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生物
必修教材結論性語句總結(部分)
緒論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2. 從結構上說,除病毒以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學變化總稱,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4.生物體具應激性,因而能適應周圍環境。
5.生物體都有生長、發育和生殖的現象。
6.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特徵,使各物種既能基本上保持穩定,又能不斷地進化。
7.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第一章 生命的物質基礎
8.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一性。
9.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和在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
10.各種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絕對不能離開水。
11.糖類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12.脂類包括脂肪、類脂和固醇等,這些物質普遍存在於生物體內。
13.蛋白質是細胞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
14.核崾且磺猩
2、生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徵之一。下列關於生物生殖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高等動物與高等植物的有性生殖實
B
3、什麼是甘蔗營養繁殖
由植物體的根、莖、葉等營養器官或某種特殊組織產生新植株的生殖方式。這種生殖方式不涉及性細胞的融合,所以是無融合生殖的一種方式,屬於廣義的無性生殖范疇。如果人為地取下植物體的部分營養器官或組織,在離體條件下培養成新植株,則稱人工營養繁殖。
植物有性生殖的後代具備雙親的遺傳特性容易發生變異,而營養繁殖則不然,如高度雜合的木本多年生植物(如果樹),通過人工營養繁殖可保持母本的優良遺傳性狀。營養繁殖實質上是通過母體細胞有絲分裂產生子代新個體,後代一般不發生遺傳重組,在遺傳組成上和親本是一致的。
自然營養繁殖 不同植物類群,有不同的繁殖方式。低等植物通過孢子(無性孢子)或植物體碎片和裂片形成新個體。有些苔蘚植物表面可以產生一種特殊器官──胞芽杯,由它長出綠色胞芽。胞芽成熟後從植物體上脫落,遇到適當條件便可長成新的配子體。
種子植物的莖段,是多數植物繁殖的有效器官。例如,草莓屬的匍匐莖,即一種細長而沿著地表生成的莖,是從蓮座狀葉腋中長出,它的每個節都可以長出新的植株(圖1)。用這種方式繁殖的還有蛇莓、狗芽根、白三葉草、筋骨草和虎耳草等。許多草本多年生植物可通過變態的莖繁殖,如鱗莖、球莖、塊莖和根狀莖,這些變態莖具有貯藏食物的功能,也是營養繁殖的器官。鱗莖實際上是短而膨大的豎立苗端,肉質葉鱗包圍其生長點和花原基。由葉鱗腋間產生小鱗莖,最終脫離母鱗莖形成新植株。這種繁殖方式見於洋蔥、水仙、鬱金香、風信子、百合、大蒜和貝母等。有的百合葉腋可以長出零餘子,即小鱗莖,又叫珠芽,它脫離母體後可以長成一個新植株(圖3b)。唐菖蒲、藏紅花和小蒼蘭貝的莖是球莖。唐菖蒲球莖上有4個芽原基,這些芽原基在適當條件下可以發育形成新球莖,以後老球莖開花後死亡。在每個新球莖周圍,又可長出一些大小不同的小球莖,當他們生長1~2年以後也可達到開花階段。塊莖為肉質地下莖縮短膨大的產物,把具芽眼的馬鈴薯塊莖切成小塊栽培時,從芽眼可長出苗,再由苗端下部長出不定根。根狀莖是地下水平生長的主莖,具節和節間,葉、花軸和不定根等可從節上發生。如鳶尾、美人蕉、竹子和有毒雜草、阿拉伯高粱等都有根狀莖。許多重要經濟植物如香蕉和姜,蕨類和某些禾本科植物也是靠根狀莖繁殖的(圖2)。
