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堂蜈蚣

養生堂蜈蚣

發布時間:2020-07-13 10:35:54

1、吳聖賢說的中葯泡腳的偏方

*秘 方* (中醫世家)

對應病,選擇自己的方劑 1. 主治:腰痛、腎虛腰痛、腿漆無力、
用葯:肉桂50g,吳茱萸100g,生薑150g,蔥頭50g,花椒80g
用法:用沙布裹好水煮10分鍾,待水溫下降至40℃左右,用蒸汽足浴盆浸泡30分鍾,每日一次。
2. 主治:失眠 (中醫世家)

用葯:吳茱萸40g 米醋(白醋)適量
用法:用吳茱萸煎汁,加入溫水,再加入米醋用蒸汽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鍾,每日1次。
3. 主治:神經衰弱
用葯:夜交藤500g
用法:將上葯煎水去渣後,混入溫水用蒸汽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鍾,每日一次。
4. 主治:腳癬、皸裂瘡 (中醫世家)

用葯:食醋100毫升
用法:將食醋混入溫水,用蒸汽足浴盆浸泡雙腳30分鍾,每日1次
5. 主治:足支動脈痙攣病
用葯:透骨草,元胡,歸尾,姜黃,川椒,海桐皮威靈仙,川牛滕,乳香,沒葯,羌活,白芷蘇木,五加皮,紅花,土茯苓各10克。
用法:上葯水煎去渣後混入蒸汽足浴盆浸泡雙足20-30分鍾每日1次10-15日為1療程。
6. 主治:痛經
用葯:小茴香400克
用法:將上葯煎水去渣後,混入溫水用蒸汽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鍾,每日1次。
7. 主治:腳氣――足脛腫痛 (中醫世家)

用葯:蘇葉梗,防風,檳榔,羌活,當歸,木瓜,乳香,沒葯各3克
用法:將上葯煎湯取汁,加入溫水用蒸汽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鍾,每日2次。
8. 主治:水腫――足起水腫
用葯:楠木,桐木各適量
用法:用上葯煎湯後加入溫水,用蒸汽足浴盆浸雙足,每次20分鍾,每日1次
9. 主治: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用葯:桂枝、附片、伸筋草、苦參各15克
用法:煎湯後去渣,混入溫水用蒸汽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鍾,10天一療程,每日2次。
10. 主治:中風後手足拘攣
用葯:伸筋草,透骨草,紅花各6克
用法:5kg清水加入上葯,煮沸10分鍾後加入溫水,用蒸汽足浴盆浸泡雙足,每日3次,1個月為1療程。
11. 主治:痔瘡;消腸熱化濕消腫止痛
用葯:槐條60克,艾葉30克,白礬30克,馬齒莧30克,銀花30克,甘草30克
用法:上葯水煮後去渣,用蒸汽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鍾,每日一次
12. 主治:感冒或感冒頭痛
用葯:生薑200克或海桐枝幹或水松枝葉適量
用法:上葯煎水去渣後,混入溫水用蒸汽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鍾,每日1次。
13. 主治:糖尿病性趾端壞死
用葯:川桂枝、生附片各50克,紫丹參、忍冬藤、生黃芪各100克、乳香、沒葯各24克
用法:上葯用5000克水煮,用文火煮沸後再煎20分鍾去渣後混入溫水內用蒸汽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鍾,每劑葯可反復用3次。
14. 主治:眩暈、各種原因引起的頭痛 (中醫世家)

用葯:磁石、石決明、黨參、黃芪、當歸、桑枝、枳殼、蔓荊子、白蒺黎、白芍、炒杜仲、牛膝各10克,獨活20克。
用法:將上葯水煎取汁1500ml,加入溫水用蒸汽足浴盆浸泡雙腳,每日一次。
15. 主治:高血壓
用葯:桑枝、桑葉、茺蔚子各15克
用法:用上葯加水1000毫升水煎取400-600毫升,去渣後取法備用,每晚睡前加50毫升兌水在蒸汽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鍾,每日一次。
16. 主治:腳濕氣、足癬脫屑、乾裂者 (中醫世家)

