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養生和養身有什麼區別?
現在的人都特別的注重養生,因為我們的健康意識都提高了,所以我們不管是吃東西還是平時的生活習慣都趨向於養生,像是吃東西特別的低鹽少油啊,不吃一些垃圾食品,平時沒事的時候還會做一些保健操來強身健體,但是我們要明白養生不等於養身,這兩者是有區別的,那麼養生與養身的區別是什麼呢?一起來了解下。
平時的生活當中,有很多人都認為養身之道就是等於養生之術,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中醫中的養生雖然被理論的稱之為「養生之道」,可是卻是將養生的方法稱之為「養生之術」,顧名思義就是養生的方法,它們並不是等同的。
養身就是保養身體、調理身體,偏重在具體的身體機能上,而且不會太具備長遠性。比如說「孕婦剛生產完,要注重養身」;「某運動員受傷後做了手術,要請假養身」等等。
養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幾千年來醫葯、飲食、宗教、民俗、武術等文化方面的養生理論。養生是中華民族的瑰寶,養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養生是我們的先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認真總結生命經驗的結果。
養生是保護生命、延年益壽。我國中醫及佛學十分重視預防保健,稱為養生,通過精神調養、食療葯膳、養生功法等等整體綜合措施。達到體質增強、防治疾病、防止衰老,延長生命的目的。
現在我們了解了養生與養身的區別,原來養生和養身的區別在這里,其實生和身就不一樣,雖然同樣都是養,但是還是有區別的,不管是養什麼,都應該對自己的身體好,讓自己的身體變得更加的健康和強壯,這才是我們養生和養身的共同的目的。
2、什麼是養生SPa
3、養生養什麼:心養 食養 葯養
中葯養生傳統理念是形神共養、協調陰陽、天人合一、統籌兼顧。他順應自然、飲食調養、謹慎起居、和copy調臟腑、通暢經絡、節欲保精益氣調息、動靜適宜。
1.養生就是根據生命發展的規律,採取能夠保養身體,知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手段,所進行的保健活動。
2.養生: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道調養、培養、補養、護養之意。
3.養生是通過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慎房事、適寒溫等各種方法去實現的,是一種綜合性的強身益。
4、心臟保健應該注意哪些?
你好:
平時日常生活需要注意一點,不要飲酒,勞逸結合、定期到專科醫院檢查
一、 均衡飲食
減少脂肪,特別是飽和脂肪是十分重要的。然而並不是所有的脂肪也會造成同樣的危機。證據顯示,魚類脂肪蘊含豐富的脂肪酸,包括EPA及DHA,均能夠保護心臟的脂肪。
調查顯示,經常吃魚(特別是冷水魚)的人,比那些經常吃飽和動物脂肪的人患上心臟病的機會低。
抗氧化劑 + 維生素 + 礦物質 = 強健的心臟
長期的飲食調查報告顯示,若干營養跟心臟病間的關系。據美國於一九八零年代做過的大型人口普查,維生素E確具降低罹患心臟病的機會。在這次調查中。受訪護士共有八萬七千名。那些每天服用一百毫克維生素E的人較少患有心臟病。
其它能夠改善心臟健康的抗氧化營養素包括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若日常攝取不足的話,便會嚴重影響心臟的健康。
近日有研究指出:血液內高胱氨酸的提升,對心臟健康亦大有影響。然而若干維生素B類的營養素能幫助降低這種氨基酸的水平,當中包括維生素B6、B12、葉酸等。
另一種營養素礦鎂在保護心臟方面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礦鎂可以在心臟細胞內找到。當它的水平下降,心臟便無法維持正常的節拍和收縮,這會導致心跳失常,更可能導致心臟病發。
心臟病是可以預防的,攝取足夠營養(包括保護心臟的營養素),能助你保持身心壯健。
深海鮫魚油, 深海魚油,,是全天然的保健品,含有乳化分解油脂,增進血液循環減少脂肪在血管內壁的滯留,消散粥樣硬化斑,防止血管內膜損傷,預防和治療心臟病,動脈硬化所需的維生素,礦物質,及魚類脂肪。是心臟保護的保健食品。
二、 緩解壓力減少患上心臟病的機會。
情緒受壓會導致身體出現生理變化,腎上腺素分泌大量荷爾蒙,加速呼吸和心跳,並使血壓和血糖的水平上升,及釋放更多的高能量脂肪到血管去應付能量的需求,而這些荷爾蒙也會增加血小板的濃度,從而引發心臟病。
怎樣應付壓力?
