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糖尿病人怎樣養生

糖尿病人怎樣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11 21:35:31

1、糖尿病人 怎樣保養

1. 肉類是人體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與植物蛋白相比,動物蛋白更接近於人體,更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和利用,而且肉食中含的人體必需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也比較豐富。另外,肉食含熱量較高,有利於主食的控制。很多人都有這種體會,吃了肉食就不容易餓,若只吃素食就容易餓。因此,適當地吃肉對糖尿病患者是有利的。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肉食含脂肪較多,過量食用對控制血糖、血脂和體重不利。

2.糖尿病患者吃肉要適量,一天吃100~150克就可以了,也就是以肉食絲炒菜為主,少吃燉肉、蒸肉和涮肉。至於吃哪種肉比較合適,應該說糖尿病患者各種肉都能吃,但是從蛋白質結構是否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角度來看,魚肉好於雞、鴨、鵝肉,雞、鴨、鵝肉又比豬、牛、羊肉好。所以有人說,高血壓、血脂異常及糖尿病患者選擇肉類食品時,「吃四條腿的(畜)不如吃兩條腿的(禽),吃兩條腿的不如吃沒有腿的(魚)」,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糖尿病患者如果每天吃150克肉,建議四條腿、兩條腿和沒有腿的肉各50克。

3.豆類是中國人的重要食品之一,但不同的豆類含糖量不一,比如黃豆,含糖量就比較低,而膳食纖維卻很高,所以黃豆粉和黃麵粉做的混合食品,就受到很多糖尿病患者的歡迎。豆漿、豆腐和豆製品主要是用黃豆製作的,只要吃得不過量,可以不計作主食。但是如果每天吃黃豆製品在100克以上,或者吃豆腐在200克以上,就要適當減少主食的量了。綠豆、紅豆、豇豆和芸豆等含糖量較高,吃多了要適當減少主食的量;這類豆粥以及不加糖的八寶粥和米粥含糖量相近,可以食用,但應計算熱量,減少主食。豆類製作的粉條、粉皮、粉絲等屬於澱粉製品,吃的時候也要適當減少主食的量。

4.大蒜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蒜的鱗莖。中醫認為,大蒜無毒,生品辛溫,熟品甘溫,歸脾、胃、肺、大腸經,有暖脾胃、行氣滯、散結腫、殺諸蟲、解百毒之功效。大蒜有降血脂、防治動脈粥樣硬化,抗腫瘤,降血糖、降血壓等作用。中葯葯理研究證明,大蒜素具有降血糖作用。大蒜的汁液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得注意的是,應用大蒜降血糖時宜搗絞取汁服用或嚼食大蒜瓣。

2、糖尿病人該如何進補?該怎麼保養?

