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營養生理需要量

營養生理需要量

發布時間:2020-07-12 03:00:34

1、一天人體所需多少營養?

人每天應吃齊四類食物,五穀、蔬果、乳類和肉類,每天都吃齊了,人體每天所需的全部維他命和礦物質就不缺,這四類食物,合起來提供人體每天需要的七大養分水份、糖類、蛋白質、脂肪酸(來自蔬果和豆類)、維他命、礦物質和纖維、因此,這四類食物合稱「均衡的食物」。 ★拷貝本站內容請標明摘自雅酷時尚(時裝)在線
均衡的飲食,是指每餐吃齊四類食物里的七大養分,但熱量和油脂不入超,纖維足,每日以五穀和蔬果為主食,做為每日熱能的主要來源,維他命和礦物質不缺,水份夠,蛋白質也夠。

五穀里的澱粉,是人體的最佳能源物質;蔬果是纖維的主要來源;乳類和乳類製品,除了提供蛋白質外,是鈣和鎂的最重要食物來源,也是水份的重要來源;肉類、魚類、蛋類和豆類里的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的重要原料。

每天前兩餐合計吃五百卡的熱量,早餐和午餐各吃多少卡的熱量,可自行決定;要吃什麽食物,也自由選擇,但要吃齊四大類食物,只要熱量、油量、蛋白質(肉類)等三項不入超,每餐有頗大的選擇食物的空間;晚餐亦然。

每餐熱量定好後,食譜可自行斟酌,而且富於變化,這樣的節食法,較能長期維持,故成功的機會最大。★

2、人體營養攝入量

喝水每次以一百毫升至三百毫升為宜,不能超過1500毫升,否則即過量。

進入夏季以來,許多人錯誤地認為,大量飲水可以解暑降溫,醫生提醒人們,炎炎夏日結合自己的身體狀況和天氣情況適量飲水,謹防過量飲水引發水中毒。
醫生解釋說,人們在炎熱天氣過量飲水後,一定程度上會改變血液鹽分的濃度,從而促使身體內部出現液體流動的變化,導致大腦腫脹、壓迫顱骨等症狀,引發「水中毒」,造成對人體的損害。有些運動員為了有效地防止心力衰竭而過量飲水,或者是一些精神病人為了清洗罪孽和毒素而大量飲水,都會造成「水中毒」。醫生建議,在做好防暑降溫工作中,不能單純依靠大量喝水來解決問題,主要是樹立自我防護意識,突出做好以下三點。一是要避免到高溫暴曬的地方長期逗留,盡量減少身體水分揮發量,降低飲水量。二是要注意結合自己身體狀況和運動量,盡量不要做劇烈運動,適度補充身體水分需求量。三是要注意改善飲水結構,適量喝點淡鹽水,確保體液和血液中的鹽分含量。

一天飲水量多少為宜呢?以正常成年人的飲水量為計算標准。生理需要量為3000毫升,每日通過飯、菜、湯、水果攝取水分約1000毫升。為此應補充白開水2000毫升,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喜歡飲茶水、牛奶、咖啡、果汁、酒等其他飲料,即便如此,補充白開水量一般也不宜少於1000毫升。老年人應為成年人的4/5左右。男性比女性增加10%—15%,嬰幼兒由於生長發育使其新陳代謝較成年人旺盛,因而相對需水量較多,應在不口渴情況下再補充100—500毫升,比較符合需求量。

一天的喝水行程表

真正有效的飲水方法,是指一口氣(或一次過)將一整杯水(約200-250毫升)喝完為止,而不是隨便喝兩口便算,這樣才可令身體真正吸收使用。當然,所謂一次過飲水並非一定要一口氣喝完。如果只隨便喝一兩口來「止渴」,對身體根本無濟於事。

  飲好水

  盡量避免常飲蒸餾水(一般蒸餾水的水性太酸,容易傷害身體,對腎臟較弱的人士則更為不利),可選擇優質的礦泉水。 如可以的話,飲用鹼性水對人體最有利;否則,在家用濾水器過濾後煮熟再喝亦無不可。 總的來說,如沒選擇,飲比不飲好!
 