用葯:白鳳仙花30g、皂角30g、花椒15g。
用法:上葯任選一種,放入250ml醋內泡24小時後,睡前加入溫水,用蒸汽足浴盆浸泡雙足20分鍾,連用7天。
17. 主治:風濕麻木
用葯:和山姜莖葉適量,或野花椒枝葉適量,或番木瓜枝葉適量。
用法:煎湯後去渣,混入溫水用蒸汽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鍾。
18. 主治:老年人延年浸足方 (中醫世家)

用葯:桂枝20克、川椒、紅花、茺蔚子各15克
用法:將上葯加1000毫升水煎取400-600毫升,去渣後取汁備用,每晚睡前加50毫升兌水在蒸汽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鍾,每日1次。
19. 主治:陽痿;虛症陽痿尤對命門火衰顯效 (中醫世家)

用葯:巴戟天、淫羊藿、金櫻子、葫蘆巴各20g,陽起石25g,柴胡15g
用法:將陽起石先煎30分鍾,去渣加入其餘葯物煮30分鍾,取汁加入溫水用蒸汽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鍾,每日2次。
20. 主治:骨質增生 (中醫世家)
用葯:全蟲15克,蜈蚣10條、透骨草50克、桂枝10克、虎杖30克、紅花20克、沒葯10克。
用法:上葯加水1500ml,浸泡1小時,用武水煎開20分鍾,去渣後混入蒸汽足浴盆浸泡雙足30-40分鍾,每日睡前1次,10次為一療程。
21. 主治:減肥、脂肪堆積過多造成的肥胖病(中醫世家)

用葯:冬瓜皮500克、茯苓300克、木瓜100克
用法:水煮去渣後,入蒸汽足浴盆內浸泡雙足每次30-45分鍾,至出汗。日1次,20-30天為1個療程.

2、吳聖賢說中葯泡腳的偏方

.家庭用葯

(1)糜爛型:先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或0.1%雷佛奴爾溶液浸泡,然後外塗龍膽紫或腳氣粉,每日2次,待收干後再外搽腳氣靈或癬敵葯膏,每日2次。

(2)水皰型:每日用熱水泡腳後外搽克霉唑癬葯水或復方水楊酸酊劑一次。皮干後再搽腳氣靈或癬敵膏。

(3)角化型:可外用復方苯甲酸膏或與復方水楊酸酒精交替外用,早晚各一次。最好塗葯後用塑料薄膜包紮,使葯物浸入厚皮,便於厚皮剝脫。

(4)近年來臨床上應用足光粉治療各型腳氣,療效顯著,每晚泡腳一次,3次奏效。具體用法可見說明。

2.中葯及偏方

(1)枯礬、黃柏、五倍子、烏賊骨,任選一種研末備用,洗凈腳後撒於患處。適用於糜爛型。

(2)苦參、白蘚皮`馬齒莧、車前草各30克,蒼術、黃柏各15克,每日煎洗1-2次。對水皰型或有感染時應用有良好效果。

(3)白鳳仙花30克,皂角30克,花椒15克,任選—種,放入半斤醋內,浸泡一天後,於每晚臨睡前泡腳20分鍾。連續治療7天,對角化型有良效。

3.腳氣是一種傳染性皮膚病,應避免搔抓,防止自身傳染及激發感染。洗腳盆及擦腳毛巾應分別使用以免傳染他人。

4.用葯治療的同時,對病人穿的鞋襪要進行消毒處理。可用日光曝曬或開水燙洗,最好用布塊蘸10%福爾馬林液塞入鞋中,裝入塑料袋封存48小時,以達滅菌目的。

3、高血壓的人能吃蠍子、蛇、蜈蚣嗎

最好是別吃,這些東西有的是有毒的。沒事時可能百度搜索一下「養生堂心腦血管」相關視頻,對您肯定有幫助 Ly

4、想找一個普通人白手起家的創業史,

放眼浙江民營企業,排名前幾位的浙商幾乎都是「草根」出身,沒有值得炫耀的第一份工作,也沒有讓人羨慕的後台靠山:魯冠球第一份職業是打鐵,徐文榮、李如成躬耕田畝,邱繼寶、南存輝擺攤修鞋,胡成中是一介裁縫,鄭元豹是工人,鄭堅江是修理工,汪力成是絲廠臨時工……