糖尿病患者應該注意長期堅持規范治療是最重要的,包括:控制飲食,堅持適量運動鍛煉,合理用葯。 糖尿病患者日常飲食注意事項 1、 主食一般以米、面為主,但是,我們比較喜歡粗雜糧,如燕麥、麥片、玉米面等,因為這些食物中有較多的無機鹽、維生素,又富含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具有減低血糖作用,對控制血糖有利。 2、 血糖高患者的蛋白質來源,大豆及其豆製品為好,一方面,其所含蛋白質量多質好;另一方面,其不含膽固醇,具有降脂作用,故可代替部分動物性食品,如肉類等。 3、 在控制熱量期間,仍感飢餓時,可食用含糖少的蔬菜,用水煮後加一些佐料拌著吃。由於蔬菜所含膳食纖維多、水分多,供熱能低、具有飽腹作用,是糖尿病患者必不可少的食物。 4、 禁用食物有:白糖、紅糖、葡萄糖及糖制甜食,如糖果、糕點、果醬、蜜餞、冰激凌、甜飲料等。另外,含碳水化合物較多的土豆、山葯、芋艿、藕、蒜苗、胡蘿卜等少用或食用後減少相應的主食量。 5、 富含飽和脂肪酸的豬油、牛油、洋油、奶油、黃油等少用,最好不用。可用植物油代替部分動物油,花生、核桃、芝麻、瓜子中含脂肪也相當多,盡量不吃或少吃或減少油類攝入。 6、 蛋黃和動物內臟如肝、腦、腰等含膽固醇相當高,應盡量少用或不用。 7、 水果中含葡萄糖、果糖,能使血糖升高,故在血、尿糖控制相對穩定時,空腹血糖<7.8mmol/L或餐後2小時血糖<10mmol/L時,可在兩餐或臨睡前食用,但也要減少相應主食。 8、 酒類,主要含酒精,產熱高,而其他營養素含量很少,故不飲為宜。 9、血糖高患者的飲食除控制總熱卡外,還應做到食品多樣化,但因為限製糖、鹽,使菜餚味道較單一。針對這一點,市場上生產了多種甜味劑如甜味菊、甜味糖,其不產熱、不含任何營養素,近兩年有一種甜味劑為蛋白糖,其有氨基酸組成,也不產熱,無任何副作用,是目前較理想的甜味劑,如紐特糖、元真糖。 10、對於胰島素依賴型的患者,同樣需要在醫生和營養師的指導下嚴格執行飲食控制,對肥胖合並有高血壓、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除了較嚴格的飲食控制外,忌食動物內臟、蛋黃、魚子等,嚴格控制動物油如黃油、豬油、牛油等,其中的飽和脂肪酸對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不利。 11、對於合並腎臟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除控制總熱量外,應根據病情注意少鹽,無鹽或少鈉及蛋白質的攝入量,蛋白質供應不宜過高,並且忌食豆製品,對於尿毒症應低蛋白飲食,蛋白質每天在30克左右,主食以麥澱粉代替米、面、蛋白質供給首選優質蛋白質,如牛奶、雞蛋、瘦肉等。 12、忌甜食,炸食品及瓜子、花生,動物內臟。 13、免高糖食物,如各種糖果、甜食。 14、免脂肪的攝入,除限制動物脂肪外,每日烹調油在20克以下。 15、免油膩和含脂肪高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及瓜子、花生等。 16、免含膽固醇高的食品,如動物內臟。 17、多吃高纖維食物,如粗糧、含纖維高的蔬菜。 18、定量進餐,可以少量多餐。 19、蛋白質的攝入,可以基本和正常人一樣,1.2克/公斤體重,但不要過多。 20、多飲水。 在血糖控制好的情況下,可以在兩餐中間吃少量水果,並且減少相應主食攝入量。

3、糖尿病人怎麼保養

少吃多餐,血糖高的話要葯物治療。建議看醫生,測血糖……然後制定個良好的方案。

4、糖尿病患者如何注意養生?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全身終身性疾病,在目前的醫療水平下能夠嚴格控制,尚不能根治。保持良好心態,延緩和減少各種慢性並發症,患者及家屬必須與醫護人員密切配合,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實為關鍵的因素之一。

一.飲食治療 對於所有糖尿病患者,合理的飲食控制均為最基礎和最重要的治療手段。糖尿病患者必須終身進行飲食控制。

●控制總熱量

飲食控制不僅僅是主食控制,而應包括對副食特別是肉、脂肪類等含熱量較高的食品的綜合控制,同時應以使病人能達到並維持理想的體重。

●合理安排各種營養成分

脂肪和油類應提供飲食總熱量的20%--25%,其中不到30%的熱量應來自飽和脂肪。55%--65%的總熱量應來源於碳水化合物,應包含多種成分及較高含量的可溶性纖維素,每天應多吃蔬菜及粗米面製品而不是精製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不應過多攝入——不超過總熱量的15%。飲食保持清淡為宜,食鹽限制在10克/天以內。

●少量多餐

少量多餐對患者是一種很好的飲食習慣,食物的選擇可根據各地的不同食物品種及飲食習慣所決定。具體而言,一天不少於3餐,一餐不多於2兩,寧可多餐,也不要每餐吃得太多。

●少喝酒,不抽煙

飲酒應適度,以不影響正常進食,不引起不良症狀為度。糖尿病患者應絕對禁煙。

二.運動治療 經常有規律的運動不僅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還可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血脂控制,減低血漿膽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有利於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還可矯治肥胖。

