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想看養生欄目

想看養生欄目

發布時間:2020-07-13 22:20:45

1、求電視台播過的所有中醫養生類節目

湖南衛視的《百科全說》曾經播過兩期張悟本老師的食療養生節目 地址 : 百科全說 10-02-01 張悟本老師從「五官看養生」上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Fl-dsqX7T8/ 百科全說 10-02-02 張悟本 從五官談養生 下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QqyzRMHHw7I/ 百科全說張悟本「12時辰與12生肖」上集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_f3PYKmZcP8/ 百科全說張悟本「12時辰與12生肖」下集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Xb6GAudiI_k/ 另外 百度搜索《健康一身輕》 其中大部分也是講中醫養生的 是遼寧衛視每天晚上都播的一個固定欄目

2、誰知道我想寫個關於養生類的電視欄目策劃,怎麼下手。

滿意答案Autobe6級2010-04-24現在看學校官網 在直播湖南衛視《百科全說》 正在講關於養生的知識 希望有所幫助 補充: 做電影推薦欄目策劃應該會簡單些 素材比較多可以選取一個想要介紹的電影類型 然後做推薦 簡單介紹導演 演員 劇情 影評 拍攝手法 獲獎記錄介紹幾部經典作品 再介紹現在的新電影穿插所屬類型電影的知名導演進行相關作品介紹最後總結該類型電影的發展形式... 追問: 不知道取什麼名字好。 回答: 你是指養生類 還是電影推薦? 追問: 好吧 我覺得還是電影的好寫= =那就電影的 我覺得時間不用太長 越長寫的越多 ╮(╯▽╰)╭ 回答: ╮(╯▽╰)╭我才剛想到一個養生類電視欄目的名字 「生·身不息」"生"指養生之道 "身"指身體健康 (不息)不停的關注和了解養"生"之道 讓生活更科學 才能"身"體健康 才能生生不息那既然你想寫電影的 那我再想想啊! 補充: 電影的我想到一個「鏡·距離」怎麼樣 聽著很耳熟吧 華娛衛視有一檔很有名的節目叫「靜距離」略帶抄襲吧 「鏡」指鏡頭 電影是門藝術 有別於繪畫 音樂 我們欣賞的是膠片記憶 視覺暫留帶給我們的影像——眼睛真實的影像記憶卻歸功與攝影機的鏡頭 近距離的去感受電影的魅力 藝術的魅力! 追問: 哇 你應該來我專業= =我去你專業學習好了名字都不錯 生身不息挺好 兩個都寫一份 既然有這么不錯的名字 不用就浪費了\(≧▽≦)/ 回答: 呵呵 謝謝!

3、養生欄目都有哪些

1、CCTV2《健康之路》
2、CCTV4《中醫中葯》
3、CCTV4《我的健康我做主》
4、優酷網視頻:曲黎敏主講的《黃帝內經》
5、優酷網視頻:樊正倫主講的《黃帝內經》
6、北京衛視:《養生堂》

等等

4、養生節目怎麼看

一位位紅光滿面的中醫名家,他們熬粥、煲湯、泡葯茶。羨慕專家的養來生之道,決定如法炮製。可每天熬粥、煲湯難堅持,堅持幾天身體似乎又不適應,於是無所適從。養生的煩惱!!!長壽的人並非都是中醫,長壽的人也並非都要熬粥、煲湯、泡葯茶。窮鄉僻壤也有長壽之鄉,貧困山村也有百歲老人。看養生自節目是看別人怎麼養生,但並非適合所有的人;看養生節目是看鏡頭前能說出來的養生之道,而你無法了解鏡頭後他們真實的生活,其實更重要的部分恰恰在那裡。開朗大度的性格,健康積極的心態,幸福和睦的家庭,有節有度的飲食,堅持不懈的運動,這樣的人就在我們身邊。養生是頤養身心,陶冶情操,逐步百形成自己良好生活狀態的過程;養生需要學習,度是漸悟,而不是頓悟,是需要大家一步步學習,調整,再學習,再調整。什麼都想吃快餐,以為吃個養生粥,煲個長壽湯就能達到目的,那自古聖人還要修煉什麼?我們跟秦始皇想找到長生不老葯又有什麼區別呢?

