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黃芪黃精養生

黃芪黃精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13 07:06:22

1、黃芪,黃精,山葯,它們一起泡水的作用

你好,黃精具有滋陰補血健脾的功效;黃芪具有益氣健脾功效;枸杞具有滋陰明目,補肝腎的作用;山葯具有補益肺脾腎的作用。
這些葯都是常用滋補之品,具有補氣健脾作用,是可以一起泡水喝的。但是個人覺得,煮水後代茶飲可能更好,更能煎出葯物的有效成分。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2、黃芪黃精黃芩什麼區別

1、形狀不一樣

黃芩肉質根莖肥厚,葉堅紙質,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總狀花序在莖及枝上頂生,花冠紫、紫紅至藍色,花絲扁平,花柱細長,花盤環狀,子房褐色,小堅果卵球形。

黃精根狀莖圓柱狀,由於結節膨大,因此「節間」一頭粗、一頭細,在粗的一頭有短分枝(中葯志稱這種根狀莖類型所製成的葯材為雞頭黃精),直徑1~2厘米。莖高50~90厘米,或可達1米以上,有時呈攀援狀。葉輪生,每輪4~6枚,條狀披針形,長8~15厘米,寬(4~)6~16毫米,先端拳卷或彎曲成鉤。

黃芩主根肥厚,木質,常分枝,灰白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細棱,被白色柔毛。羽狀復葉有13-27片小葉,長5-10厘米。總狀花序稍密,有10-20朵花;總花梗與葉近等長或較長,至果期顯著伸長。莢果薄膜質,稍膨脹,半橢圓。

2、功效不一樣

黃芩:清熱燥濕、消炎抗菌、消腫。

黃精:健脾、潤肺等。

黃芪:補中益氣,利水消腫等。

3、地理分布不一樣

黃芩主要分布中國內蒙中東部和東北三省大部,河北承德,內蒙古赤峰等幾個最具規模的主產區,是中國北方野生中葯材的主要產地之一。

黃精產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內蒙古、寧夏、甘肅(東部)、河南、山東、安徽(東部)、浙江(西北部)。

黃芪分布於俄羅斯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東北、華北及西北(甘肅、四川和西藏等),中國各地多有栽培。

3、黃芪.枸杞子.黃精.西洋參.是養生的嗎

是養生的。明目,養神,活血。枸杞子滋陰養肝,黃精補氣,對於泌尿系統病症、婦科疾病有緩解作用。另外,枸杞子可以明目,青少年也適合飲用,但每周不要超過3杯。腹瀉、火氣大者不宜飲用。 西洋參葯性較不燥熱,對於神經衰弱者,能振奮元氣,也適合年長者溫補身體,但感冒者不宜飲用。 總之感冒、腹瀉、易上火者不宜飲用。但是作為孕婦最好不要喝這個茶,孕婦只要是沒有疾病,身體正常的話是不需要用中葯來滋補調理的。容易打破身體原來有的平和,對胎兒還更不好。當然如果你有體虛乏力、怕冷、盜汗等症狀,喝上面的茶是可以治療的。如果沒有這些症狀,就不要喝。

4、國醫大師 李濟仁 80歲發明的養生茶—黃芪、黃精、枸杞、西洋參泡茶喝,西洋參可以換成人參嗎?我經常拉肚

西洋參可以補氣養陰,清熱生津。和人參的區別是西洋參是涼的,人參是溫的,而且補氣的功效還是人參的好。具體的要看你的體質問題,如果你比較怕熱,還是用西洋參好,怕冷則用人參比較好。

5、黃精、黃芪、枸杞可以放在一起當保健品長...

另外四時感冒時,就不要喝了!明目,養神,活血。枸杞子滋陰養肝,黃精補氣,對於泌尿系統病症、婦科疾病有緩解作用。另外,枸杞子可以明目,青少年也適合飲用,但每周不要超過3杯。腹瀉、火氣大者不宜飲用。
東洋參葯性較不燥熱,對於神經衰弱者,能振奮元氣,也適合年長者溫補身體,但感冒者不宜飲用。
總之感冒、腹瀉、易上火者不宜飲用。
,相關資料表明,西洋參不適合有慢性乙肝的人使用。這個組合很完美,有慢性肝病患者不宜用。,枸杞子,黃芪,黃精,紅棗這個組合對慢性乙肝養生倒是不錯,如果經常對電腦和熬夜,加入菊花。既清肝明目,又益氣養血。,僅供參考,我查過很多資料,慢性肝炎患者不適用西洋參。

6、請問國醫大師李濟仁的養生茶 黃芪 黃精 枸杞 西洋參 年輕人 和女性都是和引用嗎 謝謝

用十到十來五克左右,黃芪。西洋參,三到五克,西洋參要少一點,三到五克,枸杞子,在六到十克左右,多一點少一點沒有問題的。黃精十克左右。葯搞下去源以後,用開水,水要開,沖下去,沖下去以後,用蓋子把它蓋起來,把它悶一下,閉一下,閉五分鍾到十分鍾就可以喝了。我是一天喝百到晚,水沒有了度就加一點,基本上一天一杯,到最後我基本上就把黃精、枸杞子、西洋參,全部都把它吃下去。

7、枸杞子,黃芪,黃精,西洋參的功效

明目,養神,活血。枸杞子滋陰養肝,黃精補氣,對於泌尿系統病症、婦科疾病有緩解作用。另外,枸杞子可以明目,青少年也適合飲用,但每周不要超過3杯。腹瀉、火氣大者不宜飲用。 東洋參葯性較不燥熱,對於神經衰弱者,能振奮元氣,也適合年長者溫補身體,但感冒者不宜飲用。 總之感冒、腹瀉、易上火者不宜飲用。

8、中醫養生: 黃芪、西洋參、黃精、枸杞、紅棗 泡水

建議服用復用參苓白術丸,可以長期服用。
用心回答,望採納,謝謝!!

