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五穀養生名言

五穀養生名言

發布時間:2020-07-14 01:34:11

1、中國的古語有句這樣說:五穀裡面的 菽 是什麼意思?

大豆。

大豆別稱菽、黃豆,原產中國,中國各地均有栽培,亦廣泛栽培於世界各地。大豆是中國重要糧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歷史,古稱菽,中國東北為主產區,是一種其種子含有豐富植物蛋白質的作物。大豆最常用來做各種豆製品、榨取豆油、 釀造醬油和提取蛋白質。

平常俗稱的「五穀」所指的五種穀物。「五穀」,古代有多種不同說法,最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指稻、黍、稷、麥、菽;另一種指麻、黍、稷、麥、菽。兩者的區別是:前者有稻無麻,後者有麻無稻。古代經濟文化中心在黃河流域,稻的主要產地在南方,而北方種稻有限,所以「五穀」中最初無稻。

(1)五穀養生名言擴展資料:

大豆不單單指黃豆,它還包含黑豆和青豆。大豆營養全面,含量豐富,其中蛋白質的含量比豬肉高2倍,是雞蛋含量的2.5倍。蛋白質的含量不僅高,而且質量好。

大豆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和動物蛋白質近似,其中氨基酸比較接近人體需要的比值,所以容易被消化吸收。如果把大豆和肉類食品、蛋類食品搭配著來吃,其營養可以和蛋、奶的營養相比,甚至還超過蛋和奶的營養。

大豆脂肪也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這種脂肪里含有很多不飽和脂肪酸,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而且大豆脂肪可以阻止膽固醇的吸收,所以大豆對於動脈硬化患者來說,是一種理想的營養品。

