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秋季中葯泡茶養生

秋季中葯泡茶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12 06:13:04

1、有關秋季養生!!!!(越詳細越好!)希望有專業人士或中醫,推薦一些在秋季喝的花茶!

秋屬於陽明燥金,有溫燥,涼燥之分!應當喝潤性的東西!黃靖水泡不開!蜂蜜若內無濕熱,秋天可多喝點!茯苓、黃芪什麼季節都可喝!

2、秋冬季節用什麼泡茶美容養顏養生

1、青茶
秋天天氣乾燥,「燥氣當令」,常使人口乾舌燥,宜喝烏龍、鐵觀音等青茶。青茶性適中,青茶介於紅、綠茶之間,不寒不熱,適合秋天氣候,常飲能潤膚、益肺、生津、潤喉,有效清除體內余熱,恢復津液,對金秋保健大有好處。秋季品些青茶,既有綠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有紅茶醇厚的滋味,不寒不熱,溫熱適中,有潤膚、潤喉、生津、清除體內積熱,讓機體適應自然環境變化的作用。非常適合秋季乾燥的氣候里飲用。
青茶又名烏龍茶,青茶種類包括:鐵觀音、黃旦(黃金桂)、本山、毛蟹、梅占、大葉烏龍、武夷岩茶、凍頂烏龍、水仙、大紅袍、肉桂、奇蘭、鳳凰單樅、鳳凰水仙、嶺頭單樅、色種等。
2、潤肺茶
針對人群:肺熱人群。秋天天氣比較乾燥,此時肺臟很容易受到天氣的傷害,患上肺熱症,通常表現為右臉頰通紅,肺氣過盛,面色乾燥,胸背和四肢都會感到疼痛。
主要成分:潤肺涼茶中最為經典的兩味葯劑是羅漢果和魚腥草。羅漢果經常用於治療急性氣管炎、急性扁桃體炎、咽喉火、急性胃炎等症。魚腥草也是一種常用的中葯材,具有退熱消炎的功效,還有利尿消種的作用。
主要功效:清熱潤肺,止咳化痰。
3、解毒茶
針對人群:風熱感冒的人群。在多風的季節,人體容易出現外感風邪的症狀,溫熱之邪常常擾亂人體的正常運轉。風熱感冒容易侵犯肺部,造成發熱、惡寒、無汗、全身酸痛等症狀。
主要成分:解毒茶中銀花和連翹是不能少的,銀花就是金銀花,一提到解毒很多中醫都會為患者在葯中增加金銀花一項,金銀花性味甘寒、清熱卻又不會傷胃,芳香 又可以祛邪,是解毒涼茶中的上品。而連翹性味苦涼微寒,入肺、心、膽經。既善清熱解毒又清解熱毒,兼可升浮宣散透熱,常用治外感風熱、溫病初起。薄荷性 涼,不但出現在涼茶當中,也可以單獨用來泡茶,可以清喉利咽。蔓荊子則是味苦微寒,主要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可以疏散風熱。
由於盛夏余熱未消,天氣以濕熱並重,秋季容易受到燥邪侵襲損傷肺,從而出現皮臉乾裂的情況。俗話說「秋冬養陰」,重點就是養肺陰、防燥潤肺。潤肺養生,大家可以多喝青茶、潤肺茶、解毒茶。

3、怎麼選用中葯泡茶養生求答案

如胖大海是純粹的中葯
,只適於風熱邪毒侵犯咽喉所致的音抄啞,因聲帶小結、聲帶閉合不全或煙酒過度引起的嘶啞,用胖大海無效。而且,飲用胖大海會產生大便稀薄、胸悶等副作用,特別是老年人突然失音及脾虛者更應慎用。
決明子雖然有降血脂的作用,但同時可引起腹瀉
,長期飲用對身體不利。
甘草長期服用會引起血壓升高。雖然甘草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等功效
,但長期服用能引起水腫和血壓升高。
銀杏葉含有毒成分,用其泡茶可引起陣發性痙攣、神經麻痹、過敏和其它副作用。銀杏葉有毒,不可泡茶飲用。
乾花泡茶,也不是絕對安全,如飲用野菊花茶後少數人出現胃部不適、胃納欠佳、腸鳴、便溏等消化道反應,脾胃虛寒者、孕婦不宜。專家指出,不要將乾花、中草葯當補品飲用。另外,無論劑量過大還是服用時間過長,都可能發生毒副作用。正在服用西葯的患者飲用中草葯茶更應注意,因為不適當地與西葯聯用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

4、進入秋冬季,怎樣用中草葯養生保健

1

5、什麼中葯泡水喝養生

白菊花、麥冬
白菊花可清肝明目,麥冬可滋陰利咽。兩味中葯組合,適用於長期受電腦、手機、電視輻射者,工作節奏緊張、無暇保養者,二目干澀、眩暈者,經常戶外工作,常受紫外線輻射人士。

制首烏、決明子
制首烏補血通便,決明子化痰降血脂。兩味中葯組合,適用於免疫力低下、高血壓、高血脂、便秘、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以及工作緊張、飲食無規律、記憶力減退、老年痴呆症者。

金銀花
中醫認為,金銀花性寒味甘,它是古代清熱解毒的聖葯。現代醫學研究證實,金銀花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廣泛用於風熱感冒、咽喉疼痛、口糜目赤以及外科皮膚瘡瘍、丹毒等症。在酷暑炎夏,金銀花可清熱、降溫、解暑,並對預防夏季小兒痱毒癤腫等病症也有良好作用,可單味泡服或加入茶葉中泡服。