●運動強度

原則上應先從低強度運動開始,再逐步進入中等強度的運動,運動強度要求可按最大脈率計算,即運動時脈率=170-年齡,例如一位70歲的老人在運動過程中的脈率每分鍾應為:170-70=100次。

●運動持續時間

開始時一般以5~10分鍾為宜,以後若自我感覺良好再逐漸延長。一般中等強度的運動以20~30分鍾為宜。

●運動的頻率

每周至少運動4~5次。正在接受胰島素或口服抗糖尿病葯物的治療者最好每日規定時間進行運動,以利於血糖控制及調整葯物用量。

●運動的注意事項

避免由於運動所引起的低血糖;防止外傷、扭傷和感冒,特別注意腳的防護;運動前後宜做幾分鍾預備和收尾活動。

三.糖尿病足部的護理 注意穿著合腳而寬松的鞋襪,以免因過緊而使足部造成不必要的摩擦,產生水泡;防止皮膚乾燥引起的皸裂,尤其是足跟周圍,可用濕敷及浴後塗油膏來預防;趾甲應勤剪,但應注意避免太靠近皮膚而造成損傷,引起感染;若出現雞眼等應向醫護人員咨詢,避免自行使用雞眼葯膏治療;切不要赤腳走路,每日檢查鞋內有無銳利物,防止損傷;洗腳時,注意防止燙傷,水溫宜事先調試。

5、糖尿病人怎麼好保養

糖尿病治療必須以飲食控制,運動治療為前提.糖尿病人應避免進食糖及含糖食物,減少進食高脂肪及高膽固醇食物,適量進食高纖維及澱粉質食物,進食要少食多餐.運動的選擇應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應盡可能做全身運動,包括散步和慢跑等.在此基礎上應用適當的胰島素增敏劑類葯物或是其他降糖葯,才能達到長期有效地控制血糖的目的.但是口服葯物不行還是要適當使用胰島素啊.多吃苦瓜有好的輔助降血糖作用.

6、糖尿病人該如何保養?

糖尿病飲食治療十好原則

1、日攝熱量計算好:對偏胖的病人供給熱量偏低,對偏瘦的病人則偏高,以保持正常體重。

2、三大營養比例好;一般糖尿病病人每日飲食中三大營養素所含全日總熱量的比例為蛋白質15%左右;脂肪20%

-25%,碳水化合物60%-70%。對蛋白質還要根據腎功能情況選擇不同類別的蛋白質。腎功能正常者以谷、豆類蛋白質為好,既有利於營養需要,又可防止血脂升高。腎功能衰竭者選乳、蛋類蛋白為好,因其生理價高,少產生肌酐、尿素氮和尿酸等物質,有利於保護腎功能。對於脂肪的供給,要防止血脂升高,應以植物油為主,保證必需脂肪酸需要量。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也應足,食量不足,既不利於保護腎功能,久則影響細胞功能和胰島素受體的敏感度。

3、主副食品穩定好:每日每餐中的主副食品含量應基本固定,不能隨意增減,但花樣品種可隨意變換。

4、膽固醇食品限制好:膽固醇高的食品對糖尿病肥胖者危害大,應限制攝入,有利於控制血漿膽固醇。

5、重危病人細算好:重危病人的飲食要科學仔細地計算出每天需要的氨基酸、脂及酸、鉀、鈉、微量元素以及食物嘌呤量和食物烹調後維生素含量的保存率等等項目調配飲食。

6、糖食酒品需忌好:含糖的點心、水果、飲料和酒類均忌用。病情緩解後輕的病人可增加水果,但不應過多,而且應經常注意查尿糖和血糖。

7、新用食品了解好:新出現的「治療食品「或是以前沒有用過的食品,首先應了解其營養萬分,凡是不清楚成分的食品,最好不要輕易試用,即使是醫生介紹的新品種,也要在應用中仔細觀察效果,看是否適合自己。