2、有關飲食的名人名言。

吃可以吃自己愛吃的,但穿要穿人家愛看的。〔阿拉伯〕諺語
知道如何點菜和享受菜餚是文明教育的一部分。〔英〕布朗什?荷西爾夫人
我討厭一個人狼吞虎咽,彷彿他不知道自己在吃什麼。我懷疑他在更高級事情上的鑒賞品味。〔英〕查?蘭姆:《伊利亞隨筆集》
令人驚奇的是,一頓佳餚或盛宴竟能使桌邊的所有的人都成為好朋友。〔英〕塞?佩皮斯:《日記》
整天赴宴的人沒有一頓飯能吃得香。〔英〕托?富勒:《箴言集》
只有親口吃一下布丁,才能知道它的味道。〔英〕亨?格拉普索恩:《荷蘭人》
對人類幸福來說菜餚的創新要比新星的發現貢獻更大。〔法〕薩瓦蘭:《味覺的生理》
天底下頂好的調味品就是飢餓。〔西〕塞萬提斯:《堂吉訶德》
粗茶淡飯同美酒佳餚一樣,也能給人以快樂。如果飢餓時能吃麵包喝口水,那也是很快活的。〔古希臘〕伊壁鳩魯:《致麥諾凱奧斯書》
放縱食慾的人從某種意義上說等於用自己的牙齒挖掘自己的墳墓。〔英〕托?富勒:《英國教會史》
見到肉就興高采烈,說明一個人身體好。〔英〕約翰?雷:《英國諺語大全》
「可食用」一詞的意思是:吃上去味道好,消化了有益健康,如蟲之於蛙,蛙之於蛇,蛇之於豬,豬之於人,人之於蟲。〔美〕安?比爾斯:《魔鬼辭典》
美食珍饈可以充實肌膚,卻會閉塞心竅。〔英〕莎士比亞:《愛的徒勞》
人口按幾何級數的比例增長,而食物只能按等差級數增長。因此就產生了對食物的爭奪,強者勝而生存,弱者敗而滅亡。〔英〕達爾文:《物種起源》
與其常服葯餌,不如按季節變更食物。〔英〕弗?培根:《隨筆集》
講究飲食並非荒淫,忍飢挨餓也並非高雅。〔英〕富勒:《至理名言》
所有氣味中,麵包最香;所有滋味中,鹽最鮮。〔英〕赫伯特:《智慧之箭》
節制飲食,晚飯少吃。〔西班牙〕塞萬提斯:《堂吉訶德》
如果一個人沒有吃好,他就不可能思考得好,不可能愛得好,也不可能睡得好。〔英〕維?伍爾芙:《自己的房間》
人之所以不妄把自己視作神仙,是因為他有著肚腹。〔德〕尼采:《在善惡之彼岸》
一個人吃了太多的甜食,能使胸胃中發生強烈的厭惡。〔英〕莎士比亞:《仲夏夜之夢》
為了那可厭的肚子,人人忍氣吞聲。〔希臘〕荷馬:《奧德修記》
飲食之樂不在昂貴的香味,而在吃的人自己。〔羅馬〕賀拉斯:《諷刺詩人》
在飲食的重要部分上不可驟然變更,如果不得已而變更的話,則別的部分也須要變更,以便配合得宜。〔英〕培根:《論養生》
肚子規規矩矩的人就有了不少自由。〔法〕蒙田:《隨筆集》
一支軍隊是靠肚子行軍的。〔法〕拿契侖:《格言集》
沒有詩,沒有音樂,沒有美術,我們還能生活下去;沒有良知沒有心肝,我們也可以生活下去;沒有朋友,沒有書,我們依舊能生活下去;而沒有廚子,文明人就活不下去。〔英〕E?G?布爾沃?利頓:《露西兒》
過度的和不足的鍛煉會毀壞體力,同樣地,超過或沒有達到一定的數量的飲食則會破壞健康;反之,適量的飲食就既能產生又能增加和保持健康。〔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
飲食過度是一切疾病的根源。〔英〕斯威夫特:《科學為人類服務》
貪吃的結果將是懶惰,而不是精力充沛。〔俄〕烏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對象》
無論多好的食物強迫吃下去,總有一天會把胃口和肚子搞壞的。〔德〕愛因斯坦:《自述片斷》
食肉對於脾胃的影響,和喝酒是一樣的。〔英〕雪萊:《麥布女王》
宴會的實質就是共同取樂,共同進餐。〔英〕霍姆斯:《霍姆斯文集》
不加乳酪的點心就像獨眼的美女。〔法〕薩瓦朗:《味覺生理》
人一吃過飯就變得保守了。〔美〕愛默生:《論新英格蘭改革者》
飲食如不適可而止,廚師就是下毒之人。〔法〕伏爾泰:《伏爾泰文集》
寧可用酒溫暖我的腸胃,不要用折磨自己的呻吟冰冷我的心。〔英〕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
一個人如果喜歡山珍海味,而不喜歡有益健康的食品,他就是個傻子。〔捷克〕誇美紐斯:《大教學論》
吃好喝好的人,做事也應該好。〔英〕托?富勒:《箴言集》
使吃喝成為一種享樂的,不是豐盛的菜餚,而是食慾。〔英〕薩克雷:《屬於你?國王的寵兒》
美味的食品並不都對身體有益。〔日〕武者小路實篤:《人生論》
保持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進餐可輔助消化。〔美〕米?史雷夫:《我是最有效率的人物》
素菜是一切生物取之不盡的營養品。〔法〕伏爾泰:《巴比倫公主》
需要會驅使人干壞事,飢餓會把狼趕出森林。〔法〕維龍:《遺言集》
烹調是一種表達和創造。〔法〕波娃:《第二性——女人》
為了能夠保持良好的健康,養料不僅份量要有節制,而且質料也要清淡。〔捷〕誇美紐斯:《大教學論》
我寧願選擇一盤對我身體有利又很精製的食物,而不要一堆味道好,但毫無營養價值的食品。〔美〕普林西巴爾:《美體?風姿》
你把消化弄得失常了,就是自己毒化自己的血液。〔德〕恩格斯:《恩格斯致馬克思》
食能以時,身必無災。〔中〕《呂氏春秋?盡數》
食慾少而數,不欲頓而多;食不欲急,急則損脾,法當熟嚼令細。〔中〕《醫說》
簡單的食品給人的快樂就和珍貴的美味一樣大,……養成簡單樸素的生活習慣,是增進健康的一大因素,使人對於生活必須品不加挑剔。〔古希臘〕伊壁鳩魯:《致美諾寇的信》
(茶)滋飯蔬之精素,改肉食之膻膩,發當暑之清吟,滌通宵之昏寐。〔中〕顧況:《茶賦》
一日三餐吃得飽,生活不算過得好。〔美〕富蘭克林:《格言歷書》
是肚子搬動兩條腿,不是兩條腿搬動肚子。〔西班牙〕塞萬提斯:《堂吉訶德》
我認識許多肉食者,他們比素食更為溫和。〔印度〕甘地:《和平與戰爭中的非暴力》
我討厭一個人狼吞虎咽,彷彿他不知道自己在吃什麼。我懷疑他在更高級事情上的鑒賞趣味。〔英〕蘭姆:《伊利亞隨筆集》
美味的食物多不宜於消化。〔英〕莎士比亞:《理查二世》
飲食不節則胃病,胃病則氣短精神少。〔中〕李果
筍為蔬中尤物,荔枝為果中尤物,蟹為水族中尤物,酒為飲食中尤物。〔中〕張潮:《幽夢影》
吃好喝好是一對親兄弟。〔美〕托?富勒:《箴言集》
從來沒有一個例子能證明好話能安慰飢餓的胃。〔奧地利〕茨威格
餐桌為祭壇的一種,在祭日或宴請時就得裝點一番。〔法〕儒貝爾:《冥想錄》
閑散、安逸和運動才會產生食慾;而時間和艱苦的勞動只造成飢餓。〔俄〕岡察洛夫:《懸崖》
必須使食物的分配合理化;由於這是頭等的必須品,顯然應該在純生物學的基礎上進行分配。〔英〕貝爾納:《科學為人類服務》
飲食習慣的改良比其他任何改良,其優點顯然要大得多。〔英〕雪萊:《麥布女王》
天天把胃囊塞得過飽是一種慢性自殺。〔俄〕岡察洛夫:《奧勃洛摩夫》
趁明天死去之前,快吃快喝。地球壽高智高,肯定不需要我們的幫助。〔英〕羅塞蒂:《生命之屋》
擺滿珍饈美味的筵席是唯一能引起天使羨慕的場面。〔匈〕約卡伊:《鐵石心腸人的兒女》
人之所取畏者,衽席之上,飲食之間,而不知為之戒道,過也。〔中〕《莊子?達生》