植物營養繁殖圖冊
植物營養繁殖圖冊
植物營養繁殖圖冊
根是營養繁殖的另一種重要器官。例如:玫瑰、楊樹、覆盆子和懸鉤子等植物的水平根繫上可產生不定芽(根出條),並可以陸續發育出新植株。每個帶新根的苗都可移植成株。塊根為膨大肉質的變態地下根,如果把白薯可食部分的塊根放在苗床上,可長出不定芽,由不定芽莖部長出不定根,種植後由不定根又可膨大形成新的塊根。
葉和芽也能繁殖。如落地生根的肉質葉緣每一缺刻都能產生「胚」,這種胚發育到一定程度,小苗就可落地生根,並發育為獨立的新植株。過山蕨和鞭葉鐵線蕨的葉軸頂端尖細,並延伸成鞭狀,著地後即可生根,長出新的植株。浮萍和鳳眼藍等水生植物還可由葉子莖部的側芽產生新植株。龍舌蘭在開花死後,新植株可由老葉的腋芽產生(圖3)。
植物營養繁殖圖冊
人工營養繁殖 常用的方法有:①扦插,自親本植物體截取根、莖、葉或鱗片等營養器官,在適當條件下插入土中,由於它們的分生機能和再生(植物)能力,使失去的器官重新產生,並發育成為新植株。草本植物莖切割時,不定根一般由維管束附近的薄壁組織細胞產生;但在多年生木本植物中,不定根起源於維管形成層區,通常在幼嫩韌皮部的薄壁組織處產生。根據截取植物體的部位不同,可把扦插分為枝插、葉插、葉芽插和根插等。常見的枝插植物有水杉、柏樹、油橄欖、榕樹、葡萄、榲桲、月季、楊柳、檸檬、杜鵑花、山茶、冬青、丁香花、秋海棠、菊花和甘蔗等。葉扦插繁殖的植物有毛葉秋海棠、虎尾蘭和落地生根等。②壓條,將母株的枝條或莖蔓埋壓土中,生根後再與母株刈離成株。根據埋壓方法和部位的不同,壓條又可以分頂芽壓條、簡易壓條、根株壓條和高空壓條四種方式。頂芽壓條與簡易壓條的主要區別在於前者將長蔓末端埋入地下,而後者將枝條壓土後,末梢露出地面。根株壓條是把泥土堆到枝幹分枝處,埋覆枝條生根後,切刈移植。高空壓條是將空中枝條局部用土或其他介質環包,保持一定濕度,當包裹部位長根後刈取移植。印度三葉橡膠、荔枝、龍眼、柑橘、桂花和玉蘭花等植物常用此法繁殖。③嫁接,優點是可以獲得遺傳性狀優良的品種。嫁接是把一種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在另一種植物的莖或根上。前者稱為接穗,後者稱為砧木或台木。接穗一般用具2~4個芽的苗,嫁接後成為植物體的上部或頂部;砧木嫁接後成為植物體的根系部分。嫁接能否成功首先取決於接穗與砧木之間的親和性,一般來說,植物親緣關系越近,則親和力越強;此外還要取決於兩者切削麵上形成層細胞的再生能力,以及嫁接技術的好壞等因素。嫁接常用於優良果樹的繁殖,如蘋果、梨、柑橘等。
70年代以來植物組織和細胞培養也已成為植物營養繁殖的重要手段。其主要方法是採用一小塊植物體組織,在無菌條件下培養。由於植物體根、莖、葉等各種器官都可以切刈成很小的組織,每一小塊組織都可培養誘導產生新根或苗端系統,最終形成大量小植株。它的特點是可以很快獲得無病毒植株。到1980年止,已經培養成功的植物有 200多個屬,其中包括各種蘭科植物,百合、草莓、萱草、甘蔗、菊花、秋海棠、虎耳草、桉樹、油棕、印度橡膠、天竺葵、一品紅、鐵樹、垂葉榕、多蕊木、綉球、蓬萊蕉、綠蘿和霞草等。單就蘭科植物而言,已約有40個屬培養成功。目前,植物組織培養已走向工廠化,它的產品已納入商品生產范疇
4、克隆的實質是()A.有性生殖B.無性生殖C.營養繁殖D.組織培
解;克隆技術不需要雌雄交配,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結合,只需從動物身上提取一個單細胞,用人工的方法將其培養成胚胎,再將胚胎移植到雌性動物子宮內,就可孕育出新的個體.因此廣義的克隆包括扦插枝條、植物組織培養產生出幼苗、培育出多利羊、嫁接、馬鈴薯塊莖繁殖等.克隆的實質是無性生殖.
