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那裡有 生蚝嗎?
吃生蚝去哪個地方好國內一些是人工養殖的,在非洲基本都是天然的,因為在非洲只有中國人吃,所以非洲進口的相對比較好
2、活生蚝怎麼養著不會死
除非在它生活的地方,否則在買家手裡的生蚝活不了幾天,只能適百當延長存活時間3-7天。
准備:大盆一個、度清水適量、濕布一塊
處理方法:
1、將生蚝表面用清水沖洗干凈。
2、准備一個能裝下生蚝的容器,在裡面知加入適量清水。
3、將道生蚝放入清水中,水不能沒過生蚝。
4、在盆的上方蓋一塊濕布,然後將盆放在通風陰涼的位置處,這樣可以專讓生蚝保存3-7天左屬右。
註:隔1-2天換一次水,水裡加點鹽,有買生蚝時帶的水更好。
3、納米比亞生蚝怎麼樣
納米比亞生蚝是世界上最好的生蚝之一,因為主要養殖地在鯨灣港一帶,是本格拉寒流的上岸的地方,水溫偏低,同時養料豐富,使得當地的生蚝非常甜美,味道獨特。在當地大約5藍特一隻,合人民幣3元。
4、市場的生蚝是養殖的嗎?
牡蠣隸屬軟體動物門,瓣鰓綱、牡蠣科。是沿海最為常見的雙殼貝類,種類繁多,據說全球有100多種,我國已報道的有20多種。人工養殖主要是以下4種:即近江牡蠣、褶牡蠣、密鱗牡蠣和長牡蠣。現將長牡蠣的養殖技術介紹如下:長牡蠣也稱真牡蠣、日本真牡蠣,太平洋牡蠣自然分布於日本的北海道至九洲沿海。是一種廣溫廣鹽性的內灣性貝類。它附著在退潮時露空的岩石或建築物上。我國自1979年引進養殖。 一、生活習性 牡蠣自附著開始終生營固著生活,不能脫離固著物而自行移動,僅有啟閉殼運動。左殼固著,只有右殼能啟閉張合運動。並依靠右殼啟閉運動進行呼吸、攝食、生殖、排泄等生活活動。在遇到不良環境條件時,緊閉貝殼以度難關。長牡蠣為廣溫性貝類,在0-32℃水溫中能生活,最適生長水溫為15-25℃。它對鹽度的適應范圍也很廣,在鹽度為10-40‰范圍內均有分布,鹽度低的海區生長快。牡蠣主要攝食單細胞浮游生物和有機碎屑。攝食無特殊的規律性,一般水溫在10-25℃時攝食旺盛,但在繁殖期,攝食強度相對減弱。 二、繁殖特性 牡蠣滿1齡性腺就成熟開始繁殖。繁殖方式有幼生型和卵生型二種。長牡蠣為卵生型,體外受精。長牡蠣絕大部分為雌雄導體,小量為雌雄同體。性腺成熟時,雄性為乳白色,雌性為淡黃色。長牡蠣當自然海區水溫上升到16℃時性腺開始成熟,水溫達到24-25℃時為產卵盛期。在浙江省的樂清灣海區繁殖盛期為6-7月。牡蠣產卵大都在大潮汛期間進行。在水溫23℃時,受精卵經20-22小時發育形成D形幼蟲,在水溫23-26℃的條件下,D形幼蟲經過20天左右的培育,幼蟲平均殼長可達280μm以上,且有40%-50%幼蟲出現眼點,這時應投放附著基,好讓幼蟲變態附著。 三、苗種生產 目前牡蠣養殖有全人工育苗和半人工采苗兩種方式。全人工育苗的操作過程有:親貝暫養與促熟,采 卵、孵化和選優,餌料與幼蟲培育,附著基的製作、處理與投放,稚貝出池等工序;半人工采苗的操作過程有:采苗場選擇、親貝性腺發育檢查、浮游幼蟲的採集和調查、附著基的製作、處理與投放等工序。 四、養成:牡蠣的養殖方法較多,隨著養殖不斷發展,新的養殖方法和技術也不斷涌現。其中較常見的有插竹養殖、底播養殖、條石和立石養殖、垂下養殖等。其中垂下養殖又分為柵架式、延繩式和筏架式。不論是哪種養殖方法、方式,選擇養殖場地是關鍵,要根據牡蠣的生活習性和牡蠣對環境因子的要求並在其適應范圍之內來確定。此外,還要考慮工農業有害廢水污染程度等。任何品種養殖,管理是重要的一環。長牡蠣垂下式養殖的管理主要有:及時疏散養殖密度,調節養殖水層,加固防颱、防沉(筏)等。 五、收獲:長牡蠣一般需養殖15-18個月可收獲。收獲時要考慮牡蠣軟體部的豐滿度及貯藏、運輸等因素予以進行。
5、媽祖是養生蚝的嗎?
