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得生

養生得生

發布時間:2020-07-13 18:27:10

1、道家的貴生、養生、樂生是什麼意思

貴生,指宣揚道家子華子學派以生命最為貴重的思想。樂生,指以生為樂。

養生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現代意義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



(1)養生得生擴展資料

以養神長壽的思想,一直為歷代養生家所重視,浸透到養版生學中養精神、調情志、氣功導引、健身功法等各方面。

老子在實際生活中觀察到,新生的東西是柔弱的,但卻富有生命力;事物強大了,就會引起衰老。如果經常處在柔弱的地位,就可以避免過早地衰老。所以,老子主張無欲、無知、無為,回復到人生最初的單純狀態,即所謂「返樸歸真」。

莊子養生倡導去物慾致虛靜以養神,但也不否認有權一定的養形作用。

2、哪些人需要養生?

時至今日,養生,已經是一個日常話題。姑且不論有多少人真的懂,但至少可以說明,有很多人覺得需要了。這是好事情,說明咱老百姓的生活質量確實是提高了。
不辜負大家的是,《黃帝內經·素問》開頭第一篇,講的就是這個東西。
據說,黃帝是一天生的牛人,落地就能講話,稍大點更是聰明的一塌糊塗,成年後,則直接登天去了。但他有一個疑惑,上古之人,隨隨便便就能活個百來歲,而且還身體倍棒,吃嘛嘛香。現在的人,才半百就衰老的不成樣子了。這到底是為蝦米呢?
皇帝手底下有個叫岐伯的人,也是很牛的。給黃帝解釋說,上古的人順應天時,懂得節制,所以都能活到天年,也就是100-120歲的樣子。但現在的人呢,酒色財氣,沒個節制,整天七搞八搞胡搞亂搞,吃喝玩樂都沒夠,起居無常,能熬過半百已經算是中大獎了。
上古之人,非常講究安精神,守真氣,想病都難。所以呢,做人要慾望少一點,那麼心裡的踏實就會多一點。這樣的話,哪怕是稍微辛苦一些,也不會覺得勞累。所謂心安,理得嘛,如果精神不順,身體肯定是要垮掉的。
黃帝又問說:人老了就不會生小朋友,是因為精力沒了?還是天數如此啊?
千萬不要覺得黃帝這個問題問得很沒營養,關鍵的解答就在這里了。
岐伯說:女孩子七歲開始,身體進入發育周期。
二七,也就是14歲的時候,人脈通,一個月一次的事情開始了,就具備生小朋友的功能了。
三七,也就是21歲的時候,發育進入平穩期,該有的都有了。
四七,也就是28歲的時候,身體的生理機能達到頂峰。所以現在科學也解釋,女人在28歲左右生小孩子是最合適的。也在這個年齡,女人,要開始養生了。這個階段衰老問題盡管還沒有顯現,但要開始有意識的做這方面的功課。如果這個階段做的比較好,就可以讓頂峰期的時間長久一些。
五七,也就是35歲的時候,警報來嘍,身體機能衰老的跡象開始顯現,臉色變差,皺紋滋生,開始掉發。養生,已經是一個不能再忽視和等待的課題了。
六七,也就是42歲的時候,面部越發乾枯,大部分女人開始徹底依賴上化妝品,鉛中毒的腳步也進一步加快。更不幸的是,這個時候白頭發也開始出現了。
七七,也就是49歲的時候,生理機能進一步遭到打擊,基本上已經喪失生育小朋友的功能了。
說完女人,現在來說說男人。這個岐伯居然還懂得女士優先,贊一個。
男人比女人發育的要晚一些,而且也要慢一些。
岐伯說,男孩子八歲開始,身體進入發育周期。
二八,也就是16歲的時候,精氣爆滿,有生小朋友的功能了。
三八,也就是24歲的時候,發育到達平穩期,相比女生,在這個階段整整晚了3年。難怪古時候講,女大三,抱金磚。
四八,男人的生理機能達到頂峰,也就是說,從這個時候,也要開始養生了。至少得注意一些了,從這開始還胡搞亂搞,沒幾下就要精盡人亡,嗝屁去了。男人們可要注意啊。
五八,也就是40歲的時候,腎氣開始衰退,頭發開始掉了,牙齒也開始松動了,六味地黃丸要常備了——補腎嘛。
六八,也就是48歲的時候,衰老的更加明顯,鬢發開始白。
七八,也就是56歲的時候,肝啊、腎啊,精力的精啊,筋骨的筋啊,都不行嘍,各個零部件開始破損。
八八,頭發、牙齒,一律開始下崗。
腎是儲藏五臟六腑的精氣的地方,所有呢,要五臟都健康有利,腎才有源源不斷的精力提供給身體。如果五臟都衰了,緊跟著頭發、牙齒什麼的,肯定都不行了,更不要說生小朋友了。
「不全是這樣吧?」,黃帝咪著眼,拽拽地說:「我就知道有個老頭,老了也很猛,還能整出小朋友。」
岐伯說:那老頭我也曉得啊,他是挺猛的,人家會養生啊,腎氣足嘛。不過呢,雖然整出小朋友了,如果是男的,活不出八八六十四歲,如果是女的,活不出七七四十九歲。畢竟是老人家造的小朋友,精力有限滴。所以呢,年過28歲的高齡產婦,生出來的小朋友壽命大多是要短一些的。女人們,可要把握好生育年齡哦。
黃帝又問:那麼,上古那些動不動百來歲的牛人們,還能整出小朋友不?
岐伯說:那些牛人自然是另當別論了,他們雖然老了,但身體好啊,個個都跟長壽龜似的,生小朋友對他們來說,小意思的。
緊接著,黃帝就來下結論了。說:我聽說上古有「真人」,得自然之道,壽比天地。中古的時候,也有一些人和陰陽,調四時,也歸到「真人」的行列里。其次呢,就是「聖人」了,無欲無求,也能活到百來歲。再接下來,就是「賢人」,法天地,也活了很長的壽命。
碎碎念了這么多,都不知道黃帝到底要表達什麼,開始還光提問的,到最後居然來總結了,搞得很厲害似的,黃帝,你果然不是一般人。
先撇開黃帝的碎碎念,我們倒真是要熱烈的感謝一下岐伯。他明確的告訴我們養生開始的科學年齡,女子28歲,男子32歲。
女子28-35歲,注重「保」,35歲之後,注重「養」。
男子32-40歲,注重「保」,40歲之後,注重「養」。

