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誰知道關於養生的知識?
國古代名人特別注重養生,他們通過實踐和思考,總結出了一些言簡意賅的「數字」養生法,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一德」養生法明代養生家呂坤說:「仁者可壽,德可延年,養德尤養生之第一要義。」明確提出要把道德修養、品德仁愛作為養生之最高准則。
「二字」養生法宋代文學家蘇東坡認為,養生在於「安」、「和」二字。「安」即靜心,「和」即順心。「安則物之感我者輕,和則我之應物者順。」就是說,一個人對世界萬物要有「安」「和」心態,以達到物我兩相宜之養生境界。
「三戒」養生法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意指養生非一朝一夕,乃貫穿於人的一生,要行為檢點,了解得失。
「四法」養生法明代醫學家萬密齋提出養生之法有四:「一曰寡慾,二曰慎動,三曰法時,四曰卻疾。」即從保健的角度說,養生要遵從自然規律,並克服不良心態。
「五知」養生法宋代名人周守忠說:「知喜怒之損性,故豁情以寬心;知思慮之銷神,故損情而內守;知語煩之侵氣,故閉口而忘言;知哀樂之損壽,故抑之而不有;知情慾之竊命,故忍之而不為。」「五知」養生,勿要使「七情六慾」宣洩。
「六節」養生法明代醫學家汪綺石說:「節嗜欲以養精,節煩惱以養神,節憤怒以養肝,節辛勤以養力,節思慮以養心,節悲哀以養肺。」養生重在養身,養身即養好人的「精、氣、神」。
「七食」養生法清代養生家石成金指出:「食宜早些,不可遲晚;食宜緩些,不可粗速;食宜八九分,不可過飽;食宜淡些,不可厚味;食宜溫暖,不可寒涼;食宜軟爛,不可堅硬;食畢再飲茶兩三口,漱口齒,令極凈。」飲食得當,肌體調理,是養生的重要保障。
「八樂」養生法石成金認為人生之樂是:「靜坐之樂,讀書之樂,賞花之樂,玩月之樂,觀畫之樂,聽寫之樂,狂歌之樂,高卧之樂。」高尚、適宜的休閑方式,也是一種養生方法。
「九思」養生法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思無邪,養正氣,養正氣,乃養生之精神。
2、長期飲用無比古方酒能起什麼作用?
無比古方酒益精血強筋骨,健康營養型配製酒。 來自藏葯的問候神奇的藏葯、神秘的藏地、知蘊藏著 神奇的力量。 無比古方酒以小麥、枸杞、黃豆、牡蠣、黃精 野生核桃仁及聖潔的雪域泉水、等名貴材料總結傳 統民間秘方與現代科技手段相結合開發的新一代營 養酒。 在當今高節奏、重污染的環境中,人們都希望 健康道,不希望飲品中含有人工合成防腐劑,以及有 毒副作用的合成物質。針對這一特點,我公司聯合 多位醫學專家研製出了不含任何激素及內動物激素、 等有害物質的無比古方酒。容 無比古方酒取自天然,具有補腎益精、減壓 健體等功效,長期飲用本品可以提高生活質量,增 強人體免疫力。 選好酒還是無比古方、誰喝誰知道-------- 咱們都需要
記得採納啊
3、失眠抑鬱症怎麼治療
4、樂聖,文聖,茶聖,醫聖分別是誰
醫聖『萬密齋』珍貴手跡
醫聖是萬密齋,被康熙皇帝嘉封為「醫聖」
萬密齋,原名萬全,明代著名的醫學家。與李時珍齊名。 生於羅田(今屬湖北)大河岸,明代著名醫學家,被國家中醫管理局評定為明清時期30位著名的醫學家之一。他治學嚴謹,醫德高尚,行醫五十年,以兒科、婦科、痘診科享有盛譽,在養生保健理論和實踐方面獨樹一幟,譽滿鄂、豫、皖、贛等各省,名噪明隆慶萬曆年間,後被康熙皇帝嘉封為「醫聖」。所著《萬密齋醫學全書》對臨床醫學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子目有《萬氏兒科》、《婦科發揮》等10種,108卷。其專著《養生四要》對養生保健、預防疾病、優生優育等方面具有獨到的見解,他提出的「寡慾、慎動、法時、卻疾」的養生理論不僅要比世界衛生組織提倡的「心理平衡、營養均衡、適當運動、戒煙限酒」的養生理念早幾百年,而且內涵更全面、更先進、更科學,為「中華養生第一人」。
萬密齋在繼承家學的同時,注重臨床實踐,醫學造詣甚深,尤精於切脈、望色。對疑難病症,善於辨析和診斷。兒科方面,他在家傳十三方的基礎上,歸納出小兒的三種病因,提出不濫吃葯、以預防為主的見解;在婦科方面,闡明婦女的生理、病理特點,強調培補氣血,調理脾胃的重要,在中醫婦科史上有深刻的影響。他發明的「萬氏牛黃清心丸」,至今仍為治小兒急驚風的良葯。萬密齋注重於分析病情,靈活運用古方。其處方是施葯少而療效好,創造了不少起死回生的奇跡,因而被時人稱之為「神醫」。
萬密齋用了幾十年的時間,總結和整理了祖輩和自己的醫學理論及臨床實踐經驗,寫出了《萬密齋醫學全書》,共100餘卷,約150萬字,是中國醫學史上繼《千金要方》後的又一部中醫學全書。它匯集並發展了我國16世紀以前的醫學成果。既有中醫理論和醫學典籍的闡述,也有關於疾病的預防、保健、養生、胎教等方面的論述,深入淺出,論證精闢,施方簡要。全書中的許多篇章,是借詩詞歌賦的形式敘述,膾炙人口,對後世和海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由於萬密齋醫德高尚、醫術精湛、貢獻多、影響大,故他辭世後,是用「京畿御葬」的形式,安葬於家鄉大河岸廣家崗。鄉民自願築祠於墓旁作為紀念。清康熙皇帝追封萬密齋為「醫聖」。
5、超過五十歲的人不適合戒煙了,為何突然戒煙比吸煙危害還要大?
