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養生館屬於醫療市場還是公共場所
凡是無有醫療經營許可證的及醫療從業資格證的均非醫療機構,只有醫療機構一說而無醫療市場。養生館應該是一般的服務場所。
2、什麼是非葯物療法?
簡單地說,非葯物療法就是徹底調動人體自身潛力(內),充分利用外界有利因素(外),進而達到整個身心平衡和諧的養生方法。
它是內外兼顧,身心合一的性命雙修之道。
因為非葯物療法的特點和目標不局限於醫療治病的范疇,而是著眼於建立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用「非葯物」來突出它的特點。同時,也由於這種養生體系綜合集成了古往今來的經典養生方法,所以,稱之為「非葯物療法」。
這就是非葯物療法。
3、老師,零基礎,非醫學專業,想學中醫養生,該怎麼入手呢?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用心學,從基礎開始學起,我自己就是自學的,二手書攤買了個基礎教材,還有黃帝內經,對啟發,明悟用處很大,祝你成功
望採納,謝謝
4、請問非中醫專業,想進入中醫養生領域有什麼途徑?
自學考證~!也可以自考~參加些培訓什麼的!~
5、2020年食療養生也是非法行醫嗎?
2020年食療養生也是非法行醫嗎?我認為他只是作為一個參考,並不是非法行醫。
6、「以非葯理念管理健康」是養生的趨勢嗎?
「非葯理念管理健康」是新時代自我健康管理的思想產物,也是一種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它以傳統中醫「治未病」思想為指導,結合現代醫學和現代管理學的理論、技術、方法、手段,實現人體自身健康的綜合管理,從而降低疾病的發生概率,追求身體狀態的健康與平衡。
具體來講「非葯理念管理健康」可以通過非葯物的「食物療法、物理療法、心理平衡及良好的生活方式」等手段持續對自身健康加以干預改善的過程和方法。傳統的醫療手段是在出現疾病後,採用葯物進行控制治療,解決疾病的同時也給身體帶來副作用。人體具有強大的免疫系統以及細胞的自我修復恢復能力,在疾病出現之前或出現後,可以通過非葯物方式管理健康,避免不良的生活方式,激發人體自身的自凈力從而達到恢復平衡、恢復健康,提高生活健康質量的目的。而睡眠健康管理與腸道健康管理則是人體健康管理的「兩大守衛者」二者相輔相成,相互協同,相互影響,一方面提升睡眠質量,促進人體大腦、器官以及各細胞組織的休息,另一方面維護人體腸胃消化系統的菌群平衡、健康平衡就顯得尤為重要!
7、只會民間手法經絡疏通,沒有其它資格證,能辦(非醫學養生)營業執照嗎?
沒有資格證也是可以辦這種營業執照的,只不過是你不可以去為患者進行按摩和治療,需要聘用一位有這方面資質的醫生
8、非醫學專業人士為什麼要考健康管理師?
想多份選擇的工作吧!
9、養生會所有沒有行醫資格
沒有,全中國除了醫療機構,沒有任何機構有行醫資質。
會所、推拿之類的都不屬於醫療機構,是絕對不允許從事行醫行為的。
行醫資質由衛生系統認定、監管,認證時會有行醫范圍,比如骨科、內科、婦科等,獲得行醫資質的個人若要行醫,必須在合法的醫療機構內,從事被許可的行業。而會所是屬於市場行業,不屬於醫療行業,根本不是一碼事。
如果個人獲得了行醫資質,卻在不具備醫療資質的機構內行醫,屬於非法行醫。(比如某人獲得了資格,但卻在黑診所內從事診療行為,這屬於非法行醫。)
如果獲得了行醫資質,但其開展的診療行為卻不是自己被認證過的資質,那麼不管從事的機構是否為具備行醫資格的機構,都屬於非法行醫。(比如一個骨科醫生,卻做的是其他科比如兒科、心腦科的診療,那麼不管他是在黑診所還是合法醫療機構,都屬於非法行醫)。
同時,只有被認定為具備行醫資格的機構和人員,才可以開展診療行為,且必須是在審批的范圍內。比如某醫療機構被審批的項目有婦科、兒科、婦幼保健,那就只能開展這幾項醫療服務,其中所用的醫療人員,也必須在各自獲得認證的范圍內執業,並在當地衛生局備案執業地點。
機構一旦被衛生系統審批了醫療服務,那就屬於醫療機構。而會所是不屬於醫療機構的,他只能負責養生,但絕對不可以從事診療。
簡而言之,所有和「醫」字有關的機構和人員都是由衛生系統審核認定的,而會所根本和醫療機構不是一回事兒。
《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才屬於醫療機構,才是衛生局審批的。哪些什麼營業執照是由工商局發,是從事商業活動的許可,跟醫療服務沒半點關系。舉個有點誇張的例子,會所就類似酒店,其中的工作人員不需要嚴格的專業認證、頂多就是受點培訓就可以,也無權從事專業診療行為。而醫療機構是專業機構,其中的從醫人員,也必須具備相應的學歷和專業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