飲暖水

  夏日炎炎,很多人都會選擇飲冰水,又或特意在水中加冰飲用。其實冰水對胃臟功能不利,飲和暖開水更為有益,因為這特別有助身體吸收使用,更有助腸胃消化。

  空腹飲水
當然,飲水隨時都可以,口渴時才飲用往往只能解渴,未能濟事。有效的飲水方法乃在空腹時飲用,水會直接從消化管道中流通,被身體吸收;吃飽後才飲水,對身體健康所起的作用比不上空腹飲水好,試試看吧!

能放能收

  上班一族常常會因工作關系疏忽了飲水,又或者為了避免「借尿」小休的猜疑而寧願不喝水;在此特別奉勸各位朋友切勿以「常去廁所」為理由而避免喝水。長此下去,膀胱和腎都會受損害,容易引起腰酸背痛。

  只要慢慢養成飲水習慣,膀胱接收慣了,上廁所的頻率自然也漸漸減少。但每天喝八杯水,上廁所七至八次亦屬正常,是新陳代謝必須的更替。切記飲水之道,並不在乎滿足喉干頸渴,口乾時才喝一口水根本毫不濟事。

  水之於身體,就好象氧氣般重要。給身體喝水,是延年益壽的不二法門;給身體喝水,是亮麗皮膚的基本原則。為了健康,為了美,水,又那有不喝的道理呢?

3、第三個問題 膳食營養素供給量與營養素生理需要量從數值上比較,孰大孰小?

第一個比第二個大

4、人一天所需要哪些營養?需要的量是多少?

營養學家認為,要保證人體機能能正常運作,每曰膳食應含有以下五大類營養素:(1)碳水化合物(2)蛋白質(3)脂肪(4)微量營養素(5) 維生素。

具體來說:
(1)碳水化合物
實質上就是一些糖類,這不僅僅是我們平時吃的糖類,按類分有多糖、雙糖和單糖。多糖就是我們平時吃了不餓的米、面、澱粉之類的主食;雙糖是指蔗糖、白糖和麥芽糖等;單糖是葡萄糖和果糖之類,葡萄糖大家最熟悉了,人生病了不吃飯就可以輸些葡萄糖, 因為它是人體最容易吸收,直接起作用。
碳水化合物是供給人體能量的最重要營養素,人所以有力量做事就是通過能量來達到,沒有能量人就不能活動。碳水化合物擁有諸多優勢,首先是價格便宜,第二是在人體內氧化最完全,分解成碳和水,第三是供能快。

(2)蛋白質
蛋白質是人體生命的基礎,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它是人體肌肉、血液、內臟、神經、骨骼、韌帶、毛發、指甲和皮膚等組糾的主要成分,人體許多與生命活動有關的活性物質,如酶、抗體、激素等,都是由蛋白質齲白衍生物相成。
人體體內有幾干種酶,酶雖然量很小,伹缺一不可,否則人體的代謝就不能進行,蛋白質可分為優質蛋白質和一般蛋白質,優質蛋白質是除了促進健康之外,還有促進生長發育的蛋白質,它裡面含有八種必須氨基酸(亮氨酸、、蛋氨酸、賴氨酸、苯丙氨酸、色氫酸、蘇氨酸、纈氨酸),食品中的蛋白質通過消化分解為氨基酸,然後它們被吸收且通過血液分布到機體細胞中,機體細胞利用這些氨基酸重新建造機體蛋白質。
必須氨基酸是人體本身不能合成的,必須從食物中攝取,而且主要從動物性蛋白質里獲取。例如糧食中就不含賴氨基酸,也就是說糧食里沒有必須氨基酸。

(3)脂肪
准確地說是脂類。日常生活中吃的是中性脂肪,又稱甘油三脂,如油等。脂肪是由1個分子的甘油和3個分子的脂肪酸結合而成的。脂肪酸是一個很長的碳鏈,其中聯接的化學鍵有單鍵和雙鍵之分。脂肪內含的脂肪酸有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
植物油中茶油含80%以上的單不飽和酸,玉米油含多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酸對人體健康最有益,能降低血管硬化,減少冠心病發生,而多不飽和脂肪酸是人體不能合成的,必須從食物中攝取。
食用油中含有N-3系不飽和脂肪酸和N-6系不飽和脂肪酸,前者是l 8C 二烯酸,後者是20C五烯酸。N-6系不飽和脂肪酸即亞麻酸,能使血小板不沉積,降低血漿總膽固醇,對老年人的心血管、冠心病有益處。
以上三種營養素是人體所需的三個宏觀營養素,在供給人體能量中三種比例分別是:碳水化合物佔55%;蛋白質佔1 5%;脂肪佔20—25%,不超過30%。過多則易發慢性病。

