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玄參養生

玄參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13 15:17:28

1、什麼中葯泡水喝養生

白菊花、麥冬
白菊花可清肝明目,麥冬可滋陰利咽。兩味中葯組合,適用於長期受電腦、手機、電視輻射者,工作節奏緊張、無暇保養者,二目干澀、眩暈者,經常戶外工作,常受紫外線輻射人士。

制首烏、決明子
制首烏補血通便,決明子化痰降血脂。兩味中葯組合,適用於免疫力低下、高血壓、高血脂、便秘、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以及工作緊張、飲食無規律、記憶力減退、老年痴呆症者。

金銀花
中醫認為,金銀花性寒味甘,它是古代清熱解毒的聖葯。現代醫學研究證實,金銀花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廣泛用於風熱感冒、咽喉疼痛、口糜目赤以及外科皮膚瘡瘍、丹毒等症。在酷暑炎夏,金銀花可清熱、降溫、解暑,並對預防夏季小兒痱毒癤腫等病症也有良好作用,可單味泡服或加入茶葉中泡服。

菊花
中醫認為,中葯菊花性味辛、甘、苦、微寒,具有疏風清熱、解毒、清肝明目的功效。現代葯理研究證實,菊花還有明顯的解熱、降血壓作用,可治療感冒頭痛及肝火上擾引起的目赤腫痛。暑日用菊花,不但能解暑,還可治頭暈眼花、昏厥中暑等症。對因暑熱引發的頭痛、目赤、瘡癤等,有治療及預防作用;白菊花、黃菊花和野菊花三個品種,可單味泡服或加入茶葉中泡服。

三七花
性涼味甘,有清熱、平肝、降壓的功效。用於高血壓、頭昏、目眩、耳鳴、急性咽喉炎的治療。降血壓,降血脂,減肥,生津止渴,提神補氣。不建議三七花和其它花茶一起食用,因為三七花單味食用效果最好。

西洋參
對因暑熱引發的口渴、心煩、多汗及四肢無力有治療及預防作用。可單味泡服或含服,也可加入茶葉中泡服。

麥冬
對因暑熱引發的口乾舌燥、咳嗽有治療及預防作用,可單味泡服或加入茶葉中泡服。

玄參
對因暑熱引發的口渴、煩躁有治療及預防作用,對高血壓有一定的降壓作用,可煎後泡服。

薔薇花
中醫認為,薔薇花性味甘涼,除了可用於治療口腔炎、瘧疾等疾病外,還具有清暑和胃的功效,夏天代茶飲能生津止渴,清熱除煩。

2、玄參、麥冬、枸杞三味泡水喝,主要功能是什麽?

」玄參、麥冬、枸杞三味泡水喝,主要功能是什麽?「~~性涼而不寒,又善滋陰,且兼有補性,最清肺火,肺熱咳嗽好...益腎滋肝明目...簡言之常年堅持、有益養生。

3、茯苓和玄參能一起泡水嗎?

你好!茯苓與玄參是可以一起泡水喝。如果你用於治療痘痘,我建議你先辯證好你的體質和痘痘的類型再對證施治,不然會出現事與願違或不良反應等問題。比如痘痘類型:粉刺(非炎症性,黑頭和白頭粉刺)丘疹(炎症性,比較堅硬,呈淡紅至深紅色,頂端有黑色皮脂栓,直徑小於5mm的隆起)膿皰(內含膿液的隆起,潰破後膿液較粘稠,容易流淺痕) 結節(直徑大於5mm的隆起,發炎部位深,由膿皰發展成的壁厚的結節,較硬,淡紅色或紅紫色,破後會有明顯疤痕)囊腫(大小水等的皮脂腺囊腫,會化膿感染,皮後流出帶血的膠凍狀膿液,以後會形成嚴重疤痕)聚合性痤瘡(最嚴重的一種,以上各類集簇發生),簡單說有這些,在知道你屬於那一種痘痘類型之後,會幫助你辯證施治的。如果你屬於膿液、膿感染等痘痘型就會出現加重病症等不良反應,對此就不能喝。再有就是你的體質有無氣虛下陷,比如:胃下垂、腎下垂、子宮下垂、脫肛及慢性腸炎、慢性痢疾等病,以及陰虛而無濕熱者都要慎服。再有就是如果適合你泡水喝,你還要注意水溫控制在不要超過80°,這樣可以保護茯苓和玄參中的多糖和多肽不易被破壞而流失掉。從而更有利於發揮用水泡而不用煎煮的區別之處了。總之,要說的有很多,中醫葯養生和治療博大精深就在於此。再見!