運動有助減壓,當你做完運動,你的心跳會減慢,血壓會降低,而呼吸也會放緩。
吃一些含高份量的復合碳水化合物和纖維的食物,因為壓力會加速人體的新陳代謝,以致增加所要消耗的能量。
不要用抽煙作為減壓的快捷方式,因為長遠而言這些方法只會使問題惡化。
冥想舒緩壓力:
1.在四周寧靜的環境中,舒適地坐下。
2.閉上眼睛
3.完全放鬆你的肌肉,由腳部開始,一步一步地向上做,以至面部的肌肉都全部放鬆。
4·用鼻孔呼吸,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每呼吸一下,對自己說「一」這讓你的呼吸來得更容易和自然。
5.每次練習維持十至二十分鍾,當你完成後,閉上眼睛靜坐數分鍾再睜開眼睛。
6.不要介意自己是否完全放鬆,如果給其它雜念打擾了冥想,不要讓自己沉思下去,繼續呼吸,並說「一」。
7.追個練習每日做一至兩次,但不要在飯後兩小時內做,因為消化過程可能影響了放鬆練習的效果。
8.喝一少杯酒
5、養生有方︱午時養心,怎麼睡才健康
午時(11:00-13:00)是心經氣血最旺的時候,心經當令。午時和子時是一天之中、一晝夜之中天地陰陽的一個轉換點,人體在天地陰陽轉換的時候就要休息一下,讓我們人體順應天地的氣機變化,所以古人把睡子午覺,叫做「盜天地之生機」,這個是很高明的養生智慧。中醫一直推崇睡好「子午覺」,奉為「養生的法寶」。
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烈日當頭。這「烈」,使人想到了人類「得力助手之一」的馬。紅鬃烈馬是良駒,但它的性子就像午時的太陽一樣火烈。馬與午時相聯系,就有了「午馬」。午時經絡:心經氣血流注於心經,「手少陰心經」是人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時候。心推動血液運行,養神、養氣、養筋。
手少陰心經,簡稱心經,十二正經之一,與手太陽小腸經相表裡。左右各9個腧穴,共18個。心經的功能★ 治療各種心臟原發的疾病;
★ 治療情志方面的疾病,比如神經錯亂、抑鬱症等;
★ 調治手掌心老是發熱,手掌出汗等。
心經不通的症狀《黃帝內經》中說,當心經異常時,反映到人體的外部症狀包括:心胸煩悶、疼痛、咽干、口渴、眼睛發黃、脅痛、手臂一面靠小指側那條線疼痛或麻木、手心熱等。虛症:胸悶、臉發紅、四肢沉重、易疲倦、氣血不良、胸痛、心悸亢奮、語言障礙等。實症:呼吸不暢血液循環不良引起的頭痛、口乾口苦、掌心發熱等。
神門穴:安神助眠神門穴是心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是心經之氣出入的門戶,可以補充心臟的原動力,因此它就成為保養心臟系統的重要穴位,經常刺激這個穴位,可以防治胸痛、便秘、焦躁、心悸、失眠、食慾不振等多種疾病。
神門穴的位置在手腕的橫線上,彎曲小拇指,牽動手腕上的肌腱,肌腱靠里就是神門穴的位置。午時養生之道宜:適度午睡養心午時心經最旺。午時是心經當令的時間,此時不宜做劇烈運動,午時一陰生,動養陽,靜養陰,所以此時宜靜養,可以靜卧閉目養神或小睡一會兒,對於養心大有好處,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
忌:劇烈運動中午不宜劇烈運動,以免造成血脈運行紊亂,血不歸經。此時是陽氣之極,也是葯之極,氣升之極。違反此規律容易得中風及出血的病。如腦出血,流鼻血等。另外,高血壓病人一定不能喝酒,不能生氣,也不能用重力。午睡有技巧午時陰長陽消,午睡一刻值千金。明朝太醫劉純說:「飯後小憩,以養精神。」尤其在夏天,日長夜短,晚上往往又很悶熱,使人難以入睡,以致睡眠時間不足,白天工作常常會感到頭昏腦漲、精神不振,容易疲勞,午睡能起到調節作用。但午睡也要講究方法,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
★ 睡前不吃過飽過油膩★ 午飯後不可立即睡覺★ 起床後6小時再午睡★ 午睡後更疲勞者宜睡10-15分鍾★ 不疲勞也該躺下休息★ 午睡最好在床上休息★ 睡後慢慢起來,適當活動
我們提倡午睡,但對於那些沒有午睡習慣的人,順其自然是最好的方式,強迫自己午睡,反而可能擾亂生物鍾,導致疲勞和睏倦。三種人午睡有危險★ 體重超過標准體重20%的人;
★ 血壓很低的人;
