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健脾養生湖

健脾養生湖

發布時間:2020-07-14 00:19:40

1、健脾去濕養生粉有什麼功效呢?

從字面意思理解為,祛濕健脾。。不過針對祛濕健脾的話,給你推薦一個 叫蒼元粉 親身實踐效果非常好,我在淘寶買的,也可以自己去中葯店配

2、李時珍養生酒主治什麼?

李時珍保健酒適應於各種來人群,它對各種疾病都有源著神奇的效果,如對老人可以怯風除濕、提高機體免疫力,讓精力百更旺盛;對青中年男人,可以度治療腎虛陽痿,提升性能力;對女知人來說,可以排毒道養顏、健脾養胃,越活越年輕。

3、中醫為什麼要健脾

中醫的脾是一個獨立的系統,中醫講脾統血,脾是後天之本。它包括了消化系統,整個消化系統的強弱就是脾。有人特別能吃,但是長不胖,中醫叫胃強脾弱。胃主收納,脾主運化。

4、健脾養胃的營養糊

1、准備好材料:山葯100克、糯米50克、薏米25克、紅棗6顆、冰糖10顆

2、糯米浸泡10分鍾之後,清洗干凈備用

3、薏米提前浸泡1小時,沖洗干凈

4、山葯先連皮清洗干凈,再用去皮器去皮,用刀切成知小塊

5、將浸泡好的薏米和糯米,切好的山葯塊和清洗干凈的紅棗放入電飯鍋里

6、加入適量的純凈水,根據個人喜好粥品的稀稠度添加

7、蓋上鍋蓋,選擇「煮粥」功能,進行熬粥90分鍾

8、經過90分鍾的熬制,山葯紅棗薏米粥變得非常粘稠了,加入冰糖,攪拌均勻,待道冰糖溶化,即可盛出食用

(4)健脾養生湖擴展資料:

營養功效

山葯含有脂肪較少,幾乎為零,而且所含的黏蛋白能預防心血管系統的脂肪沉積,防止動脈硬化過早發生。薏米具有利水除濕、健脾止瀉、排毒等功效,而且特專別容易消化吸收,是很好的食療食物,適合胃虛者食用。

薏米具有利水滲濕、抗癌、解熱、鎮靜、鎮痛、抑制骨骼收縮、健脾止瀉、除痹、排膿等功效,還可美容健膚,治扁平疣等病症。薏米煮粥食用,經常食用有益於解除風濕、手足麻木等症,並有利於皮膚健美。

