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老年養生試題

老年養生試題

發布時間:2020-07-13 08:48:49

1、老年人養生知識

北京電視台的養生堂

2、老年人養生方法有哪些?

老人養生保健的方法
1、睡:即睡好覺,保證睡眠充足。老年人要學會有規律地生活,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保證一天有8小時的睡眠時間。 
2、保:即保持大腦的活力。老年人要多用腦,如堅持讀報看書,繪畫下棋,培養各方面的興趣愛好。研究表明,一個經常用腦的65歲老人,其腦力並不比不愛動腦的35歲的青年人差。
3、轉:即轉換不同性質的運動。在較長時間的單調工作或讀書、寫作後,應及時轉換另外不同性質的活動,使大腦神經鬆弛而不過分疲勞,使腦力保持最佳狀態。
4、活:是指活動手指,俗話說心靈手巧。經常活動手指,做兩手交替運動及轉動健身球,可以刺激大腦兩半球,有健腦益智、延緩大腦衰老的作用。
5、參:即參加社會活動和體育活動。結交年輕朋友,以接受青春活力的感染,經常保持愉快的情緒,脫離孤僻的生活環境。
6、聽:即聽優美動聽的歌曲。優美的旋律可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使人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歡樂感覺。
7、調:即調節飲食。做到粗細混雜,葷素搭配,兼收並蓄,多吃維生素和礦物質豐富的紅棗、牛奶、豆漿、蛋黃、桑椹、芥菜、芝麻、核桃仁、百合、豬腦、豬心、黑木耳以及大部分蔬菜水果;少吃些動物脂肪和含糖類食物。

老人保健注意事項
一忌久坐,久坐者傷肉。
坐是消除疲勞的一種必要的休息,但久坐易使肌肉衰退與萎縮。故老人應多參加適合自己的戶外活動,加強肌肉鍛煉,以增強體質。
二忌久立,久立者傷骨。
老年人氣血運動全靠動靜結合調節平衡,如果一直站立不動,就會影響氣血運行,使人體部分組織和細胞營養失調,出現氣滯血凝,從而招致疾病。 
三忌久視,久視傷血。人到老年,如果久視就會傷血耗氣,產生頭暈目眩等症。故老年人看報或看電視、電影應控制在一至二小時之內,不宜連續觀看。
四忌久卧,久卧傷氣。
適可而止的睡眠對老年人健康有益,久睡則身體軟弱。要順應四時,春夏季晚卧早起,秋季應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 
五忌久靜,久靜傷神。過分安靜、寂寞、無聊、孤獨的處境,會使老人變得精神不振,性情孤僻,喪失生活信心,導致健康狀況下降。另外,優美的音樂使人輕松愉快,精神煥發。故老年人應有適當的良性聲刺激,以增進身心健康。

