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農夫養生

農夫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13 09:35:59

1、經常喝農夫山泉礦泉水有害嗎?

不好,至少應該喝點知白開水。
礦泉水是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礦物質,但是首先你得保證你喝的是水源和罐裝,運輸售賣過程中都沒被污染道的礦泉水。否則你也喝進了細菌。
另外礦泉水是常溫或者冰的,專對於身體來說都是涼的,從養身的角度講,接近體溫的水和食物不僅對胃好,而且易吸收。
每天攝入適量的水有助於排出毒素,增加身體水分,建議可以以喝溫開水為主,屬其次攝入湯類,果汁,乳類。這樣身體會更加健康。

2、養生七賢

大暑之後,時序到了立秋。秋是肅殺的季節,預示著秋天的到來。歷書曰:「斗指西南維為立秋,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示,谷熟也。」這時太陽黃經為135度。從這一天開始,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由熱逐漸下降。有諺語說:「立秋之日涼風至」,即立秋是涼爽季節的開始。但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幅員廣大,緯度、海拔高度不同,實際上是不可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涼爽的秋季的。從其氣候特點看,立秋由於盛夏余熱未消,秋陽肆虐,特別是在立秋前後,很多地區仍處於炎熱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稱`。氣象資料表明,這種炎熱的氣候,往往要延續到九月的中下旬,天氣才真正能涼爽起來。
立秋日對農民朋友顯得尤為重要,有農諺說:「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這是說立秋日如果聽到雷聲,冬季時農作物就會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氣晴朗,必定可以風調雨順的過日子,農事不會有旱澇之憂,可以坐等豐收。此外,還有「七月秋樣樣收,六月秋樣樣丟」,「秋前北風秋後雨;秋後北風干河底」的說法。也就是說,農歷七月立秋,五穀可望豐收,如果立秋日在農歷六月,則五穀不熟還必致歉收;立秋前颳起北風,立秋後必會下雨,如果立秋後刮北風,則本年冬天可能會發生乾旱。
在我國封建社會時期,還有立秋迎秋之俗,每到此日,封建帝王們都親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設壇迎秋。此時也是軍士們開始勤操戰技,准備作戰的季節。由此可見立秋日為何種天氣是如此的重要。
立秋是進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記載:「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在秋季養生中,《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此乃古人對四時調攝之宗旨,告誡人們,順應四時養生要知道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要想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就要順應之,遵循之。整個自然界的變化是循循漸進的過程,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獲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皆以養收為原則,具體地講,把中醫理論中,事物屬性的五行(木、火、土、金、水)分類歸納:如自然界中的五音(角、征、宮、商、羽);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青、赤、黃、白、黑);五化(生、長、化、收、藏);五氣(風、暑、濕、燥、寒);五方(東、南、中、西、北);五季(春、夏、長夏、秋、冬)。人體中的五臟(肝、心、脾、肺、腎);六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五官(目、舌、口、鼻、耳);五種形體(筋、脈、肉、皮毛、骨);五種情志(怒、喜、思、悲、恐);五聲(呼、笑、歌、哭、呻)。由此可見,秋內應於肺,肺在志為悲(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之情緒,所以在進行自我調養時切不可背離自然規律,循其古人之綱要「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一、精神調養: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二、起居調養: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卧早起,與雞具興」早卧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熱未盡,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因而著衣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易受涼感冒。

三、飲食調養;《素問·臟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可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盡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秋時肺金當令,肺金太旺則克肝木,故《金匱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說。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更有主張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陰潤燥者。總之,秋季時節,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四、運動調養:進入秋季,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每人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這里給大家介紹一種秋季養生功,即《道臧·玉軸經》所載「秋季吐納健身法」,具體做法:清晨洗漱後,於室內閉目靜坐,先叩齒36次,再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裡液滿,漱練幾遍,分三次咽下,並意送至丹田,捎停片刻,緩緩做腹式深呼吸。吸氣時,舌舔上齶,用鼻吸氣,用意送至丹田。再將氣慢慢從口中呼出,呼氣時要默念哂字,但不要出聲。如此反復30次。秋季堅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立秋食譜:
生地粥:
[配方] 生地黃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許。
[做法] 生地黃(鮮品洗凈細切後,用適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約30分鍾後,潷出葯汁,再復箭煮一次,兩次葯液合並後濃縮至100毫升,備用。將大米洗凈煮成白粥,趁熱加入生地汁,攪勻食用時加入適量白糖調味即可。
[功效] 滋陰益胃,涼血生津。本方還可做肺結核,糖尿病患者之膳食。
黃精煨肘:
[配方] 黃精9克,黨參9克,大棗5枚,豬肘750克,生薑15克,蔥適量。
[做法] 黃精切薄片,黨參切短節,裝紗布袋內,扎口;大棗洗凈待用。豬肘刮洗干凈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撈出待用。姜、蔥洗凈拍破待用。
以上食物同放入沙鍋中,注入適量清水,置武火上燒沸,撇盡浮沫,改文火繼續煨至汁濃肘粘,去除葯包,肘、湯、大棗同時裝入碗內即成。
[功效] 補脾潤肺。對脾胃虛弱,飲食不振,肺虛咳嗽,病後體弱者由為適宜。
五彩蜜珠果:
[配料] 蘋果1個,梨1個,菠蘿半個,楊梅10粒,荸薺10粒,檸檬1個,白糖適量。
[做法] 蘋果、鴨梨、菠蘿洗凈去皮,分別用圓珠勺挖成圓珠,荸薺洗凈去皮,楊梅洗凈待用。將白糖加入50毫升清水中,置於鍋內燒熱溶解,冷卻後加入檸檬汁,把五種水果擺成喜歡的圖案,食用時將糖汁倒入水果之上,即可。
[功效] 生津止渴,和胃消食。