9、中葯黃芪、黃精有什麼作用

中葯黃芪 1.防己黃芪湯(《金匱要略》治氣虛衛表不固,風濕外客,一身盡重,關節煩痛,或腿足浮腫,汗出惡風,脈浮者。防己12g、黃芪15g、白術9g、炙甘草6g、加生薑四片、大棗1枚,水煎,去渣溫服。服後當如蟲行皮中,從腰下如冰,後坐被上,又以一被繞腰下,溫令微汗,愈。本方中黃芪補氣健脾補肺,尤能固錶行水。與防己相配,去風不傷表,固表不留邪,利水之功增強而不傷正氣。共為君葯。
2. 黃芪建中湯(《金匱要略》)治虛勞病,陰陽氣血俱虛。現用於胃,心,肺等慢性消耗性疾患。小建中湯加黃芪12g.水煎去渣,後入飴糖微火熔化,每日1劑,分3次溫服。本方由小建中湯加黃芪而成,黃芪配飴糖,則甘溫益氣之力更佳;與桂枝相合,則溫陽以益氣;與芍葯合用,又有益氣和營之效。
3.黃芪桂枝五物湯 (《金匱要略》)治血痹。陰陽俱微,寸口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黃芪9g, 芍葯9g, 桂枝9g, 生薑18g, 大棗12枚(一方有人參)水煎,溫服。一日3次。方中黃芪為君,大補脾肺之氣,固表實衛,則外可御邪,而內可護營。 黃芪圖片 中葯黃精 黃精呈肥厚肉質的結節塊狀,結節長可達10cm以上,寬3~6cm,厚2~3cm。表面淡黃色至黃棕色,具環節,有皺紋及須根痕,結節上側莖痕呈圓盤狀,圓周凹人,中部突出。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角質,淡黃色至黃棕色。氣微,味甜,嚼之有黏性。
栽培要點: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和陰濕和環境。耐寒,喜潮濕,以選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潮濕或陰蔽的砂質壤土栽培為宜。用根莖繁殖。
產地:河北、內蒙古、山西 滇:雲南、貴州、廣西功能主治:補氣養陰,健脾,潤肺,益腎。用於脾胃虛弱,體倦乏力,口乾食少,肺虛燥咳,精血不足,內熱消渴。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鮮品30~60g);或熬膏;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湯洗,熬膏塗,或浸酒搽。
禁忌:中寒泄瀉及痰濕痞滿者禁服。

10、有個偏方:黃精、黃芪、枸杞、西洋參泡水喝,主治什麼?什麼情況不適宜

黃精、黃芪、枸杞、西洋參泡水喝,能起到補氣滋陰,健脾養肝養胃,滋陰潤肺的作用 這幾樣補氣力量大,容易引起食慾不振,吃飯少,脾胃虛寒的人不宜用;黃芪,枸杞容易上火,有熱證的人不宜用 黃精味甘,性平,入脾、肺二經,具有補脾潤肺,養陰生津,強壯筋骨等功效。自古以來被視為益壽珍品。可用於脾胃氣虛、倦怠乏力,肺癆咳血,病後虛弱,筋骨軟弱,風濕疼痛,風癩癬疾等,本品始載於《名醫別錄》中,有「補中益氣,除風濕,安五臟。久服輕身延年不飢」的記載。明代李時珍又補充有「補諸虛、止熱、填精髓、下三屍蟲」之功效,因此享有「血氣雙補之王」的美稱。 黃芪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 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黃芪圓片,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作用: 1 增強免疫功能 2 對干擾素的作用 3 增強機體耐缺氧及應激能力 4 促進機體代謝 5 改善心功能 6 降壓作用 7 保肝作用 8 調節血糖 9 抗茵及抑制病毒作用 10 激素樣作用 用途]用於脾胃氣虛;脾氣虛,中氣下陷,臟器下垂(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等);肺氣虛弱,咳喘短氣;氣虛自汗,易於感冒;氣虛水腫,小便不利;氣血不足,貧血萎黃,或肢體麻木,或瘡瘍、創作不易癒合;消渴(糖尿病)。 枸杞 補腎益精,養肝明目,補血安神,生津止渴,潤肺止咳。治肝腎陰虧,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目昏多淚,虛勞咳嗽,消渴,遺精 西洋參性寒,味苦、微甘,歸心、肺、腎經,具有補氣養陰、清熱生津的功效。用於氣虛陰虧、內熱、咳喘痰血、虛熱煩倦、消渴、口燥咽干。主要功用益肺陰,清虛火,生津止渴。用於治療肺虛久嗽、咳喘、咯血、熱病傷陰、咽干口渴、虛熱煩倦、胃火牙痛等。具有強壯、搞疲勞的作用外,還有滋陰、降虛火、清虛熱、健胃生津、補氣益血的功效

與黃芪黃精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