故選:B
5、由生殖器官產生新個體和由營養器官產生新個體有何本質不同
一般來說由生殖器官產生新個體是有性生殖,而由營養器官產生新個體屬於無性生殖。即本質區別在於是否經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
6、高中生物會復制的來
必修教材結論性語句總結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2. 從結構上說,除病毒以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學變化總稱,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4.生物體具應激性,因而能適應周圍環境。
5.生物體都有生長、發育和生殖的現象。
6.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特徵,使各物種既能基本上保持穩定,又能不斷地進化。
7.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第一章 生命的物質基礎
8.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一性。
9.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和在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
10.各種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絕對不能離開水。
11.糖類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12.脂類包括脂肪、類脂和固醇等,這些物質普遍存在於生物體內。
13.蛋白質是細胞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對於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重要作用。
15.組成生物體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夠單獨地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表現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細胞就是這些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形式。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
16.活細胞中的各種代謝活動,都與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有密切關系。細胞膜具一定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具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性。
17.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
18.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為新陳代謝的進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質和一定的環境條件。
19.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20.葉綠體是綠色植物葉肉細胞中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
21.內質網與蛋白質、脂類和糖類的合成有關,也是蛋白質等的運輸通道。
22.核糖體是細胞內合成為蛋白質的場所。
23.細胞中的高爾基體與細胞分泌物的形成有關,主要是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和轉運;植物細胞分裂時,高爾基體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24.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
25.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26.構成細胞的各部分結構並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緊密聯系、協調一致的,一個細胞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27.細胞以分裂是方式進行增殖,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28.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特徵),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以後,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
29.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它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進程中,但在胚胎時期達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著細胞全能性。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陳代謝
31.新陳代謝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徵,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最本質的區別。
32.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其中絕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少數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專一性;並且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值等條件。
34.ATP是新陳代謝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
35.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的過程。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
36.滲透作用的產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具有一層半透膜,二是這層半透膜兩側的溶液具有濃度差。
37.植物根的成熟區表皮細胞吸收礦質元素和滲透吸水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38.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之間是可以轉化的,並且是有條件的、互相制約著的。
39.高等多細胞動物的體細胞只有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40.正常機體在神經系統和體液的調節下,通過各個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叫穩態。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41.對生物體來說,呼吸作用的生理意義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為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二是為體內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第四章 生命活動的調節
42.向光性實驗發現: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彎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43.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往往具有兩重性。這與生長素的濃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種類等有關。一般來說,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44.在沒有受粉的番茄(黃瓜、辣椒等)雌蕊柱頭上塗上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獲得無子果實。
45.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不是受單一激素的調節,而是由多種激素相互協調、共同調節的。
46.下丘腦是機體調節內分泌活動的樞紐。
47.相關激素間具有協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48.神經系統調節動物體各種活動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
49.神經元受到刺激後能夠產生興奮並傳導興奮;興奮在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是通過突觸來傳遞的,神經元之間興奮的傳遞只能是單方向的。
50.在中樞神經系統中,調節人和高等動物生理活動的高級中樞是大腦皮層。
51.動物建立後天性行為的主要方式是條件反射。
52.判斷和推理是動物後天性行為發展的最高級形式,是大腦皮層的功能活動,也是通過學習獲得的。
53.動物行為中,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是相互協調作用的,但神經調節仍處於主導的地位。
54.動物行為是在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運動器官共同協調下形成的。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55.有性生殖產生的後代具雙親的遺傳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變異性,因此對生物的生存和進化具重要意義。
56.營養生殖能使後代保持親本的性狀。
57.減數分裂的結果是,新產生的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原始的生殖細胞的減少了一半。