3、古代養生名句

來來。。。
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636f70797a6431333239313535 <黃帝內經>
樂天知命,故不憂.<周易>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時.休道黃金貴,安樂最值錢.<秋胡戲妻>
每想病時則塵心漸減,常防死日則善念自生.<傳家寶>
每把戲言多取笑,常含樂意莫生嗔.炎涼變詐都休問,任我逍遙過百春.<壽世保元>
富甚足憂煩,貧甚多飢餓.要於貧富間,知足隨緣過.<擬寒山詩>
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黃帝內經>
食不厭細嚼,飲不厭細呷.<壽世青編>
春夏秋冬歷一年,稍知調護自無愆.安然無病稱真福,莫恃身當壯盛年.<壽世傳真>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葯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黃帝內經>
修心可補相,積善得延壽.<自警>
除卻錢財煩惱少,無煩無惱即神仙.<醒世恆言>
當歡須且歡,過後買應難.<惜歡>
世事勞心非富貴,人間實事是歡娛.<老夫>
量力杯盤隨草具,開懷語笑任天真.<閑適吟>
雲淡風輕近午天,望花隨柳過前川,旁人不識 予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偶成>
枕上得詩愁健忘,披衣起寫殘燈光.山妻竊笑老何苦,兒輩讀書無此忙.<枕上>
世人笑我拙,誰知拙為貴.口拙無是非,事拙無冤對.飯菜充我飢,不想珍饈味.布衣暖我身,不想綾綢被.手拙不出拳,時常攏袖內.腳拙不妄行,邪徑早迴避.需擇君子交,不入奸狡隊.心中有主張,外面推聾聵.不管短與長,不管興與廢.呵呵笑幾聲,嘻嘻吃一醉.日間安穩坐,夜裡安穩睡.行止有天良,俯仰都不愧.<學拙歌>

