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學如何健康飲食 養生
一天三餐不能少,睡眠要充足,盡量不熬夜。早上可以在戶外進行一些鍛煉或者背單詞。製作一個作息時間表,充足的運用好時間。生活有了規律,自然就健康了。
2、七種健康的飲食養生方法系?
中醫上有「七食利身心」的說法,說的就是七種健康的飲食養生方法,讓我們來看看什麼是健康的飲食養生方法吧。 博食:就是對一切食物原料和酸、甜、苦、辣、咸各種味道的食物都要品嘗食用而不要有所偏嗜。現代營養學要求人們博取食物,混合飲食,營養互補。我國醫葯學歷來就認為,食物有濕、熱、寒、涼、平、咸、酸、苦、甘、辛,以及補、瀉等性味之分。如果生活中長期對食物有所偏嗜,就會使人體的營養失去平衡,導致疾病發生。因此,只有豐富多樣的膳食,才有可能從各種食物中獲得平衡和足夠的多種養分,以滿足人體的多方面需要。 配食:即對飲食進行合理調配。飲食調配,理應與中葯的配伍一樣,要按規矩、循准繩、無偏過,方可有益於身心。配膳中,應注意主糧與雜糧搭配、葷食與素食搭配、寒性與熱性食物搭配、酸性和鹼性食物搭配、五味恰當的搭配,以達到營養平衡。還要注意烹調方法,否則就有可能降低食物的營養價值,影響機體多種營養素的吸收,有害健康。 熟食:熟食是我國人民歷來的飲食習慣。高溫熟食,可以殺菌消毒,且利於消化吸收。熟食還可以增進美味,祛除惡味,經過高溫處理,一部分不利於人體的成分經過分解化合,有的揮發掉了,有的則轉化成另一種無害成分,同時,食物內部的有效營養成分釋放出來,因而適口可食,符合營養衛生要求。生食則不然,食物原料除部分可以生食外,其他一般都必須熱加工處理,否則將會危及人的健康。古人烹飪強調「斷生」、「斷紅」,就是這個道理。有人做過試驗,蔬菜煮熟,失掉了一部分營養素,但是由於加熱分解,有利於吸收所含養分,得失對照,得多於失。 熱食:注重熱食,同中醫飲食保健有關。中醫認為:人之熱腹不宜承受過多的冷食,用熱臟腑去暖冷食,於人體無益。即使盛夏,也不主張冷食。還認為:熱食(不是燙食)一般無害人之危,而冷食則不然,常常有害於人的健康,甚至加重病情(如肝胃炎症發作時,不宜食生冷),嚴重者可能導致某種危險,例如負傷流血過多、乾渴時飲冷水,極易發生血栓,導致死亡。 節食:節食主要是指飲食控制數量,以不過量為宜。古代醫書《黃帝內經·素問》提出「飲食有節」、「無使過之」。古代有很多關於「節食」的論述和精闢的見解,如「食無求飽」、「不欲過飢,飢則敗氣。食戒過多,勿極渴而飲,飲戒過深」等。 時食:古人主張先飢而食,先渴而飲,關鍵是「適時」。也就是說,不要等到十分飢渴時才飲食。飲食要定時、定量,否則會導致疾病的發生。如果飲食缺乏時間性,像有的人「零食不離口」,必然會使胃不斷受納和消化食物而得不到休息,久而久之就會引起消化功能失常,出現食慾減退和胃腸疾病。另外,飲食、配膳、調味也要講究時令。 醫食:就是利用食物來預防和治療疾病,即「飲食療法」,簡稱「食療」。《本草經集注》中曾將「果菜米食」列為葯物的一個種類專門加以論述。至於什麼食物治什麼病,什麼食物利於人體哪一部分,什麼食物有禁忌,或相剋、相畏,什麼樣的人有什麼禁忌等,我國古代醫書上都有記載,並且內容豐富。目前,食物療法已發展成為人們防病治病的一個重要手段。
3、養生保健有哪些科學飲食秘訣
營養要平衡:攝取的各種營養素比例要恰當,攝入量與機體需要量保持平衡。所需熱能與熱能來源配比平衡,氨基酸平衡,脂肪酸平衡,酸鹼平衡,維生素平衡,無機鹽(常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平衡
4、學習飲食養生與保健美容有什麼用
這個看你自己是否感興趣了!自己生活到處都可以用的到的啊!我比較喜歡刮痧和火罐!調理身體很好用!
你想幹嘛用呢?掙錢嗎?如果是這倆個也是很好的選擇!比如營養師,去小學做一次公開課倆個小時是五百!
5、如何學好中醫飲食保健學
養生是多方面的,有飲食養生、運動養生、經絡養生等,看你對那一種感興趣。然後針對你感興趣的那一種養生方式多看資料、多實踐,找到一個切合自己實際的養生方式。
6、關於飲食健康的知識
夏天到了,胃口不好又容易吃壞肚子,但這個時候偏偏又是人體力消耗大、需
要加強營養的時候。那麼,夏天應該怎麼吃得清爽又健康呢?這里也同時提醒
你夏天常見的飲食陷阱,讓你避免肥胖,輕松享有窈窕身材。
夏天為何吃不下?