3、老年時期的養生方法主要有哪些復習題

常梳頭 每日至少要梳頭兩次,每次60餘梳,可明目、清腦、祛風、活血,增進腎功能,防脫發,促進頭部血液循環。經常堅持必然受益。
常擦面 每次洗臉後,用雙手擦面部10餘次,按摩與刺激面部的穴位。能促進面部血液循環,振奮精神。
常運目 長時間用眼睛後,要先遙轉眼球,再閉目靜養,視力特別明亮。方法是:眼球從左而上,從右而下,往返調整10餘次,使眼部的肌肉得到充分運動與調節。
常按耳 按摩雙耳能補腎、健腦、防耳聾。方法是用雙手按摩耳輪,不拘次數,以發熱為度。耳部有五臟六腑對應的穴位,稱之為耳穴,常按摩耳部能起到刺激耳穴的良好作用。
常叩齒 每日早晨叩齒30餘次,能生津、健齒,食之有味。方法是上下牙齒叩響,能促進口腔唾液腺體的分泌;津液咽下有利於健康。
常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如不經常運動,肌肉、關節就會萎縮。方法是腰常伸、腹常收、肢常搖,經常做體操,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體力與腦力勞動。
常沐浴 沐浴有多種,溫泉浴、日光浴、清水浴、空氣浴、沙子浴、泥土浴等。可根據條件與身體狀況選擇與應用。
常洗腳 每晚臨睡前用適度的熱水洗腳,是保健的秘訣之一。洗腳後按摩湧泉穴30餘次,有利於睡眠與保健,冬季更是大有裨益。
常養氣 要做到主動養精氣,應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暢,遇事不怒,思想寬廣,飲食有節,起居正常,勞逸結合,鍛煉至上,增強抵抗力。中醫認為「氣行則血行」,是健康之根本。
常養精 腎虛者易患腰痛、膝軟、頭暈、耳鳴、失眠、心悸、牙動、精神不振、生殖功能早衰等病狀。只有採用「養精、保腎、節欲」措施,才能治療上述病症,達到健康長壽。
講營養 營養是生命的物質基礎,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缺一不可。葯食並養,以食為主;葷素兼備,以素為主。
講衛生 飲食要謹慎,蔬菜水果要洗凈;飯前洗手,飯後漱口刷牙;鍋碗筷勺等餐具要清潔、消毒;平時衣著及居住環境應干凈衛生。
-
常歡笑 笑時胸部、肺部擴張,呼吸增強;笑在肚裡,產生胃液,幫助消化,增進食慾,促進代謝;笑在全身,興奮整體,睡眠香甜,精神振奮,心胸開闊,工作起勁。笑是一門學問,常笑、微笑、大笑都能有效的治療人們的神經衰弱、抑鬱症等精神性疾病。但笑也一定要有度,尤其是患者有高血壓、心臟病、心肌梗死等病者,不可以大笑,只能微笑。
常養神 神指心力、心勁。神是身體之主、生死之本、善惡之源。八小時工作要專心至致,其餘時間與雙休日要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寄情趣於一技之長,以樂促健康。
常歡心 緊張、焦慮、恐懼是健康的大敵。中醫要求做到「精神內守,不可七情太過」。對於各種不良的刺激要沉著應對,冷靜處理,化險為夷。古人說得好:心誠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孔子也說:「樂而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4、跪求,關於老年人健康與保健的15個常識問答題?

老年人免疫力與保健常識 簡介:在人生的旅途中,進入老年或離退休是一個大的轉折,這一轉折將給他們心理狀態、生理機能、生活規律、飲食起居、人際關系、社會交往等帶來很大變化,其中以心理變化更為突出、更為重要。失落、孤獨、氣怒、悲觀等不良情緒長期下去將導致食慾減退、睡眠不好、免疫機能下降、老年性疾患加重,尤其是老年人最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 現在全社會都在關心中老年人的健康問題,老人的健康,不只是一個人的問題。「家有一老,一家之寶」。一家人注重的健康問題,最重要的是老人的健康。老人是一家的健康核心,老人的健康關繫到一家人的幸福與安寧。老人生病,會給一家人帶來不便。所以,關心老人健康,也是一個社會話題。但是,有關專家認為,目前老人保健觀念很強,但是保健的知識卻很缺乏,容易給一些打著保健旗號騙錢的人製造可趁之機。所以,老人健康知識的學習是一個家庭學習的重要方面。 老人保健想提高自身免疫力需要有科學的保健配方和必備的保健常識,在正確的引導下才可能確保老人的健康。 本書正是基於此理,從正確認識人體免疫系統及免疫功能,進一步提高對增強自身免疫力的認識,探討老人的保健問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你去買《老年人免疫力與保健常識》