(4)微量營養素
即無機鹽和微量元素。中國人體內容易缺乏的幾種元素:
鈣:是建造骨骼和牙齒的成份,影響幼JL~'b生長發育,而我國人的攝入量還不到人體所需的50%。鈣最好的來源是喝奶,100克牛奶含鈣104"-1 14毫克,還含有優質蛋白質3.4—3.6毫克,而且吸收率高。
鐵:鐵是構成血紅蛋白、肌紅蛋白的必要成分,也是許多酶的生物活性部分。缺鐵時,就會產生貧血,這種貧血叫缺鐵性貧血,人體缺鐵就會影響血紅蛋白(以前叫血色素)的生成,嬰幼兒,還有孕婦特別容易出現這種情況。缺鐵性貧血是個世界性的營養缺乏症,就是發達國家也還是有這種貧血,尤以妊娠期、哺乳期婦女和發育期青少年多見。
動物性食品中的鐵較易吸收,吸收率可達2。%,植物性食品因含植物酸而影響鐵的吸收,吸收率一般在5%左右。
鋅:鋅也是許多酶的重要組成成分,酶的活動必須有鋅參與才能被激活。鋅與人體上百種的酶都有關系,所以非常重要。兒童缺鋅就不容易長個,比較矮,頭發也是黃黃的。
碘:人體缺碘容易患上大脖子病,叫地方性甲狀腺腫。母親缺碘,生下的孩子可能是傻子、聾子、啞吧,有的是不長高,十幾歲了還沒有五六歲的高。
但是,碘也不能攝取過量。微量元素都存在不足和過量問題, 因為微量元素需要量很低,如碘每人每曰就需要l 50微克,不像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等多吃了不會出事。
硒:是人體內一種抗氧化酶(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組成部份,與鋅不同,只有這種酶和硒有關。但這種酶很重要,可以抗衰、抗癌,清除體內自由基、活性氧這些過氧化物,保護細胞膜不被破壞,所以產生衰老、得癌症,就是細胞被破壞,DNA被破壞發生突變,它能抗氧化減少質子過氧化作用。對老年人尤其重要,不過需要量也很低,一般在200—400微克。但是一旦過量就有中毒的危險。湖北的恩施是高硒地區,發生過硒中毒的事件。