醋椒魚:
[配料] 黃魚1條,香菜、蔥、姜、胡椒粉、黃酒、麻油、味精、鮮湯、白醋、鹽、植物油各適量。
[做法] 黃魚洗凈後剞成花刀紋備用,蔥、姜洗凈切絲。油鍋燒熱,魚下鍋兩面煎至見黃,撈出淋干油;鍋內放少量油,熱後,將胡椒粉、姜絲入鍋略加煸炒,隨即加入鮮湯、酒、鹽、魚,燒至魚熟,撈起放入深盤內,散上蔥絲、香菜;鍋內湯汁燒開加入白醋、味精、麻油攪勻倒入魚盤內即可。
[功效] 健脾開胃,填精,益氣。

3、有什麼好的養生節目 ?

大暑之後,時序到了立秋。秋是肅殺的季節,預示著秋天的到來。歷書曰:「斗指西南維為立秋,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示,谷熟也。」這時太陽黃經為135度。從這一天開始,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由熱逐漸下降。有諺語說:「立秋之日涼風至」,即立秋是涼爽季節的開始。但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幅員廣大,緯度、海拔高度不同,實際上是不可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涼爽的秋季的。從其氣候特點看,立秋由於盛夏余熱未消,秋陽肆虐,特別是在立秋前後,很多地區仍處於炎熱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稱`。氣象資料表明,這種炎熱的氣候,往往要延續到九月的中下旬,天氣才真正能涼爽起來。
立秋日對農民朋友顯得尤為重要,有農諺說:「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這是說立秋日如果聽到雷聲,冬季時農作物就會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氣晴朗,必定可以風調雨順的過日子,農事不會有旱澇之憂,可以坐等豐收。此外,還有「七月秋樣樣收,六月秋樣樣丟」,「秋前北風秋後雨;秋後北風干河底」的說法。也就是說,農歷七月立秋,五穀可望豐收,如果立秋日在農歷六月,則五穀不熟還必致歉收;立秋前颳起北風,立秋後必會下雨,如果立秋後刮北風,則本年冬天可能會發生乾旱。
在我國封建社會時期,還有立秋迎秋之俗,每到此日,封建帝王們都親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設壇迎秋。此時也是軍士們開始勤操戰技,准備作戰的季節。由此可見立秋日為何種天氣是如此的重要。
立秋是進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記載:「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在秋季養生中,《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此乃古人對四時調攝之宗旨,告誡人們,順應四時養生要知道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要想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就要順應之,遵循之。整個自然界的變化是循循漸進的過程,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獲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皆以養收為原則,具體地講,把中醫理論中,事物屬性的五行(木、火、土、金、水)分類歸納:如自然界中的五音(角、征、宮、商、羽);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青、赤、黃、白、黑);五化(生、長、化、收、藏);五氣(風、暑、濕、燥、寒);五方(東、南、中、西、北);五季(春、夏、長夏、秋、冬)。人體中的五臟(肝、心、脾、肺、腎);六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五官(目、舌、口、鼻、耳);五種形體(筋、脈、肉、皮毛、骨);五種情志(怒、喜、思、悲、恐);五聲(呼、笑、歌、哭、呻)。由此可見,秋內應於肺,肺在志為悲(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之情緒,所以在進行自我調養時切不可背離自然規律,循其古人之綱要「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一、精神調養: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二、起居調養: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卧早起,與雞具興」早卧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熱未盡,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因而著衣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易受涼感冒。