4、關於衛生的名言警句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6、學校是學習之所,文明是成功之本。
7、讓我們一起來:關心集體,愛護公物,保護環境!
7、環境整潔優美,生活健康科學,社會文明進步。
8、手邊留情花似錦,腳下留情草如茵!
9、讓我們的素質及文明展現在一言一行中!
10、向老師說聲好,不困難;困難的是,要堅持向老師真心地說聲好。
12、花兒用美麗裝扮世界,我們用行動美化校園!
13、順手撿起是的一片紙,純潔的是自己的精神;
有意擦去的一塊污漬,凈化的是自己的靈魂。
14、以濫用水為恥,以節約水為榮。
15、講文明,講衛生,講科學,樹新風。
16、講究社會公德,愛護公共環境。
17、珍惜自己,關愛他人,革除陋習,從我做起。
18、告別陋習,健康文明。
3、講究社會公德,愛護公共環境。
4、環境整潔優美,生活健康科學,社會文明進步。
5、講文明,信科學,防非典,同行動。
6、珍惜自己,關愛他人,革除陋習,從我做起。
7、萬眾一心抗非典,眾志成城保暢通。
8、科學、健康、環保、文明。
9、革除陋習,戰勝非典。
10、告別陋習,健康文明。
11、講究公共衛生,愛護公共設施,維護公共秩序,遵守公共道德。
12、大搞愛國衛生運動,鏟除病菌滋生土壤。
13、告別陋習崇尚文明,向不良衛生習慣宣戰。
14、克服不良習慣,養成文明行為。
15、學道德建設綱要,揚文明行為新風。

5、管仲有哪些名言

聖人畏微,而愚者畏明。 —— 管仲名言
聖人若天然,無私覆,若地然,無私載也。
聖人能生法,不能廢法而治國。
禮義廉恥百,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進退無儀,則政令不行。 —— 管仲經典語錄
今日不為,明日亡貨。昔之日已往而不來矣。
法者,天下之儀也。所以決疑而明是度非也,百姓所具命也。
法者,所以興功懼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爭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
多言而不當,不如其寡也。 —— 管仲名言
東海致比目之版魚,西海致比翼之鳥。
釣名之士,無賢士焉。
道德當身,不以物惑。
不務天時則財不生,不務地利則倉廩不盈。 —— 管仲經典語錄
不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處不可久,不行不可復。
兵者外權以除暴,內以禁邪。
眾寡同力,則戰可以必勝,而守可以必固。 《管子·重令》
軍隊不論人數多少,只要同心協力,就能戰必勝,守必固。

6、陶行知的名言有哪些?

1、「在教師手裡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陶行知

2、國家是大家的,愛國是每個人的本分。——陶行知

3、「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陶行知

4、教育為公以達天下為公。——陶行知

5、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陶行知

6、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陶行知

7、「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陶行知

8、集體生活是兒童之自我向社會化道路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為兒童心理正常發展的必需。一個不能獲得這種正常發展的兒童,可能終其身只是一個悲劇。——陶行知

9、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陶行知

10、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

11、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總起來說,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陶行知

12、我們深信教育是國家萬年根本大計——陶行知

13、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盡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點上求平等,於出頭處謀自由。——陶行知

14、本來事業並無大小;大事小做,大事變成小事;小事大做,則小事變成大事——陶行知

15、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

16、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17、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將開發文化寶庫的鑰匙,盡我們知道的交給學生。——陶行知

18、「智仁勇三者是中國重要的精神遺產,過去它被認為『天下之達德』,今天依然不失為個人完滿發展之重要指標。」——陶行知

19、中國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腦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腦,所以一無所能。中國教育革命的對策是手腦聯盟,結果是手與腦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議。——陶行知

20、在勞力上勞心,是一切發明之母。事事在勞力上勞心,變可得事物之真理。——陶行知

21、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來,建築起「人格長城」來。由私德的健全,而擴大公德的效用,來為集體謀利益……——陶行知

22、教育中要防止兩種不同的傾向:一種是將教與學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師主導作用的錯誤傾向;另一種是只管教,不問學生興趣,不注重學生所提出問題的錯誤傾向。前一種傾向必然是無計劃,隨著生活打滾;後一種傾向必然把學生灌輸成燒鴨。——陶行知