8、生活規律定量好:定時定量有規律地吃飲、吃葯、運動和工作對糖尿病人尤為重要,特殊情況如出差、會議等也應按規定選食。遇到手術或新增加疾病時要重新調整飲食、用葯。

9、低血糖時用糖好:糖尿病人有很多原因導致低血糖,此刻一定要先補給糖,使血糖正常後再做其他的處理。

10、糖尿病人學習好:糖尿病人在專科醫生指導下努力學習糖尿病及其並發症的知識,結合自己的病情、生活習慣和經濟條件制訂自已的膳食方案,不斷實踐修正,必要時再請教醫生。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足部病變,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但是,糖尿病足也是可以預防的,除了嚴格控制血糖外,最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足部護理習慣。
日常保養

1.每天用溫水和肥皂清潔雙腳,然後用柔軟的干毛巾擦拭乾凈,特別注意腳趾間是否擦乾。洗腳前先用手試水溫,以免燙傷,不要長時間將雙腳浸泡在水中,如果皮膚乾燥,應塗上潤膚液。

2.修剪腳趾甲時應用指甲刀橫向直剪,切勿將腳趾甲剪得太短,也不要深入剪至彎角位置,以免損傷皮膚。

3.選擇天然材質柔軟的襪子,如棉質或羊毛襪子,避免穿過緊的尼龍絲襪。

4.選擇合適的鞋子。購鞋時應看重舒適程度,選擇腳跟穩固、鞋頭寬闊的款式;避免穿著人造革材質、鞋頭過尖或過緊的鞋;應選擇真皮或棉質透氣性好的鞋。

5.不要長時間穿新鞋,盡量勤換鞋款,避免腳部同一位置長期承受壓力,預防起泡或淤傷。

6.不要用熱水瓶、熱墊或電熱產品溫暖雙腳,以免感覺遲鈍而燙傷。

7.不要赤腳走路,在室內或地毯上走路也應該穿拖鞋。

對待糖尿病患者,絕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是記者日前在解放軍306醫院舉辦的全國首屆「多學科協作防治糖尿病足與下肢動脈病變」研討會上獲悉的。

資料顯示,在所有因糖尿病住院的患者中,患足病的佔到47%,,足病遠遠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科學的治療,相當一部分患者因為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預防和治療而最終被截肢。而在美國,醫院甚至還設有專門的「足醫」,每年用於糖尿病足的費用幾乎相當於其它糖尿病並發症的醫療花費總和。

據了解,306醫院糖尿病中心開設了北京市首個專門足病門診。參加研討會的澳大利亞政府糖尿病顧問丹尼斯、美國足踝外科學會前任主席弗萊伯格、歐洲糖尿病協會常委弗斯特3位洋專家,向患者教授了腳的保護知識和足病治療方法。

研討會上,外國專家與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足病組組長、306醫院糖尿病中心許樟榮教授一起,向來自全國各地的200多位醫生發出號召:全力關注糖尿病足病。

許教授強調,對待糖尿病患者,絕對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306醫院糖尿病中心正著力研究多學科協作治療糖尿病,使多種並發症能夠在早期就被發現,並得到及時治療。

7、糖尿病人該如何保養

糖尿病飲食治療十好原則

1、日攝熱量計算好:對偏胖的病人供給熱量偏低,對偏瘦的病人則偏高,以保持正常體重。

2、三大營養比例好;一般糖尿病病人每日飲食中三大營養素所含全日總熱量的比例為蛋白質15%左右;脂肪20%

-25%,碳水化合物60%-70%。對蛋白質還要根據腎功能情況選擇不同類別的蛋白質。腎功能正常者以谷、豆類蛋白質為好,既有利於營養需要,又可防止血脂升高。腎功能衰竭者選乳、蛋類蛋白為好,因其生理價高,少產生肌酐、尿素氮和尿酸等物質,有利於保護腎功能。對於脂肪的供給,要防止血脂升高,應以植物油為主,保證必需脂肪酸需要量。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也應足,食量不足,既不利於保護腎功能,久則影響細胞功能和胰島素受體的敏感度。

