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佛說養生法

佛說養生法

發布時間:2020-07-13 15:49:36

1、佛說萬法因緣生,佛法是什麼生呢?

萬法因緣生,是說一切法緣起則生,緣盡則滅,生生滅滅,沒有永遠不變的真實性,皆是無常的生滅法,虛妄不實,了不可得。
所以讓大家不要執著在虛妄的無常法中,起貪嗔痴,造殺盜淫。
這就是佛法,離一切生滅相,令眾生覺而不迷。

2、佛家養生功中睡功姿勢與練法

儒家有養神的內容吧 我還是第一次聽說 佛家養生的 佛家說無苦集滅道 多於不說啦
查找卧佛的圖片 看看就明白啦 面朝西 或者頭朝西 身體右側卧 右手托耳 雙腿並攏微彎曲 左手順身體左側面自然平放放在左大腿側面 反正這版樣我睡不著 還有調整好右臂和身體的角度 不然睡到了腦袋會掉下來的 佛家好像叫做吉祥卧

滿意請採納 不滿意請追問權

3、佛說一切法

關於佛及佛法,我用現代話來打一個比方你就明白了:
佛教是一門揭示宇宙自然人生規律、洞悉真相的教育學科。
假定用以傳播佛教的所有教團合並成一所大學,那麼地球上的這所大學應該命名為「娑婆世界佛教大學」,現任校長就是大家熟知的釋迦牟尼佛。
這所大學分別設有三大學區,分別為漢傳佛教(學區設在中國漢地)、藏傳佛教(學區設在中國藏地)、南傳佛教(學區設在東南亞)。
三大學區講述的課程和內容都包含了低級課程、高級課程兩大類,低級課程叫「世間法」,教導大家如何改善當下的生活,擁有幸福人生,可謂「財智雙贏」。這樣的結果又叫「人天福報」或「龍天福報」);高級課程叫「出世間法」,教導大家如何使自己的生命升級換代,最後離開地球,去到更高維度的空間去生活,在那裡,人的壽命延長(最短是地球的900萬年起),能力增強(類似地球上認知中的神仙),繼續修行並成為更高層次的生命體(超凡入聖),這樣的結果又叫「解脫生死,超越輪回」。當然,由於三大學區的學生素質不一樣,所以主修課程會有一定的差別。
每個學區都開設了不同的學科,譬如漢傳佛教學區,開設了成實宗、俱舍宗、律宗、三論宗、天台宗、法相宗、華嚴宗、真言宗、禪宗、凈土宗等十個專業,簡稱「十宗」;而藏傳佛教學區,則開設了五個專業,由於每個專業的服飾(校服)各有特色,分別稱為黃教(格魯派)、紅教(寧瑪派)、白教(噶舉派)、花教(薩迦派)、黑教(苯教)。
每個學區還在全國各地開設了不少分校,也就是大家常見的「寺院」,分校校長就是「方丈」或「住持」,還有個尊貴的稱呼叫「和尚」,學問高深的就稱「大和尚」(所以「和尚」這個稱呼,是不可以亂叫的);分校的老師統稱為「僧人」,學生一般都稱僧人為「法師」或「師父」。

4、佛說的法是什麼意思

佛法,是讓人們認識思想、擺脫思想束縛、進行自由創造的教學觀照體系。
【佛法】佛所說之教法,包括各種教義及教義所表達之佛教真理。成實論卷一舉出六種『佛法』之同義語,稱為佛法六名,即:
(一)善說,如實而說。
(二)現報,使人於現世得果報。
(三)無時,不待星宿吉凶而隨時得修道。
(四)能將,以正行教化眾生至菩提。
(五)來嘗,應當自身證悟。
(六)智者自知,智慧者自能信解。

5、信佛的人可以用道教養生方法嗎?

信佛的人,如果受了三歸依,就要理解和信守三歸依戒。也就是歸依佛,歸依法,知歸依僧。
道教的養生方法,有一些在佛教是不被支持的。
比如:打通任督二脈。道教所謂的小周道天,進而打通大周天。
佛教的根本修持目標是超出三界,脫離六道。如果專注於養生的目的而進行修煉,這就容易落於我執的狀態,就是變得執著於自己的身內體,這於出世的修證是不利的。
當然,如果嚴格按照佛教的修持方法,達到道教的養生目標容是沒有問題的。也就是說,一旦開悟,一開俱開,身體、精神全部通順,但此時仍然沒有身體的執著。