23、生活、工作、學習倘使都能自動,則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們特別注意自動力之培養,使它關注於全部的生活工作學習之中。自動是自覺的行動,而不是自發的行動。自覺的行動,需要適當的培養而後可以實現。——陶行知

24、「教師的職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職務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知

25、我們發現了兒童有創造力,認識了兒童有創造力,就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陶行知

26、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中國教育革命的對策是使手腦聯盟。——陶行知

27、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陶行知

28、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則,教職員躬親共守。——陶行知

29、學校是為社會設立的。學校沒有改造社會的能力,簡直可以關門。——陶行知

30、要用四通八達的教育來創造一個四通八達的社會。——陶行知

31、不運用社會的力量,便是無能的教育;不了解社會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倘使我們認定社會就是一個偉大無比的學校,就會自然而然地去運用社會的力量,以應濟社會的需求。——陶行知

32、我們研究學問,非只為增加一點個人的幸福,目的總是要改造社會。——陶行知

33、民主教育應該是整個生活的教育。他應該是工以養生;學以明生,團以保生。他應該是健康、科學、藝術、勞動與民主組成之和諧的生活,即和諧的教育。——陶行知

34、我們必定要努力把年富力強的人民趕緊的培植起,使他們個個讀書明理.並願為國鞠躬盡瘁。——陶行知

35、(一)迷??根據孩子們不斷的迷在某種特殊活動的天性,透過特殊的環境、設備和方法,我們培養並引導他們成長,踏進未知之門。(二)悟??根據孩子們的一般的智力,透過啟發性的普通教育,我們培養和指導他們對特殊活動取得更深的了解,對人生各方面的關系和宇宙人類的歷史的發展取得更廣的認識。(三)愛??根據孩子們願意幫助別人的傾向,透過集體生活,我們培養和引導他們對民族人類發生更高的自覺的愛。——陶行知

36、教育是要在兒童自身的基礎上,過濾並運用環境的影響,以培養加強發揮這創造力,使他長得更有力量,以貢獻於民族與人類。教育不能創造什麼,但它能啟發解放兒童創造力以從事於創造之工作。——陶行知

37、教育上最重要的事是要給學生一種改造環境的能力,平民教育是改造社會環境的一個重要方法。——陶行知

38、把公民和讀書的精神,化合在一處,以培植其做國民的能力。——陶行知

39、教育必須是科學的。這種教育是沒有地方能抄襲得來的。我們必須運用科學的方法,根據客觀情形繼續不斷的把它研究出來。而且,這種教育的內容也必須包含並著重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否則不得前進。——陶行知

40、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修,不是造愛人。他們所要創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們的神,是我們的石像,是我們的愛人,教師的成功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樂,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說得正確些,先生創造學生,學生也創造先生,學生先生合作,而創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陶行知

41、我們必須認真辦學以求對得住小朋友,對得住國家民族,毀譽之來,可不必計較。——陶行知

42、愛滿天下。——陶行知

43、以教人者教己。為教而學。——陶行知

44、一、要誠實無欺;二、要謙和有禮;三、要自覺紀律;四、要手腦並用;五、要整潔衛生;六、要正確敏捷;七、要力求進步;八、要負責做事;九、要自助助人;十、要勇於為公;十一、要堅韌沉著;十二、要有始有終。——陶行知

45、第一流的教授具有兩種要素:一、有真知灼見;二、肯說真話,最駁假話,不說誑話。我們必須拿著這兩個尺度來衡量我們的先生。合於此者是吾師,立志求之,終身敬之。——陶行知

46、大眾是長進得很快,教師必須不斷的長進,才能教大眾。一個不長進的人是不配教人,不能教人,也不高興教人。……「後生可畏」不是一句客氣話,而是一位教師受了大眾蓮蓬勃勃的長進的壓迫之後,對於自己及一切教師所提出來的警告。只有不斷地追求真理才能免掉這樣的恐怖。——陶行知

47、我們每一個人,能把「一」(指「專一」)「集」(指「搜集」)「鑽」(指「鑽進去」)「剖」(指「解剖」、「分析」)「韌」(指「堅韌」)五個字做到了,在做學問上一定有豁然貫通之日,於己於人於社會都有貢獻。——陶行知

