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不如修心

養生不如修心

發布時間:2020-07-13 08:43:12

1、修身養性,最主要的就是修心嗎?(我覺得不是)修心之後就是心理修養嗎?

修身多指學習待人接物,學習交往禮儀,勤儉努力,對內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對外結交天下豪傑,刻苦上進,力爭有為
修心則指平靜內心,減少慾望,調節情緒,增強自身對外界的感情,;不要追名逐利,做事要適可而止,等等。
修身注重理性與行為,修心注重性,情和倫理道德。
修身養性
解釋 修心:使心靈純潔;養性:使本性不受損害。通過自我反省體察,使身心達到完美的境界。

修心養性,就是讓人心不致動盪不安,達到陶冶情操,平衡心態,事事想得通,順其自然規律,積極適應環境,把握好自己的情緒,做到控制好自己心情,不生不切實際的妄念。這樣人體心情處在心平氣和狀態下,生理功能平和有序,達到了養生保健,心理平衡,心態良好,這種狀態就有利於身心健康。
個人修心養性的概念就是個人認識、情感、意志、信念、言行和習慣的修煉和涵養。一個人只有通過自覺地遵循社會道德體系的要求,更好地履行個人的社會義務,並不斷地提升個人的人生境界,才能修養成良好的內在素質。

2、不若求智明悟於天地, 不若修心無愧於凡世的意思?

故弄玄虛的意思,不是聖人哪能發到這等境界。

3、養生不能只養身還要養心,那麼該怎麼去養心?

養生不如養心,養心重在修心,是大家經常聽到的一句俗語。養生最好的方式就是心態要好,包括自己的思想、感情、情緒、意念等方面。尤其是老年人養生最關注的就是養心,擁有一個良好的心靜,讓自己快樂健康的渡過每一天。

養心時候就是盡量的保持安靜,保證充足的睡眠以及睡眠質量,對於老人或者是心臟功能不全的人來講,要保持自己的衛生干凈,夏天時候天氣熱要多洗澡,冬天也要經常用熱毛巾擦身子,多喝水身體有足夠的水分,保證大便的通暢,患者盡量不去人多的地方。

養生不如養心,養心就務必要修心,德高才能神凝氣定,說的在通俗就是凈化自己的靈魂。老年人養心並非是要求其保護好心臟,而是要注意自己的情緒,不可激動,心理失控對老年熱的健康帶來很大的危害。

有些人過分的懷舊,對任何的新鮮事物提不起興趣,對美好的生活也覺得淡然無味;還有的人愛攀比,總是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經常很悲觀,這些人最後都患上了抑鬱症。養心固然重要,但是這些實例都引發我們思考怎麼樣去養心修心。

養心恐怕醫生都給你開不出來葯單子,養心就是要消除不良情緒,之後讓自己的心慢慢靜下來,精心之後的最高境界又是樂心,如果你感覺自己過的很充實,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快樂的,那在養生方面就已經相當不錯了。

4、中醫認為:葯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欲養身,先養心。這話對嗎?

這個問題問的好 ,就好比是在問先有的雞還是來先有的蛋 。

下面讓我來回答你 。是先有的雞 ,因為沒有雞就沒有蛋 , 只有有雞了才能有蛋, 而雞則是由其它源物種進化來的。

同樣的道理, 心情只是一種狀態 ,它並不能決定什麼 ,只是作為一種牽制性因素存百在。 而身體卻是根本所在, 假如真的病入膏肓了, 心情再好又有什麼用?

中醫強調的修心性而能養身並不是要讓我們裝牛角尖度,問 只是想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那就是: 真正的健康來源於快樂與泰然 , 快樂與泰然則來源於清心寡慾 。這樣才有助於我們健康。 而並不是說身體就不重要了, 病入膏肓了也要強顏歡笑 。 中醫不是也強調補元氣嗎?答

5、養生修心;靜為何意

靜有幾種,以靜坐為例。1 靜坐,表示人體不動,有思維活動的意思。2靜坐,人體不動,無思維活動達到入定境界的意思。

6、修身養性和修心養性有什麼不同?

1、概念不同:

修身養性,修身:使身體健康;養性:使心智本性不受損害。通過自我反省體察抄,使身心達到完美的境界。

修心養性,修心:使心靈純潔;養性:使本性不受損害。通過自我反省體察,使身心達到完美的境界。

2、方法不同:

修身養性:十法一、 十法二、 十法三、三重境界、健腦養神、六道等。

修心養性:生活在當下、生活在這里、停止猜想,面向實際、暫停思考zd,多去感受、也要接受不愉快的情感等。

3、出處不同:

修身養性出自元·無名氏《博望燒屯》,修心養性出自在元代吳昌齡的《東坡夢》。

7、修嘴不如修心 修心不如修身 什麼意思?

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內欲齊其家者,先容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大意是說: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於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國家;要治理好國家的人,要先整頓好自己的家;要整頓好家的人,要先進行自我修養;要進行自我修養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後自我修養完善;自我修養完善了,然後家庭整頓有序;家庭整頓好了,然後國家安定繁榮;國家安定繁榮了,然後天下平定。
這是儒家思想傳統中知識分子尊崇的信條。以自我完善為基礎,通過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幾千年來無數知識者的最高理想。然而實際上,成功的機會少,失望的時候多,於是又出現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思想。「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與「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積極而達觀的態度相互結合補充,幾千年中影響始終不衰。

8、我聽別人說修佛不如修心,是不是這樣

對,也不對。

與養生不如修心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