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堂寒痰

養生堂寒痰

發布時間:2020-07-11 21:14:01

1、求:北京衛視養生堂的電話

撥打北京電視台電話熱線010-96168轉接養生堂欄目即可。

《養生堂》節目開播於2009年,在BTV北京衛視頻道播出。這是一檔以「傳播養生之道、傳授養生之術」為欄目宗旨,秉承傳統醫學理論,根據中國傳統養生學「天人合一」的指導思想,系統介紹中國傳統養生文化、同時有針對性的介紹實用養生方法。主持人是劉婧和劉洪悅。首 播:每天17:25,重 播:每天05:03。

養生堂一般請來的都是醫學專家,如著名的陳明教授、范志紅等人。介紹的也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和人們息息相關的養生知識,健康知識,雖然養生需要因人而異,但是廣泛的獲取一些養生的小知識,根據自身情況,合理的進行運用,一樣可以起到防病治病,自己給自己瞧病的目的。

(1)養生堂寒痰擴展資料:

同類型養生節目推薦

《健康之路》是中央電視台唯一一檔以關注大眾身心、保健意識,倡導健康生活為主旨的直播欄目。開辦至今,憑借鮮明的節目定位、權威的中央電視台唯一一檔以關注大眾身心、保健意識,倡導健康生活為主旨的直播欄目。

《天天健康》是貴州衛視一檔健康故事服務類節目,節目以「健康」為話題,主要以「恐怖」的方式告訴觀眾一個殘酷的現實,利用強大的故事揭示「小病變大病」這個經常被人忽略的危險關系。

《健康最重要》由浙江衛視藍巨星國際傳媒聯手SONY國際影視共同打造,並得到了輝瑞制葯的大力支持,在重金引入美國當紅健康類脫口秀節目《奧茲醫生》版權基礎上,融入了中醫等本土元素。

2、能化寒痰的中葯

小青龍湯加味就是治療寒痰的。半夏18乾薑15細辛3麻黃10桂枝15白芍15五味子10甘草10浙貝母15僵蟲10白芥子15(以克劑量)每天一劑連服一周。

3、中醫指的痰邪熱痰與寒痰怎麼區別

【望痰涎】通過四診中的望診來鑒別:
痰涎是機體水液代謝障礙的病理產物,其形成主要與脾肺兩臟功能失常關系密切,故古人說:「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但是與他臟也有關系。臨床上分為有形之痰與無形之痰兩類,這里所指的是咳唾而出的有形之痰涎。痰黃沾稠,堅而成塊者,屬熱痰。因熱邪煎熬津液所致。痰白而清稀,或有灰黑點者,屬寒痰。因寒傷陽氣,氣不化津、濕聚,而為痰。痰白滑而量多,易咯出者,屬濕痰。因脾虛不運,水濕不化,聚而成痰,而滑利易出,痰少而粘,難於咳出者,屬燥痰。因燥邪傷肺。痰中帶血,或咳吐鮮血者,為熱傷肺絡。口常流稀涎者,多為脾胃陽虛證。口常流粘涎者,多屬脾蘊濕熱。
【寒痰】病證名。痰證之一。
①即冷痰。《雜病源流犀燭·痰飲源流》:「若由外寒而生者,……二日寒痰,即冷痰也。骨痹,四肢不舉,氣刺痛,無煩熱,凝結清冷,宜溫中化痰丸、溫胃化痰丸」。
②指痰病體質,每遇外感寒邪,則發喘咳者,《泰定養生主論》:「寒痰者,因沖冒風涼、不節之氣而然也,……此皆素抱痰疾者,因風寒氣熱味,而喘咯痰唾……」
③指虛痰。《醫學入門》卷五:「聚於腎,多腰膝酸軟,腰背強痛,肢節冷痹、骨痛,名曰寒痰,又名虛痰。」又謂:「寒痰因形寒飲冷,色深青黑如灰,善唾,或喘。輕者,五積散、藿香正氣散;重者,溫中化痰丸、古半硫丸。」參見虛痰條。此外另有腎經寒痰,痰多而稀,內有黑色小點,足厥冷,心恐怖,兼有小便急痛、脈沉等,沈金鰲主張用胡椒理中丸加南星、半夏治療。
【熱痰】病證名。
①痰水與熱邪相搏所致的病證。《諸病源候論·痰飲諸病候》:「熱痰者,謂飲水漿,結積所生也。言陰陽否隔,上焦生熱,熱氣與痰水相搏,聚而不散,故令身體虛熱,逆害飲食,頭面噏噏而熱,故雲熱痰也。」
②即火痰。《雜病源流犀燭·痰飲源流》:「熱痰,即火痰也。」證見煩熱燥結,頭面烘熱,或為眼爛喉閉,癲狂嘈雜,懊憹怔忡,痰色亦黃。治宜清熱化痰,用清氣化痰丸、清熱導痰湯。
③痰熱聚於心者。《雜病源流犀燭·痰飲源流》:「在心曰熱痰,其色赤,結如膠而堅,多煩熱,心痛,口乾唇燥,喜笑,脈必洪,宜半黃丸。」。
④素有痰疾,因外感而喘咯咳唾者。《泰定養生主論》:「熱痰者,因食辛辣燒炙煎煿,重裀厚褥,及天時鬱勃而然也。」「此皆素抱痰疾者,因風、寒、氣、熱、味而喘咯咳唾,非別有此五種之痰。」。
出處來源於《中醫詞典》《中醫名詞詞典》。
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4、怎樣區分熱痰、寒痰、濕痰?