(5) 維生素
維生素分兩大類,一是脂溶性維生素,一是水溶性維生素。
脂溶性維生素:就是溶解在脂肪里,有維生素A、眉胡蘿卜素(生理作用同維生素A,在體內能轉換化成維生素A)、維生素D和維生素K。人體容易缺乏的是維生素A、D,維生素A主要來源於動物性食物里,含量最豐富是在肝臟。維生素D、/(7胡蘿卜素是植物性的,來源於有顏色的蔬菜和水果,含量豐富,因此最
好多選擇帶顏色的蔬菜。
維生素A主要的生理作用,與眼睛有關,缺少維生素A就易得夜盲症,到晚上看不清事物,對黑暗的適應性差,再就是皮膚粘膜有關,皮膚缺少維生素A,毛囊硬化,摸著粗糙,粘膜受損,小孩缺乏維生素A,呼吸道容易感染,還與小孩的生長發育有關;年輕人易發單眼瞎。
維生素D缺乏易得佝僂病,在體內相當於激素的作用,維生素D進入體內後在肝臟轉化成25羥D才有活性,再到腎臟變化成E一25羥D活性更高,主要促進骨骼代謝起作用,缺少時對鈣的吸收有影響。維生素A和D過量也會引起中毒。脂溶性維生素能在肝臟中貯存,因此服用過多會產生中毒,現在是用微克計算的,維生素A成年人一般需要量為800一l 000微克。維生素D是1 0微克。
維生素D在成年人來說一般不會缺乏,因為在皮膚下有一種物質叫7一脫氫膽固醇,經太陽紫外線照射就會轉化成維生素D,所以小孩因很少外出少而容易缺乏,多發生於3歲以下的孩子。
另一個脂溶性維生素是維生素E,是一種很好的抗氧化維生素,對老年人來說,有利於抗衰老、抗氧化。主要存在於植物油,特別是豆油和玉米油等有芽的植物油中含量高。還一個是維生素K,一般不易缺乏,主要是孕婦期間可能缺乏,而會使新生兒顱內出血,補充了就好了。
水溶性維生素:一個是B族,有十幾種;另一個是維生素C。
B族中容易缺乏的是B l,主要存在於糧食的豆類和瘦肉里,由於現在的糧食越來越精細了,容易造成B l缺乏。過去發生過嬰兒維生素B 1缺乏,是母親本身懷孕吋維生素B 1缺乏,奶里也缺乏,造成心衰停止跳動了,與成人的症狀不一樣,但都是與神經有關。影響末梢神經的手足麻木等,所以大家吃糧食時不要單一,盡量要吃點雜糧、粗糧等。再就是維生素B2,也叫核黃素,主要含在動物的內臟,如肝、腎和腸等,攝入量一直存在不夠情況,它是一種輔酶的組成成份,缺乏產生的症狀很廣泛,如口角炎(發白)、舌炎(舌的紋路特別多象地圖)、陰囊炎等。煙酸不易缺乏,個別地區有過缺乏,過去新疆主要吃玉米,玉米中缺乏色氨酸,色氫酸在體內轉變成煙酸。症狀是對稱形的皮炎,但很少見。再就是葉酸和B12,葉酸缺乏容易得巨幼細胞型貧血。維生素B1 2缺乏易患惡性貧血,同時能防止型胱氫酸的形成,所以適當補充一些葉酸和B 1 2,對心血管疾病有好處。
維生素C是抗氧化的維生素,又叫抗壞血酸。如果缺乏,血管變脆,稍碰出血、牙齦出血等,人體抵抗力下降。
能量大約是:成人的基礎熱量為1200K卡左右,一般生活,(不幹體力活,體育運動)一天需2000K卡。

5、每天人體所需的營養比例是多少?

每天人體所需的營養比例是:蛋白質10%~15%,脂肪20%~30%,糖類55%~65%。

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組織不可缺少的物質,也是構成各種酶、抗體及某些激素的主要成分。蛋白質可促進生長發育,維持毛細血管的正常滲透性,並供給熱能,缺乏時可致生長發育遲緩、體重減輕、容易疲勞、循環血容量減少、貧血、對傳染病抵抗力降低、創傷和骨折不易癒合、病後恢復遲緩,嚴重缺乏時可致營養不良性水腫。

(5)營養生理需要量擴展資料:

若按每日3餐的熱能分配,以早餐佔25%~30%、午餐佔35%~45%、晚餐佔30%~35%較為合理,當然還可以根據各地的生活和作息時間而作適當的修改。

要達到合理營養,必須合理調配膳食,滿足對各種營養素的要求。每個國家都根據各自的情況和生活習慣、食物的生產和供應情況,提出各種不同年齡、性別人群推薦的膳食供給量(RDA)。

6、人體每天需要的各種營養含量有哪些?

1、碳水化合物(糖):碳水化合物(糖)在人體中的比例1%-2%。構成分類功能缺乏過量成人攝入量食物來源,人體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7.5g。

2、脂肪:脂肪在人體中的比例10%-15%。一般食物中脂肪占人體總能量來源的20-25%(不宜超過30%)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1-1.5g。

3、蛋白質:在人體中的比例15%-18%。每天每公斤體重需:0.8-1.2克、運動員等:2.5克左右/公斤體重。

4、礦物質:礦物質約占人體體重的5-6%,(碳、氫、氧、氮占總量的96%)。礦物質在人體中無法自我合成,必須由食物來提供。雖然人體人體礦物質鈣99%、磷80%、鎂70%都集中在骨、骨骼和牙齒中,礦物質可保持體內酸減平衡、維持細胞間液的滲透壓,參與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代謝,維持肌肉、神經、和心臟的正常機能狀態。

5、維生素:維生素又稱他命(Vitamin)在人體內雖然只是微量,只要少量就可維持動物體正常生長,生殖及健康。維生素還必須通過活的有機飲食,而非一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或礦物質,藉由吸收微小的量即可供正常之代謝,維持健康。

6、水:水是生命之源。在人體組織成分中含量最多,約占人體體重的60%-70%,對人體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活動的重要營養物質。

7、人的身體每天需要多少營養分別是什麼量是多少?