有一部分人的觀點是,假如人到了五十歲時,就不合適戒煙了。假如忽然戒煙還會對身體健康形成更嚴峻的損傷?
今天要回答這個問題,
超過五十歲的人不適合戒煙了?
在戒煙上面,不管是多大年齡的人群,都是適合的。並且戒煙是可以讓的身體恢復健康的最有效方式,對於吸煙的人群有的只是好處沒有壞處。
只不過,在戒煙後,吸煙的人群會出現身體不適罷了,但這也並不是突然戒煙對身體健康造成的傷害,只不過是身體在慢慢好轉而已。大家在這點上是不用擔心的,更不要以為突然戒煙會比吸煙危害更大。
我們來看看突然戒煙會導致什麼危害呢?
突然戒煙會導致成什麼危害
現象1:長胖
有的人說我吸煙後,一直都沒有胖過,這讓自己非常自豪。可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這種現象對身體健康來說並不是友好的,而是因為你體內的尼古丁,它在讓你興奮的同時,也抑制了你的食慾。
這也是為什麼有的人在吸煙很多年後,會變得骨瘦如柴的原因。相反,如果你正在改掉這種不良的生活習慣,沒有了有害物質抑制你自己的食慾。
那麼在戒煙後,你還會長胖。面對這種現象,大家可以多喝點水,去掉口腔內里的煙草味。在煙癮上來之後,吃點健康的食物就可以了。
現象2:突然變得脾氣暴躁
吸煙可以讓人的心情變好,但突然戒煙反而會影響吸煙人群的情緒。這種現象其實是非常正常的一種表現。如果你有,希望你能堅持下來,等到身體徹底習慣了沒有煙草的刺激。
那麼你的身體也就會慢慢好轉了,之前的咳嗽也會變得舒服起來,這樣好的轉變才是我們應該嚮往的。
吸煙的危害大家都知道了,比如、吸煙會對身體造成嚴重傷害,導致肺癌、呼吸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還對口腔的傷害,肺部,生殖系統都會造成傷害。所以戒煙對身體的健康是必須的。
接下來我來分享給大家戒煙的幾個推薦方法:
1、一次全戒斷
一次性全戒斷需要戒煙者有足夠的毅力,在戒煙的前一天一次抽個夠,直至厭惡香煙的氣味,然後扔掉吸煙用具,諸如打火機,煙灰缸,香煙,減少你的“條件反射”。 由於吸煙已經是你生活中的習慣,一時改不掉是正常的,但也不能為此放棄改變,新習慣的養成需要不斷重復。如果不能抵抗誘惑,很容易再次吸煙,因此要盡力對抗誘惑,使不吸煙這個新習慣替代舊習慣。
2、逐漸減量法
採用逐漸減少吸煙次數的方法,循序漸進的進行戒煙最容易被煙癮患者接受。所以盡量讓自己呆在限制吸煙的地方。實在想些,當你抽出一支煙在手上時。盡量推遲點燃香煙的時間。這樣每日少吸幾支,時間一長也可達到戒煙的目的。抵禦吸煙的念頭首先要遠離吸煙的誘惑,當你心情煩躁想吸煙時,此時多與人交談,與關心你,願意傾聽的人交談,分擔你的壓力和困擾,這是克服再次吸煙最有效的辦法。
3、古方戒煙法
中醫養生戒煙法即“覺正凈戒煙法”,它由甘草、川貝、杜仲、紅糖等純中葯為主要成分。只要按照一定的規律服用,再配合良好的生活習慣,就能循序漸進地戒掉煙癮。當煙癮上來時,可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吃些水果或咀嚼無糖分的口香糖或讓自己忙起來,越忙,就越不容易想吸煙這件事。
總結,「超過五十歲的人不適合戒煙了 」這個說法是錯誤的,雖然身體會有些不適,但這都是短期的,並不對身體健康造成什麼傷害。相反,這是身體在慢慢好轉的跡象,所以。
大家在這點上是不用擔心的,更不要以為突然戒煙會比吸煙危害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