
將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發熱,然後由前額開始掃上去,經後腦掃回頸部。早晚做10次。
頭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經常做這動作,可以明目 風、防止頭痛、耳鳴、白發和脫發。
2.目常運
(a) 合眼,然後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後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覆3次。
(b) 搓手36下,將發熱的掌心敷上眼部。
這動作可以強化眼睛,糾正近視和懶視。
3.齒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齒互叩,無需太用力,但牙齒互叩時須發出聲響。輕輕鬆鬆慢慢做36下。
這動作可以通上下顎經絡,幫助保持頭腦清醒,加強腸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 4.骨退化。
漱玉津。玉津即津液、口水
(a) 口微微合上,將舌頭伸出牙齒外,由上面開始,向左慢慢轉動,一共轉12圈,然後將口水吞下去。之後再由上面開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b) 口微微合下,這次舌頭不在牙齒外邊,而在口腔里,圍繞上下顎轉動。左轉12圈後吞口水,然後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時,盡量想像將口水帶到下丹田。
從現代科學角度分析,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能調和荷爾蒙分泌,因此經常做這動作,可以強健腸胃,延年益壽。
5.耳常鼓
(a) 手掌掩雙耳,用力向內壓,然後放手,應該有卜一聲。重覆做10下。
(b) 雙掌掩耳,將耳朵反摺,雙手食指
9、北京同仁堂旗下有孫思邈千金方養生館嗎
負責任的告訴你 沒有!不排除有沾邊的合作 但是同仁堂旗下肯定沒有 也沒有任何形式的投資參與過類似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