媽祖不是養生好的,媽祖不是養生蚝的。
6、雲南可以養生蚝嗎,怎麼養
牡蠣隸屬軟體動物門,瓣鰓綱、牡蠣科。是沿海最為常見的雙殼貝類,種類繁多,據說全球有100多種,我國已報道的有20多種。人工養殖主要是以下4種:即近江牡蠣、褶牡蠣、密鱗牡蠣和長牡蠣。現將長牡蠣的養殖技術介紹如下:長牡蠣也稱真牡蠣、日本真牡蠣,太平洋牡蠣自然分布於日本的北海道至九洲沿海。是一種廣溫廣鹽性的內灣性貝類。它附著在退潮時露空的岩石或建築物上。我國自1979年引進養殖。
一、生活習性 牡蠣自附著開始終生營固著生活,不能脫離固著物而自行移動,僅有啟閉殼運動。左殼固著,只有右殼能啟閉張合運動。並依靠右殼啟閉運動進行呼吸、攝食、生殖、排泄等生活活動。在遇到不良環境條件時,緊閉貝殼以度難關。長牡蠣為廣溫性貝類,在0-32℃水溫中能生活,最適生長水溫為15-25℃。它對鹽度的適應范圍也很廣,在鹽度為10-40‰范圍內均有分布,鹽度低的海區生長快。牡蠣主要攝食單細胞浮游生物和有機碎屑。攝食無特殊的規律性,一般水溫在10-25℃時攝食旺盛,但在繁殖期,攝食強度相對減弱。
二、繁殖特性 牡蠣滿1齡性腺就成熟開始繁殖。繁殖方式有幼生型和卵生型二種。長牡蠣為卵生型,體外受精。長牡蠣絕大部分為雌雄導體,小量為雌雄同體。性腺成熟時,雄性為乳白色,雌性為淡黃色。長牡蠣當自然海區水溫上升到16℃時性腺開始成熟,水溫達到24-25℃時為產卵盛期。在浙江省的樂清灣海區繁殖盛期為6-7月。牡蠣產卵大都在大潮汛期間進行。在水溫23℃時,受精卵經20-22小時發育形成D形幼蟲,在水溫23-26℃的條件下,D形幼蟲經過20天左右的培育,幼蟲平均殼長可達280μm以上,且有40%-50%幼蟲出現眼點,這時應投放附著基,好讓幼蟲變態附著。
三、苗種生產 目前牡蠣養殖有全人工育苗和半人工采苗兩種方式。全人工育苗的操作過程有:親貝暫養與促熟,采 卵、孵化和選優,餌料與幼蟲培育,附著基的製作、處理與投放,稚貝出池等工序;半人工采苗的操作過程有:采苗場選擇、親貝性腺發育檢查、浮游幼蟲的採集和調查、附著基的製作、處理與投放等工序。 四、養成:牡蠣的養殖方法較多,隨著養殖不斷發展,新的養殖方法和技術也不斷涌現。其中較常見的有插竹養殖、底播養殖、條石和立石養殖、垂下養殖等。其中垂下養殖又分為柵架式、延繩式和筏架式。不論是哪種養殖方法、方式,選擇養殖場地是關鍵,要根據牡蠣的生活習性和牡蠣對環境因子的要求並在其適應范圍之內來確定。此外,還要考慮工農業有害廢水污染程度等。任何品種養殖,管理是重要的一環。長牡蠣垂下式養殖的管理主要有:及時疏散養殖密度,調節養殖水層,加固防颱、防沉(筏)等。 五、收獲:長牡蠣一般需養殖15-18個月可收獲。收獲時要考慮牡蠣軟體部的豐滿度及貯藏、運輸等因素予以進行。
7、生蚝養殖的最大天敵是什麼
牡蠣的貝殼雖然很堅厚,但在海洋里還是有不少狡猾的「海百盜」和「兇手」,可以攻破牡蠣的貝殼。牡蠣的天敵主要有魚類、貝類、棘皮動物、度蟹類、固著類生物和鳥類等。