中醫認為,痰的產生主要與肺、脾兩臟有關。肺主呼吸,調節宗氣(元氣)的出入和升降。如肺失肅降,就可出現咳喘、卧不平等症。在風邪或寒邪侵肺時,使肺內的津液凝聚成
痰。脾主運化,即消化和運送營養物質至各臟器。如果濕邪侵犯人體,或思慮過度、勞倦及飲食不節,都能傷脾而使其失去運化功能,造成水濕內停凝結成痰。
一、中醫辨證治痰多
中醫將痰分為寒痰、風痰、熱痰、濕痰及燥痰等。
1、寒痰
由寒邪犯肺,使肺內津液凝聚成痰。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熱飲,舌苔薄白或膩,小青龍湯加減:桂枝6克,制半夏10克,乾薑6克,細辛
3克,杏仁10克,白芥子6克。有氣喘加炙麻黃6~9克。
2、風痰
由風邪侵肺即傷風引起,開始痰白稀,以後可轉黃黏痰,病人怕風,舌苔初起白,後轉薄黃,杏蘇飲加減:杏仁10克,蘇葉6克,荊芥6克,前胡10克,桔梗lO克,白前
10克。。痰色轉黃,加膽星6克,連翹1
O克,銀花1
2克。
3、熱痰
由熱邪侵肺或先受風或寒邪而發高熱數天後,使津液燒灼而轉化為黃黏痰,病人怕熱喜涼飲,舌紅苔黃膩,瀉白散化裁:桑白皮10克,地骨皮1
0克,甘草5克,生石膏
30克,黃芩1
O克,杏仁10克,膽星6克。
4、濕痰
濕邪侵人人體(如居潮濕環境),使肺、脾功能失調或飲食不節而運化失調引起。痰為白色稀水樣,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膩,二陳湯加味:制半夏
10克,橘紅10克,茯苓lO克,炙甘草5克,杏仁10克,苡仁
1
5克,蒼白術各10克。
5、燥痰
由久旱氣候乾燥、燥邪侵肺,痰黏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病人覺口鼻咽燥等症,舌苔薄黃,清燥救肺湯出入:北沙參15克,天麥冬各lO克,生石膏30克,炙杷葉10克,杏仁
10克,生地15克,浙貝10克,玉竹15克。
化痰的中成葯:
1、鮮竹瀝水:每日3~4次,每次10~15毫升。
2、復方竹瀝水(祛痰靈):每日3次,每次2支。
3、痰咳凈:每日3次,每次
1匙。
二、西醫對痰多的診治
正常人痰量很少。在吸煙者或呼吸道有病變時,痰量就增多。今介紹常見痰多的幾種
疾病:
1、慢性支氣管炎遇寒涼後易犯咳、喘、痰多,經久不愈,可形成肺氣腫及肺心病。在合並細菌感染時,痰黃黏且發熱。
2、肺炎大葉性肺炎時有鐵銹痰,並伴發冷發熱。
3、肺結核發熱、盜汗,形成肺空洞時痰量多,化驗能找到結核菌,可伴有血痰。
4、支氣管擴張
痰量很多,可分成稀、黏稠、特黏稠三層,也可伴咳血。
5、肺膿瘍痰量特多而臭,伴發熱。
6、綠膿桿菌感染痰呈綠色或黃綠色,較黏,伴發熱。
7、肺癌
咳痰稀或稠,有時帶血,晚期痰也臭。
為了查清痰多的病因,應到醫院詳細檢查,如拍x線胸部照片。可疑肺癌時,應照斷層片或胸部cT檢查,驗痰查,找癌細胞,最好做氣管鏡檢查,以便早確診、早手術、早放療或化療。如果是感染,應做痰培養檢查。培養出致病菌後,還需做葯物對該菌的敏感試驗,以便有針對性的使用抗生素。
今介紹3種化痰的常用西葯:
l、氯化銨:每日3次,每次飯後服0.3~O.6克。
2、必消痰:每日3次,每次8~16毫克。
3、羧甲半胱氨酸:每日3次.每次0.6克(1片)。