這些白手起家的商界傑出代表,在中國市場經濟剛萌動時,靠自己的勤勞、精明抓住了好時機。他們大都從事著傳統行業,一步一個腳印累積起自己的財富,事業根基比較扎實。他們文化程度不高,但在企業發展和壯大過程中,堅持不斷學習,以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譜寫了浙商傳奇,成長為受人尊敬的資深企業家。

不知道朱金根當初在金屬機床切削表演中引來一片贊嘆時,是不是就註定了30年後他會接手這家企業,並在他手上完成海外收購發展成為跨國公司;不知道鄭永剛主動接過連年虧損的服裝廠時,是不是已有創造一個中國服飾的國際品牌的打算;也不知道徐文榮18歲那年當上供銷社營業員時,是不是已預示著將有一個橫店集團橫空出世……

走訪了多位知名浙商,發現大部分人的第一份工作與現在的事業相去甚遠:誰能想到當年在路邊給人修鞋的南存輝,後來打造了中國低壓電器第一品牌;誰能料到,當年在農場里默默無聞,直到不惑之年還毫無成就的宗慶後,打造了國內第一飲料王國;又有誰能想到,如今奧克斯集團總裁鄭堅江,16年前還躲在大山溝里做修理工……

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也許與成功沒有直接關系,但在選擇人生起點的時候,就已經選擇了將來要走的路。記者對浙江的企業家做了個小調查發現,他們的第一份工作雖然五花八門,但或多或少對今天的成就有所影響。

出身:有膽有識的「草根」一族

典型人物:南存輝

做修鞋匠,我明白了質量就是生命

白白凈凈、風度翩翩的南存輝常常給人一種錯覺:應該生長在富裕的家庭,接受良好的教育。其實,上世紀60年代出生的孩子成長環境都很一般,南存輝並不比別人幸運。

從六七歲開始,南存輝就挑著米糠,提著雞蛋上街叫賣。13歲那年的一個晚上,父親把他叫到身邊,很沉重地告訴正在念初中的他:「不要再讀書了,家裡需要你。」

父親在一次勞動中腳被砸成粉碎性骨折,一躺就是兩年。作為長子,南存輝早早挑起了生活的重擔。

父親是街坊上手藝精湛的老鞋匠,南存輝的第一份工作自然就子承父業,做了一名修鞋匠。他每天挑著工具箱早出晚歸,在溫州柳市鎮走街串巷,擺攤替別人修鞋。

艱苦的生活經歷,使南存輝養成了節儉的習慣。近幾年來,多次登上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的他生活照樣儉朴,還讓在美國留學的兒子自己勤工儉學掙生活費。兒子假期回溫州,南存輝也要求他隱姓埋名,換上工作服到正泰公司的車間打工,和工人同吃同工作。

南存輝在事業上很專一,從事低壓電器幾十年已經做到了亞洲第一,但他還是跟記者說:「我還沒有做到最好,只有把這塊市場做到最好了,我才會考慮做其他的。」踏實是他給人的第一感覺,這跟他的修鞋經歷分不開。

有一次,在一個寒冷的冬天,補鞋的錐子不小心深深地扎進了南存輝的手指,他咬牙拔出錐子,包上傷口,忍著巨痛,堅持為客人補好鞋子。盡管年輕,在附近的同行里,南存輝的生意一直最好。原因就在於他不但動作熟練,而且總是修得更用心一些,質量更可靠一些。

看著孩子小小年紀過著這么辛苦的生活,怕他受不了的父親經常用樸素的道理告誡南存輝:百腳的蜈蚣也只能一步一步地走,做人做事也一樣要踏踏實實。

正因為南存輝修的鞋質優價廉,生意很快就紅火起來。後來許多人寧願舍近求遠跑來找他修鞋,這使他明白,質量就是生命線。這也為他後來極其重視產品質量的思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出身:不甘平庸的文化階層
典型人物:郭羽