在牡蠣的天敵中,魚類主要包括河豚、黑鯛、海鯽和鰩魚等肉食性魚,鰩魚可以用它強硬的齒咬破牡蠣的貝殼然後將其吃掉;貝類主要包括紅螺、知荔枝螺、蚵螺、香螺、玉螺等肉食性螺類;棘皮動物主要包括海燕、海星等道,海星捕食牡蠣時,往往爬到牡蠣的貝殼上,利用強有力的腕足,使勁地拉開蠣殼,回然後毫不留情地飽食一餐;危害牡蠣的蟹類主要有鋸緣青蟹,鋸緣青蟹可以用它強大的螯足鉗破蠣殼,然後將牡蠣吃掉;而固著類生物主要包括藤壺、紫貽貝、海鞘、苔蘚蟲等,它們主要以與牡蠣爭奪固著基、氧氣和食料為手段;鳥類包括蠣鷸等。答
8、如何養殖生蚝
生蚝別名又叫牡蠣,是所有食物中含鋅最豐富的(每100g牡蠣,不包括殼的重量,含水87.1%,含鋅71.2mg,富含蛋白鋅,是很好的補鋅食物,要補鋅可以常吃牡蠣或蛋白鋅。為牡蠣科(ostreae)動物牡蠣(ostreagigastnunb)及其近緣動物的全體,是海產貝殼。在亞熱帶、熱帶沿海都適宜蚝的養殖,我國分布很廣,北起鴨綠江,南至海南島,沿海皆可產蚝。蚝乃軟體有殼,依附寄生的動物,鹹淡水交界所產尤為肥美。
一、筏式養成
選擇潮流暢通、餌料豐富、風浪平靜、水深在4m以上的海區可作牡蠣筏式養殖場地。近江牡蠣應選擇鹽度較低的河口附近;大連灣牡蠣應選擇遠離河口、鹽度較高的海區;太平洋牡蠣和褶牡蠣介於兩者之間。養成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⑴吊繩養殖:適合於以貝殼做固著基的牡蠣,其養成方式有兩種:一是將固著蠣苗的貝殼用繩索串聯成串,中間以10cm左右的竹管隔開,吊養於筏架上;二是將固著有蠣苗的貝殼夾在直徑3~3.5cm的聚乙烯繩的擰縫中,每隔10cm左右夾1殼,垂掛於浮筏上。一般每繩長2~3m。也可利用膠胎夾苗吊養。
⑵網籠養殖:利用扇貝網籠養殖。將無固著基的蠣苗或固著在貝殼上的蠣苗連同貝殼一起裝入扇貝網籠中,在浮綆上吊養。筏式養成一般放養蠣苗為每667㎡10萬粒,以貝殼作采苗器,每667㎡可吊養10000殼左右。蠣苗從5、6月份開始放養,至年底收獲,每667平方米產量可達5000kg以上。
二、灘塗播養
1、場地選擇:灘塗播養應選擇浪小、潮流暢通、無污染的內灣,底質以砂泥灘或泥砂灘為宜。潮區應選擇在中潮區下部和低潮區附近。
2、播苗季節:一般在3月份中旬至4月中旬播苗較為適宜。生產上最遲可在5月中旬播苗。
3、播苗方法:
1)、干潮播苗:就是在退潮後灘面干露時播苗。播苗前應將灘面整平,或築成畦形基地再播苗。干潮播苗應盡量掌握播苗後即開始漲潮,以縮短蠣苗露空時間,避免中午日光曝曬時播苗。
2)、帶水播苗:就是漲潮後乘船播苗。播苗前將灘面劃成條狀,插上竹竿、木桿等作為標志,待漲潮後在船上用鍬將蠣苗撒下。帶水播苗由於不能直接觀察到蠣苗的分布,往往造成播苗不均勻。播苗密度應根據灘質好壞、水的肥瘦而定。優等灘塗每667㎡播苗12萬粒左右,中等的10萬粒左右,一般差的可播苗6萬~8萬粒。