5、中醫如何去除寒痰痰濕

陳皮,半夏,天南星等中葯都可以,但要合理配伍

6、寒痰如何治療?

治療法則: 溫肺散寒,燥濕化痰,止咳平喘。
施治方法:
(一)內服方葯
1.基本方葯:射干麻黃湯加減:射干10克、麻黃10克、細辛3克、紫菀10克、款冬花10克、法夏10克、乾薑6克、大棗5枚、五味子6克、茯苓24克、陳皮10克。本方適用於寒痰阻肺之哮證、喘證、咳嗽、肺脹諸病。上葯水煎,取汁300毫升,分2次溫服,日1劑。
2.加減變化:如痰涌喘逆不得卧,加葶藶子10克;如哮證劇甚者,可服用紫金丹,每服米粒大5~10丸(不超過150毫克),臨卧冷茶下,忌飲酒,連服5~7日,服葯期間應該加密切觀察有無反應,如需續服,宜停葯數日後再用;著咳嗽痰多粘膩色白,喘而胸滿,以痰濕蘊肺為主,去五味子、大棗,加蒼術6克、厚朴10克、萊菔子10克、白芥子10克;若久病脾虛,神倦加黨參10克、白術10克、甘草6克;若痰濁壅塞,胸陽不展,表現胸悶如室而痛,氣短喘促,痰多,去麻黃、細辛、射干,加薤白10克、栝簍10克、枳實10克。
(二)外敷葯物:本證患者如出現長期反復哮喘發作者,可在哮喘的緩解期間採用葯物外敷,亦可在哮喘發作狀態下,配合其他治法運用外敷。
1.用白芥子、玄胡索各20克、甘遂、細辛各10克,共為末,加麝香0.6克和勻,在夏季三伏中,分3次用薑汁調敷肺俞、膏盲、百勞等穴,約1~2小時去之。每10日敷1次。
2.鮮荊芥1斤、鮮曼陀羅花20克、蚯蚓20條,共搗爛,平攤於第1~第7胸椎,以熱水袋熨30分鍾。
3.白芥子60克、白芷、輕粉各9克,共研為末,先用白鳳仙花根熬濃汁擦背上至極熱,再取上葯末密調作餅,貼於背部第三胸椎下身柱穴。貼後一般局部皮膚起水泡,但須連續貼用,以鞏固療效。可採取身柱與大椎穴輪流貼用,這樣不致因皮膚起泡而擦破。如輪貼後均起水泡,則停止貼葯2~3天,局部塗紫葯水,蓋以消毒紗布固定。在停葯期間,輔以針灸治療,可取肺俞、風門、太淵、天突、喘息等穴,等水泡愈後,再敷餅。

7、祛寒痰有什麼中成葯比較好

可能主要是肺陽虛,您試試通宣理肺丸、參蘇理肺丸、參蘇丸,這些可能有作用。

8、寒痰 如何化痰

病情分析:
多緣寒痰膠滯,氣失升降,投麻黃附子細辛湯輒有立竿見影之效,附子溫腎散寒,麻黃宣肺平喘,相得益彰,麻黃得附子平喘而不傷正;附子又能制麻黃之辛散。治哮喘之偏於寒勝者,此兩味頗為應手。細辛通陽平喘,喘息甚時非此不克,量必重用,一般用4.5g,喘劇者可用至9g以上。臨床嘗見頑固性哮喘,用大量激素亦不為功,端坐呼吸,日以繼夜,投麻黃附子細辛湯一劑而安。