★ 血液循環系統有嚴重障礙,特別是因腦血管疾病而經常頭暈的人。
因為飯後午睡(特別是炎熱的夏季)皮膚下的血管中血容量增多以促進散熱,報餐後血液大量向消化器官流動,導致腦供血量的下降,有誘發腦梗塞的危險。睡好子午覺,防治冠心病
夏季高溫雖然能使血管擴張,但同時也使人排汗多,血液就更容易粘稠,因此炎熱天氣依然要做好冠心病發作的預防。夏天午睡片刻,對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更是護心法寶。瑞典學者對午睡和不午睡的人群進行了調查,在排除了其他因素後發現有午睡習慣的人,患冠心病的危險比無午睡習慣者減少了30%。心腦血管病人午睡有講究宜採取以頭高腳低側卧睡姿:以減輕對心臟的壓力,並防止打鼾,切勿坐著或伏案打盹,以免引起腦部缺血。
高血壓、冠心病人睡前忌服降壓葯:因為人體在入睡後比睡前的血壓下降20%,服降壓葯易使心、腦、腎等供血不足,促使血小板等凝血物質形成血栓,導致缺血性中風。
午睡以一小時左右為宜,起床前在心前區和胸部做5~10分鍾自我按摩。下床後立即喝一杯白開水,以補充體內水分。
6、「養生」和「養身」有什麼區別
養身就是保養身體、調理身體,偏重在具體的身體機能上,而且不會太具備長遠性。比如說「孕婦剛生產完,要注重養身」;「某運動員受傷後做了手術,要請假養身」等等。
養生是保護生命、延年益壽。我國中醫及佛學十分重視預防保健,稱為養生,通過精神調養、食療葯膳、養生功法等等整體綜合措施。達到體質增強、防治疾病、防止衰老,延長生命的目的。
(6)心天養生健康擴展資料:
養生,動詞也,亦可為名詞。原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現代意義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
保養,是指遵循生命法則,通過適度運動,加之外在護理等手段,讓身體機能及外在皮膚得以休養生息,恢復應有機能,這是養生的第一層面;
涵養,是指開闊視野、通達心胸、廣聞博見,通過對自身的道德和素質的修煉和提升,讓身心得到一種靜養與修為,從而達到修心修神的目的;
滋養,是指通過適時適地適人,遵循天地四時之規律,調配合宜食療,以滋養調理周身,達到治未病而延年的目的。
實質上,養生就是保養五臟,使生命得以綿長的意思。
養生學是一門涉及諸多學科的綜合科學,它包括中華中醫學、康復學、營養學、美學、心理學、國學、物理學、化學、藝術、烹飪、運動學、佛學、道學、儒學等等。
參考資料:網路-養生
7、養生需養心,健康不請自來,養心有哪些好處?
現在人們非常注重保養自己的身體,肯定注重養生的人都聽過一句話,就是養生不如養心,養生的最好方式就是心態一定要好,包括自己的情趣感情思想等等這方面,尤其是老年人在養生的時候最應該注重的就是養心,讓自己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才可以健康度過每一天。其實養心還有很多好處,接下來我們詳細了解一下。
1、保護心氣
養心可以有效的保護心氣,而且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尤其是在夏季,在此時天氣非常的炎熱,這也是心臟的生理功能最旺盛的階段,如果在此時能夠把握好自己的心臟,有目的的補充心臟所需要的能量,這樣就可以保護心氣。
2、防止情緒起伏過大
不管什麼時候肯定大家都會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或者是因為天氣的原因導致精神煩躁緊張等等不良情緒,如果本身身體抵抗力就比較低,而且有一些疾病的話,就很容易出現心律失常或者是血壓升高的問題,因此如果能夠養心的話,也可以防止情緒起伏過大,可以避免這一系列的現象出現。
3、減小心臟負擔
在平時如果過於勞累或者是天氣的溫度過高,那麼人體的新陳代謝就會顯著提高,從而增加心臟的工作負擔,心臟很容易出現疲勞感,再加上營養這方面並不能供應充足的話,就很容易出現一系列小毛病,所以如果能夠注重養心,那麼這些問題都可以全部去除。這可以有效的預防各種疾病出現。只要大家能夠注重養性,那麼肯定就可以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