5、如何補脾養生

脾胃是後天之本。因此如何健脾補脾,十分重要,特別是對於癌症等慢性病患者,更是如此。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健脾補脾呢?現提出幾點建議,供參考。
一、早晨喝薏米粥。具體做法,按照董洪濤博士的要求,「每日早餐用60克薏苡仁做成粥,不加鹽,不加任何東西,把粥吃光即可。」
二、喝「四寶粥」。四寶有蓮子肉、山葯、薏米和芡實。將這四樣東西按1:1:1:1的比例配好,打成粉,每次熬粥的時候放上幾勺即可。也可以先把這四樣東西一起煮熟,然後放在料理機中打碎後食用。買不到這四樣東西,也可以喝其他東西做的粥。
三、每頓飯吃七成飽。中醫講,吃少了補氣,吃多了食氣。諺語有雲:少吃多滋味,多吃傷脾胃。我們本應該像養生家說得那樣,餓了才食。不過現在有很多人不知什麼時候該吃東西,不是餓了再吃,而是聽眼睛的,一看好看就吃;聽鼻子的,一聞好香就吃;聽嘴的,一吃好味就吃;聽廣告的,一說有好處就吃;……吃吃吃,一天到晚總想著吃,而且勞動量越來越小,把脾胃都吃壞了。那麼什麼時候該吃東西呢?我們應該聽肚子的,肚子餓了再吃,做到飯前腸鳴,不餓不吃。
四、晚飯少吃。台灣的著名學者南懷瑾說,僧人是過午不食,如果吃了就要受罰。我們到沒有必要做到過午不食,但完全可以做到晚飯少吃,那天不餓就不吃。如此,節約糧食,節約時間,減少猝死,少生病,真是一件大好事。讀者可以參看我寫的《飽食即睡危害大,勸君晚飯要少吃》一文。
五、捏脊。捏脊就是涅脊樑骨。從尾椎骨一直捏到脖子。捏的時候,不必拘泥於穴位,因為脊柱兩側正是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的行走路線,捏脊可以刺激到兩條經絡。事實上,捏脊的好處非常多,能起到全面的保健作用,它可以健益脾胃,督一身之氣;還可以調理臟腑、疏通經絡、升降氣機。另外,捏脊還有滋陰補血、平抑心火的作用。捏脊的方法特別簡單,捏起皮肉,放開,再捏起皮肉,旋即放開,不斷重復即可。
六、經常按摩十大補氣的穴位。這十個補氣的穴位是:脾腧穴、足三里、膻中穴、湧泉穴、關元穴、氣海穴、太溪穴、百會穴、肺腧穴、懸鍾穴。
七、多吃補氣的食物,祛濕的食物,白色的食物。補氣食物有一個共性,就是生長在水中和生在土裡的食物,多有補氣作用,因為這些食物吸收的地氣最多。還有白色的東西多數也有補氣的作用。還有那些可以祛濕的食物也多有補脾的作用。這些補氣的食物有:山葯、土豆、紅薯、香菇、白鵝、土雞肉、糯米、蜂蜜等。
八、做好脾胃的保護。脾胃有四怕,一怕冷。人們說,中國人十人九胃,十胃九寒。就是說,中國人中,有九個人有胃病,十個胃病患者中有九個是胃寒。所以防止寒涼、寒冷對脾胃的傷害,十分重要。二怕濕。五運六氣中,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人為脾,故脾主濕。脾屬陰,最容易受濕邪損傷,如果脾為濕邪所困,脾氣不升,胃氣難降,脾胃就會出現問題。濕為寒邪,對人危害很大。三怕甜。脾怕甜,胃怕涼。甜膩,特別是濃度大的糖水,使人容易產生濕氣,脾則怕濕,因此甜食要少吃。還有人說,癌細胞最喜歡糖。所以癌症患者還是盡量少吃糖或者不吃糖。四怕撐。就是不能吃得太飽。此外,適當多運動,多吃素,少憂愁等,都是保護脾胃的不二法門。這兩個方面都注意到了,你的脾胃就會逐步好起來。
九、在把食量減下來的同時,再把吃飯的速度慢下來。這樣,雖然你吃的東西少了一些,但你吸收的東西卻沒有減少,甚或有所增加,而且大大減輕了脾胃的負擔,好處很多。