菊花
中醫認為,中葯菊花性味辛、甘、苦、微寒,具有疏風清熱、解毒、清肝明目的功效。現代葯理研究證實,菊花還有明顯的解熱、降血壓作用,可治療感冒頭痛及肝火上擾引起的目赤腫痛。暑日用菊花,不但能解暑,還可治頭暈眼花、昏厥中暑等症。對因暑熱引發的頭痛、目赤、瘡癤等,有治療及預防作用;白菊花、黃菊花和野菊花三個品種,可單味泡服或加入茶葉中泡服。

三七花
性涼味甘,有清熱、平肝、降壓的功效。用於高血壓、頭昏、目眩、耳鳴、急性咽喉炎的治療。降血壓,降血脂,減肥,生津止渴,提神補氣。不建議三七花和其它花茶一起食用,因為三七花單味食用效果最好。

西洋參
對因暑熱引發的口渴、心煩、多汗及四肢無力有治療及預防作用。可單味泡服或含服,也可加入茶葉中泡服。

麥冬
對因暑熱引發的口乾舌燥、咳嗽有治療及預防作用,可單味泡服或加入茶葉中泡服。

玄參
對因暑熱引發的口渴、煩躁有治療及預防作用,對高血壓有一定的降壓作用,可煎後泡服。

薔薇花
中醫認為,薔薇花性味甘涼,除了可用於治療口腔炎、瘧疾等疾病外,還具有清暑和胃的功效,夏天代茶飲能生津止渴,清熱除煩。

6、中醫秋季養生的特點是什麼

秋季轉涼,氣候乾燥,初秋是養生好時節,好好利用這個時期讓自己擁有一個好身體,秋季養生,重在潤肺! 【秋季】舊病易發,調和陰陽宜養津,重在潤肺 秋天從立秋開始,歷經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諸節氣,其中的秋分為季節氣候的轉變環節。 秋季氣候處於「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立秋至處暑,天氣以濕氣並重為特點,故有「秋老虎」之說。白露過後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氣候寒熱多變,容易傷風感冒,許多舊病也易復發,故被稱為「多事之秋」。 秋分之後,由於雨水漸少,秋燥便成了中秋到晚秋的主要氣候。此季容易耗損津液,發生口乾舌燥、咽喉疼痛、肺熱咳嗽等。因此,秋日宜吃清熱生津、養陰潤肺的食物,如泥鰍、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鮮山葯、梨、紅棗、蓮子等清補柔潤之品。 秋季養生應注重一個「和」字,包括對精神意志、飲食起居等方面進行的調攝。 中醫認為,人體的生理活動要與自然環境的變化相適應,因此秋季養生應注重一個「和」字,包括對精神意志、飲食起居等方面進行的調攝。此外,秋季要注意順應氣候變化,適時增減衣服。 中醫醫書記載,「蓋晨起食粥,推陳出新,利膈養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補不小。」建議根據自身實際選擇不同的粥食用,如百合紅棗糯米粥滋陰養胃,扁豆粥健脾和中,生薑粥禦寒止嘔,胡桃粥潤肺防燥,菊花粥明目養神,山楂粥化痰消食,山葯粥健脾固腸,甘菊枸杞粥滋補肝腎。 秋季養生食譜 秋季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此時人體也應順應四時變化的規律,進入保護陰氣的時機,在飲食方面應以防燥養陰、滋陰潤肺為主。 入秋飲食宜甘潤。宜多選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山葯、梨、葡萄、荸薺、糯米、甘蔗、豆漿、芝麻、蓮藕、菠菜、豬肺、鱉肉、橄欖等,這些食物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作用。應少食蔥、姜、辣椒等辛味之品。 秋季飲食宜滋補。秋季引補是中醫養生要旨之一,為冬令進補打好基礎,避免冬季虛不受補的發生,可適當服用沙參、麥冬、百合、杏仁、川貝等中葯材,對於緩解秋燥有良效。 秋季宜少辛增酸。秋天要少吃一些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免傷及肺氣;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要選擇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柚子、檸檬、山楂等酸味食品,以防秋燥。

7、怎麼選用中葯泡茶養生

如胖大海是純粹的中葯,只適於風熱邪毒侵犯咽喉所致的音啞,因聲帶小結、聲帶閉合不全或煙酒過度引起的嘶啞,用胖大海無效。而且,飲用胖大海會產生大便稀薄、胸悶等副作用,特別是老年人突然失音及脾虛者更應慎用。決明子雖然有降血脂的作用,但同時可引起腹瀉,長期飲用對身體不利。甘草長期服用會引起血壓升高。雖然甘草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等功效,但長期服用能引起水腫和血壓升高。銀杏葉含有毒成分,用其泡茶可引起陣發性痙攣、神經麻痹、過敏和其它副作用。銀杏葉有毒,不可泡茶飲用。乾花泡茶,也不是絕對安全,如飲用野菊花茶後少數人出現胃部不適、胃納欠佳、腸鳴、便溏等消化道反應,脾胃虛寒者、孕婦不宜。專家指出,不要將乾花、中草葯當補品飲用。另外,無論劑量過大還是服用時間過長,都可能發生毒副作用。正在服用西葯的患者飲用中草葯茶更應注意,因為不適當地與西葯聯用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

與秋季中葯泡茶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