三、蠣、蝦混養
1、蝦池選擇:混養牡蠣的蝦池,底質以泥或泥砂質為宜,水深為1.3m以上,日平均換水率應達50%左右。前期透明度應控制在40~50cm,中後期控制在50~60cm。
2、場地整理:苗種放養前,要徹底清淤,用推土機等工具將播放牡蠣苗種處的池底整平壓實,呈微凸狀,略高於周圍底面,可防蠣苗下沉被淤泥埋沒致死。
3、播苗:在保證正常對蝦放養密度前提下,牡蠣苗種的播養量以每667㎡3萬粒左右為宜。播苗時間應選擇在4月初,苗種子選手規格以殼長2cm以上為好。播苗應力均勻,並避開環溝低窪處和投餌區,播苗面積占池底面積的1/4~1/3。
四、投石養殖
用做牡蠣采苗器的石塊,此時成為牡蠣的養成器材。生長期較短的褶牡蠣可在采苗場就地分散養成;生長期較長的近江牡蠣要移到養成場養成。養成方法主要有漫天星式、梅花式和行列式三種:
1、漫天星:蠣石雜知己無章地放置。
2、梅花式:一般為5~6塊蠣石為1組。
3、行列式:排寬0.5~1m,排間距為0.6~1.5m。深水養殖可在投石采苗後不加任何管理,直至收獲。
五、插竹養殖
利用插竹采苗的方法,將採到的蠣苗就地稀疏養殖。養成時,蠣竹的排列方式有兩種:
⑴直插:以150~179支蠣竹直插成排,排長3~5m;或者以100~120支蠣竹插成排,排中間留有2~3個空檔,以暢通水流。
⑵斜插:以23~26支蠣竹插成1堆,堆底寬45~60cm,頂寬33~36cm,堆和堆之間相距20~25cm。由5~6堆組成1排,排與排之間相距2.5m左右。每667㎡可插8000~10000支蠣竹。
六、橋式養殖
利用橋式采苗方法采苗後,將石條重新整理,疏散密度,進行養成。一般6~7塊石條為1組,組與組之間用石條相連成1列。組間距離為50~60cm,列與列之間距離1~2m。養成期間,應將石條的陰面與陽面互換,使兩面牡蠣生長均勻。
七、立石養殖
利用立石采苗法在中潮區采苗後,只要苗量合適,可以任其自然生長,不需任何管理,直到收獲。此法主要用於褶牡蠣的養殖。
八、柵式養殖
這種養殖方法是在水深2~4m、風浪平靜、餌料在此之後內灣設置固定的柵架,架子的設置同柵式采苗。蠣苗多以串聯的貝殼、水泥瓦等固著基,成串的掛在柵架上養。每串長1~1.5m,串間距0.5~1m。養殖密度不宜過高,嚴防觸底,以免某些底棲敵害生物的侵襲。
九、養成期間管理
1.翻石(移石):就是移動一下蠣石的位置。翻石可避免牡蠣被淤泥窒息死亡,並能攪動浮泥,增加餌料的營養鹽,促進牡蠣的生長。一般養成期間翻石2~3次。
2.防洪:在多雨季節,須注意預防洪水流入,或圍堤挖溝抗洪,或將牡蠣移向高鹽的深水海區進行養。
3.越冬:在北方養殖的大連灣牡蠣、近江牡蠣,一般都要經過2~3個冬季結冰期。在結冰前要檢查1次,將可能 受到威脅的牡蠣向深水移植,使其安全過冬。
4.肥育:在收獲前1~2個月,將牡蠣移到優良肥育場肥育,以達增產的目的。