5、有什麼好的養生節目

1、CCTV2《健康之路》
2、CCTV4《中醫中葯》
3、CCTV4《我的健康我做主》
4、湖南衛視《百科全書》
5、北京衛視《養生堂》欄目,專家、教授講養生,包括食療。
6、貴州衛視《天天健康》

6、哪個網站關於養生的欄目最好?請推薦一下吧。

一,日常生活養生的秘訣

1,陰虛體質者:這種人的體質特點為形體消瘦,手足心熱,心中時煩,少眠,便干,尿黃,不耐春夏,多喜冷飲。

養生方法:首先注意精神調養,養成冷靜、沉著的習慣。飲食上多吃清淡食物。

2,陽虛體質者:這種人多形體白胖,或面色淡白,手足欠溫,小便清長,大便時稀,怕寒喜暖。

養生方法:注意多曬太陽,加強體育鍛煉。可多食羊肉、狗肉、雞肉、鹿肉等。那些面色晦滯、口唇色暗,肌膚乾燥、眼眶黑暗者,飲食上應注意常吃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品,如桃仁、黑豆、油菜、慈姑、醋等,經常煮食一些山楂粥和花生粥。

二,夏日養生的秘訣

都市生活節奏慢慢加快,吃是養生當中的重中之重。「葯補不如食補」,究竟應該怎樣美顏養生?如何才能保養得更好呢?
養生關鍵:"喝"出清涼"吃"出健康
夏日養生,瓜果蔬菜不能少,最佳的美食非水果莫屬,身為名模的韋傑為我們道出了夏日美顏術,清秀挺拔的她自然也有一些瘦身的心得與我們分享。
(韋傑:我比較喜歡一些木瓜什麼,我基本上每天早晨都是喝牛奶吃西瓜,夏天這樣比較舒服一點,有時候會喝一些紅豆砂綠豆沙,這樣比較養顏。)
看來綠豆紅豆仍是時下mm們青睞的食品,喜歡美食的你如果用心將眼前不同顏色的食物適當加以搭配,就是夏日裡一個不錯的美食養顏佳餚。

三,延年益壽養生秘訣

在我國傳說的壽星中,彭祖活了八百歲,是位最長壽的老人。是否真活了八百歲?實難考證,也難令人置信。不過,根據《國語》和《史記》的記載,彭祖是確有其人的,而且以長壽著稱。延年益壽養生法大致有如下四個方面。

1,鍛煉身體。每日凌晨即起、端坐、揉目、按摩、砥唇咽液、意守丹田、吸氣數十遍;然後起身、熊徑鳥伸、運氣發功等,他是氣功的最早創始人,這套健身法,被後人寫成《彭祖引導法》。

2,思想修養,他從不計較名利得失,不追求物質享受,情緒恬靜而達觀。殷王贈其萬金,他用來接濟貧困,自己無所留。不受「慎喜毀譽」所累,經常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3,生活習慣,他堅持順乎自然,不傷害身體,冬天注意保暖,夏季時常納涼,順應四時節氣,使身體舒適安康,重視勞逸結合,用腦切忌過度,衣著求適不求華髦,男女生活飲食合理調節,,並說:「凡此之類,譬猶之水,用之過當反為害也。」

4,夫妻生活諧而有節,他認為:情慾不可禁、男女相需猶如天地相合,一陰一陽謂之道,偏陰偏陽謂之疾。禁慾違反自然規律和人性有損健康;和諧的夫妻生活能增加精神活力,當然不可縱欲,過之亦影響健康。他還指出:當大寒大熱、大風、大雨、日蝕、月蝕、地震、雷電之時為天地交感、陰陽錯亂,人們不宜同房。飯飽、喜怒恐懼、酒醉時亦不宜同房,否則,不僅傷其身,尤其損其子。懂得了這些道理,就能「避眾傷之事」,夫妻雙方均能身心健康,延年益壽。