指導意見:
哮喘為沉痼之病,纏綿反復,正氣潰散,精氣內傷,症狀錯綜出現,但畢竟寒痰陰凝於內者居多,用附子麻黃偕細辛,離照當空,陰?自化,能使喘平痰減。即使舌質稍紅,津液不足,但實質寒凝為本,經用麻附後陽氣來復,津液上承,舌色反轉潤澤,故治哮喘時用葯不可拘泥。
生半夏化痰之力甚著,治哮喘亦可用之,一般用9g,加生薑2片,無副作用。水蛭粉能改善缺氧現象,每服1.5g,每日2次,其效亦著。
預防哮喘,祖國醫學之「冬病夏治」觀點頗有臨床意義,於夏季囑久喘病人服苓桂術甘湯,日服1劑,連續服用1個月,即可減少發作或不發作,此法可取。

9、口中有寒痰如何快速去掉

痰是一種急、慢性氣管--支氣管炎
咳、痰、喘、炎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見主征。下呼吸道感染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感染主要的是急性氣管--支氣管炎,是呼吸系統最常見的一種疾病,多由感染、物理化學刺激或過敏引起,是氣管--支氣管黏膜的急性炎症,常見於寒冷季節。

★中醫論引起痰多的原因
第一,體質虛弱,中氣不足,由於脾虛不運,可以使水濕停留,凝聚為痰。
第二,脾胃薄弱,宿滯逗留,損傷脾胃;或恣食生食、瓜果,中陽被傷;或因熱病飲水過多,脾運不及等等都可以使水濕停留,聚集為痰。還有恣食肥甘,胃中濁氣鬱蒸,釀濕生熱也可以化為痰濁。
第三,外感失治,或體弱屢患外感,肺氣被傷,不能輸津四布,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使水液停留,也可成痰,痰貯於肺,肺氣不利,痰涌氣道而發,必致咳嗽痰多。
中醫認為,痰的產生主要與肺、脾兩臟有關。肺主呼吸,調節宗氣(元氣)的出入和升降。如肺失肅降,就可出現咳喘、卧不平等症。在風邪或寒邪侵肺時,使肺內的津液凝聚成痰。脾主運化,即消化和運送營養物質至各臟器。如果濕邪侵犯人體,或思慮過度、勞倦及飲食不節,都能傷脾而使其失去運化功能,造成水濕內停凝結成痰。

★中醫辨證治痰多
中醫將痰分為寒痰、風痰、熱痰、濕痰及燥痰等。
寒痰:由寒邪犯肺,使肺內津液凝聚成痰。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熱飲,舌苔薄白或膩,小青龍湯加減:桂枝6克,制半夏10克,乾薑6克,細辛3克,杏仁10克,白芥子6克。有氣喘加炙麻黃6~9克。
風痰:由風邪侵肺即傷風引起,開始痰白稀,以後可轉黃黏痰,病人怕風,舌苔初起白,後轉薄黃,杏蘇飲加減:杏仁10克,蘇葉6克,荊芥6克,前胡10克,桔梗lO克,白前10克。痰色轉黃,加膽星6克,連翹1O克,銀花12克。
熱痰:由熱邪侵肺或先受風或寒邪而發高熱數天後,使津液燒灼而轉化為黃黏痰,病人怕熱喜涼飲,舌紅苔黃膩,瀉白散化 裁: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甘草5克,生石膏30克,黃芩1O克,杏仁10克,膽星6克。
濕痰:濕邪侵人人體(如居潮濕環境),使肺、脾功能失調或飲食不節而運化失調引起。痰為白色稀水樣,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膩,二陳湯加味:制半夏10克,橘紅10克,茯苓lO克,炙甘草5克,杏仁10克,苡仁15 克,蒼白術各10克。
燥痰:由久旱氣候乾燥、燥邪侵肺,痰黏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病人覺口鼻咽燥等症,舌苔薄黃,清燥救肺湯出入:北沙參15克,天麥冬各lO克,生石膏30克,炙杷葉10克,杏仁10克,生地15克,浙貝10克,玉竹15克。
化痰的中成葯:
1、鮮竹瀝水:每日3~4次,每次10~15毫升。
2、復方竹瀝水(祛痰靈):每日3次,每次2支。
3、痰咳凈:每日3次,每次1匙。

★中醫食療治痰多
蜂蜜潤肺止咳丸
露蜂房、僵蠶各等份,蜂蜜適量。將3味葯研末,煉蜜為丸。每日2次,每次6克。
功效:潤肺化痰、散結消腫。適用於肺癌咳嗽明顯者。

甘草雪梨煲豬肺
甘草10克、雪梨2個、豬肺約250克。梨削皮切成塊,豬肺洗凈切成片,擠去泡沫,與甘草同放砂鍋內。加冰糖少許,清水適量小火熬煮3小時後服用,每日1次。
功效:具有潤肺除痰作用,適用於咳嗽不止者。