5.防止人為踐踏:灘播牡蠣只能在灘面上濾水攝食,一旦陷入泥中就無法正常生活窒息死亡。應嚴禁隨意下灘踐踏,管理人員下灘時應沿溝道行進。
6.疏通溝道:經常檢查排水溝道是否暢通,退潮後灘面應盡量不積水,以防水溫過高、敵害潛居、浮泥深沉等造成牡蠣死亡。
7.除害:牡蠣的敵害很多,要結合翻石時進行清除,在紅螺、荔枝螺繁殖盛期7~9月份期間,應潛水捕捉其親貝及卵袋。在蟹類活動頻繁的季節里,加強管理,捕捉敵害。
8.防風:台風對養殖設施破壞性很大,還傳捲起泥砂埋沒固著器及牡蠣。因此,台風過後要及時搶救,修理筏架,扶植倒下或埋沒的固著器。
十、防治
1.幼體細菌性潰瘍病:病原為鰻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和溶藻酸弧菌(V.alginolyticus)等。各種牡蠣的育苗過程中都可能發生此病。浮游的幼蟲被感染後即下沉固著,或活動能力降低,突然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1)保持水質清潔;
2)發現患病幼體立即棄掉;
3)投喂的單胞藻無弧菌污染;
4)單獨或聯合使用過濾、臭氧和紫外光線消毒育苗用水;
5)每立方米水體用復合鏈黴素50~100g或氯黴素10g全池潑灑,連續3~5天。
2.牡蠣的派金蟲病:病原為海水派金蟲(Perkinsus ma-rinus)。派金蟲病是牡蠣最嚴重的疾病之一。此病地理分布廣泛。主要侵害一年以上的牡蠣。牡蠣的死亡發生在夏季和初秋(8~9月份),以後隨著天氣變冷、水溫下降,死亡也減少。流行病的發生與較高的水溫(30℃)和較高的鹽度(30‰)有關。鹽度在15‰以下或水溫低於20℃或高於33℃時,即使有派金蟲寄生,牡蠣也不會死亡。慢性感染的牡蠣,身體逐漸消瘦,生長停止,生殖腺的發育也受到阻礙。感染嚴重的牡蠣殼口張開而死,特別在環境條件下不利時死亡更快。
防治方法:
1)避免用已感染的牡蠣作為苗種;
2)牡蠣幼蟲固著變態前將固著徹底清刷干凈,將老牡蠣完全除掉,除去蠣床之間的有活牡蠣附著的任何物體,蠣床不要太密集;
3)牡蠣長到適當大小時就盡早提前收獲以避免疾病的發生;
4)牡蠣養在低鹽度(15‰)的海區可抑制疾病發展。
9、生蚝/牡蠣是不是國外的產品特別好的,為什麼國外的可以賣到幾十甚至上百一隻,而國內的都是幾元一斤的。
這個在很多時候都是炒作起來的誤解,包括對於很多人總是以為月亮是國外的圓一樣,生蚝對於海水的環境是很敏感的,如果受過污染的海水是養殖不好的,同樣的,國內也是很多適合養殖生蚝的地方,如南海的潮汕地區等。
而國外的生蚝賣起來比較貴,主要還是炒作的原因,讓消費者認為在外國的東西就是比國外的好,覺得貴的東西,營養才好。其實是沒有分別的!
如果要買生蚝的話,大一點的是東海出的生蚝,小一點的話可以考慮一下南海的潮汕地區的生蚝,也稱為珍珠蚝,個頭不大,圓而飽滿,爽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