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中醫養生打坐

中醫養生打坐

發布時間:2020-07-12 08:06:25

1、只打坐而不修行,不會有成就.如何修行

你修行的目的是什麼?搞明白了,就走相應的道路,找傳承師指引。聽從師承而修行。
如:
成佛、成仙、解脫、修成禪定、不墮惡趣或陞官發財保平安。這些都是目的,層次不同。你得先明白自己的目標是什麼,目的地是什麼才行。
然後找相應的老師。成佛、解脫、做菩薩、阿羅漢、往生凈土、不墮惡趣這類的,直接找佛教師父。成仙的、修道的、畫符的,找道教師父。發財的,想養生的,找世間導師(成功學、金融學、營養學、中醫之類的)。世間人也說了,要成功要跟對人,你要走哪條路,就要找相應道路的引路人。
再然後才是修行。具體怎麼修,依傳承師的指引即可。這個,只提醒一下別找到邪師或假的騙子就行。這方面還是要先補充一下相關的知識。多觀察,別一下子就撲進去,反反復復的觀察。正道的修行人,合格的上師,都不是那麼容易遇到的,但也是經得起反復觀察的。長年的觀察後,確認這是可以依止的,再依止也不為過。千萬別腦子一熱,啥都聽人家的,過段時間發現受騙了,或是發現人家和自己想的不一樣,再舍棄。不說別的,傷神、傷心、傷財、傷身、傷自己的法身慧命,全是自己受傷,這樣的可能性沒人想承受,是吧?
依止真正合格上師之後,就要聽話修行了。別人家讓你誦經,你念打座,人家讓你打座,你反要頌經,這樣不會成為合格的修行人的。
以上,僅代表我個人的一些看法,不一定正確,也不一定十分圓滿,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也希望你在看到後謹慎取捨。

2、盤腿打坐的好處和壞處

3、道教打坐也是趺坐嗎 怎麼才能趺坐 很痛

一、是的。道家打坐,閉目盤腿,手放在一定的位置上,斷除妄想。

二、姿勢要點

1、雙足跏趺

將左足置於右腿上,再將右足置左足上,稱金剛坐。先將右足置左腿上,再將左足置右足上,稱如意坐。兩種坐姿都可以採用,也可以在腿痛時輪換交替。如果不能雙盤,便用單盤。

2、脊直

人在禪坐的時候,脊柱垂直是關鍵。臀部應墊一個兩、三寸高的軟墊,從大腿根部到膝蓋是向下傾斜的,讓兩個膝蓋觸地作為支撐點,膝蓋不可懸空,以自己覺得重心穩,無前傾後仰的感覺為原則。然後包腿,包腰,包自己後面的風池穴。

天冷的時候,有些人還需要包頭。上體自然正直,不前俯後仰。

3、肩張

兩肩應舒張下垂,但不要挺胸。修禪的人在禪坐時,雙手微微抬起,肩膀微微向後擺,肩腋是內空的。從外看,肩是一條平行線;從後看,肩是圓的。

4、手結定印於臍下

把左手放在右手下面,大拇指隨意有意的碰在一起,放於臍下。

5、頭中正

頭正,下巴稍微往前低一點點,後腦稍微向後收放,稍微壓住頸部左右兩條大動脈管的活動即可。最關鍵的地方,就是如果頭是歪的,跟腰不能形成一條中空的直線,這時候最容易昏沉。人生於天地之間,本身是天地之間一靈物。由於這個中線的歪斜,天地這股正氣,就落不到你身上。

(3)中醫養生打坐擴展資料:

心地法門:

上座時用金剛持的方法,即嘴唇微動持咒,不出聲。因為出聲念咒傷氣,默念傷血。我們修法首先要注意身體,不能把身體弄壞,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體保護好。

但是坐到種子翻騰、心裡煩亂、坐也坐不住的時候,或是坐到昏然入睡、亂夢當前時,就要出聲念咒,把那些混亂的妄念和睡魔除掉才能入定。沒有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還是用金剛持的方法持咒。

持咒的快慢是每分鍾10至12次。念的時候,要心念耳聞,就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從心裡過,不是有口無心地去念,要用耳朵聆聽這從心裡發出來的咒音,聽得清清楚楚,這樣才能將妄念攝住不動而漸漸入定。

我們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其中的意根好比猴子一樣亂動慣了,你要它安靜不動不起妄念很難,但不把它攝住不動就不能入定、開智慧成道。因此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念佛須「都攝六根,凈念相繼」。

就是念佛時要至誠懇切地以「阿彌陀佛」這句聖號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抓住,叫它不要動,才能安然入定。這六根當中,以意、耳二根為難攝。眼睛閉上不看東西就能攝住眼根;嘴持咒就能攝住舌根(舌頭);鼻子不聞異味就能攝住鼻根;身體不接觸外境就能攝住身根。

但是人的耳朵最靈敏,很遠很遠的聲音都能聽見,隔著一座大山的聲音也聽得見,外面噪音會吵得你心煩。至於意根,更難攝住,不要它動,意念會不由自主地從心裡跳出來。

這是多生歷劫的習氣,它動慣了,不動不行。這在佛經中叫做「作意」。也是法相宗所說的五個遍行心所,意、觸、受、想、思的第一個心所,它存在於八識當中,時時刻刻在蠢動,象流水一樣不停地流,所以叫「流注生滅」,微細得很,只是我們平時看不見。

4、打坐我練了一年多了,為什麼最多隻能堅持30分鍾,再不能延長了?