冰糖杏仁糊
甜杏仁15克,苦杏仁3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將甜杏仁和苦杏仁用清水泡軟去皮,搗爛加粳米、清水及冰糖煮成稠粥,隔日一次。
功效:具有潤肺祛痰、止咳平喘、潤腸等功效。

白果棗粥
白果25克、紅棗20枚、糯米50克。將白果、紅棗、糯米共同煮粥即成。早、晚空腹溫服.
功效:有解毒消腫等作用。

銀杏蒸鴨
白果200克,白鴨1隻。白果去殼,開水煮熟後去皮、蕊,再用開水焯後混入殺好去骨的鴨肉中。加清湯,籠蒸2小時至鴨肉熟爛後食用。可經常食用。
功效:具有補虛平喘,利水退腫。適宜於晚期肺癌喘息無力、全身虛弱、痰多者。

蓮子雞
蓮子參15克,雞或鴨、豬肉適量。蓮子參與肉共燉熟,適當加入調料即可。經常服用,補肺、益氣、生津。
功效:適用於肺癌氣血不足者。

冬瓜皮蠶豆湯
冬瓜皮60克,冬瓜子60克,蠶豆60克。將上述食物放入鍋內加水3碗煎至1碗,再加入適當調料即成,去渣飲用。
功效:除濕、利水、消腫。適用於肺癌有胸水者。

★西醫診治痰多
正常人痰量很少。在吸煙者或呼吸道有病變時,痰量就增多。今介紹常見痰多的幾種疾病:
1、慢性支氣管炎遇寒涼後易犯咳、喘、痰多,經久不愈,可形成肺氣腫及肺心病。在合並細菌感染時,痰黃黏且發熱。
2、肺炎大葉性肺炎時有鐵銹痰,並伴發冷發熱。
3、肺結核發熱、盜汗,形成肺空洞時痰量多,化驗能找到結核菌,可伴有血痰。
4、支氣管擴張痰量很多,可分成稀、黏稠、特黏稠三層,也可伴咳血。
5、肺膿瘍痰量特多而臭,伴發熱。
6、綠膿桿菌感染痰呈綠色或黃綠色,較黏,伴發熱。
7、肺癌咳痰稀或稠,有時帶血,晚期痰也臭。
為了查清痰多的病因,應到醫院詳細檢查,如拍x線胸部照片。可疑肺癌時,應照斷層片或胸部cT檢查,驗痰查,找癌細胞,最好做氣管鏡檢查,以便早確診、早手術、早放療或化療。如果是感染,應做痰培養檢查。培養出致病菌後,還需做葯物對該菌的敏感試驗,以便有針對性的使用抗生素。
今介紹3種化痰的常用西葯:
l、氯化銨:每日3次,每次飯後服0.3~O.6克。
2、必消痰:每日3次,每次8~16毫克。
3、羧甲半胱氨酸:每日3次.每次0.6克(1片)。

★的危害:
據專家介紹,痰是呼吸道的分泌物,健康人一般是有痰的。但如果患有呼吸系疾病,受致病微生物感染後會產生大量的痰液。痰中有成千上萬的病菌。痰液可傳播非典型肺炎、肺結核、流行性感冒、霍亂、麻疹等。有人隨地吐痰,其他人都有吸入致病菌染病的機會,因為痰中致病微生物會蒸發到空氣中,健康人呼吸一些帶有病菌的空氣,很容易「中招」,痰是我們呼吸道排泄出來的廢物,小小一口痰,細菌千千萬,保持環境衛生不可以隨地吐痰,但是絕不能強忍著咽下,因為痰裡面含有大量的細菌,如果咽下去後有少部分細菌可能會被胃液殺死,但是絕大部分的細菌卻仍然活著,它們會進入腸道從而引起腸道的疾病,而如果痰中帶有結核桿菌則可能會引起腸結核病。這些細菌還有可能通過血液傳播到肝、腎、腦膜等部位從而引起這些部位的疾病, 專家指出,有痰憋住不吐也會害人。痰在呼吸道如不及時排出,導致呼氣不暢及呼吸困難,可能發展成肺氣腫;咳嗽,反復咳嗽會使肺泡發生變化導致功能低下;有些病人的痰還具有抗原性,可引發過敏性哮喘。

與養生堂寒痰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