認識郭羽的時候,邊鋒剛剛被盛大收購,他大賺了一筆,用這筆資金創辦了天暢網路科技有限公司,開始自己開發原創網路游戲。不可否認,他的營銷比游戲做得更好,不久前,他賣了天暢專心做共合網,同時又看中了一家新的網路公司打算投資。但無論做什麼,他沒有離開網路。

「真正的第一份工作應該是當語文老師,但那一年課沒好好上,卻出了三本書,一本武俠小說,兩本詩集。真正以工作狀態去從事的第一份工作,是記者。」從杭師院畢業,郭羽毫無選擇地被分配到學校當了教師,不過這位在大學里上躥下跳的活躍分子並不喜歡教師這個穩定的職業。

1993年,一起寫詩歌的哥們都去海南了,郭羽也買了一大堆花襯衣花短褲准備南下。臨走前一天忽然得到消息,杭州一家報社要招人,郭羽心動了。做記者,引領社會輿論,這種感覺就好比當年在大學里寫詩歌做「文化領袖」一樣,郭羽立即改變了「下海南」的想法,進報社做了記者,2年後又進了電視台。「這個行業對我未來的影響很大。」

做不做得成輿論領袖暫且不談,郭羽進入記者行列後,發現視野一下子就打開了,總能接觸到最優秀的人,最先進的事物。

1995年,郭羽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台電腦,花了6500元買了台386,上網還要撥長途到上海。

同樣是因為采訪,郭羽認識了聯眾創始人鮑岳橋。幾年的記者生涯鍛煉了他的敏感性,預感到棋牌游戲未來的前景,郭羽半隻腳跨進了商海,投資了邊鋒。

「在我真正下海之前,策劃過一系列節目,采訪了魯冠球、宗慶後等前輩,說是采訪,實際上也可以說是偷拳頭,有目的性地了解一些東西為自己所用。」

郭羽分析自己的性格:「除了老婆,我對一件事物的熱情一般只有3~4年,之後就會追求新的東西。」如今的郭羽很瀟灑,也真正走上了自己喜歡的道路,投資好項目,開始可以自己帶團隊,找到好的團隊再退出。

古人投筆從戎,今人投筆從商,吸收了先進知識的文化人總有一顆蠢蠢欲動的心。浙江也不乏來自文化人的浙商隊伍,主要來自3個人群:公務員出身,如頤高集團的翁南道、宋城集團的黃巧靈;記者出身,如天暢科技郭羽、養生堂的鍾睒睒;教師出身,如阿里巴巴[18.74 0.32%]的馬雲。他們是有知識的一代,一般第一份工作比較穩定,但心卻不安分,於是出來創業。他們所從事的大都是服務、消費品、新興產業,他們大都能言善辯,策劃能力和發現新商機的能力都很強,展現了新浙商群體的另一面。他們讓浙江的經濟更具活力,商業格局也更加完整。

出身:始終是工人

代表人物:凌蘭芳

做工人,也要做到最出色

1970年,凌蘭芳17歲,初中畢業的他被分配到浙絲制絲二廠工作。在這家企業,他經歷了入黨提干、打倒受審、重新起用、奮起創業這幾段大起大落的人生經歷。他在這家企業里一呆就是37年。5年前,他又成為這家企業的當家人。

剛進廠的時候,凌蘭芳是一個送繭工,因為個子矮小,背不動繭包,也推不動繭車,他咬著牙練。今天的凌蘭芳步履快捷走路帶風,他開玩笑說:「這身功力就來自當年當送繭工。」

那時工廠常停電,就要人力接替電動機,把煮熟的繭子從機器的「肚子」里搖出來,一般人只搖十來下就氣喘吁吁要換人,可凌蘭芳總是越搖越猛,不服輸的精神讓這個小個子受到了大家的敬重。28歲那年,他一人一口氣把煮繭機整整搖了一個回轉,當最後一籠熟繭搖出來時,凌蘭芳臉色煞白,踉蹌幾步,栽倒在繭包上。「我老婆也就是我當時的戀愛對象,常罵我『神經病』。我知道她是心疼我,不過至今尚未有人破我這個記錄呢!」凌蘭芳自豪地說。