不要灰心,不要喪氣,堅持堅持再堅持,一定會達到你的要求。很多東西有的時候就是這樣,一天挖不了一口井,一口吃不了一個胖子,堅持堅持,突破瓶頸就能超過30分鍾了。李學仁。

5、打坐的危害有哪些?

適當的打坐是對身心有好處的,但時間過長傷筋骨。

1、腿腳酸痛:曲膝盤坐時,上下身之間就像豎起了一道無形的閘,只有少量的氣血可以下行。腿足本身有疾患,或者氣血循環較弱的人,會很容易出現酸痛的感覺。

這時不要強練,而要適時松開雙腿,輔以按摩或者走動。下肢的氣血會像開閘的水流一樣,奔涌而出,自身的感覺是腿腳處似有熱流通過。這個過程可以起到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自然於健康有益。

2、局部供氧不足,損傷機體組織:如果一味追求盤坐的時間和姿勢,不顧自身耐受程度和個體差異,反而會傷及筋骨,造成下肢局部供氧不足,甚至損傷機體組織。

另外,打坐從散盤開始做起,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腿部的酸痛感會越來越小,下肢感到更加柔軟靈活,腰腿功能增強,這時可以逐漸延長打坐的時間,通常以半小時為宜。

(5)中醫養生打坐擴展資料:

每天起床後或睡前,都可在床上打坐片刻。先從幾分鍾開始,逐漸增加到半小時。打坐時,臀部下方墊一個厚度不超過兩公分的坐墊,有助於減輕脊柱的壓力,避免腰部疲勞。

俗話說「心平氣和」,當人的心神平靜時,氣血才會和順;反之,躁動不安就易患消耗性疾病,不容易治癒。現代研究表明,打坐時放鬆入靜,有意識地克服大腦中連綿不斷的雜念,腦電波會呈現出良性變化趨勢,即阿爾法腦電波增加,頻率減慢,磁共振顯示腦能量利用顯著減少。

這說明腦細胞本身的功能得到了改善,從而疏解壓力、減輕病痛,有助於大腦活動和提高自身免疫力。

6、古人如何打坐入靜養生

古人喜歡在靜中養生,就連儒生都要在打坐中入靜調息。尤其是道家,還要把修煉分成幾個階段: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人在靜心凝神中打坐,確實能起到養生的作用,可以使神有所養、氣有所化,從而使腎陽充足、精不泄漏。中國古代提倡,人體養生要以松、靜、自然為原則,在打坐中煉精化氣、化神助陽,幫助人靜心入定、排除顧慮,從而使人的心神寧靜、身體健康,達到去除疾病的目的。

入靜,簡言之就是靜坐。就是盤腿打坐,精神內守。具體方法為:兩腿雙盤或者單盤,兩手結印——兩手四指上下重疊,兩個大拇指自然對接。深呼吸,腦中排除一切雜念,閉目靜坐至少要在三十分鍾以上。人體在靜坐時,人的呼吸頻率變緩,心跳也會減慢,身體肌肉的緊張程度就會得到舒緩,身體徹底的放鬆下來,所得到的休息甚至遠遠超過睡眠,所以現代醫學稱入靜為「更高級的休息」。當然經常打坐,也能大大提高人的睡眠質量。

中醫認為,入靜和煉氣的最高境界,是達到一種物我兩忘的真空狀態,人體的精、氣、神形成的氣脈與能量,在身體內循環一周後,又會返回復歸到腎元,帶回新的精氣,就會源源不斷地匯集在腎的命門穴,人的生命質量由此而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此為入靜能夠使人「陽足」。

中國古人在入靜中,對周圍環境的要求也比較高。尤其是那些出了家的修行人,為了能清心寡慾、不被干擾而達到更好的修煉效果,都喜歡藏在名山大川、深山老林里,或者結廬而居,或者乾脆住在山洞裡,深居簡出。而e68a847a6431333337393533生活在現代都市的人就可以靈活運用了,可以利用別人用來娛樂、休息的時間隨時入靜,姿勢也可以更隨意一些。

入靜的時間一般選擇在清晨起床後,或臨睡前的這兩個時間比較方便。當然古人更喜歡在夜深人靜的子夜時分打坐,或者選擇正午陽氣最足的時候。而現代人不必那麼講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每次最好能維持三十分鍾以上的時間為宜。像這樣長期的堅持打坐入靜,有意識地通過排除私心雜念來徹底放鬆身心,必然會使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7、請問打坐能驅邪氣嗎?

不能,驅邪氣有驅邪氣的辦法。

與中醫養生打坐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