3、生生和養生是那生(身)字?

4、養生到底是身體的身還是生氣的生?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養生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漸漸成為一種時尚和休閑,充分體現在人們的衣、食、住、行中。每個人都探索著適合自己的養生方法,如果有效果,便拿來與親朋好友分享自己的體會和感受。

那什麼是養生呢?

「養生」一詞出現的比較早,由此也可了解古人對養生的重視,在道家的書《莊子?養生》中就有幾則與養生有關的故事。《黃帝內經?靈樞?本神》有言:「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邪僻不至,長生久視。」即養生得道的人,必定是依託四時寒暑之變化而養生,喜怒調和而安貧樂道,節欲飲食而調陰陽,這樣才能外邪不侵,氣血調暢,達到長生久視的目的。《中醫大辭典》亦謂「養生」:「研究增強體質,預防疾病,以達到延年益壽的理論和方法。」而各種養生方法都是通過調節人體的「精」、「氣」、「神」而達到健體強身,防病祛病,延年益壽的目的。

那麼養生又有哪些分類呢?

養生從廣義上分可以有養性(亦謂養心)和養形兩種,亦有「養性」、「養氣」、「養形」之分,但總不外調養身體與調節情慾心性兩類。明?胡翰就說「太上養性,其次養氣,其次養形。三者得其養,百疾不作;苟失其養,六沴(沴:風、寒、暑、濕、燥、火太過,致人生病之六淫。)干之。」即最善養生者必先養其心、養其性,其次是導引吐納養氣者,再次是調節飲食、適動進補養形者,但如果將三者結合,必會達到百疾不生,身體健康,盡終天年的效果,如果失養,則外邪必至,有損健康。

如果在養性、養形的基礎上,又可細分為以下幾類:

靜坐養生 靜坐又名打坐,是一種使心無雜念、神氣清靜的養生方法,被廣泛用於儒、釋、道各家養生中。中醫講,「兩神相薄,合而成形」,陰陽交合,而成形體,形神備俱,而命之曰人。所以,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保持神氣清明,不但可以保養天真元氣,使五臟安和,還有助於疾病痊癒、恢復健康和延年益壽。

修身養生 養生有道的人必定是為人正直,心胸開闊,德行兼備,平日里不為各種妄念欲想所累,多行善事,多言善語者。唐代醫學家孟詵雲:「若能保身養情者,常須善言莫離口。」「口有善言,又當身行善事。」孫思邈則說:「心誠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所以,誠意正思是養生做人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方面。