4、葯補與養生有哪些聯系?

葯補要根據具體情況,予以辨證,選用相應的葯物補益:

常用滋陰葯:有沙參、天冬、麥冬、玄參、石斛、五竹、百合、枸杞子、女貞子、旱蓮草、電板、鱉甲;常用中成葯有六昧地黃丸、大補陰丸等。

助陽葯:有鹿茸、海狗腎、蛤蚧、冬蟲夏草、巴戟天、淫羊藿、仙茅、肉蓯蓉、補骨脂、胡桃、杜仲、菟絲子、韭菜子等;常用中成葯有金匱腎氣丸等。

補氣葯:有人參、黨參、太子參、黃芪、山葯、自術、甘草、大棗、黃精等;常用中成葯和方劑有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參苓白術散、生脈散等。

補血葯:有熟地黃、何首烏、當歸、白芍、阿膠、桂圓肉、桑椹子等;常用中成葯和方劑有四物湯、歸脾湯、當歸補血湯等。

心陰虛:常用葯物有天冬、麥冬、玉竹、玄參、生地、丹參、當歸、柏子仁、首烏、枸杞子、龜板等;常用中成葯或方劑有天王補心丹。

心陽虛:常用葯物有人參、附子、肉桂、黃芪、白術、炙甘草等;常用中成葯和方劑有參附湯、四逆湯。

心氣虛:常用葯物有黨參、黃芪、茯苓、炙甘草、人參、五味子等;常用中成葯或方劑有四君子湯、養心湯等。

心血虛:常用葯物有當歸、熟地、白芍、桂圓肉、棗仁、柏子仁、胎盤等;常用中成葯或方劑有歸脾湯、硃砂安神丸等。

肺陰虛:常用葯物有麥冬、天冬、生地、沙參、玉竹、黃精、百合、阿膠、天花粉;常用中成葯或方劑有沙參麥冬湯、百合固金湯等。

肺氣虛:常用葯物有人參、黨參、太子參、黃芪、紫河車、蛤蚧、胡桃、冬蟲夏草、炙甘草等;常用中成葯或方劑有六君子湯、人參蛤蚧散等

脾氣虛:常用葯物有人參、黨參、太子參、黃芪、白術、山葯、扁豆、薏苡仁、茯苓、大棗、炙甘草等;常用中成葯或方劑有參苓白術散、補中益氣湯等。

脾陽虛:常用葯物有乾薑、附子、益智仁、肉豆蔻、砂仁、白豆菜、川椒等;常用中成葯或方劑有桂附理中湯、附子理中丸等。

肝陰虛:常用葯物有生地、熟地、白芍、首烏、山萸肉、女貞子、旱蓮、枸杞、龜板、黑芝麻等;常用中成葯或方劑有一貫煎、杞菊地黃丸等。

肝血虛:常用葯物有生地、熟地、白芍、首烏、阿膠、紫河車、雞血藤、枸杞子、酸棗仁、川芎、大棗等;常用中成葯或方劑有四物湯、歸芍地黃湯。

腎陰虛:常用葯物有熟地、首烏、生地、枸杞、五味子、女貞子、旱蓮草、天冬、玄參、山萸肉、龜板、鱉甲、紫河車等;常用的中成葯或方劑有六味地黃丸、左歸丸、知柏地黃丸等。

腎陽虛:常用的葯物有附子、肉桂、鹿茸、仙茅、淫羊藿、菟絲子、巴戟天、肉蓯蓉、杜仲、海狗腎等;常用的中成葯或方劑有金匱腎氣丸、右歸丸等。

5、滋陰養生需要怎麼做?

黑芝麻具有補肝腎、潤五臟、益氣力、長肌肉知、填腦髓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肝腎精血不足道所致的眩暈、須發早白、脫發、腰膝酸軟、四肢乏力、步履艱難、五臟虛回損、皮燥發枯、腸燥答便秘等病症,在烏發養顏方面的功效,更是有口皆碑。

6、養身問題:是葯三分毒,那麼吃什麼食物可以達到養身的效果呢,就日常的食補來說.