3、主副食品穩定好:每日每餐中的主副食品含量應基本固定,不能隨意增減,但花樣品種可隨意變換。

4、膽固醇食品限制好:膽固醇高的食品對糖尿病肥胖者危害大,應限制攝入,有利於控制血漿膽固醇。

5、重危病人細算好:重危病人的飲食要科學仔細地計算出每天需要的氨基酸、脂及酸、鉀、鈉、微量元素以及食物嘌呤量和食物烹調後維生素含量的保存率等等項目調配飲食。

6、糖食酒品需忌好:含糖的點心、水果、飲料和酒類均忌用。病情緩解後輕的病人可增加水果,但不應過多,而且應經常注意查尿糖和血糖。

7、新用食品了解好:新出現的「治療食品「或是以前沒有用過的食品,首先應了解其營養萬分,凡是不清楚成分的食品,最好不要輕易試用,即使是醫生介紹的新品種,也要在應用中仔細觀察效果,看是否適合自己。

8、生活規律定量好:定時定量有規律地吃飲、吃葯、運動和工作對糖尿病人尤為重要,特殊情況如出差、會議等也應按規定選食。遇到手術或新增加疾病時要重新調整飲食、用葯。

9、低血糖時用糖好:糖尿病人有很多原因導致低血糖,此刻一定要先補給糖,使血糖正常後再做其他的處理。

10、糖尿病人學習好:糖尿病人在專科醫生指導下努力學習糖尿病及其並發症的知識,結合自己的病情、生活習慣和經濟條件制訂自已的膳食方案,不斷實踐修正,必要時再請教醫生。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足部病變,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但是,糖尿病足也是可以預防的,除了嚴格控制血糖外,最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足部護理習慣。
日常保養

1.每天用溫水和肥皂清潔雙腳,然後用柔軟的干毛巾擦拭乾凈,特別注意腳趾間是否擦乾。洗腳前先用手試水溫,以免燙傷,不要長時間將雙腳浸泡在水中,如果皮膚乾燥,應塗上潤膚液。

2.修剪腳趾甲時應用指甲刀橫向直剪,切勿將腳趾甲剪得太短,也不要深入剪至彎角位置,以免損傷皮膚。

3.選擇天然材質柔軟的襪子,如棉質或羊毛襪子,避免穿過緊的尼龍絲襪。

4.選擇合適的鞋子。購鞋時應看重舒適程度,選擇腳跟穩固、鞋頭寬闊的款式;避免穿著人造革材質、鞋頭過尖或過緊的鞋;應選擇真皮或棉質透氣性好的鞋。

5.不要長時間穿新鞋,盡量勤換鞋款,避免腳部同一位置長期承受壓力,預防起泡或淤傷。

6.不要用熱水瓶、熱墊或電熱產品溫暖雙腳,以免感覺遲鈍而燙傷。

7.不要赤腳走路,在室內或地毯上走路也應該穿拖鞋。

對待糖尿病患者,絕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是記者日前在解放軍306醫院舉辦的全國首屆「多學科協作防治糖尿病足與下肢動脈病變」研討會上獲悉的。

資料顯示,在所有因糖尿病住院的患者中,患足病的佔到47%,,足病遠遠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科學的治療,相當一部分患者因為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預防和治療而最終被截肢。而在美國,醫院甚至還設有專門的「足醫」,每年用於糖尿病足的費用幾乎相當於其它糖尿病並發症的醫療花費總和。

據了解,306醫院糖尿病中心開設了北京市首個專門足病門診。參加研討會的澳大利亞政府糖尿病顧問丹尼斯、美國足踝外科學會前任主席弗萊伯格、歐洲糖尿病協會常委弗斯特3位洋專家,向患者教授了腳的保護知識和足病治療方法。

研討會上,外國專家與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足病組組長、306醫院糖尿病中心許樟榮教授一起,向來自全國各地的200多位醫生發出號召:全力關注糖尿病足病。

許教授強調,對待糖尿病患者,絕對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306醫院糖尿病中心正著力研究多學科協作治療糖尿病,使多種並發症能夠在早期就被發現,並得到及時治療。

8、糖尿病人怎樣養生

同意樓下意見,糖尿病要了解自己是咋得的!改變原來不良飲食生活習慣,如喝酒,經常吃過油膩,單一吃澱粉高的食物!其實糖尿病不是吃糖得的,是可以吃少許水果,五穀雜糧豆類都可以吃要在合理的時間合理的量上要把握主就可以!

與糖尿病人怎樣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