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事要有度,這句話什麼意思?
一般做事要有尺度,尺是標准,原則 度是量,是指做事不要太過頭, 比如說做人留一線就是做人要有度
2、凡事都要有度是什麼意思?
一個寺院的住持下山游說佛法,在一家店鋪里看到一尊釋迦牟尼像,青銅所鑄,形體逼真,神態安然,他大悅。住持想:若能帶回寺里,開啟其佛光並供奉,真乃一件幸事。可店鋪老闆要價5000元,分文不能少,加上見住持如此鍾愛它,更加咬定原價不放。
住持回到寺里對眾僧談起此事,眾僧很著急,問住持打算以多少錢買下它。
住持說:「500元足矣。」
眾僧唏噓不止:「那怎麼可能?」
住持說:「天理猶存,當有辦法,萬丈紅塵,芸芸眾生,欲壑難填,得不償失啊。我佛慈悲,普度眾生,當讓他僅僅賺到這500元!」
「怎樣普度他呢?」眾僧不解地問。
「讓他懺悔。」住持笑答。眾僧更不解了。住持說:「只管按我的吩咐去做就行了。」
第一個弟子下山去店鋪里和老闆砍價,弟子咬定4500元,沒有結果,弟子回山。
第二天,第二個弟子下山去和老闆砍價,咬定4000元不放,沒有結果,弟子回山。
就這樣,直到最後一個弟子在第九天下山時所給的價已經低到了200元。眼見著一個個買主一天天下去、一個比一個價給得低,老闆很是著急,每一天他都後悔不如以前一天的價格賣給上一個人了,他深深地怨責自己太貪。到第十天時,他在心裡說,今天若再有人來,無論給多少錢我也要立即出手。
第十天,住持親自下山,說要出500元買下它,老闆高興得不得了——竟然反彈到了500元!當即出手,高興之餘另贈佛龕台一具。
住持得到了那尊銅像,謝絕了龕台,單掌作揖笑曰:「慾望無邊,凡事有度,一切適可而止啊!善哉,善哉。」
生命感悟
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度,這個度就是做事的分寸。尤其在萊些慾望面前,更應懂得適可而止的道理。無數事實已證明:慾望過度,得到的往往越少。
3、什麼事都要有度,過度養生會有什麼危害?
其實很多時候,你以為那是在養生,其實是在養病,所以說,養生,也千萬別過度。
說到養生,一定有五穀雜糧。看來這是一般的搭配。因為我們經常能聽到老人們說,吃穀物和其他穀物的好處逐漸被誇大了。這里並不是否認穀物和其他穀物對你的好處。是的,吃穀物和其他穀物有很多好處,而且穀物和其他穀物是非常方形的。那麼,它自然會受到很多人的歡迎。事實上,很多人認為多吃是可以的,但事實上,恰恰相反,吃太多的穀物對身體不好!因為經常吃穀物和穀物對我們的血糖有非常明顯的刺激作用。吃了以後,我們的血糖會上升得很快,這對我們的身體還是很有害的,特別是對於糖尿病患者或者血糖本身就很高的人,不建議吃。
還有維生素。維生素種類繁多,功能各異。維生素的補充不僅對維生素缺乏症的治療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對其他疾病的治療也有輔助作用。但由於這兩個非常大的影響,他們的影響被誇大了。不管是什麼病,他們都會考慮的。當你一起吃維生素的時候,你總是認為治療效果會更好。事實上,這是對維生素的錯誤認識。
其實養生說的還不是什麼運動,而更多的是走路,特別是對於體重過大的人來說,一般正常每天走六千到一萬步就足夠了,也就是三到五公里的距離,可千萬別過度了。
4、養生解釋
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這三個詞有遞進之意,即先有生zd命才講生存,求得生存後才說活的好些;所謂養,即保養、調回養、補養之意。總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以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遵循陰陽五行生化收藏之變化規律,對人體答進行科學調養,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5、養生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1、早起早睡以養肝
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鬆形體,使情志隨著春天生發之氣而不可違背它,這就是適應春天的養生方法。
2、防止舊病復發
古諺語:「百草回芽,舊病萌發。」可見立春後是疾病多發的季節。春天的多發病有肺炎、麻疹、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因此對於有肝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的患者要特別注意調養預防。
3、不要過早減衣
「春不減衣,秋不戴帽」.立春氣溫還未轉暖,不要過早減掉冬衣。冬季穿了幾個月的棉衣,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由冬季轉入初春,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又大,過早減掉冬衣,一旦氣溫下降,就難以適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虛襲擊機體,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
4、每天梳頭百下
《養生論》說:「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春季每天梳頭是很好的養生保健方法。因為春天是自然陽氣萌生升發的季節,這時人體的陽氣也順應自然,有向上向外升發的特點,表現為毛孔逐漸舒展,代謝旺盛,生長迅速。故春天梳頭,正符合這一春季養生的要求,有宣行郁滯,疏利氣血,通達陽氣的重要作用。
5、少吃補品和鹽
很多人崇尚冬季進補,但是立春後進補要適度。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特點。人生於自然,應順應自然規律。冬季根據個人體質適量進補,符合冬藏的養生原則。但立春之後的這段時間里,不論是食補還是葯補,進補量都要逐漸減少,以便逐漸適應即將到來的春季舒暢、升發、條達的季節特點。與此同時,減少食鹽攝入量也很關鍵,因為鹹味入腎,吃鹽過量易傷腎氣,不利於保養陽氣。
6、多吃韭菜香菜
春季陽氣初生,飲食的調養除了注意升發陽氣,還要投臟腑所好,應適當吃些辛甘發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為酸味入肝,具有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食物可選擇辛溫發散的蔥、香菜、花生、韭菜、蝦仁等,少食辛辣之物。
6、男性行房有度與養生
所謂度,就是適度,即不能姿其情慾、漫無節制。因為性生活對人知體是有很大消耗的,性生活過程中,雙方要相應的分泌大量的腺體和多種激素,消耗以後對人體影響很大,遠遠超過同量的血液。性交排出的精液是精子、前列腺液、性激素的混合液。精子和性激素是由道睾丸產生的,過頻的射精,必然增加睾丸的負擔,並可用「反饋」作用抑制腦垂體前葉的分泌,導致睾丸萎縮。睾丸萎縮會加速衰老的來臨。過頻的射精還會損失前列腺素,而前列腺素是人體細胞功能的局部調節者,具有重要的生物版活性和生理作用,對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神經系統以及胃腸機能等有著廣泛的影響。前列腺素不足就會促成上述器官系統發生病理變化,權從而加速衰老。精液中還含有大量的鋅,而鋅是構成人體多種蛋白質所必需的。古代帝王多短命,其中一條就是荒淫無度、沉迷酒色造成的。
7、養生之道是什麼意思
8、酒色財氣有度即養生,貪嗔痴愛無相則菩提是什麼意思
早在遠古時代就有《皇帝內經》對這個很重視了
黃帝問於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
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
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今時之人不然也,以專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節選於《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篇第一
下面說「貪嗔痴愛無相則菩提」。
「佛為增上慢人,說離淫怒痴為解脫耳;若無增上慢者,佛說淫怒痴性,即是解脫。」----引於《維摩詰經》。
淫怒痴,即貪嗔痴,淫是貪的代表性.貪嗔痴的根本起處即是佛性,猶如水上的雜波,波即是水,波喻屬淫怒痴,水喻佛性.則淫怒痴當體皆是佛性.見此性已,則全性起修,即解脫法門.
9、什麼是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