美眼明目食物
桑椹子:桑椹子為桑科植物桑樹的成熟果實(一種聚花果),又名桑椹、黑桑椹、黑椹、烏 椹、桑果、桑實、桑棗、桑粒等。桑椹子含葡萄糖、果糖、蘋果酸、檸檬酸、鞣酸、胡蘿卜 素、維生素B

7、秋季該怎樣養生

俗語「吃腦補腦」,吃煲羊頭能輔療「頭風」等疾病。另有加「四珍」、「八珍」的補葯煲羊肉,中醫書上有輔療肺病、瘧疾的記載。栗子有「乾果之王」的譽稱。秋季蒸制栗子糕果食用,有補腎強筋,健脾養胃的功效。
栗子煮粥吃,能補中氣,單獨蒸、炒,剝殼而食,不僅口味好,而且營養價值高。
霜降是秋季最後一個節氣,過後就是「立冬」。俗語「補冬不如補霜降」。秋補既吃羊肉也吃兔肉。
水果作為時尚食品,盡人皆知。然而,水果也可以作為補品,如秋季的梨子和柿子
老年人除了不要秋凍,核心的問題是飲食的選擇和搭配,有以下幾方面:
防寒溫里
每日的早餐,用溫熱性質的食物,如煮粥配大棗和乾薑、核桃仁、甜杏仁、葡萄等,也可以食用豆漿、胡辣湯、羊肉湯、醋熘白菜、糖蒜等。
排濕祛風
遇有風雨陰濕天氣或者體內有濕、大便稀的情況,應增加祛風排濕的飲食,如選用大米、扁豆、紅小豆、薏米、蓮子、栗子、蔥、姜、花椒、茴香、丁香、胡椒等。
潤燥滋陰在乾燥天氣或口乾舌燥、大便乾的情況下,應選擇潤燥滋陰的飲食,此類飲食品種能增強免疫力,可選用全麥面、小麥仁、豆芽、豆漿、花生、芝麻、紅薯、山葯、南瓜、蘿卜、白菜、蓮菜、百合、木耳、梨、蘋果、葡萄、枸杞、大棗、甜杏仁、甘蔗、蜂蜜、鴨蛋、蒸雞蛋羹等。
秋季如何養生?收斂陽氣
在飲食中適量增加山楂、五味子、柿醋等酸味食物可收斂陽氣,若無風寒天氣或體內沒有涼寒,應盡量少用或不用解表發汗的食品,如大蔥、生薑、辣椒、芥末等。
五味調和
這是健康的八大基石之一,應注意如下關系:辛辣味與酸味或者苦味是相互制約的;甘甜味與鹹味或者酸味是相互制約的;鹹味與苦味或者甘甜味是相互制約的等。以上歸納概括為:防寒溫里排溫氣;潤燥滋陰增正氣;降溫降暑斂陽氣;五味調和少疾病。
特別是在秋季這樣一個從炎夏向寒冬過渡的季節,是人們抵抗力相對較弱的時候,這時,如果不注意,會很容易得病。因此,在秋季應該多吃一些能夠增強人體抵抗力和免疫力的食品。那麼,來看看我們為您介紹的部分秋季食物。
海藻——海藻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纖維素、維生素和礦物質。而海苔更是含有豐富的可溶性纖維藻糖酸,可以保護人體免受放射線的傷害。
姜——姜可以增強人體的免疫系統,能夠鎮咳、退燒、減輕疼痛,還能有效抑制疾病。姜是一種很好的抗毒物質,能殺菌和抗黴菌,是治療風寒和流行性感冒的有效食品。
水果——秋梨是很好的秋季水果,對於止咳、去燥有很好的療效。
大蒜和洋蔥——大蒜和洋蔥能夠使人精神暢快,增強人體免疫力。大蒜具有降低膽固醇的功能,常吃大蒜和洋蔥會還可使人體呼吸順暢。