人一般需要蛋白質、脂肪、糖類和核酸等營養物質,吃下面這些東西就基本上能滿足。個人一天標准食物量
食物種類 —(克)
____谷薯類 — 321
____蔬菜類 — 361
____水果類 — 120
乳及乳製品 — 80
肉蛋魚蝦類 — 132
油脂及硬果 — 20
豆及豆製品 — 40

8、人體每天需要的各種營養含量

1.蛋白質:構成生命的物質基礎,在人體中的比例15%-18%,每天每公斤體重需:0.8-1.2克、運動員需2.5克左右/公斤體重。
蛋白質食物來源:純油脂(如:豆油、花生油、牛油、魚油、菜油、芝麻油、玉米油)、肉類、蛋黃、硬果類(如核桃、花生、瓜子等)奶油等。

2.碳水化合物:在人體中的比例1%-2%,主要是供給熱能,人體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7.5g
碳水化合物(糖)來源:純糖(紅糖、白糖、蜜糖、麥芽糖)、谷類(大米、小米、麵粉、玉米)、干豆類(黃豆、蠶豆)、根莖類(土豆、芋艿)硬果(栗子、花生等)。

3.脂類:在人體中的比例10%-15%,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1-1.5g。
脂肪的食物來源:純油脂(如:豆油、花生油、牛油、魚油、菜油、芝麻油、玉米油)、肉類、蛋黃、硬果類(如核桃、花生、瓜子等)奶油等。

4.無機鹽:約占人體體重的5-6%,(碳、氫、氧、氮占總量的96%)。
在人體中無法自我合成,必須由食物來提供。可保持酸鹼平衡,維持心臟的正常搏動,運動後應及時適量的進行補充,以維持人體正常的代謝機能和生理需要量。

5.維生素:不能在人體內自行合成,必須從食物中攝取,攝取量要適當。少了,體內物質代謝會發生障礙,易出現維生素缺乏症及其疾病。過量,會造成體內代謝紊亂,引起維生素中毒。

6.水:人對水的需要量與人的體重、熱能消耗成正比,每公斤體重需要30-40毫升的水分。一個健康的成年人每天約需2000-2700毫升水(包括飲水、食物中的水,代謝中產生的水)。

9、人一天要攝入多少營養

人體一天要攝入的營養一般包括六大營養:

這六大營養素是指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和水。我們 人類每天需要從膳食中攝入六大營養素、以維持身體的生理和生命活動的需要。
通常一般人每天需要的鈣質約600-1000毫克,相當於一直兩杯牛奶的含量,此外食物中另外尚含有鈣質。
蛋白質一日一個雞蛋。8杯水。
熱量正常代謝1200~1400。營養是供給人類用於修補舊組織、增生新組織、產生能量和維持生理活動所需要的合理食物。食物中可以被人體吸收利用的物質叫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和水是人體所需的六大營養素,前三者在體內代謝後產生能量,故又稱產能營養素。
(1)蛋白質如果把人體當作一座建築物,那麼蛋白質就是構成這座大廈的建築材料。人體的重要組成成分:血液、肌肉、神經、皮膚、毛發等都是由蛋白質構成的;蛋白質還參與組織的更新和修復;調節人體的生理活動,增強抵抗力;蛋白質還產能,為兒童生長發育提供能源,故又是產能營養素之

(2)脂肪是組成人體組織細胞的一個重要組成成分,它被人體吸收後供給熱量,是同等量蛋白質或碳水化物供能量的2倍;脂肪是人體內能量供應的重要的貯備形式;脂肪還有利於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體表脂肪可隔熱保溫,減少體熱散失,支持、保護體內各種臟器,以及關節等不受損傷。