四,美容養生的秘訣

第一種食品:雪耳燉木瓜
原料:雪耳25克,木瓜1個,北杏15克,南杏20克,冰糖適量。
方法:
1.先將雪耳用清水浸透發開,再用清水漂洗干凈,備用。
2.木瓜削去皮、去籽,用清水洗干凈,切成小塊,備用。
3.南、北杏去皮,用清水洗干凈,連同上面材料一起放入燉盅內,加入適量冰糖,放入適量滾開水,蓋上燉盅蓋,放入鍋內,隔水燉至材料入味,即可食用。
功效:養陰潤肺、滋潤養顏。

第二種食品、木瓜鮮奶
原料:木瓜360克,鮮牛奶兩杯,白砂糖適量,碎冰塊適量。
方法:
1.選取新鮮熟透木瓜,去皮、去核,切成大塊狀,備用。
2.將木瓜塊、鮮牛奶、白砂糖及適量碎冰一齊放入果汁機中,打碎成濃汁,即可飲用。
功效:潤膚養顏。
注意:脾胃虛寒者禁用。

第三種食品:龍蓮雞蛋湯
原料:龍眼肉15克,蓮子肉50克,雞蛋2隻,生薑2片,南棗4枚,鹽少許。
方法:
1.先將雞蛋隔水蒸熟,去殼,用清水沖洗干凈,備用。
2.龍眼肉、蓮子肉、生薑、南棗分別用清水洗干凈。蓮子肉去心,保留紅棕色蓮子衣;生薑去皮,切兩片;南棗去核,備用。
3.瓦煲內放入適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滾,然後放入以上材料,改用中火煲兩小時左右,加入鹽少許,即可食用。
功效:寧心安神,養血潤膚。

第四種食品:百合紅棗銀杏羹
原料:百合50克,紅棗10枚,白果50克,牛肉300克,生薑兩片,鹽少許。
方法:
1.將新鮮牛肉用滾水洗干凈之後,切薄片,備用。
2.白果去殼,用水浸去外層薄膜,再用清水洗凈,備用。
3.百合、紅棗和生薑分別用清水洗干凈。紅棗去核;生薑去皮,切兩片,備用。
4.瓦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滾,放入百合、紅棗、白果和生薑片,改用中火煲百合至將熟,加入牛肉,繼續煲至牛肉熟,即可放入鹽少許,盛出即食。
功效:補血養陰,滋潤養顏,潤肺益氣,止喘,澀精。

五,四季養生的秘訣

四季如何養生

在我國最古老的醫學經典著作——《內經》中,對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變化過程中如何養生就已有記述,如「春三月, 夜卧早起,廣步於庭。 夏三月,夜卧早起,與雞俱興 冬三月,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這就提示給人們,身體要健康,益壽延年,需要追隨大自然的規律,隨著季節的變化而安排日常起居。