調氣養生 中醫講,人體的健康是先天之氣(亦謂元氣、元精等)和後天之氣共同作用的結果。人體的氣機有化生、推動、固攝血液、溫養全身組織、抗拒病邪、增強臟腑機能的作用。調氣養生主要是通過慎起居、順四時、戒過勞、防過逸、調飲食、和五味、調七情、省言語、習吐納等一系列措施來調養元氣、祛病延年。

養性養生除上述幾類外,還有琴、棋、書、畫養生法,均是以調養情志、養心修身為主,現在隨著社會進步,還有旅遊養生、情志養生、聞香養生、釣魚養生等方法,均可歸入養性之列。而養形養生,則是以保持身體各部機能正常的一些養生方法,如:

運動養生 「人慾勞於形,百病不能成」、「形要小勞之」,這都說明自古以來,人們就知道適度運動對健康的積極作用。古人在實踐中摸索形成了如按摩、氣功、五禽戲、太極拳、八卦掌、八段錦等運動方式,以強身延年。現在隨著西方的運動概念湧入,還有拉丁、恰恰、慢跑、有氧操等運動方式,合理的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可以有效的保持身體健康。

膳食養生 人食五穀雜糧,補充體力和身體所需要的各類營養物質,所以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膳食養生現在是養生中最重要的一個養生方法,飲食要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蓄為益,五菜為充」,還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俯功能失調而致病。

進補養生 進補養生現在已漸漸進入人們的視線,雖然剛起步,但其未來的發展之勢必不可小覷。中醫認為,人所受父母先天之氣,必有所偏,並不完整,加之後天補養失宜,必定會引發各種疾病,提前補偏救弊是「治未病」、預防疾病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合理的進補可以強身防病、祛病延年,如南方冬令進補食用膏方,就不失為一種很好的進補方式。

經絡養生 經絡養生亦是一個新的時尚養生方法。它是以中醫經絡學說為基礎,通過推拿、艾灸等手段,促進人體氣血流通、祛邪外出的一種方法。經絡是遍布人體全身的一個「網路」系統,可以控制人體一切功能,具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的作用。所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而成一種經絡養生方法。

除按養性、養形分外,按與傳統文化的關系分,又可有以下幾種養生分類:

儒、釋、道養生論。儒家養生重視頤養,即入世養生,在「齊家、致國、平天下」的同時,保養身體。道教養生重視性命雙修,以精、氣、神三寶為基礎,達到身心必修的境界;佛教養生重視悟性,講「性空緣起」「緣起性空」,超脫生死,達到涅磐。

還有按季節養生,可分為:

順時養生 「人以天地之生,四時之法成」,季節氣候有春夏秋冬之不同,萬物有生長收藏之變化,人體與之相應。人的五臟六腑、陰陽氣血的運行者與四時變化息息相關,因此,古人從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順時養生法則,因時制宜調節自己的生活行為,有助於健體防病。

在順時養生的基礎上,現代又提出了「二十四節氣養生」等,亦不外是順時養生的一種。

除以上外,還有按年齡、性別養生的,如男性養生、女性養生、老年養生、幼兒養生等,這些都是在人體的生理變化的基礎上提出的,但亦不外外以養形,內以養心兩方面,所以本欄目就從「養生必修心」、「養生先養形」兩方面展開,從旁又涉及了「養生概述」「疾病養生」「養生趣聞」幾個與養生有關的版塊,從不同角度和方面系統介紹養生的知識和方法

5、養生的生為什麼不是身

修身養性是養生的起點
早期的工程師經驗,讓我習慣於從人體設計者的角度來看人體,學習了愈多的身體知識,愈驚嘆於人體設計的完美。但是在學習中醫里談到的人體情緒反應時,發現這個部份的設計,和生理上的完美設計有很大的出入,甚至完全相反,好像是上帝故意留下的不完美部份。

『怒傷肝』是中國人都熟悉的常識,而肝傷了脾氣會更不好,更容易發怒,這也是大多數中國人都理解的常識。可是這樣的生理變化,會讓身體走入一個惡性循環圈,肝會因而愈來愈差,脾氣也跟著愈來愈壞。環顧身邊的許多老人,脾氣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愈來愈壞,愈來愈頑固,最後就出現了和肝相關的疾病。