8、秋冬季養生的竅門

秋天,氣候逐漸由熱變涼,人體腠理由疏鬆轉為緻密,陽氣開始潛藏於內。秋季氣候變化較大,在"多事之秋",人們的養生有以下三個階段的不同。 初秋暑熱仍未退去,素有"火燒七月半,八月木樨蒸"之稱,"秋老虎"頗凶,因而仍要預防中暑。此時,又是多種腸道傳染病如菌痢、食物中毒、傷寒、霍亂以及嬰幼兒腹瀉的高發季節,因此,一旦出現腹瀉切莫自作主張,盲目用葯,應盡快去醫院檢查治療。 仲秋伴隨自然萬物乾枯萎黃,人體常反應出"津干液燥"的徵象,如咽干口燥、鼻衄、皮膚乾裂、大便秘結等。這時應從飲食上進行調理、宜常吃梨、柿、石榴、葡萄、甘蔗、蘿卜、番茄等新鮮果蔬,以養陰潤燥。甚者可用生地、麥冬、玄參、甘草各10克,水煎代茶飲。 晚秋"月落烏啼霜滿天",早晚溫差變化大,氣候開始轉寒,此時須注意及時添衣,並加強鍛煉,提高肺功能,以預防冬季多發的呼吸系統疾病。對於冬令進補的人來講,這時是調整脾胃,打"底補"的最佳時期,作為食補,芡實是最好的食選,可用芡實、紅棗或花生仁加紅糖燉湯服,或用芡實燉牛肉等食用,即可達此目的。 秋季保健的衣食住行 衣:俗話說,春捂秋凍。除早、晚氣候稍涼需添衣服外,一般不宜過快地增添衣服。適當凍凍,可提高皮膚和鼻粘膜的耐寒力。但是,凍要凍得有度,倘若秋末氣候涼寒,則應及時添加衣服。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需穿棉。特別是重病、痼疾之人更應適時增衣,以防寒邪內侵、著涼感冒或腹瀉。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突然降溫後往往會誘發中風或心肌梗塞;風濕病人、慢性支氣管炎、喘或胃、十二指腸潰瘍等患者都要倍加註意,謹防秋季氣溫驟降時舊病復發。 食:秋天,氣候乾燥,如果調養不當,人體往往容易發生咽干、鼻燥、皮膚干澀、便秘等秋燥症。故此時飲食調養應以清淡、清補、平補為宜。秋天要注意養陰,要多吃些防燥護陰的食品。應適量多飲開水、淡茶、豆漿以及牛奶等飲料;多吃些芝麻、糯米、蜂蜜、蘿卜、西紅柿、豆腐、銀耳、蓮子、葡萄、梨、柿子、香蕉等。這些食物皆可滋陰生津。要少食辣椒、生薑、酒等燥熱食品。到了秋末,人體精氣開始封藏,進食滋補食品較易被吸收藏納,有利於改善臟腑功能,增強身體素質。對身體素質虛弱的慢性病患者或老年人來說,可適當吃些雞、鴨、魚、蛋類、瘦豬肉、大棗、核桃等,有助於健身、祛病、延年益壽。 住:秋天,地氣清肅,自然界的陽氣由發散趨向收斂。古代養生學家認為,此時睡眠宜早卧早起,與雞俱興。順應陽氣的生長,使肺氣得以舒張;不宜終日閉戶或夜間蒙頭睡覺,養成開窗而居,露頭而睡的習慣;要經常開窗通氣,使室內空氣流通,以利於減少呼吸道感染、頭暈、疲倦等。此外,要保持睡眠充足,神志清醒,以應收斂之氣。 行:天高氣爽,楓林盡染,秋蟲長鳴,大自然的色彩令人心曠神怡。這時,是人們戶外活動鍛煉和旅行的大好時光。應根據各自的體質、興趣和愛好,積極參加一些體育活動,如做操、打拳、慢跑、散步、爬山、登高、跳老年迪斯科、練氣功等。運動時,衣服可酎情穿單薄些,以免出大汗,也有利於提高耐寒能力;有條件的話,到野外郊遊,更可使你感受秋天特有的寧靜,更好地享受這金秋時光。 秋季養生保健六策略與三堅持 1.飲食調養。飲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准則,另外還應「少辛增酸」。就是說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少吃蔥、姜、蒜、辣椒等辛辣食品;多吃廣柑、山楂、新鮮蔬菜、酸味食品。對於年老胃弱的人,可晨起喝粥以益骨生津。 2.增減衣服。初秋季節中午雖熱,但早晚都涼風習習,因此要注意增加衣服,防止「涼氣」的侵襲。但不要穿得太多,捂得太嚴,以免一穿一脫受涼感冒。 3.謹慎起居。古人雲:「早卧早起,與雞俱興。」意思是,在秋天要早點睡覺,早點起床。 4.加強運動調養。秋季天高氣爽,氣候乾燥,故要多呼吸新鮮空氣,在清涼的晨風中散步、跑步、鍛煉,這不但是在進行好的「空氣浴」,還接受了耐寒訓練,使身體能適應寒冷的刺激,為渡過即將到來的寒冬作了充分的准備。 5.保持室內一定濕度。秋季空氣中的濕度小,風力大,汗液蒸發得很快,易使人皮膚乾裂,毛發也易脫落。故必須注意保持室內具備一定的濕度,並適當補充體內的水分。 6.葯物保健。根據秋季的特點,可適當服用一些維生素類制劑。另外,還可服用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葯進行保健,如西洋參、沙參、麥冬、百合、杏仁、川貝、胖大海等。平素為陰虛體質的人,可用中成葯六味地黃丸、大補陰丸等。 秋季養生三堅持 一、堅持秋練。秋練是指積極鍛煉身體,提高健康水平,增強抗病能力。要多進行體育活動,並讓身體多「凍」著點。俗話說:「春捂秋凍」,氣溫下降但不要急於添加過多的衣服,使身體有抗禦風寒的能力。運動要因人而異。如散步。打球。做操。打太極拳。氣功。慢跑等。 二、堅持秋防。秋防是指預防秋季易於感染的一些常見病、多發病。如感冒、氣管炎、胃炎。關節炎等。「秋凍…不能過頭,有支氣管炎。胃炎等病史的人,則要注意適當保暖,不受凍,防止舊病復發。 三、堅持秋養。秋養指飲食調養和適當休息。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五穀雜糧。蔬菜水果等大量成熟上市。祖國醫葯著作《素問》中指出:「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氣味合而已之,以補益精氣」。秋季氣候乾燥:應適當多飲些開水、淡茶。豆漿以及牛奶等飲料,還應多吃些番薯、玉米、芝麻、青菜、柿子、香蕉、蜂蜜、紅棗等柔潤之品。 適當休息同樣是養生良方。白天工作勞動要有度,晚上娛樂更不能搞至深更半夜,每天睡眠8小時不宜少。

