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善養生者養內是什麼意思?
善養生者養內,以內養外的思想,很早就已經有了。《本草衍義總論》說:「夫善養生者養其內,不善養生者養其外。養外者實外,以充快、悅澤、貪欲、恣情為務,殊不知外實則內虛也。善養內者,使臟腑安和,三焦各守其位,飲食常適其宜。」書中形象地指出了養外的不足之處,以及養內的重要性,提出了善養生者養內的觀點。
實際上,養內與養外是相對而言的,內外並沒有明確界限,對心性的修煉與食養體煉而言,心性修煉是養內,而對於食養修煉和服葯而言,食養修煉又成了養內。但是不管是針對哪種狀況,養內都是築基,都是從根本上改善生命質量,而養外則有急功近利的傾向,解決的是枝節問題。那為什麼不能以養內為主而兼養外呢?那不更全面周到嗎?對此,明朝著名養生學家高濂認為:首先,先養內這種說法是有針對性的,因為人們傾向於養外,所以要強調先養內。其次,養外容易干擾或掩蓋養內,所以必須提倡先養內。
2、何人為善養生者若牧羊人視其後者而鞭之是什麼意思?
一個自己真正管理自己生命的人,就像會放羊的人,會放羊的人永遠不會打頭羊,鞭子永遠是落在最後的那頭羊身上的。為什麼呢?頭羊跑得再快,後面的總有掉隊的,你把後面的趕上,這羊群整體速度不會太慢。所以人生最重要的是看到自己的短處是什麼,人生有大志者從不自己最高分,而是看自己最低分。
3、善養生者養內是什麼意思
《本草衍義總論》說:「夫善養生者養其內,不善養生者養其外。養外者實外,以充快、悅澤、貪欲、姿情為務,殊不知外實則內虛也。善養內者,使臟腑安和,三焦各守其位,飲食常適其宜。」由此可知,脾胃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本,歷代醫家、養生家都很重視脾胃的護養。現代醫學實驗證明,調理脾胃能有效地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防老抗衰。
4、為什麼說「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
《本草衍義總論》說:「夫善養生者養其內,不善養生者養其外。養外者實外,以充快、悅澤、貪欲、姿情為務,殊不知外實則內虛也。善養內者,使臟腑安和,三焦各守其位,飲食常適其宜。」由此可知,脾胃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本,歷代醫家、養生家都很重視脾胃的護養。現代醫學實驗證明,調理脾胃能有效地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防老抗衰。
5、"善養生者,若牧羊然,視其後而鞭之"什麼意思
道家思想~!就是說,一個放羊的人,只打最後一隻羊,然後整個羊群就會前進了~!對應管理學的水桶理論~!
6、「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這些說的是什麼?
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善於養生者的,飲食方面會注意的很好
7、善養生者是什麼意思,大家幫忙給解答!!!
看看《皇帝內經》吧。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乃問於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憺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
安從來?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
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
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8、何人為善養生者若牧羊人視其後者而鞭之是什麼意思
什麼樣的人才算得上是善於養生呢?這就像是牧羊人一樣,看到羊群中走在後面的就用鞭子鞭打它一樣!
9、善養生者養內,善美麗者美體是什麼意思
中醫養生術語,意思是:不知道飲食恰當的人,是不能很好生存下去的。"安身之本,必資於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故善養生者,先飢而食,食無令飽;先渴而飲,飲勿過冷。食慾少而數,不欲頓而多""大渴不大喝,大飢不大食""食不欲急,急則損脾,法當熟嚼令細""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養內者以活臟腑,調順血脈,使一身流行沖和,百病不作。養外者咨口腹之慾,極滋味之美,窮飲食之樂,雖肌體充腴,容色悅澤,而酷烈之氣,內濁臟腑,精神虛矣,安能保全太和""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耽則傷而生痰;所惡之物,不可全棄,棄則臟氣不均""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食後不可便怒,怒後不可便食""味過於咸,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食畢當漱口污,令人牙齒不敗,口香""食飽令行百步,常以手摩腹數百遍,叩齒三十六,津令滿口,則食易消,益人無百病。飽食則卧,食不消成積,乃生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