現在,廠報《絲綢之路報》上署名「宋儉功」的文章,員工一看就知道是凌董寫的——「宋儉功」者,送繭工也!凌蘭芳一直都把自己當作這個廠的普通工人。

剛進工廠那會,他常給沒文化的工人念報紙寫家信打開水買點心,樂於助人。凌蘭芳很快被組織上作為接班人培養,21歲就當上了大企業的黨委書記。但是到了文革後期,凌蘭芳被看作「篡黨奪權的野心家」,受到了嚴厲審查,每天在車間里「監督勞動」,有時達到11個小時。那些朴實的工友,雖然弄不明白一個年輕人轉眼間的政治沉浮,但是出自內心的憐憫和同情讓凌蘭芳感受到一絲溫暖。許多員工偷偷地給凌蘭芳送吃送糧票,幫他縫補衣服,說些安慰的話——在當時的環境里,這樣做是有可能受政治牽連的。

凌蘭芳至今回憶到這些情景仍然感動不已。所以盡管現在他已經接手工廠成了當家人,還是把工人們當作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樣對待。

能在一家企業從頭堅持到底的知名浙商不多,就像只談了一次戀愛就結婚並且相守到老的夫妻一樣難得。杭州機床集團董事長朱金根也是一個。他們的所有人生足跡都離不開他們持續了幾十年的「第一份工作」,投入的感情自然不用說了。多年後他們成了企業的當家人,特點也非常明顯:他們關心員工,企業文化做得好;同時,這樣的大廠有不少的老員工,除了創業,這樣的企業家承擔著更多的社會責任。

采訪了這么多企業家的「第一份工作」,不是為了獵奇,而是為了說明,人生重要的不是在起步,而是在轉折。未來的掌控者,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誰能想到,日本佳能公司的開創者之一御手洗的第一份工作是做北海道大學附屬醫院婦產科的助手;又有誰能想到台灣商界巨擘王永慶最初只是個茶樓跑堂;人們恐怕也不知道戴爾公司的創立者邁克·戴爾的第一份工作還和中國有點關系,他在一家中國餐館當過小工……

誰都有過年少無知,誰都有過書生意氣,人生起步不容易,但在少年時卻沒有那麼看重選擇,似乎時間多的是,還有無窮盡的明天等著我們去折騰,去拼搏。昨天與一位五十多歲的朋友聊天,他感嘆,小時候總覺得日子很長,年紀越大,日子好像越過越快,一眨眼,竟臨近退休了。人生在世,本如白駒過隙,珍惜今天,就是珍惜生命。

第一份工作,與成功可能有關,也可能無關。不管你現在在干什麼,不代表你將來也干什麼。未來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5、用什麼葯能殺死蜈蚣?求解

可以用樟腦丸,生石灰和一般的滅害靈。

6、鄭元豹老婆叫什麼

放眼浙江民營企業,排名前幾位的浙商幾乎都是「草根」出身,沒有值得炫耀的第一份工作,也沒有讓人羨慕的後台靠山:魯冠球第一份職業是打鐵,徐文榮、李如成躬耕田畝,邱繼寶、南存輝擺攤修鞋,胡成中是一介裁縫,鄭元豹是工人,鄭堅江是修理工,汪力成是絲廠臨時工……

這些白手起家的商界傑出代表,在中國場經濟剛萌動時,靠自己的勤勞、精明抓住了好時機。他們大都從事著傳統行業,一步一個腳印累積起自己的財富,事業根基比較扎實。他們文化程度不高,但在企業發展和壯大過程中,堅持不斷學習,以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譜寫了浙商傳奇,成長為受人尊敬的資深企業家。

不知道朱金根當初在金屬機床切削表演中引來一片贊嘆時,是不是就註定了30年後他會接手這家企業,並在他手上完成海外發展成為跨國;不知道鄭永剛主動接過連年虧損的服裝廠時,是不是已有創造一個中國服飾的國際品牌的打算;也不知道徐文榮18歲那年當上供銷社營業員時,是不是已預示著將有一個橫店集團橫空出世……