情緒反應的這種設計和生理的設計完全相反。生理上出現了一個傷口,身體會自動的修復傷口。可是情緒上出現了傷口,身體卻故意在傷口上灑鹽,這是非常不尋常的現象。

除了『怒傷肝』會造成肝的問題之外,『思傷脾』則是眾多憂鬱症形成的原因之一,同樣的也是思傷脾,脾傷了人更容易思,憂鬱症的患者,總是不斷的往牛角尖里鑽。『悲傷肺』,肺氣虛弱的人總是特別容易掉眼淚,就像紅樓夢里的林黛玉似的,林黛玉最終就死於肺癆。另外還有『喜傷心』、『恐傷腎』等,這些情形不如發怒普遍,大多數人比較不熟悉這些反應,這些情緒的反應,也有類似的惡性循環性質。

完美的情緒設計,應該讓『怒傷肝』,肝傷了,脾氣就會好些,更不容易發脾氣,那麼肝就有機會自行修復了。『思傷脾』,脾傷了,就不再那麼容易鑽牛角尖。『悲傷肺』,肺傷了,人應該更開心。如果能這么設計,那麼這個世界的病人就會少了很多。也就是在情緒上加進和生理自愈能力類似的功能,人體就更完美了。

我相信能力強大的上帝,能夠設計出完美的生理結構,應該也有能力在情緒上做出同等完美的設計。可是為什麼要把情緒設計成這種破壞性的結構?讓大多數人都免不了掉入這個陷阱,而陷入無邊的痛苦之中。這種情緒的破壞性設計,不但使情緒很容易陷入難以回復的境地,也帶來眾多的疾病結果,使得完美的生理設計前功盡棄。

在研究人體的設計時,我始終秉持一個基本的概念-『人體的設計必定是完美的』。面對人體在情緒方面存在的破壞性設計,我猜想這和人生存在的意義有密切的關系,這樣的設計,並不是設計者的失誤,應該是蓄意設計成這樣的。這樣的設計,透露出人類存在於這個世界的主要目的和意義。

當一個人陷入了情緒的惡性循環圈,如果任其自由發展,將使情緒日益惡化,相應器官的問題也日益嚴重,最終成為不治之症。但是,有些人在陷入情緒的惡性循環圈時,及時醒悟,改正自己的習性,則有機會跳出惡性循環圈。這有點像電子游戲中的『過關』,有些人能過,有些人不能過。

原來這種破壞性的設計是一種考驗,考驗每一個人能不能經常回顧自己的行為。生了病有些人怨天尤人,情緒愈來愈壞,自然掉入惡性循環圈的陷阱之中,不能自拔。有些人則相信疾病是自己創造的,一定是自己的行為中有某些問題,自我反省、調整,改變自己的性格、脾氣,去除了疾病的原因,自然有機會跳脫悲慘的命運。

中國人講究『修身、養性』,養生必需從這里做起,沒有良好的心性,就不會有好的健康,什麼樣的性格生什麼樣的病。從這個角度來看,疾病是修身養性中非常重要的工具,生了病,才知道原來自己在性格上還有這么大的缺陷。

慢性病很像佛家所說的業力,是自己創造出來的。就算神佛願意也沒有辦法幫你改變業力,只有自己改變了,業力才會改變,惡業才會消失。沒有醫生能夠真的幫病人去除慢性病,所有的慢性病都必需病人自己改變了,才有機會痊癒。

6、誰看過口碑互動里老中醫楊飛的文章,我想問下,中醫養生的「生」具體是指什麼?

根 據 楊 飛在 口碑 互 動發 布的學 術 論 文 , 我認 為所謂 「生」 ,就是生命 、 生存 、 生 長之 意 ;所 謂 養, 即保 養 、 調 養 、 補養 之 意。 總之, 養生就 是 保養 生 命的意 思 。 以 傳 統 中醫理 論 為 指 導, 遵循 陰 陽五行 生 化 收藏之變化 規律,對 人 體進 行 科 學 調養 , 保 持生命健 康活 力。

7、什麼是真正的養生?

8、如何養生

9、彭祖說過一句什麼話 關於養生長生的

彭祖,是上古五帝中顓頊的玄孫。他經歷百了堯舜、夏商諸朝,到殷商末紂王時,已七度百六十七歲問,相傳他活了八百多歲,是世上最懂養生答之道、活得最長的人。 彭祖生性恬淡,不關心世俗名利,不追求虛名榮耀內,只是專心致志地講求養生容長壽之道。他的師傅...

與養生得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