9、玄參葯膳養生有哪些?

【葯膳養生】

1、滋補肝腎,益髓健腦,明目

玄參燉豬肝:玄參15克,豬肝500克,水煮1小時,切小片,與蔥、姜適量,油少許,共同煸炒,再放入原湯適量,醬油、白糖、料酒、水澱粉各適量,收汁勾芡。適用於肝陰不足引起的雙目干澀、昏花、夜盲、慢性肝病等,也適用於老年性痴呆患者。

2、寧心安神,降火

玄參蓮棗飲:玄參90克,丹皮、炒棗仁各30克,柏子仁、蓮子心各9克,水煎,過濾留汁,再加白糖少許,分為早中晚3次服用,每日1劑。適用於心火過旺引起的口腔潰瘍、口乾舌紅、渴欲飲冷水、失眠等。

10、玄參能和玖瑰花一起泡水嗎

玄參和玫瑰花是可以一起泡茶喝的。

一,玄參的功效:

中醫認為,玄參性味苦、甘、咸、寒,入肺、胃、腎經,具涼血滋陰,解毒軟堅之功。此葯苦寒清熱,甘咸滋腎,為滋陰降火之要葯。

 《本草綱目》言其「滋陰降火,解斑 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滯」。《葯品化義》言其「凡治腎虛,大有分別,腎之經虛則寒而濕,宜溫補之;腎之臟虛則熱而燥,宜涼補之;獨此涼潤滋腎,功勝知柏, 特為腎臟君葯」。本品清熱解毒,涼血滋陰,對溫熱病熱入營血,腎陰虧虛,虛火上炎所致的各種咽喉病症都有很好的治療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本品反藜蘆(十八 反),且性滋膩,故脾胃虛寒、食少便溏者忌用。

 對於玄參的選用,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在生活中,可以泡茶,以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但是若想醫治疾病時,則需要組方才可以有顯著的效果的。

二,玫瑰花的功效

玫瑰花是現代人群所推崇的保健花茶,其香氣濃郁,飲用後倍覺精神奇爽,精力旺盛,有很好的調節神經之功效。

中醫認為,玫瑰花味甘微苦、性溫,最明顯的功效就是理氣解郁、活血散淤和調經止痛。此外,玫瑰花的葯性非常溫和,能夠溫養人的心肝血脈,舒發體內郁氣,起到鎮靜、安撫、抗抑鬱的功效。

玫瑰花茶能降火氣、滋陰美容、調理血氣、促進血液循環、養顏美容,且有消除疲勞,癒合傷口,保護肝臟胃腸功能,長期飲用亦有助於促進新陳代謝。

三,建議:

一般飲用這些保健茶的時候,建議需要購買治療較好的食材,注意鑒別發霉或者蟲蛀的,不要迷信於花茶的特殊功效,只是有一定的葯用價值,不能夠完全替代葯品,而且,對於人體的冷熱虛寒的體質也要有明確的認知,不要在寒性體質的情況下再食用寒性的食材,那樣對身體反而起到了傷害,甚至會使身體發生疾病。可謂是得不償失。

與玄參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