走訪了多位知名浙商,發現大部分人的第一份工作與現在的事業相去甚遠:誰能想到當年在路邊給人修鞋的南存輝,後來打造了中國低壓電器第一品牌;誰能料到,當年在農場里默默無聞,直到不惑之年還毫無成就的宗慶後,打造了國內第一飲料王國;又有誰能想到,如今奧克斯集團總裁鄭堅江,16年前還躲在大山溝里做修理工……

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也許與成功沒有直接關系,但在選擇人生起點的時候,就已經選擇了將來要走的路。記者對浙江的企業家做了個小調查發現,他們的第一份工作雖然五花八門,但或多或少對今天的成就有所影響。

出身:有膽有識的「草根」一族

典型人物:南存輝

做修鞋匠,我明白了質量就是生命

白白凈凈、風度翩翩的南存輝常常給人一種錯覺:應該生長在富裕的家庭,接受良好的教育。其實,上世紀60年代出生的孩子成長環境都很一般,南存輝並不比別人幸運。

從六七歲開始,南存輝就挑著米糠,提著雞蛋上街叫。13歲那年的一個晚上,父親把他叫到身邊,很沉重地告訴正在念初中的他:「不要再讀書了,家裡需要你。」

父親在一次勞動中腳被砸成粉碎性骨折,一躺就是兩年。作為長子,南存輝早早挑起了生活的重擔。

父親是街坊上手藝精湛的老鞋匠,南存輝的第一份工作自然就子承父業,做了一名修鞋匠。他每天挑著工具箱早出晚歸,在溫州柳鎮走街串巷,擺攤替別人修鞋。

艱苦的生活經歷,使南存輝養成了節儉的習慣。近幾年來,多次登上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的他生活照樣儉朴,還讓在美國留學的兒子自己勤工儉學掙生活費。兒子假期回溫州,南存輝也要求他隱姓埋名,換上工作服到正泰的車間打工,和工人同吃同工作。

南存輝在事業上很專一,從事低壓電器幾十年已經做到了亞洲第一,但他還是跟記者說:「我還沒有做到最好,只有把這塊場做到最好了,我才會考慮做其他的。」踏實是他給人的第一感覺,這跟他的修鞋經歷分不開。

有一次,在一個寒冷的冬天,補鞋的錐子不小心深深地扎進了南存輝的手指,他咬牙拔出錐子,包上傷口,著巨痛,堅持為客人補好鞋子。盡管年輕,在附近的同行里,南存輝的生意一直最好。原因就在於他不但動作熟練,而且總是修得更用心一些,質量更可靠一些。

看著孩子小小年紀過著這么辛苦的生活,怕他受不了的父親經常用樸素的道理告誡南存輝:百腳的蜈蚣也只能一步一步地走,做人做事也一樣要踏踏實實。

正因為南存輝修的鞋質優價廉,生意很快就紅火起來。後來許多人寧願舍近求遠跑來找他修鞋,這使他明白,質量就是生命線。這也為他後來極其重視產品質量的思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出身:不甘平庸的文化階層
典型人物:郭羽

認識郭羽的時候,邊鋒剛剛被盛大,他大賺了一筆,用這筆資金創辦了天暢網路科技有限,開始自己原創網路游戲。不可否認,他的營銷比游戲做得更好,不久前,他了天暢專心做共合網,同時又看中了一家新的網路打算投資。但無論做什麼,他沒有離開網路。

「真正的第一份工作應該是當語文老師,但那一年課沒好好上,卻出了三本書,一本武俠小說,兩本詩集。真正以工作狀態去從事的第一份工作,是記者。」從杭師院畢業,郭羽毫無選擇地被分配到學校當了教師,不過這位在大學里上躥下跳的活躍分子並不喜歡教師這個穩定的職業。

1993年,一起寫詩的哥們都去海南了,郭羽也了一大堆花襯衣花短褲准備南下。臨走前一天忽然得到消息,杭州一家報社要招人,郭羽心動了。做記者,引領社會,這種感覺就好比當年在大學里寫詩做「文化領袖」一樣,郭羽立即改變了「下海南」的想法,進報社做了記者,2年後又進了電視台。「這個行業對我未來的影響很大。」