春季:祖國醫學認為,從立春至立夏前一天為春三月,春天三個月是生發的季節,天氣由寒轉暖,東風解冷,春陽上升,自然界各種生物萌生發育,棄故從新。

人們應早些睡覺,早一點起床,在庭院散散步,適當鍛煉,以發布「生」氣,注意運動應暖和,以適應春氣。並要讓身心感到舒暢、活潑,以使身體與春氣相適應。生活中應注意心情愉快,切忌惱怒,內存生而勿殺、予以勿奪、賞而勿罰的意念,從而使肝氣保持正常的生發、調暢。如果違犯了這一自然規律,就會損傷肝氣,夏季易患寒性疾病,從而導致人體難以適應夏季藩秀的「長」氣。
祖國醫學認為,養生的效果,不僅限於季節,還應為下一季節打下良好基礎。換句話說,就是在這個季節里不能很好地養生,就會引起下一個季節的不健康狀態,有不少疾病就容易產生。如春季能注意「生發之氣」,本季節即不患病或少患病,而到夏季也就不得寒性病。若不注意調養「生發之氣」,不僅近在當時,並且能遺患於後。《內經》指出:「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不變。」肝屬木而主風,屬於自然界的東方,旺於春季。所以春季養生不好,不注意調養,易傷肝,肝傷則不能生心火,到了夏季火就不足,火不足而寒水便來侮之,於是都容易發寒性疾病。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陽春三月,氣候漸暖,這是春的主要象徵。然而春季又是氣候多變的季節,尤其是初春,氣候變化更大,常有寒流侵襲,氣溫急降。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講「春捂秋凍」,所謂「春捂」的意思,就是指春天不要過早地脫下棉衣,應晚脫一點,而且要一件件地減。這從春天的天氣、氣候特點與人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來說,是有其科學道理的。
由於春季氣候變化多,忽冷忽熱,風沙大,春雨少,再加肝木旺於春,惱怒等情志易刺激傷肝,一些冠心病人的病情易惡化。另外,由於由冬入春,人們的抗病能力、氣候適應能力較弱,流行性傳染病又較多,稍不注意就會感染疾病。特別是年老體弱和少年兒童應注意,春季易患感冒,若治療不當,防護不周,常會導致肝炎。另外,麻疹猩紅熱、腮腺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傳染病都易傳染。
祖國醫學還認為,春天肝氣旺、脾氣衰,應少吃酸,多吃甜的食物,因酸味屬肝,甘味屬脾,故需注意調養。
在春季里,除注意以上幾方面的調理外,還要針對春天的特點,加強體育鍛煉,注意勞逸適度,增進營養,以增強體質的抗病能力。
夏季:祖國醫學認為,夏天對人來說屬心火旺,肺氣衰的季節,應晚睡早起。苦味屬心,辛味屬肺,所以夏天應吃些辣味食物。雖然天氣炎熱,但不要貪涼,睡覺時腹部應蓋上被子,以免受涼腹瀉。雨季應避免濕氣的侵襲,及時更換衣服。平時應經常按摩足底湧泉穴,不要光腳,以免濕氣從腳底部侵入。
秋季:祖國醫學認為,從立秋到立冬為秋三月,天地陽氣日衰,陰寒日生,景物蕭條,養生亦應隨之。
秋天應早睡早起,這對健康十分有益。要少吃辣、多吃酸的食物。氣溫降低時應及時添加衣服,以免著涼。中醫認為,當秋季陽氣內斂,陰氣轉盛中,人應與秋氣相和平,保持體內陰精,不讓意志過分外馳,防止房勞傷腎。秋季萬物凋謝,老人憂思過多,產生垂暮之感,表現為情緒不穩、煩躁不安、難以入眠等症狀。金代醫學家李東垣說:「凡怒悲生恐懼,皆損元氣。」《醫學類編》說:「若日逐攘擾煩,神不守舍,則易於衰老。」故應保持情緒穩定,心如秋月,少憂勿思使志安寧。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當精神系統受到刺激,會導致機體正常平衡紊亂,易患疾病。心情開朗,使精神處於常樂之境,才能有助於健康。
冬季:冬季要早睡,起床不妨稍遲。冬天為腎氣旺、心氣衰的季節。鹹味屬腎,應少吃。應盡量避免吃灸烤油膩難以消化的食物。腹部及足部應注意保暖。室內溫度不宜過高,否則出門時易著涼。
實踐說明,祖國醫學中寶貴的四季養生法是有科學道理的,如能掌握好,對人們的健康長壽必定大有益處。

7、有哪些養生節目?

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每天晚上6點多直播,請北京各大醫院的醫學專家現場指導。

與想看養生欄目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