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習養生類氣功:道家氣功、醫家氣功、佛家氣功…(不論低級、高級)…謝謝】
都講究一種境界,練習方法不同,但對身體都是有好處的,都是不錯的養生方式。
2、宋元時期諸醫家有哪些關於氣功養生的著作?
宋元時期諸醫家重視氣功養生法的研究,也應用氣功健身及提高道德修養,防治七情內傷引起的疾病。
宋代官修方書《太平聖惠方》既有理論闡發,又有功法說明。《聖濟總錄》提出「治神」的主張,主張應用導引、服氣等法。《蘇沈良方》提倡習練「調氣法」,並認為要取得成功,要持之以恆。《養老奉親書》應用六字氣訣,防治老年病,為後世廣泛採用。
金元諸醫家,也應用氣功健身,並多有發揮。劉完素說,「飲食者調其形,起居者調其神」,李東垣認為「夜半收心,靜坐片時」可「升發元氣」,朱丹溪主張「調息養神」。
3、道傳醫家功是什麼?
道傳醫家功
眾妙之門 簡介
道傳醫家妙生有,傳緣樂悟千歲叟
醫己醫人醫天下,道定乾坤法自有
功成名就道德經,老子天下第一功
創始人李大任老師,本著天下之大任悟道參禪,拜名師百位,研究功法千門,創立道傳醫家功。
道家學說創始人老子的《道德經》是中華民族最靚麗的瑰寶,也是本門修煉的法典。《中華道藏》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智慧的精髓,道傳醫家功破譯道家道藏之百家大師真傳秘旨。
道傳醫家功是點亮智者的一盞明燈,本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善緣助醫,醫養結合為方針,廣結天下志士。借力「中國夢」的偉大時勢,弘揚道法自然之妙境。
世界有一難,必有一解
有一立,必有一破
聚千古道功道醫之精華
解人間百病百態之幽苦
化腐朽為神奇
露真經而從簡
司史談(司馬遷之父)所說: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瞻足萬物。為其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皆操,事少而功多。
陰陽也
太極線
自身修煉 把握陰陽
六通後而走遍天下
道傳醫家功見情、見性、見功力、見表法、見修行於內丹。性命修煉正如里根總統在1987年美國的國情咨文中所引用道德經的一段話:「治大國若烹小鮮」所闡明的治國之道。
道傳醫家功的最高成就:
秀才不出房,便知天下事
千歲叟,陽神通
丹道功: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入道,與天地合一也。
4、據說李時珍是醫家,也是學習傳統內家功夫是真的嗎?
是真的。李兆生先生曾經在《真元寶笈•太乙元明功》一章中引用《奇經八脈考》來證實李時珍的修為:「體內的經絡,氣化在人體內的感知循環,都是真氣於內景,隧道潛行所至,這一切唯有反觀者可照察之。」即是傳統的內家功夫修煉到一定程度,能返觀內照感覺到自己身體中的經脈運行,從而才總結出人體的經脈,才有經脈論。
5、醫家養生、佛家養生、道家養生、儒家養生、法家養生、兵家養生、縱橫家養生都為智慧養生,我們如何養生?
宮殿之上,有閑情逸致可平心品茗;
庭院之中,得仙風道雅當靜氣賞蔎;
王道之行,能寵辱不驚則隨緣啜荈;
普世之時,堪詼諧若愚且如意嘗檟。
養生之道,在當下安心,吃茶去罷~
6、醫學家 養生家和營養家有區別嗎?