做不做得成領袖暫且不談,郭羽進入記者行列後,發現視野一下子就打開了,總能接觸到最優秀的人,最先進的事物。

1995年,郭羽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台電腦,花了6500元了台386,上網還要撥長途到上海。

同樣是因為采訪,郭羽認識了聯眾創始人鮑岳橋。幾年的記者生涯鍛煉了他的敏感性,預感到棋牌游戲未來的前景,郭羽半隻腳跨進了商海,投資了邊鋒。

「在我真正下海之前,策劃過一系列節目,采訪了魯冠球、宗慶後等前輩,說是采訪,實際上也可以說是偷拳頭,有目的性地了解一些東西為自己所用。」

郭羽自己的性格:「除了老婆,我對一件事物的熱情一般只有3~4年,之後就會追求新的東西。」如今的郭羽很瀟灑,也真正走上了自己喜歡的道路,投資好項目,開始可以自己帶團隊,找到好的團隊再退出。

古人投筆從戎,今人投筆從商,吸收了先進知識的文化人總有一顆蠢蠢欲動的心。浙江也不乏來自文化人的浙商隊伍,主要來自3個人群:公務員出身,如頤高集團的翁南道、宋城集團的黃巧靈;記者出身,如天暢科技郭羽、養生堂的鍾睒睒;教師出身,如阿里巴巴[18.74 0.32%]的馬雲。他們是有知識的一代,一般第一份工作比較穩定,但心卻不安分,於是出來創業。他們所從事的大都是服務、消費品、新興產業,他們大都能言善辯,策劃能力和發現新商機的能力都很強,展現了新浙商群體的另一面。他們讓浙江的經濟更具活力,商業格局也更加完整。

出身:始終是工人

代表人物:凌蘭芳

做工人,也要做到最出色

1970年,凌蘭芳17歲,初中畢業的他被分配到浙絲制絲二廠工作。在這家企業,他經歷了入黨提干、打倒受審、重新起用、奮起創業這幾段大起大落的人生經歷。他在這家企業里一呆就是37年。5年前,他又成為這家企業的當家人。

剛進廠的時候,凌蘭芳是一個送繭工,因為個子矮小,背不動繭包,也推不動繭車,他咬著牙練。今天的凌蘭芳步履快捷走路帶風,他開玩笑說:「這身功力就來自當年當送繭工。」

那時工廠常停電,就要人力接替電動機,把煮熟的繭子從機器的「肚子」里搖出來,一般人只搖十來下就氣喘吁吁要換人,可凌蘭芳總是越搖越猛,不服輸的精神讓這個小個子受到了大家的敬重。28歲那年,他一人一口氣把煮繭機整整搖了一個回轉,當最後一籠熟繭搖出來時,凌蘭芳臉色煞白,踉蹌幾步,栽倒在繭包上。「我老婆也就是我當時的戀愛對象,常罵我『神經病』。我知道她是心疼我,不過至今尚未有人破我這個記錄呢!」凌蘭芳自豪地說。

現在,廠報《絲綢之路報》上署名「宋儉功」的文章,員工一看就知道是凌董寫的——「宋儉功」者,送繭工也!凌蘭芳一直都把自己當作這個廠的普通工人。

剛進工廠那會,他常給沒文化的工人念報紙寫家信打開水點心,樂於助人。凌蘭芳很快被組織上作為人培養,21歲就當上了大企業的黨委書記。但是到了後期,凌蘭芳被看作「篡黨奪權的野心家」,受到了嚴厲審查,每天在車間里「監督勞動」,有時達到11個小時。那些朴實的工友,雖然弄不明白一個年輕人轉眼間的沉浮,但是出自內心的憐憫和同情讓凌蘭芳感受到一絲溫暖。許多員工偷偷地給凌蘭芳送吃送糧票,幫他縫補衣服,說些安慰的話——在當時的環境里,這樣做是有可能受牽連的。

凌蘭芳至今回憶到這些情景仍然感動不已。所以盡管現在他已經接手工廠成了當家人,還是把工人們當作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樣對待。