5、老年人營養保健與膳食保健試卷答案

1.營養需求 營養是維持生命的基本保障,是促進、維護、恢復健康的基本手段。老年人必須針對其特殊需求,全面、適量、均衡地攝入營養,以延緩衰老、抵抗疾病、維護健康。(1)蛋白質:由於體內代謝過程以分解代謝為主,且蛋白質的合成能力差,因此對蛋白質的攝入要求應為:質優量足。老年人每日蛋白質的攝入以每公斤體重1.0~1.2g為宜;應盡量選擇供給生物利用率較高的蛋白質,其攝入量應占蛋白質總量的50%以上,如豆類、魚類。切忌攝入過多的蛋白質,以免加重其消化功能和腎臟的負擔、增加體內膽固醇的合成,如多食蛋類、動物內臟等。(2)熱量:由於基礎代謝下降、體力活動減少,其熱量的消耗也相應減少,故每日總熱量的攝入量必須適當加以控制,以免多餘熱量轉變為脂肪儲存體內。老年人應根據自身特點,將每日熱量攝入控制在6.72~8.4MJ即可;其中60%~70%由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提供,20%~25%由膳食中的脂肪提供,10%~15%由膳食中的蛋白質提供。(3)糖:由於對糖類代謝功能下降,攝入過多容易導致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但攝入過少,又會增加蛋白質的分解。因此,老年人可適量選擇一些含有果糖的飲食,如蜂蜜、某些糖果、糕點等。但對於患有糖尿病、冠心病及肥胖的老年人,應限製糖類的攝入,包括大米、麵粉、高粱、蕎麥、甘薯等。(4)脂肪:由於膽質酸減少、脂酶活性降低,對脂肪的消化能力下降,因此脂肪的攝入量不宜過多。老年人每日脂肪攝入量以50g為宜,應減少膳食中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攝入量,以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為主;即減少豬油、牛油、羊油等動物性脂肪的攝入,適當攝入花生油、豆油、玉米油和菜油等植物脂肪。(5)無機鹽和微量元素:由於合成維生素D3的能力減退,影響鈣的吸收,特別是絕經後的女性,由於內分泌功能的衰退,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甚至骨折;還可能因為鐵的儲備降低,在少量出血時發生貧血;因此,應根據自身需求,主要補充無機鹽和微量元素,如鈣、鐵等。我國營養學會建議老年人每日鈣的供給量為800mg.(6)維生素:由於消化、吸收功能的減退,容易引起維生素缺乏,故應攝入富含維生素的飲食,以增加機體抵抗力、延緩衰老。(7)水分:由於結腸、直腸肌肉萎縮,排便功能減退,容易引起便秘,故應每日保持充足水分的供給,一般每日飲水量為1000~2000ml,以保持尿量在1500ml;但對於患有心臟、腎臟疾病的老年人,每日水分攝入量不宜過多,以免加重心臟和腎臟的負擔。2.飲食保健原則(1)營養比例適當:在飲食中,應首先確保營養的均衡。在保證攝入足夠蛋白質的基礎上,應限制熱量的攝入,選擇低脂肪、低糖、低鹽、高維生素及富含鈣、鐵飲食。(2)食物種類多樣:各種食物中所含營養素成分不同、營養價值也不同,應食用多種食物,充分利用營養素之間的互補作用,以滿足機體的需求。在選擇食物時,應注意粗糧和細糧的搭配、植物性食物和動物性食物的搭配、蔬菜與水果的搭配。(3)科學安排飲食:應科學安排飲食的量和時間。每日進餐定時定量,早、中、晚三餐食量的比例最好約為:30%、40%、30%,切勿暴飲暴食或過飢過飽。(4)注意飲食衛生:保持餐具的清潔;不吃變質的食品;應用健康的烹飪方法製作食品,少吃腌制、煙熏及油炸食品。(5)進食宜緩、暖、軟:進食時應細嚼慢咽,不宜過快;食物的溫度應適宜,不宜過冷或過熱;食物以松、軟為宜,有助於消化。(6)戒煙、限酒、少飲茶:吸煙可使血中二氧化碳濃度增高、血脂升高;過度飲酒可增加腦血栓形成的幾率;飲濃茶對胃腸道產生刺激。3.老年健腦食物(深色綠葉菜〕蛋白質食物的新陳代謝會產生一種名為類半胱氨酸的物質,這種物質本身對身體無害,但含量過高會引起認知障礙和心臟病。而且類半胱氨酸一旦氧化,會對動脈血管壁產生毒副作用。維生素B6或B12可以防止類半胱氨酸氧化,而深色綠葉菜中維生素含量最高。〔魚類〕魚肉脂肪中含有對神經系統具備保護作用的歐米伽—3脂肪酸,有助於健腦。研究表明,每周至少吃一頓魚特別是三文魚、沙丁魚和青魚的人,與很少吃魚的人相比較,老年痴呆症的發病率要低很多。吃魚還有助於加強神經細胞的活動,從而提高學習和記憶能力。〔全麥製品和糙米〕增強肌體營養吸收能力的最佳途徑是食用糙米。糙米中含有各種維生素,對於保持認知能力至關重要。其中維生素B6對於降低類半胱氨酸水平最有作用。〔大蒜〕大腦活動的能量來源主要依靠葡萄糖,要想使葡萄糖發揮應有的作用,就需要有足夠量的維生素B1的存在。大蒜本身並不含大量的維生素B1,但它能增強維生素B1的作用,因為大蒜可以和B1產生一種叫「蒜胺」的物質,而蒜胺的作用要遠比維生素B1強得多。因此,適當吃些大蒜,可促進葡萄糖轉變為大腦能量。〔雞蛋〕雞蛋中所含的蛋白質是天然食物中最優良的蛋白質之一,它富含人體所需要的氨基酸,而蛋黃除富含卵磷脂外,還含有豐富的鈣、磷、鐵以及維生素A