58.減數分裂過程中聯會的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開,說明染色體具一定的獨立性;同源的兩個染色體移向哪一極是隨機的,則不同對的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間可進行自由組合。
59.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中。
60.一個精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形成四個精細胞,精細胞再經過復雜的變化形成精子。
61. 一個卵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只形成一個卵細胞。
62. 對於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對於維持每種生物前後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恆定,對於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都是十分重要的
63. 對於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
64. 很多雙子葉植物成熟種子中無胚乳,是因為在胚和胚乳發育的過程中胚乳被胚吸收,營養物質貯存在子葉里,供以後種子萌發時所需。
65. 植物花芽的形成標志著生殖生長的開始。
66.高等動物的個體發育,可以分為胚胎發育和胚後發育兩個階段。胚胎發育是指受精卵發育成為幼體。胚後發育是指幼體從卵膜孵化出來或從母體內生出來以後,發育成為性成熟的個體。
第六章 遺傳和變異
67.DNA是使R型細菌產生穩定的遺傳變化的物質,而噬菌體的各種性狀也是通過DNA傳遞給後代的,這兩個實驗證明了DNA 是遺傳物質。
68.現代科學研究證明,遺傳物質除DNA以外還有RNA。因為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所以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69.鹼基對排列順序的千變萬化,構成了DNA分子的多樣性,而鹼基對的特定的排列順序,又構成了每一個DNA分子的特異性。這從分子水平說明了生物體具有多樣性和特異性的原因。
70.遺傳信息的傳遞是通過DNA分子的復制來完成的。
71.DNA分子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為復制提供了精確的模板;通過鹼基互補配對,保證了復制能夠准確地進行。
72.子代與親代在性狀上相似,是由於子代獲得了親代復制的一份DNA的緣故。
73.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直線排列,染色體是基因的載體。
74.基因的表達是通過DNA控制蛋白質的合成來實現的。
75.由於不同基因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鹼基順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遺傳信息。(即:基因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就代表遺傳信息)。
76.DNA分子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決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又決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順序,氨基酸的排列順序最終決定了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的特異性,從而使生物體表現出各種遺傳特性。
77.生物的一切遺傳性狀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基因控制性狀的另一種情況,是通過控制蛋白質分子的結構來直接影響性狀。
78.基因分離定律: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兩個生物純本雜交時,子一代只表現出顯性性狀;子二代出現了性狀分離現象,並且顯性性狀與隱性性狀的數量比接近於3:1。
79.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是: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生物體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會隨著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後代。
80.基因型是性狀表現的內存因素,而表現型則是基因型的表現形式。
81.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於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幹擾的。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82.基因的連鎖和交換定律的實質是: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位於同一條染色體上的不同基因,常常連在一起進入配子;在減數分裂形成四分體時,位於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有時會隨著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換而發生交換,因而產生了基因的重組。
83.生物的性別決定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XY型,另一種是ZW型。
84.可遺傳的變異有三種來源: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
85.基因突變在生物進化中具有重要意義。它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為生物進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86.通過有性生殖過程實現的基因重組,為生物變異提供了極其豐富的來源。這是形成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對於生物進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七章 生物的進化
87.生物進化的過程實質上就是種群基因頻率發生變化的過程。
88.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其基本觀點是: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於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節,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產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的形成。
第八章 生物與環境
89.光對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90.生物的生存受到很多種生態因素的影響,這些生態因素共同構成了生物的生存環境。生物只有適應環境才能生存。
91.保護色、警戒色和擬態等,都是生物在進化過程中,通過長期的自然選擇而逐漸形成的適應性特徵。
92.適應的相對性是遺傳物質的穩定性與環境條件的變化相互作用的結果。
93.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
94.在一定區域內的生物,同種的個體形成種群,不同的種群形成群落。種群的各種特徵、種群數量的變化和生物群落的結構,都與環境中的各種生態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
95.在各種類型的生態系統中,生活著各種類型的生物群落。在不同的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和群落的結構都有差別。但是,各種類型的生態系統在結構和功能上都是統一的整體。
96.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源頭是陽光。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便是流經這個生態系統的總能量。這些能量是沿著食物鏈(網)逐級流動的。
97.對一個生態系統來說,抵抗力穩定性與恢復力穩定性之間往往存在著相反的關系。
7、植物無性生殖的趣聞和實例
番暑、甘蔗等的塊莖,塊根繁殖
桔子、柿子嫁接
牡丹、月季等花卉的分根
營養繁殖(yingyangfan)由植物體的根、莖、葉等器官或某種特殊組織產生新植株的生殖方式。這種生殖方式不涉及性細胞的融合,所以屬無性生殖范疇。
作用:
1。營養繁殖實質上通過母體細胞的有絲分裂產生子代新個體,後代一般不發生遺傳重組,所以在遺傳組成上和親本是一致的,故能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
2。在自然條件下,一些植物的營養器官均有一定的再生能力,莖或枝條能長出不定根,根上能產生不定芽,從而長成新的植物體。
如草莓的匍匐莖,洋蔥、百合的鱗莖,具芽眼的馬鈴薯塊莖,竹的根狀莖,甘薯的塊根,落地生根的肉質葉等,都能進行營養繁殖。
3。人為地取下植物體的部分營養器官或組織,在離體情況下培養成新的植株,可以實現人工營養繁殖,更有目的性,更商業化操作,更有效率
8、植物的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本質區別是什麼
有性生殖是已受精的,無性繁殖是未受精的,如營養繁殖。
9、一道必修二的生物題
選D是因為細菌等單細胞無成型的細胞核,它們只有擬核.
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於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幹擾的;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所以這里自由組合的基因指的是非等位基因。
基因的分離定律的實質是: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生物體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後代。這里分離的基因指的是等位基因。
10、無性生殖與有性生殖的本質區別在於什麼
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的根本區別在於是否有減數分裂產生配子。
注意一下:有性生殖都是專通過減數分裂實現的,但不屬一定必需生殖細胞的兩兩結合,特例,像花葯的離體培養、蜜蜂和蚜蟲的孤雌生殖都是有性生殖,而且這些生殖都沒有生殖細胞的兩兩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