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養生真的能靠日常解決?
養生就是滋養生命的意思,來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自之本,皆屬陰,陽生於陰,滋陰以養陽,陽氣足則壽長,固本培元為養百生之要度,欲本固而元足,就需日常生活中時時注意,不可消耗過問度。補瀉有常,方能達養生之效。故養生只能在日常答生活中解決.
2、如何健脾、強胃
8個養生方 健脾胃
所謂「動則不衰」,健脾胃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多動」。即使沒有時間去健身房,也要每隔一小時站起來伸伸懶腰、做做簡單的伸展運動,年長者還可以打打太極。
1、蹲馬步:雙腳打開兩倍肩寬,雙手扶膝微蹲馬步,身體上下起伏,上半身保持挺直,彎膝蹲更深的馬步,注意膝蓋不超過腳尖;每次1~2分鍾。
可視自身耐力,量力而行。可鞏固下盤,強化下半身肌力,促進腸胃蠕動。
2、按摩腹部:坐在椅子上,左手放在右手上,吸氣、挺胸,用力往前挺出上半身,身體微微後仰;吐氣,縮胸,彎腰,雙手用力往腹部壓;每次20~30次,量力而行鍛煉。
配合腹肌收縮按摩腹內腸胃,促進腸胃功能。亦可雙手交疊蓋住肚臍,上下左右旋轉按摩腹部100~200次。
3、鼓漱咽津:閉嘴,用舌沿牙齒邊緣上下攪動各12 次,然後閉嘴鼓腮,做漱口動作,待口中津液充滿時,徐徐咽下。
4、捏小腿:用手捏住小腿內側的肌肉,拇指與四指相對,稍用力按捏,以自覺有較強的酸痛感為度。先上而下按捏,再下而上按捏,以各15~30次為宜,每日 可進行1~3回。
5、上下樓梯:利用年下樓開展鍛煉,開始時一步一階上,然後逐漸過度到一步兩階,上下往返,做10分鍾左右,每日3次。速度則由慢到快,運動量達到心率每分鍾120次左右。
6、艾灸:在家可用艾條箱,把艾條放進箱中,放在肚臍上,正好把肚臍(神闕穴)、上脘穴(臍上5橫指)、中脘穴(臍上4橫指)、下脘(臍上2橫指)全覆蓋,用艾條葯力和熱力健脾益胃。
還可灸足三里:足三里是強身健體的萬能穴。
7、保暖:脾胃虛寒患者還要注意保暖、避風寒,尤其不能讓腹部受涼,即使炎夏,睡覺也要用薄被護腹。
8、鍛煉:可選擇較溫和的方式如散步、漫跑、啞鈴、太極拳等,因大汗會耗津傷氣,加重虛寒。不提倡游泳,泳池水比體溫低,會讓脾胃感到不適。
健脾食材:
1、山葯:
山葯尤宜於春季食用,它營養豐富,具有健脾益氣,可防止春天肝氣旺傷脾;能補腎益精,可增強人體抵抗力。
用大米煮成粥,加入白糖和蒸熟搗爛的山葯泥攪勻,可健脾補肺,滋腎益精,強身健體,非常適合體弱多病者食用,若再加入紅棗煮,則滋補效果更好。
2、大棗:
大棗性味甘平,尤宜於春季食用。提示:對於身體較虛弱、胃口不好的人,平時可多吃點棗米飯:即以大米為主,配上點紅棗,色澤鮮艷,爽口潤甜。
3、鱸魚:性平,味甘,能補益脾胃。《本草經疏》說得好:「鱸魚,味甘淡氣平與脾胃相宜。脾胃有病,則五臟無所滋養,脾虛則水氣泛濫。益脾胃則諸證自除。」脾胃虛弱者可常食之。
4、鯽魚:
性平,味甘,入脾胃大腸經,有健脾養胃作用,故脾胃虛弱者宜食。《本草經疏》還說:「鯽魚,甘溫能益脾生肌,調胃實腸,與病無礙,諸魚中惟此可常食。」
提示:若是高血壓、便秘、頭痛、面紅者,可用鮮菠菜洗凈放入開水中燙上三五分鍾,取出切碎,用少許香油、鹽等伴食,一日兩次當菜食用很有療效。
5、香菇:
營養豐富,素有"植物皇後"之稱。香菇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營養特點。中醫認為,香菇味甘、性平,有補肝腎、健脾胃、益智安神之功效,常吃可以健脾胃。
3、如何健脾養脾?
4、脾虛應該怎麼樣調理養生
你好,一般能百引起脾虛氣血不足方面的原因主要還是和日常的生活及飲食習慣度不好方面的原因引起的,比如勞累,生活不規律,飲食不節,情緒問不穩定還有就是疾病等。
意見建議:如果發現答有脾虛及氣血不足的情況,那就要去醫院看看中醫的好,這時可以通過中回醫的辨症來進行對症調理上一段時間的,這樣會有很好的效果的,祝你健康。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