三、飲食調養;《素問·臟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可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盡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秋時肺金當令,肺金太旺則克肝木,故《金匱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說。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更有主張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陰潤燥者。總之,秋季時節,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四、運動調養:進入秋季,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每人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這里給大家介紹一種秋季養生功,即《道臧·玉軸經》所載「秋季吐納健身法」,具體做法:清晨洗漱後,於室內閉目靜坐,先叩齒36次,再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裡液滿,漱練幾遍,分三次咽下,並意送至丹田,捎停片刻,緩緩做腹式深呼吸。吸氣時,舌舔上齶,用鼻吸氣,用意送至丹田。再將氣慢慢從口中呼出,呼氣時要默念哂字,但不要出聲。如此反復30次。秋季堅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立秋食譜:
生地粥:
[配方] 生地黃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許。
[做法] 生地黃(鮮品洗凈細切後,用適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約30分鍾後,潷出葯汁,再復箭煮一次,兩次葯液合並後濃縮至100毫升,備用。將大米洗凈煮成白粥,趁熱加入生地汁,攪勻食用時加入適量白糖調味即可。
[功效] 滋陰益胃,涼血生津。本方還可做肺結核,糖尿病患者之膳食。
黃精煨肘:
[配方] 黃精9克,黨參9克,大棗5枚,豬肘750克,生薑15克,蔥適量。
[做法] 黃精切薄片,黨參切短節,裝紗布袋內,扎口;大棗洗凈待用。豬肘刮洗干凈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撈出待用。姜、蔥洗凈拍破待用。
以上食物同放入沙鍋中,注入適量清水,置武火上燒沸,撇盡浮沫,改文火繼續煨至汁濃肘粘,去除葯包,肘、湯、大棗同時裝入碗內即成。
[功效] 補脾潤肺。對脾胃虛弱,飲食不振,肺虛咳嗽,病後體弱者由為適宜。
五彩蜜珠果:
[配料] 蘋果1個,梨1個,菠蘿半個,楊梅10粒,荸薺10粒,檸檬1個,白糖適量。
[做法] 蘋果、鴨梨、菠蘿洗凈去皮,分別用圓珠勺挖成圓珠,荸薺洗凈去皮,楊梅洗凈待用。將白糖加入50毫升清水中,置於鍋內燒熱溶解,冷卻後加入檸檬汁,把五種水果擺成喜歡的圖案,食用時將糖汁倒入水果之上,即可。
[功效] 生津止渴,和胃消食。

醋椒魚:
[配料] 黃魚1條,香菜、蔥、姜、胡椒粉、黃酒、麻油、味精、鮮湯、白醋、鹽、植物油各適量。
[做法] 黃魚洗凈後剞成花刀紋備用,蔥、姜洗凈切絲。油鍋燒熱,魚下鍋兩面煎至見黃,撈出淋干油;鍋內放少量油,熱後,將胡椒粉、姜絲入鍋略加煸炒,隨即加入鮮湯、酒、鹽、魚,燒至魚熟,撈起放入深盤內,散上蔥絲、香菜;鍋內湯汁燒開加入白醋、味精、麻油攪勻倒入魚盤內即可。
[功效] 健脾開胃,填精,益氣。