我認為中國的養生學是最優的,他是從人體生活的各個方面,將生活習慣、環境、飲食等因素都考慮進去,然後從整體的角度提出百有益於健康的生活方式、調整方法。此所謂:上度醫醫未病。此處的上醫應該就是指養生學家。
醫學家(先說中醫)就主要從人體發生了疾病以後,問對病症的診斷、調理,是人體得到平衡,但是通常不會指導人們如何調整自己的習慣,達到長久的平衡。西醫的醫學家就更直接,哪裡有異常,答就用葯物消除症狀,或者直接起初病灶,很直接,但對大部分病(肺細菌性疾病)都打不到根除的效果。
營養學指西醫的學派,他的主要觀點來源於微觀,就是從分子的角度分析人體缺少哪些物質,然後通過增加此類物內質的進食(僅僅是進容食,不是攝入人體),並沒有考慮人體的內部環境變化、環境變化等因素,通常會出現吃了很多,但體內需要的依然缺乏。
7、中國古代四大名醫
中國古代四大名醫分別是:
1、中華「醫祖」扁鵲(公元前五-四世紀)
戰國時醫學家。姓秦、名越人,誕生於山東長清縣。通曉內、外、婦、兒、針灸各科。精於切脈、望色、聽聲、問診,尤擅長於推究病源。對導引,吐納和氣功等各種健身祛病之法各有建樹,著述多以失傳現存《難經》等都後人託名之作。
2、後漢神醫華佗(約公元145-208)
東漢末醫學家。義名 字元化,誕生於安徽毫縣。精通內、外、婦、兒各科。熟練的掌握養生方葯、針炙和手術等治療。首創葯物全麻術,被尊奉為外科之鼻祖。創立的《五禽戲》養生功,流傳至今。著書已佚。現存《中藏經》等是後人託名之作。
3、明代「醫聖」李時珍(公元1518-1593)
明醫學家,字東壁號瀕湖。湖北蘄春人。著重葯物研究,重視臨床實踐。所著《本草綱目》是我國葯學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被稱作「東方醫學的巨典」他還著有《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脈訣考證》等流傳於世。
4、中醫「方祖」張仲景(生卒年月不可確考)
東漢末醫學家.名機,誕生於河南南陽縣著《傷寒雜病論》是我國第一部臨床治療學方面的巨著,經後人整理成《傷寒論》、《金匱要略》兩書。分論外感熱病和內科雜病。所倡六經分證和治原則成為指導後世醫家臨閑寶踐的基本准繩。
~~~~~~~~~~~~~~~~~~~~~~~~~~~~~~~~~~~~~~~~~~~~~~~~~~~~~~~~~~~~~~~~~~~~~~~~~
此外著名醫家還有:
——葛洪(二八三-三六三)
晉、醫學家。煉丹行家,道教理論家。對化學、醫學、葯物學、養生行等著造詣精深。著述包括天文、潮汐、軍事、兵法、人物傳記、雜記、氣功等是世界制葯化學的先軀。現存所著《肘後儲急方》包括各科醫學、其中有對肺結核、麻風、天花、恙蟲病等世界最早的記載,開創了中醫傳染病學和臨床症學的先河。
——皇甫謐(二一五-二八二)
魏晉問醫學家、幼名靜字士安、自號玄晏先生。誕生於甘肅平涼縣西北朝那鎮。博學多才,對經史各家及文字史等都有很高的造詣。他還是我國第一個研究人口問題的學者。中年刻苦鑽研醫學,編著的《針灸甲乙經》總結了晉以前的針灸學成就,是針灸學的經典著作。
——錢乙(公元 1020 -1101)
宋.著名兒科醫學家。字仲陽,山東東平縣人。曾任太醫丞。精通內、外、婦、兒各科,尤以兒科造詣最高。被尊為中醫兒科鼻祖。著述多已失傳,謹有《小兒葯證直訣》流傳至今。書中載述的五臟補瀉諸萬為後世醫家廣為採用。
——孫思邈(五四一-六八二)
唐、醫學家。陝西耀縣孫家塬村人。對中醫學的生理、病理、診斷、治則、葯物、方劑等基礎理論,以及臨床各科的診療方法等均有精闢的論述。所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內容豐富,涉及面廣,豐富了中國醫學寶庫。
——葉天士(一六六七-一七四六)
清、醫學家。名桂號香岩,江蘇吳縣人。精通內外婦兒各科,並有重要的建樹,尤其對一些疑難重危病症的治療有獨到之處。著《溫熱論》對溫病的理論、診斷、和治療的發展起了重大的作用。是溫病學的奠基人。後人根據葉氏所存醫案整理成冊,還出現了一批託名著作。
——朱丹溪(一二八一-一三五八)
元醫學家,名震亨、字彥修誕生於浙江羲與縣赤岸鎮在學術上強調養陰和瀉火二法,被稱為「養陰學派」的鼻祖對火症的治療有精闢的論述在熟性病的治療方面有重要的指導價植。著有《局方發探》、《格致餘論》、《素問糾略》、《本草衍羲補遺》、《傷寒辨疑》、《外科精要發探》等。
8、比較正宗的醫家氣功有哪幾種
易筋經,八段錦,少林內功都不錯的,特別是易筋經覺得不錯,可以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