6、健脾祛濕吃什麼食物最好

既健脾又祛濕的食物
1、白扁豆: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濕等功效,適用於皮膚濕疹、暑濕吐瀉,脾虛嘔吐、食少便溏、泄瀉水腫、赤白帶下等病症。
2、赤小豆:有利水消腫、解毒排膿、清熱去濕、健脾止瀉的功效,尤其適合皮膚濕疹患者食用,無論急慢性皮膚濕疹之人均宜多食常吃。
3、薏米:有健脾、利濕、清熱的功效,尤其適合皮膚濕疹或濕熱為患者食用。
4、鯽魚:有健脾利濕的功效,適用於脾虛食少、虛弱乏力、消渴引飲、浮腫、小便不利等病症。
祛濕的食物
1、洋蔥:有和胃下氣、化濕祛痰、解毒殺蟲等功效,適用於胸悶脘痞、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病症。
2、水芹:有清熱利水的功效,適用於小便淋痛、帶下等病證。
3、玉米:具有調中開胃、降濁利尿等功效,適用於尿路結石或慢性腎炎水腫、高血壓、食慾不振等症。
4、冬瓜:有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生津除煩等功效,適用於暑熱煩渴、水腫、小便不利、消渴引飲以及水氣浮腫喘滿等。
5、馬齒莧:具有清熱祛濕、散血消腫等功效,適用於急性腸炎、痢疾、尿血、小便熱淋、黃疸、牙齦炎等病症。
6、綠豆:有清熱、祛暑、利水、解毒的功效,主治丹毒、煩熱、風疹、痘毒、皮膚濕疹及癰腫痘爛等皮膚疾患。
7、黃瓜:有除熱、利水、解毒等功效。濕熱為患的皮膚濕疹病人尤其適合常吃黃瓜,生吃、涼拌或炒食皆可。
8、金針菜:有清熱利濕的作用,凡急性或亞急性皮膚濕疹以及合並感染者,均宜常食。
9、荸薺:有消風、清熱、利濕的功效,故皮膚濕疹患者宜食之,主治治黃疸濕熱,小便不利。
10、泥鰍:既能補中氣,又可祛濕邪、利小便,主治皮膚瘙癢、疥瘡發癢,急慢性皮膚濕疹者食之最宜。
健脾的食物
1、山葯:有補脾胃、健脾運的功效。常吃山葯健脾胃而水濕漸化,一年四季均宜食用,炒食煮食或煎湯皆可。
2、土豆:有補氣、健脾的功效,適合脾虛體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者食用。
3、紅薯:有補脾胃、益氣力、寬腸胃等功效,適合脾胃虛弱、形瘦乏力、納少泄瀉者食用,但多食易引起反酸燒心、胃腸道脹氣。
4、香菇:有益胃氣,托痘疹,宜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倦怠乏力者食用,但麻疹和皮膚病、過敏性疾病忌食。
5、紅棗:有補益脾胃,養血安神等到功效,宜於脾胃虛弱,食少便稀,疲乏無力者食用,但氣滯、濕熱和便秘者忌食。
6、豬肚:有補益脾胃的功效。
7、牛肚:有益脾胃、補五臟的功效,宜於病後氣虛、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食用。
8、羊肚:有補虛弱、益脾胃的功效,宜於形體瘦弱、脾胃虛寒者食用。
9、牛肉:有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等功效,宜於脾胃虛弱、食少便稀、中氣下陷、慢性泄瀉者食用。
10、桂魚:有補脾胃,益氣血等功效,宜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者食用。虛寒證、寒濕證忌食。
11、粳米: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的功效,宜於中氣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嘔吐、泄瀉者食用。
12、秈米:有補脾胃,養五臟的功效,宜於脾虛濕盛腹瀉。熱證、濕熱證、陰虛證忌食。
13、豇豆:有健脾補腎等功效,宜於脾胃虛弱,腹瀉,嘔吐者食用。氣滯證和便秘者忌食。
14、蜂蜜:有補脾緩急、潤肺止咳、潤腸通便等功效,宜於脾胃虛弱、消化性潰瘍者食用,胃脹腹脹、嘔吐、便稀者忌食。

7、如何健脾補脾

8、健脾最快的方法是什麼?

健脾的最快方法就是運動了。

兩種能夠健脾的運動

1、扭腰

站直,雙腳與肩同寬,雙手做跑步姿勢,雙腳抓地不動,腰部向左轉到最大角度,停留半分鍾,在向相反方向扭動。每邊60次,雙邊為一組,做三組。扭腰運動不僅能夠健脾,對便秘,失眠都能緩解。

2、蹲馬步

蹲馬步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在這里提醒大家注意幾點,在蹲馬步是上半身要保持直立,不要向前傾,也不要向後靠。其次馬步不是深蹲,膝蓋不能超出腳尖,時間也要把握好,不能太長,2--3分鍾就可以了。

(8)健脾養生湖擴展資料:

一、脾胃虛弱的五點症狀

1、為食慾減退與食後腹脹同時並見,脘腹脹痛甚或腹瀉,噯氣,惡心,嘔吐等症。

2、由於脾胃受納、運化功能失常,故食慾減退與食後腹脹同時並見,因升降失調。

3、脾氣不升反而下陷,則見泄瀉,甚則小腹脹墜、脫肛等。

4、胃氣不降反而上升,則可見噯氣,惡心,嘔吐等。潤燥失宜,胃陽不足,胃失通降,可見食慾減退,嘈雜易飲,干嘔,呃逆,甚至噎膈,大便干結。

5、脾虛濕困可見食後飽脹,倦怠乏力,舌淡胖或舌邊有齒痕、苔少或無苔,脈細弱而數等症。

二、養脾胃最忌諱四件事

1、不堅持。

2、吃冷飲。

3、吃甜食。

4、吃過飽。

與健脾養生湖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