48、孔子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我看這兩句話有因果的關系,唯其學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如果天天賣舊貨,索然無味,要想教師生活不感覺到疲倦是很困難了。所以我們做教師的人,必須天天學習,天天進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陶行知

49、做先生的,應該一面教一面學,並不是販買些知識來,就可以終身賣不盡的。——陶行知

50、你要教你的學生教你怎樣去教他。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學生虛心請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環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麼,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導他。——陶行知

51、民主的教師,必須具有:(—)虛心;(二)寬容;(三)與學生共甘苦;(四)跟民眾學習;(五)跟小孩子學習——這聽來是很奇怪的,其實先生必須跟膽小孩子學,他才能了解小孩子的需要,和小孩子共甘苦。……(六)消極方面,肅清形式、教條、先生架子、師生的嚴格界限。——陶行知

52、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修養到不愧為人師表的地步。——陶行知

53、我們要教人,不但要教人知其然,而且要教人知其所以然。——陶行知

54、我們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發點,也就是教育的出發點。——陶行知

55、我希望大家把兒童健康當作幼稚園裡面第一重要的事情,幼稚園教師應當做健康之神。——陶行知

56、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於在與自己的生命開玩笑。——陶行知

57、中國人幾千年歷史傳下來的觀念,都最看重讀書,看重讀書人,但還未以不讀書,不讀書的人為可恥。須知看重讀書與以不讀書為可恥是兩件事。現在急需造成一種輿論,以不讀書為可恥。——陶行知

58、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萬事指導我。你若想問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時、何地、何去、何如,好象弟弟與哥哥。還有一崐?個西洋派,姓名顛倒叫幾何。若向八賢常請教,雖是笨人不會錯。——陶行知

59、科學的使命,是要造福社會,而不是造福個人。——陶行知

60、有發明之力者雖舊必新,無發明之力者雖新必舊。——陶行知

61、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英雄好漢。——陶行知

62、行動生困難;困難生疑問;疑問生假設;假設生試驗;試驗生斷語;斷語又生了行動,如此演進於無窮。——陶行知

63、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造是孫子。——陶行知

64、一個人一次只能著手解決一項有限——陶行知

65、要人敬者,必先自敬。——陶行知

66、奮斗是萬物之父。——陶行知

67、讓學生走上創造之路,手腦並用,勞力上勞心,這需要六大解放:一解放眼睛,二解放雙手,三解放頭腦,四解放嘴,王解放空間,六解放時間。——陶行知

68、多少白發翁,蹉跎悔歧路。寄語少年人,莫將少年誤。——陶行知

69、人生辦一件大事來,做一件大事去。——陶行知

70、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陶行知

71、要把教育和知識變成空氣一樣,彌漫於宇宙,洗盪於乾坤,普及眾生,人人有得呼吸。——陶行知

72、失敗是成功之母,奮斗是成功之父。——陶行知

73、教育是立國之本。——陶行知

74、每天要四問:一問我的身體有沒有進步?二問我的學問有沒有進步?三問我的工作有沒有進步?四問我的道德有沒有進步?——陶行知

75、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

76、與其把學生當天津鴨兒添入一些零碎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鎖匙,使他們可以自動去開發文化的金庫和宇宙之寶藏。——陶行知

77、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陶行知

78、農不重師,則農必破產;工不重師,則工必粗陋;國民不重師,則國必不能富強;人類不重師,則世界不得太平。——陶行知

79、所謂健全人格須包括:私德為立身之本,公德為服務社會國家之本;人生所必需之知識技能;強健活潑之體格;優美和樂之感情。——陶行知

80、鄉村師范之主旨在造就農夫身手、科學頭腦、改造社會精神的教師。——陶行知

81、破即補。污即洗。勞即謙。亂即理。債即還。病即醫。過即改。善即喜。行即思。倦即息。信即復。帳即記。——陶行知

82、活的鄉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長五穀。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衛。他要叫鄉村變為西天樂園,村民都變為快樂的活神仙。——陶行知

83、想自立,想進步,就須膽量放大,將試驗精神,向那未發明的新理貫射過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礙,不怕失敗,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奧妙新理,一個個的發現出來。——陶行知

84、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為教,學也不成為學。——陶行知

85、不願向小孩學習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陶行知

7、陶行知的名言名句

陶行知教育名言:


1、失敗是成功之母,奮斗是成功之父。


2、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為教,學也不成為學。


3、手和腦在一塊兒干,是創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


4、以教人者教已,在勞力上勞心。


5、與其把學生當天津鴨兒添入一些零碎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鎖匙,使他們可以自動去開發文化的金庫和宇宙之寶藏。


6、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7、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8、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


9、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則,教職員躬親共守。

10、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11、教育就是社會改造,教師就是社會改造的領導者。在教師手裡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縱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


12、好教育應當給學生一種技能,便他可以貢獻社會。換言之,好教育是養成學生技能的教育,使學生可以獨立生活。


13、要把教育和知識變成空氣一樣,彌漫於宇宙,洗盪於乾坤,普及眾生,人人有得呼吸。


14、以教人者教已,在勞力上勞心。


15、人生辦一件大事來,做一件大事去。

8、墨子莊子孔子孟子名言

這里都有的
www.ccnt.com.cn/china/history/history/zhanguo
參考資料:www.ccnt.com.cn/china/history/history/zhanguo

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孟子曰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墨子: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名不可簡而成也,譽不可巧(偽詐)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載)行者也。

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傲賤,詐不欺愚。

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

節儉則昌,淫佚則亡。

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

力,形之所以奮也。圓,一中同長也

http://.baidu.com/question/21382248.html?si=1

莊子名言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凡人心險於山川」–––

「竊(盜竊)鉤(鉤環)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仁義存焉」–––––––

「原(探究)天地之美,達(弄清)萬物之理」–––––––

「彷徨乎塵垢(世俗)之外,逍遙乎無事之業」––––––––

「獨(獨自)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倪(傲視鄙倪)於萬物」–––––––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

「不樂壽,不哀夭,不榮通,不醜窮」––––

「傍(依傍)日月,挾(懷藏)宇宙,游乎塵垢(世俗

「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合一」–

「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舉世贊譽也不感到得意,舉世非議也不感到沮喪)–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境界最高的人不感到自己的存在,神人不追求建功立業,聖人不希求名聲)–––––

「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鷦鷯鳥在深林中築巢,不過佔用一枝之地足矣,何必要擁有整個森林?鼴鼠在河邊飲水,不過以喝飽肚子為限,何必要佔有整個河流?)––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在遙遠的姑射山,有神人居住。他肌膚如冰雪潔白,風姿綽約如處女,不食人間五穀,餐風飲露。騰雲駕霧,驅馳日月,而賓士暢游於宇宙之外

「形(肉體)固可使如槁木(枯木),心固可使如死灰」–––––

「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臬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世人終生奔波於名利而不見有所作用,疲憊不堪而不知自己的歸宿,太悲哀了)––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此即彼,彼即此,彼無是非的區別,此也無是非的區別)–––––

「天地一指,萬物一馬」(天地只有一種元素,萬物紛紛也只是一類)–

「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六合之內,聖人論而不議」(對人間之外的事,聖人暫且懸置它而不探討;對人間之內的事,聖人陳述它但不主觀地評判)–

「昔者莊周夢為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過去,我莊周夢見了蝴蝶,栩栩然飛行的蝴蝶。……但醒來之後,我搞不清是我莊周夢見了蝴蝶,還是蝴蝶夢見了我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也」(我們的生命有限,而知識無限,以有限對付無限,必然陷入困境)–––

「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做好事不要做得出名,做壞事不要觸犯刑律。沿規律竅門而生存。這樣,可以永保身體健康,可以保全性命,可以存養親人,可以享盡天年)––––

「人皆知有用之用(有用東西的用處),而莫知無用之用(無用東西的用處)也」––––––

「死生存亡,窮達貧富,賢與不肖,毀譽,飢渴寒暑,事之變,命之行也」––––––

「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常因(經常因循)自然」–––––

「古之真人,其寢(睡覺)不夢,其覺(醒來)無憂,其食不甘(

「古之真人,不知悅生(不慶幸活著),不知惡死(不憂患要死)」––––––

「不以心捐道(不以主觀改變客觀),不以人助天(不以人為妨礙自然),是之謂真人

「聖人之用兵也,亡國而不失人心」––––––戰而贏得人心,不戰而屈人之兵,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不如兩忘而化其道」(魚兒與其以唾沫相互濕潤,艱難活命,不如相互忘卻,遨遊於江湖自然之中;與其贊譽堯舜明君、指摘桀紂暴君,不如忘卻是非,回歸自然之道)