6、老年人養生從哪些方面做起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長壽秘訣,養生足療。

「人之有腳猶如樹之有根」無論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養生首先從腳部開始。

7、中老年養生

談及老年病,大多數人可能會認為那是老年人的事,至少也應該是退休以後的事。

據有關資料統計,近年來,40歲左右的中年人死亡率大幅上升,男大於女,常見的死亡原因有:心肌梗死、腦出血等心腦血管疾病,而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發病率也趨於年輕化。

為什麼中青年人就患上了老年病?其主要原因就是中青年人工作壓力大、生活無規律、飲食不合理等。「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延遲這些疾病的發生,必須做到預防為主。中青年時的過度消耗與透支,可使組織器官提前衰老,過早地發生老年病,等到六七十歲時才開始養生,已經太晚了,各臟器組織的衰老已不可逆轉。所以說養生要從中青年開始。中青年該怎樣養生呢?

□生活要有規律

談到生活規律,就是指一天安排要形成良好的規律,如起居有常,根據每個人習慣早睡早起,或晚睡早起,以不睡懶覺為好。一日三餐要定時,如早餐6點半,午餐12點,晚餐6點半應相對固定。可根據一年四季適當調整起居飲食時間,也就是中醫所說的「順應四時」。生活有規律可以使人體各個系統功能較為正常,有利於營養的消化吸收,使人有充沛的體力去工作。

冬季應該早睡晚起----傳統養生學認為,人生於天地之間,其生命活動就要與大自然的變化保持一致,需要根據四季氣候變化的規律而改變自己的日常生活規律,以順應自然,這就是「天人相應」的思想。

□飲食要合理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質極大豐富,工作、社會交往頻繁,一些人外出就餐機會增多,這樣極易造成飲食的不合理。如暴飲暴食、食無定時、食無節制、挑食偏食,日久就會造成營養過盛,或營養素的不均衡,從而出現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多種飲食不合理造成的疾病。中醫說,「高粱厚味,足生大疔」,說的就是多食肥甘厚味,可使人生瘡長疔。過量飲酒可造成ā脂肪肝及酒精性肝硬化。所以要想飲食合理,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家吃飯,因為家裡可根據身體情況做到營養合理,葷素搭配,食量適度。人到中年後,要多吃蔬菜、水果、高蛋白(如牛奶、雞蛋等)、低脂肪。這樣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或延遲一些中老年性疾病的發生。