夏天,很多人的胃口會不好,常常是「無病三分虛」,消化功能降低,且
易產生精神疲憊、食慾不振、口苦苔膩、胸腹脹悶、體重減輕等「夏」的症象
。有些人還易發生胃腸道疾患。
溫度高:日本營養師手冢文榮在《大口吃出健康》中指出,氣溫每增高攝
氏10度,身體平均就會減少70卡的需要量,夏天身體所需熱量降低,使人不覺
得飢餓。
脫水現象:空調房裡感受不到水分蒸發,因此水分攝取少,可是腸胃組織
已經輕微脫水,而影響食慾。喝太多含糖飲料:夏天容易口渴,有些人習慣猛
灌含糖飲料,偏偏「糖」是天然的食慾抑制劑,糖分可以很快被血液吸收,會
讓人一下子覺得飽了,因此就吃不下形成惡性循環。
自我調理擺脫「苦夏」
要避免「苦夏」這種情況,一個好的辦法就是做好飲食調節,恢復身體元
氣。
注意補充鹽分和維生素
營養學家建議,高溫季節最好每人每天補充維生素B1、B2各2毫克,維生
素C50毫克,鈣1克,這樣可減少體內糖類和組織蛋白的消耗,有益於健康。也
可多吃一些富含上述營養成分的食物,如西瓜、黃瓜、番茄、豆類及其製品、
動物肝腎、蝦皮等,亦可飲用一些果汁。
勿忘補鉀
暑天出汗多,隨汗液流失的鉀離子也比較多,由此造成的低血鉀現象,會
引起人體倦怠無力、頭昏頭痛、食慾不振、中暑等癥候。熱天防止缺鉀最有效
的方法是多吃含鉀食物,新鮮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較多的鉀,可多吃些草莓、杏
子、荔枝、桃子、李子等;蔬菜中有大蔥、芹菜、毛豆等也富含鉀。茶葉中亦
含有較多的鉀,熱天多飲茶,既可消暑,又能補鉀,可謂一舉兩得。
勿暴飲暴食,少食冷飲
夏季暑熱,腸胃功能受其影響而減弱,因此在飲食方面,就要調配好,有
助於脾胃功能的增強。細糧與粗糧要適當搭配吃,一個星期應吃餐粗糧,稀與
干要適當安排。夏季以二稀一干為宜,早上吃麵食、豆漿,中餐吃干飯,晚上
吃粥。熱時適當吃一些冷飲或飲料可起到一定的祛暑降溫作用。但雪糕、冰磚
等多用牛奶、蛋粉、糖等製成,不可食之過多。大部分飲料的營養價值不高,
也少飲為好。
清補為佳
夏季尤其是脾虛者,應採取益氣滋陰、健脾養胃、清暑化濕的「清補」原
則,飲食調養宜選用新鮮可口、性質平和、易於消化、補而不膩的各類食品。
「清補」當忌辛辣生火助陽和肥甘油膩生痰助濕類食品,但並非禁忌葷食。陰
虛體弱者在安排膳食時,可以選食瘦豬肉、鴨肉、兔肉、白斬雞、咸鴨蛋、清
蒸鮮魚等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品,以增加蛋白質的攝取量。
勾起食慾小技巧
中醫專家、營養保健師都認為,夏日可以多吃些清熱解毒的食物。
苦瓜:現代醫學發現,苦瓜內有一種活性蛋白質,能有效地促使體內免疫細胞
去殺滅癌細胞,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苦瓜含有類似胰島素的物質,有顯著降
低血糖的作用,被營養學家和醫學家推薦作為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苦瓜既
可涼拌又能肉炒、燒魚,清嫩爽口,別具風味。
綠豆:綠豆性味甘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暑利尿之功效。《本
草綱目》里記載:用綠豆煮食,可消腫下氣、清熱解毒、消暑解渴、調和五臟
、安精神、補元氣、滋潤皮膚;綠豆粉解諸毒、治瘡腫、療燙傷;綠豆皮解熱
毒、退目翳;綠豆芽可解酒、解毒。但要注意的是,綠豆不宜煮得過爛,以免
使有機酸和維生素遭到破壞,降低清熱解毒功效。又因綠豆性涼,脾胃虛弱的
人不宜多食。
西瓜:常吃些西瓜可減少患食道癌的危險;西瓜汁中所含的蛋白酶,能把
不溶性的蛋白質轉化為可溶性的蛋白質,從而增加腎炎病人的營養,故西瓜是
腎臟病人的良葯。西瓜皮還是很好的美容劑,用西瓜皮擦面部皮膚,再用清水
洗,能增加皮膚彈性,減少皺紋,增添光澤.
7、如何養生,健康飲食?
(*^__^*) 嘻嘻……古話說,蘿卜青菜保平安。瓜果蔬菜、五穀雜糧就很好啊,不要聽廣告里的今天缺這個明天補那個。還有啊,生命在於運動。
8、求飲食營養學的基本理論
飲食營養學文獻飲食營養學從辭海上講,「營」是謀求、尋來找,「養」是養生之道,「營養」兩個字加在一起,是人們尋找的養生之道。秦漢時期,飲食保健從長期的實踐經驗積累,發展成為一門納入正規醫療保健行政制度的學科,並從理論上加以總結,營養學理論體系已初步形成。中醫飲食營養學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基礎理論和臨床應用兩大自部分。
「營養」一詞並非外來語,宋代大文豪蘇東坡《養生說》中即有「營養生者使之能逸而能勞」。「營養」古代又作「榮養」。在日本仍然沿用「榮養」一詞。營:經營,營造。榮:榮盛,繁榮。養:養護,補養。營養,系指機體攝知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或養料,以維持正常生命活動的過程。一百年以來,西方醫學傳入中國,其中一門與營養學道性質相近的學科被譯為「營養學」,而實際上,中國固有的中醫飲食營養學已有兩千多年歷史,自成體系,滲透於中醫各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