4、保健品那個正大不老(正大必綠素)真的有效嗎

、降脂減肥,防止心腦血管疾病。飲茶與減肥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神農本草》一書早在二千多年前已提及茶的減肥作用:「久服安心益氣……輕身不老」。現代科學研究及臨床實驗證實,飲茶能夠降低血液中的血脂及膽固醇,令身體變得輕盈,這是因為茶里的酚類衍生物、芳香類物質、氨基酸類物質、維生素類物質綜合協調的結果,特別是茶多酚與茶素和維生素C的綜合作用,能夠促進脂肪氧化,幫助消化、降脂減肥。此外,茶多酚能溶解脂肪、而維生素C則可促進膽固醇排出體外。綠茶本身含茶甘寧,茶甘寧是提高血管韌性的,使血管不容易破裂。美國心臟學會《循環》雜志2002年5月刊登一份研究結果顯示,經常喝茶有助於降低因心臟病而亡的危險。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共對1900名心臟病患者進行跟蹤調查,這些患者主要是60歲以上的老人,調查結果發現,那些平均每周喝茶超過14杯以上的患者,其在心臟病發作後約三年半時間內亡的風險,比不喝茶的患者要低44%。研究還表明,即使患者平均每周喝茶少於14杯,也有可能使心臟病亡率降低28%。 2、防癌。綠茶所含的成分———茶多酚及咖啡鹼,兩者所產生的綜合作用,除了起到提神、養神之效,更具備提高人體免疫能力和抗癌的功效。近年,美國化學協會總會發現,茶葉不僅對消化系統癌症有抑制的功效,而且對皮膚及肺、肝臟癌也有抑製作用。經過科學研究確認,茶葉中的有機抗癌物質主要有茶多酚、茶鹼、維生素C和維生素E;茶葉中的無機抗癌元素主要有硒、鉬、錳、鍺等。中、日科學家認為,茶多酚中的兒茶素抗癌效果最佳。 3、抗毒滅菌。把茶用作排毒的良葯可以追溯到遠古的神農時代(約公元前2737年前),「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之說,這在《史記·三皇本記》、《淮南子·修武訓》、《本草衍義》等書中均有記載。茶聖陸羽在他的《茶經》這部1200多年前(公元780年)世界上第一部權威性茶葉著作中關於「茶的效用」中指出:「因茶性至寒,最宜用作飲料……如感到體熱、口渴、凝悶、腦疼、眼倦、四肢疲勞、關節不舒服的時候,喝上四、五口茶就顯效」。陸羽所列舉的上述症狀與典型肺炎或疑似病例就很接近。唐代醫學家陳藏器在《本草拾遺》中寫道:「止渴除疫。貴哉茶也」。著名宦官劉貞亮在《茶十德》中也把「以茶除癘氣」列為茶德之一。自唐以後,歷代茶療學也有新的類似以茶解毒滅菌敘說,但由於當時科學不發達,將具有強烈傳染性和流行性的疾病統稱為「瘟疫」或「癘氣」,雖未點明是何種細菌、病毒,但喝茶有助抗毒滅菌的事是已被證實了的。近代醫葯界對茶的保健作用研究不斷深入,美國科學家在2003年於《美國科學院學報》上報道:「茶葉中名為『茶氨酸』的化學物質可以使人體抵禦感染的能力增強五倍」。 4、長壽。綠茶對人體的抗衰老作用主要體現在若干有效的化學成分和多種維生素的協調作用上、尤其是茶多酚、咖啡鹼、維生素C、芳香物、脂多糖等,能增強人體心肌活動和血管的彈性,抑制動脈硬化,減少高血壓和冠心病的發病率,增強免疫力,從而抗衰老,使人獲得長壽。根據醫學研究證明,茶多酚除了能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的含量,還能增強微血管的韌性和彈性、降低血脂,這對防治高血壓及心血管等中老年人常見病症極為有用。茶葉中含有硒元素,而且是有機硒,比糧油中的硒更易被人吸收,美國理查德·派習瓦特博士認為:食物中加入硒與維生素C、維生素E配合成三合劑,可以延長人的壽命,而茶葉中正富含這些有益生命的奇異元素。 人的生、老、病、是不可抗拒的規律,所謂「長生不老」是假,「益壽延年」是真。飲茶長壽,古今中外的案例不可枚舉。根據宋錢易《南部新書》記載,唐宣宗大中三年(公元849年),東都(今河南省洛陽)有一位130多歲的老和尚,皇帝問他養生之道,他說「臣少也*,素不知葯,性本好茶,到處唯茶是求,或出亦日遇茶百餘碗,如常日亦不下四五十碗」。乾隆是中國封建帝王中最長壽者,在位60年,活到89歲,飲茶是他的養生妙方之一。上海市最年長的老壽星、晚清最後一名秀才蘇局仙的生活中堅持飲茶為一大習慣,他超過了象徵「茶」字構成108歲的茶壽(按:漢字的「茶」,偏旁部首可拆開為「艹」與「八十八」,合為108)活到110歲,臨終前20天為《當代詩人詠茶》專集題寫了詠茶絕句。