6、佛說一切有為法

在《金剛經》末尾有「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四字偈,它的含義是什麼呢?
《金剛經》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最早的譯者是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金剛經》有幾個版本,但以鳩摩羅什譯本最為流行。《金剛經》後由禪宗所倡導,是禪宗著名的經典。後來,由於該經長短適宜,5000多字的經文易於持誦,更重要的是持誦該經功德顯著,唐以後諸朝代都有名僧大德推崇此經。台灣著名禪宗大德耕耘導師曾說,持誦《金剛經》具有消災、解怨、滅罪的功效。誦持《金剛經》的方法是:選擇一本大字型大小易讀的、不分段的《金剛經》(世面上留傳的有兩種:一種為分段的「分為三十二分的」;一種是不分段的)。最好是在每天早晨精神好時,盥洗完畢後,凈心地念,一口氣念它三遍,念時不要管經文的意思(直心持誦,不起分別心,不要默念),念完後把經一合,靜心幾分鍾,看看心有何覺受?只有這樣持誦《金剛經》,才有可能證得「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是持誦《金剛經》的最高境界)的感受,證得這種境界(感受)後,才不會把虛幻的大千世界認作是真實的。因為外在的一切都是心的變現,都是不實的;同時,境又決定了心,佛教說「心本無生因境有,」這是絕對的真理。大家是否回憶看看:我們的思想是不是都是現在或去過所看到、所聽到或所觸及到的外在而留下來的記憶?如果沒有外面的境界,我們會有這些記憶、思想、或念頭嗎?肯定沒有。但我們一般人通常做不到這一點,包括一些修行人,因為心裡雖然知道外在的不實,但還會把幻當作真。比如你今天出門跌了一跤,把腳跌破了,很痛啊!你說這是假的嗎?今天你做生意虧了本,破了財,你說這是假的嗎?你不可能把這些經歷看成假的吧,答案是肯定的。為什麼呢?如果把世界上的一切或你過去的思想行為都看成是虛假的,那佛教還怎麼會勸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如果都是虛假的,那還要什麼善惡呢?必竟你所作的善惡之業還在,你所作的善惡業是要結果的。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你肯定會說:前頭你說是假的,後頭你又說是真的,不是矛盾嗎?非也。因為佛教所說的「世界如幻」是指:不要執著於過去的恩恩怨怨,過去了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吧,要你把它放下;不要再執著(常想著)它,這才是佛教對世界真實的看法,也是《金剛經》四句偈真正的含義。但是,你說我知道了,可還是做不到、放不下呀。如果白天領導扣了我獎金,晚上回到家裡,我在心中還是會憤憤不平的……所以說,歷代有許多高僧大德都勸人持誦《金剛經》(或精修禪定),持誦《金剛經》到了最高境界就是「正受」,有了正受,你才能「達世如幻」,你才能放下啊!從今以後,你就不會再執著於過去的恩恩怨怨,也不會耽心未來會怎麼樣?因為你只活在當下,把一切都放下了,你想:這豈不是人生最幸福、最快樂的事嗎?
其實,單說沒用,你領悟並實現才是重要的。

7、求大神詳解:佛說:萬法皆生,皆系緣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注...

佛說,一切隨緣。若是有緣,時間、空間都不是距離。若是無緣,終是相聚也無法會意。凡事不必太在意,更不需去強求。就讓一切隨緣吧。
俗話說:「緣由心生,隨遇而安。心無掛礙,一切隨緣。」

緣分是一種可遇而不可求的東西,其珍貴程度不亞於黃金珠寶。佛說:百年修的同船渡。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換得今生的擦肩而過。大千世界,人海茫茫。每個人都在找尋屬於自己的緣,有誰願意一直孤單,不去期盼一個夢想的伴侶,能夠相知相愛相伴一生,愛得又美又暖。然而我們總是和緣分失之交臂。
 
佛說:每個人所見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緣。緣起緣滅,緣聚緣散,一切都是天意
一剎那間里就包含了太多,你可以認為,一剎那就是一瞬間、一回眸;一剎那就是相互彼此的永恆回憶,一剎那的時間其實是千年的等待。而永恆的往事與雲煙,也只是天地間的一粒塵埃而已。一剎那就註定了彼此的一生,這話我是深深的懷疑,不知,不聞,不問,不見,不聽,不觸,那隻是一個小小的夢,卻糾纏了一個人的一生,想想好可悲,卻又多麼幸運的有這樣的一個回想

8、佛說世間有哪幾種生法

凈空法師---我們這個世界所有的生物可以分為幾種,叫胎卵濕化,胎生、卵生、濕生、化生,

大乘教告訴我們「唯心所現」,心是真心,真心能現,能生能現,不能變,它不變;識它就會變,所以心現識變,十法界依正庄嚴,識變的,它變的。真心所現的相,就是諸佛如來的實報庄嚴土。所以實報土裡面的眾生,不但是佛菩薩,這是人,實報土裡面也有樹木花草、也有山河大地,它是怎麼生的?化生的,全是變化的,沒有生長的現象。我們這個世界所有的生物可以分為幾種,叫胎卵濕化,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像樹木花草這些現象、山河大地這些現象。所以實報土裡面這些現象,人也好、花草樹木也好、山河大地也好,它永恆不變。人沒有從小孩生長這個現象,沒有,他是化生的,永恆不變。他也沒有衰老的現象,叫長生不老,真有,不是假的,實報土裡面的人個個都是長生不老。

9、求佛經及養生

金剛經楞嚴經華嚴經葯師經地藏經圓覺經阿彌陀經了凡四訓佛本行經壽康寶鑒佛遺教經 六祖壇經六度集經安士全書 無量壽經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大乘起信論大藏經乾隆大藏經妙法蓮花經佛內說盂蘭盆經維摩詰所說經佛說四十二章經佛說八大人覺經占察善惡業報經文殊師利般若經文殊師利發願經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聖妙吉祥真實名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佛說長容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

與佛說養生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