(3)碳水化物是人體最主要的熱量來源,參與許多生命活動,是細胞膜及不少組織的組成部分;維持正常的神經功能;促進脂肪、蛋白質在體內的代謝作用。

(4)維生素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必需的一類化合物,它們不提供能量,也不是機體的構造成分,但膳食中絕對不可缺少,如某種維生素長期缺乏或不足,即可引起代謝紊亂,以及出現病理狀態而形成維生素缺乏症。

(5)礦物質是人類不可缺少的又一類營養素,它包括人體所需的元素,如鈣、磷、鐵、鋅、銅等。礦物質是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原料,幫助調節體內酸鹼平衡、肌肉收縮、神經反應等。

(6)水是人類和動物(包括所有生物)賴以生存的重要條件。水可以轉運生命必需的各種物質及排除體內不需要的代謝產物;促進體內的一切化學反應;通過不知覺的水分蒸發及汗液分泌散發大量的熱量來調節體溫;關節滑液、呼吸道及胃腸道粘液均有良好的潤滑作用,淚液可防止眼睛乾燥,唾液有利於咽部濕潤及吞咽食物。

人體需要的六大營養素是:糖、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和維生素。其中,糖、蛋白質和脂肪是供給人體能量的物質。六大營養素主要來自八大類食物:谷類、蛋類、奶類、根莖類、肉類、魚蝦和貝
類、豆和乾果類、蔬菜和瓜果類。

1.蛋白質是少年兒童生長發育必不可少的物質。瘦肉中蛋白質含量最多。一般的攝入量是每天每公斤體重1.5~2克,但在孩子參加體育鍛煉時,蛋白質的需要量增加,蛋白質的攝入一般要求達到每天每公斤體重2~3克。因為肌肉纖維的加粗和肌肉力量的加大,必須依賴肌肉中蛋白質含量的增加,而且最好是動物蛋白。但要注意,肌肉大小和力量的增長主要是練出來的,而不是吃出來的。

2.糖是保護肝臟、維持體溫恆定的必要物質。脂肪糖給人體提供70%的熱量,一般每天250~750克的主食,就可以滿足人體熱量的需求。機體各個組織中都有一定的糖儲備,所以,一般孩子在參加一般性體育活動時,不需要額外補充糖,只有在孩子參加大運動量活動,或長時間的耐力活動時,要適當增加主食的攝入。因為運動中熱量消耗較大,如果長期供能不足,會導致身體消瘦、機體抵抗力減弱。

3.脂肪是人體內含熱量最高的物質。脂肪主要有四大功能:維持正常體重、保護內臟和關節、滋潤皮膚和提供能量。一般人體日需脂肪占食物總熱量的15%~30%。一般正常活動的人每天攝入25克左右的油脂就可以滿足生理需要,長時間參加活動可以增加到每天30~36克。但要注意,如果活動量不足,額外攝入的熱量就會轉變為身體的脂肪,使孩子發胖,而不是長出結實的肌肉。

4.維生素在孩子的生長發育和生理功能方面是必不可少的有機化合物質。如果缺少維生素,會導致代謝過程障礙、生理功能紊亂、抵抗力減弱,以及引發多種病症。一般天然食物中就含有各種我們所需要的營養素,而且比例適宜,所以,孩子在合理膳食中就可以獲得充足的維生素。只有在持續的、高強度、大運動量情況下,熱能營養不能滿足需要,或蔬菜水果供應不足時,才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要注意,過量攝入維生素和維生素缺乏一樣,會導致不良後果。

5.無機鹽也叫礦物質、微量元素,也是人體代謝中的必要物質。兒童少年時期對鈣、磷、鐵的需要量較高,在運動期間,由於大量排汗,導致鹽分隨汗液丟失,必須即時補充,才能預防肌肉痙攣,並幫助緩解身體的疲勞。可以通過運動飲料補充無機鹽。

6.水是「生命之源」。參加運動的孩子要積極主動地補水。比如,運動前15~20分鍾補充400~700毫升水,可以分幾次喝。在運動中,每15~30分鍾補充100~300毫升水,最好是運動飲料。運動後,也要補水,但不宜集中「暴飲」,要少量多次地補。參加運動的孩子,只有保持良好的水營養,才能有良好的體能和健康

10、營養生理所需量是指什麼??

營養生理所需量是指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所需要營養的數量。

與營養生理需要量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