上海市1994年獲得「壽星夫婦」桂冠的雙雙已104歲的袁敦梓、王惠琴夫婦,其長壽之道也是「每日品茶」,一般每日上午10點和下午3點飲茶。生於1896年的百歲老人廣東高州人張順,她的飲食習慣是「四不」:不抽煙、不飲酒、不暴食、不挑食;「四喜」喜粗糧、喜番薯、喜吃醋、喜飲茶。1898年8月20日生於廣東豐順縣,歷盡滄桑不改勤勞的壽星婆張蘭花,她不抽煙、不喝酒、嗜飲茶。被尊稱為「當代茶聖」的中國茶葉學會名譽理事長吳覺農教授歡慶90大壽時,談到他和夫人長壽的奧秘時,道出了平時多喝茶、多吃水果的答案。(按:吳老活到91歲,他夫人陳宣昭活到98歲。)著名數學家、上海市茶葉學會顧問、復旦大學蘇步青教授,活到101歲,每天早飯後必飲茶是他的健康長壽之道。韓國陸羽茶經研究會會長崔圭用先生,日常生活中嗜飲茶,活到100歲(2002年4月5日逝世)。印度西北部城市加普洱,有一個名叫哈比布·米亞安的老人,被當地政府正式認定的年齡為125歲,米亞安老人講他的長壽秘訣時談及他的飲食習慣,「我從來不抽煙,喝茶是我唯一上癮的東西」。埃及有一位農夫壽星,名叫扎那帝·米夏爾,他每天要喝茶6杯以上,他竟有幸活到了130歲!三起三落的壽星政治家鄧小平的養生之道之一也是愛喝綠茶。鄧小平妹妹鄧先群曾回憶鄧小平在文革中的生活時說:「我大哥喜歡喝茶。他喜歡喝四川、安徽產的綠茶,有時也喝西湖龍井茶。茶葉還是比較貴的,他杯子里的茶葉放得很多,待全泡開,要佔杯子的三分之二。我大嫂是每天上午都給我大哥泡濃濃的一杯茶。我大哥喝完了以後,剩下的茶根我大嫂接著喝,下午再給他泡一杯。」古人稱茶為萬病之葯,茶能養生,延年益壽,但貴在堅持,持之以恆,必見功效,飲茶有百益而無一害。 喝綠茶雖好,但令人遺憾的地方還很多:1、綠茶易氧化,不易保管。綠茶中的茶多酚是強抗氧化劑,因而其自身極易養化,雖然尚不可定論茶多酚就是喝茶能使人長壽的原因,但被氧化了的陳茶泡出來的茶水是咖啡紅的,也沒有茶香味,其口味就大大地變差了。2、一般人喝茶都很淡,喝不慣濃茶,因此,對於養生來說,其喝茶量就顯得不夠。3、防備「尿素茶」。什麼是「尿素茶」呢?前幾年茶葉俏銷,茶葉供不應求,一些地方的茶農就有了「技術革新」,每天上午采完茶葉,下午就往茶樹上噴尿素溶液,次日一早茶葉就又長得很長了,如此循環,茶葉產量急劇增加。所以,喝茶要認品牌看品質,切不可貪便宜。 *#~水晶~星木 回答時間 2007-12-04 17:00 檢舉 不是` 太難喝了` │.遺忘℡ 回答時間 2007-12-04 17:02 檢舉 當然了 但是要是正品才行你要懂茶 骨頭干 回答時間 2007-12-04 17:02 檢舉 樓主那你而且常喝絕對延年益壽,這個就不敢肯定咯,人有不同的體制的。綠茶葉中重要成分-兒茶素(體的自然保護神) 1. 清除自由基:兒茶素是天然的油脂抗氧化劑,抗氧 化活性甚至比維他命E還高!並且可以清除人體產生的自由基,以保護細胞膜. 2. 延緩老化:因為有清除自由基的功用,所以可以減緩衰老. 3. 預防蛀牙:因為茶葉中含有氟,所以可以使牙齒對酸的侵蝕具有較強的抵抗力.除此之外,也有臨床實驗指出,兒茶素類可以明顯地減少牙菌斑以及減緩牙周病. 4. 改變腸道微生物的分布:兒茶素類可以抑制人體致病菌(如肉毒桿菌),同時又不傷害有益菌(如乳酸菌)的繁衍,所以有整腸的功能. 兒茶素的療效: 5. 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引起人類皮膚病的病菌,並且對治療濕疹有很好的療效. 6. 除臭:兒茶素可以除去甲硫醇的臭味,所以可以去除抽煙者的口臭,並且減輕豬,雞以及人排泄物的臭味(因為兒茶素可以抵抗人體腸道內產生惡臭的細菌). 綠茶的健康功效: 1. 綠茶抗癌機制的新發現 2. 喝綠茶可抗過敏 3. 茶水漱口可預防流感 4. 喝茶可預防老年人骨折,在紅茶或綠茶中加入牛奶,更有益健康 5. 多喝茶可使心臟病人活得較長 所以我可以肯定說綠茶真的是高級保健品. An℡Díy 回答時間 2007-12-04 17:08 檢舉

5、農夫仙境養生茶怎麼樣啊

挺好喝 喝了去痘痘哦 ~~~

6、農夫山泉的維生素飲料是真的嗎?

是真的。其產品特別添加多種植物提取物(西洋參莖葉、綠茶和竹葉),同時強化了牛黃酸、B族維生素,產品口味獨特;飲用後,可以提神醒腦,補充體力,提高機體抵抗疾病的能力。

與農夫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