能在一家企業從頭堅持到底的知名浙商不多,就像只談了一次戀愛就結婚並且相守到老的夫妻一樣難得。杭州機床集團董事長朱金根也是一個。他們的所有人生足跡都離不開他們持續了幾十年的「第一份工作」,投入的感情自然不用說了。多年後他們成了企業的當家人,特點也非常明顯:他們關心員工,企業文化做得好;同時,這樣的大廠有不少的老員工,除了創業,這樣的企業家承擔著更多的社會責任。

采訪了這么多企業家的「第一份工作」,不是為了獵奇,而是為了說明,人生重要的不是在起步,而是在轉折。未來的掌控者,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誰能想到,日本佳能的開創者之一御手洗的第一份工作是做北海道大學附屬婦產科的助手;又有誰能想到商界巨擘王永慶最初只是個茶樓跑堂;人們恐怕也不知道戴爾的創立者邁克·戴爾的第一份工作還和中國有點關系,他在一家中國餐館當過小工……

誰都有過年少無知,誰都有過書生意氣,人生起步不容易,但在少年時卻沒有那麼看重選擇,似乎時間多的是,還有無窮盡的明天等著我們去折騰,去拼搏。昨天與一位五十多歲的朋友聊天,他感嘆,小時候總覺得日子很長,年紀越大,日子好像越過越快,一眨眼,竟臨近退休了。人生在世,本如白駒過隙,珍惜今天,就是珍惜生命。

第一份工作,與成功可能有關,也可能無關。不管你現在在干什麼,不代表你將來也干什麼。未來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7、得了骨質增生應該怎樣做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你好!骨質增生,是骨骼的一種退行性變化;系關節軟骨退變引起新生骨增生的慢性骨關節病。別擔心 ------可以採用【中醫拯骨水】外塗,強力滲透治療,效果很好! ------ 有什麼不清楚的 可以加我咨詢!

8、骨質增生吃什麼葯

1、透骨草12克,桂枝24克,紅花10克,川椒8克,地膚子、千年健、防風、赤芍、獨活各6克,研成粗粉混勻,用白酒拌勻,分裝2個布袋,蒸熱,放在患處熱敷,兩袋交替敷1小時,每天一次,每劑葯用5次,治2個月治癒。

2、取狗骨頭150克,砸碎炒黃,白酒(50度以上)500毫升浸泡,3日後用生薑蘸酒擦患處,1日3次(最好同時喝此酒1蠱),需用半月可治癒。

3、取紅花(中葯店有售)50克,浸泡在500毫升米醋中,1周後便用可來塗擦患部,使其軟化、消除,痊癒。
4.川芎500克,山奈100克,研細混勻,取50克,用陳醋調成糊狀,攤在紗布塊上包好,放在碗中,上面用另一隻碗扣住,放在鍋中蒸5--6分鍾,趁熱將葯包敷在骨質增生處,外部固定,2--3小時後解下,再將葯包蒸一次,趁熱再敷2小時左右,一天內十敷十解,一劑葯可連用2--3天,治一個月治癒。

5、土牛膝60g,六月雪根30g,羊躑躅根(去外皮)3g,威靈仙30g。水煎,沖黃酒服。

6、紅楤木根30g,凌霄根30g,山蒟30g,石豆蘭30g,虎刺根15g。水煎服。

7、構樹葉120g,艾葉60g。煎湯熏洗。

8、用花蛇(銀環蛇)4條,威靈仙72克,當歸、土元、血竭、透骨草、防風各36克,共研細末,過篩。日服2次,每次3克,開水送服。

9、取活蚯蚓數條加白糖適量,使其化為粘液,塗抹患處,覆以干凈白紙,紙外再包白布,用暖水袋加熱至適量溫度,反復加熱,直至粘液燙干為止。每天2次。

10、當歸、羌活、紅花、白芷、制乳香、制沒葯、桃仁、透骨草、鬱金、降香、木瓜、補骨脂、土元、黃柏、青鹽各12克,水煎。先熏後洗,每天2次,15天為一療程。兩付即好。此方對腳跟骨刺格外有效。

與養生堂蜈蚣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