巧食五味 科學養生----人們的口味千差萬別,酸、甜、苦、辣、咸,各不相同。中醫養生認為,為了健康,各種味道的食物都應該均衡進食。

□堅持適當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但如何運動,運動量多大為宜,卻不是每個人都能科學把握的。我認為最好的運動是散步,這是大多數人都容易做到、容易堅持的。可根據每個人的體質等因素選擇步行的長度,一般來講,路程以3~5公里為宜。晨起或晚飯後均可進行。散步是有氧運動,好處很多:有助於消化系統,對慢性胃炎可起輔助治療作用;防止腿腳的退化;提高心肺功能;降低血壓;還可以使人精力充沛、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睡眠質量等。對於中青年人來說爬樓梯也是一項很好的運動。工作或生活在高層建築的人,可選擇逐漸增加的方式鍛煉,如先爬3層,一個月後增加1~2層,逐步增加至10層左右,每天爬2~3次,同樣能達到鍛煉目的。當然,40歲以上的人最好不要爬樓梯,因為年齡偏大,關節過多負重可促進老化。

現在有一些人因為工作忙,每周只能抽出1~2小時運動,這是遠遠不夠的。要想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還是要選擇易掌握、易堅持的運動項目。

人們都知道體育鍛煉對健康的重要性,一方面,適度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調節和興奮大腦神經中樞,增強和提高免疫力;另一方面,運動還可以增加飲食,提高睡眠質量。但在鍛煉身體的時候,要把握好鍛煉前、鍛煉中和鍛煉後這三個環節,這樣才能達到鍛煉的最佳效果鍛煉身體不能由性而為。

8、關於老年人養生

多吃芹菜、豆腐,適量喝些醋,對身體有益。盡量不要吃
豬肉,動物內臟,雞蛋,尤其是鯉魚的卵要慎重。
參考資料:醫生的建議
高血壓飲食治療原則
血壓病人的飲食治療,是以減少鈉鹽、減少膳食脂肪並補充適量優質蛋白,注意補充鈣和鉀,多吃蔬菜和水果、戒煙戒酒、科學飲水為原則。
①飲食宜清淡:提倡素食為主,素食方式可使高血壓患者血壓降低。因此高血壓患者飲食宜清淡,宜高維生素、高纖維素、高鈣、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總脂肪小於總熱量的30%,蛋白質占總熱量15%左右。提倡多吃粗糧、雜糧、新鮮蔬菜、水果、豆製品、瘦肉、魚、雞等食物,提倡植物油,少吃豬油、油膩食品及白糖、辛辣、濃茶、咖啡等。
②降低食鹽量:吃鈉鹽過多是高血壓的致病因素,而控制鈉鹽攝入量有利於降低和穩定血壓。臨床試驗表明,對高血壓病人每日食鹽量由原來的10.5克降低到4.7—5.8克,可使收縮壓平均降低4—6毫米汞柱。
③戒煙、戒酒:煙、酒是高血壓病的危險因素,嗜煙、酒有增加高血壓並發心、腦血管病的可能,酒還能降低病人對抗高血壓葯物的反應性。因此對高血壓病人要求戒煙戒酒,戒酒有困難的人也應限制飲酒。
④飲食有節:做到一日三餐飲食定時定量,不可過飢過飽,不暴飲暴食。每天食譜可做以下安排:碳水化合物250—350克(相當主食6—8兩),新鮮蔬菜400—500克,水果100克,食油20—25克,牛奶250克(毫升),高蛋白食物3份(每份指:瘦肉50~100克,或雞蛋1個,或豆腐100克,或雞、鴨100克,或魚蝦100克。其中雞蛋每周4~5個即可)。
⑤科學飲水:水的硬度與高血壓的發生有密切的聯系。研究證明,硬水中含有較多的鈣、鎂離子,它們是參與血管平滑肌細胞舒縮功能的重要調節物質,如果缺乏,易使血管發生痙攣,最終導致血壓升高,因此對高血壓患者,要盡量飲用硬水,如泉水、深井水、天然礦泉水等。
益於降壓的食物

與老年養生試題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