「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大地載著我的形體,使我生活勞苦,使我老年逸樂,最終以死使我得以

「生為附贅懸疣,死為決疣潰癰」(生為累贅,死為解脫)

「魚相忘於江湖,人相忘於道術」(魚而忘情於江湖,人忘情於自由之道)

「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道,此謂坐忘」(不奔走操勞,去掉聰明才智,忘掉肉體,摒棄知識,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乘夫莽眇之鳥,以出六極之外,而游無何有之鄉,以處壙垠之野」(乘騎渺茫之鳥,出於宇宙深處,遨遊於虛無之境,倘佯於無限之野)

「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境界最高的人,其心如鏡子,照物而無情,不將就,不奉迎,不掩藏感情,所以他能輕視外物,用心不傷)。

「今世之仁人,蒿目而憂世之患」(當今的仁人志士,舉目遠望而生憂患之心。

「不仁之人,決性命之情(指放縱慾望)而饕(貪婪於)富貴」–

「天下莫不以物(外物)易(改變)其性(本性)矣,小人則以身殉利(為蠅頭小利而獻身),士(知識者)則以身殉(犧牲於)名,丈夫則以身殉家,聖人則以身殉天下。故此數子者,事業不同,名聲異號,其於傷性(傷害本性),以身為殉(以人身殉物),一也

「同與禽獸居,族與萬物並。惡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無知。其德不離,同乎無欲,是謂素樸,素樸而民性得矣」(與禽獸共同生存,與萬物共同生長。不分君子小人,大家都無知;真實人性得以守住,大家都無欲,這叫做返璞歸真。返璞歸真,那麼人民得以存養天性)

「絕聖棄智,大盜乃止;摘珠毀玉,小盜不起;焚符破璽,而民樸鄙;剖斗折衡,而民不爭」(拋棄仁聖知識,才不會出現竊國大盜;毀掉珍珠寶玉,才不會發生小偷小摸的事;燒掉契約,砸爛玉璽,人民自然樸素無欲;打破容器,折斷秤桿,人民

「多男子(男孩)則多懼(擔心),富則多事,壽(長壽)則多辱」

「忘乎物,忘乎天,其名為忘己(忘掉自己)。忘己之人,是之謂之入於天(天人合一)」

「至治之世,不尚賢,不使能。上如標枝,民如野鹿」(

「知天樂者,無天怨,無人非,無物累,無鬼責」(知道樂天的人,不怨天,不尤人,不受萬物牽累,不受鬼神干擾)

「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黃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單純),民有其親。

「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休息)。不思慮,不預謀」–––––––

「故之所謂隱士者,非伏其身(藏身)而弗(不)見也,非閉其言而不出(閉口不言)也,非藏其知而不發(去智不用)

「不為軒冕肆志,不為窮約趨俗」(不因為官高位尊而趾高氣揚,不因為窮困 潦倒而趨時混俗)

「白刃交於前,視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知道)窮之有命,知通(亨通)之有時,臨大難而不懼者,聖人之勇也」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濠水小橋)之上,莊子曰:鰷魚出入從容,魚之樂也。惠子曰:子(您)非(不是)魚,安知(怎麼知道)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直木首先被人盜伐,甘井首先被人采竭)
「入獸不亂群,入鳥不亂行」(與野獸共處,而不驚動獸群;與飛鳥共棲,而不驚動鳥群)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白馬跳過縫隙),忽然(一晃而過)而已」

「古之人,外化而內不化(外表順從世俗,內心獨立不羈)」

「不知而後知之,其問之也,不可以有涯,而不可以無涯」(不知然後求知,學無止境,但又有止境)

「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棄生(危害身體,捐棄生命)以殉物(犧牲於外物),豈不悲哉」

「聖人法天貴真,不拘於俗
參考資料:http://www.cnrr.cn/rrsy/rrzl/zlpp/zlpp004.htm

與五穀養生名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