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中有什麼養生技巧
第一、飲食養生。大家都知道其實很多食物對於養生是非常有幫助的。首先是我們較為熟悉的蔬果。在日常的生活當中蔬果是每天都必須要吃的東西,而且你吃的蔬果的量如果太少其實也會導致你的身體對於某些營養物質會嚴重的缺乏,繼而產生疾病。而且每天多吃蔬果其實對於個人的健康是非常有幫助的,比如說你想養護你的腸胃,那麼部分的蔬果能夠更好的保護你的腸胃。如果你是想要讓自己在減肥的期間不至於缺失大量的營養物質,蔬果也是相當不錯的選擇,既能夠助你減肥,而且也能夠給你的身體補充大量的營養物質。
第二、運動養生。運動是一種最好的保證身體健康狀態的方式。很多人不喜歡運動其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覺得運動非常的累人,而且很難堅持下來。但是當你真的堅持之後你會發現運動真的能夠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善你的健康狀態,讓你的身體素質更好,也減少疾病的出現。在提高個人的免疫力、抵抗力上都會有很大的幫助,是一個非常有助於養生的事情。
第三、有好的作息習慣也是養生的關鍵。現在在都市生活當中很多年輕人都有熬夜的習慣,典型的晚上睡不著,白天睡不醒的狀態。但是這樣的狀態其實對於健康是非常有害的,也會導致疾病的出現。所以,在生活當中要想養生首先你就需要關注自己的生活作息習慣。當你有了一個好的作息習慣的時候你會發現個人的精氣神狀態完全不一樣了,很多身體上原本出現的健康問題也都在慢慢的減少。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你的身體在正常的作息當中得到了調整和改善。
2、有哪些養生技巧?
要成為一個懂養生的人可不簡單,因為我們要規避所有的健康謠言、找到合適自己的養生技巧,然後日復一日的堅持。
健康不是喊口號,不需要豪言壯語,需要的就是一點技巧、一點堅持。一起來看看吧!
【飲食】抓好三頓飯,遠離假養生,回歸真營養;
【鍛煉】50練肌肉,60練韌性,70練全身;
【心理】誇獎別人,欣賞自己;
【防病】防慢病,補短板,養正氣。
指導專家
北京同仁醫院營養科主管營養師武韜;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丁敏敏;
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陳志剛;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心身醫學科主任彭國球;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醫學心理咨詢中心主任陳福國。
飲食
遠離假養生,回歸真營養
抓好三頓飯,健康不用買
每天吃適量的蔬菜、水果、乾果,1000毫克鈣質,並據自身情況和條件選用合適的維生素和營養品。
中老年人有個大問題:人過45歲,所需的能量減少,要適當吃得比以前少。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器官逐漸退化,但是需要的營養種類卻一個也不能少。因此,中老年人抓好三頓飯是個技術活,單吃一樣東西是不行的。
如何遠離假養生、回歸真營養。三頓飯怎麼吃?丁敏敏建議:
1、控制每天膳食總量,吃七八分飽最好。
2、五穀雜糧、水果蔬菜、新鮮的雞鴨魚肉豆腐蛋奶都可以吃。但需要比年輕時攝入更多的鈣、鐵、鋅、蛋白質、維生素。
3、建議每天吃素菜不少於1斤,其中一半是深色蔬菜最好。
4、每天補鈣1000毫克,絕經後的女性尤其要補鈣。
推薦食物:牛奶、豆腐乾等豆製品、榛子、苜蓿、河蝦、莧菜等。
鍛煉
50練肌肉
60練韌性
70練全身
健身專家陳志剛指出,中老年人不鍛煉易骨質疏鬆,但鍛煉要適度:
45~歲
這個年齡段的人可適度增加鍛煉,以緩解肌肉下降的速度。
項目:每次鍛煉,可安排30~40分鍾的有氧運動(如慢跑、游泳、爬山、打拳等)。在有氧運動如慢跑後,可安排3~5分鍾的爆發力練習,如快速的沖刺跑50~100米,間歇的做3~5次;游泳後可連續做10~15次的原地收腹跳,做2~3組等。
頻率:每次運動應包括10~15分鍾的准備活動和整理活動。基本保持鍛煉2天休息1天這樣的節奏。還可根據愛好,隔三差五參加些球類運動等集體運動。
55~65歲
這個年齡段的人,可在鍛煉中增加些柔韌性鍛煉和靈活性鍛煉,延緩神經系統的衰退。
項目:每天可安排20~30分鍾左右的有氧運動(如慢跑、游泳、爬山、打拳等),等身體充分的熱起來後,做15~20分鍾的拉伸鍛煉或力量鍛煉。
頻率:可每周鍛煉5~6次。
70歲
這個年齡之後身體機能大幅下降,不適合長時間的鍛煉,運動方式要更加緩和。
項目:以動作舒緩、強度易控制的運動為宜,比如走路、打太極等。
頻率:應把每次鍛煉的時間減短,增加每天鍛煉的次數,可每天鍛煉1~2次,甚至3~4次,每次鍛煉的時間可據身體承受能力,持續20~30分鍾。
75歲後
人老了之後運動能力逐步喪失,不要鍛煉太多,更不要強迫自己。鍛煉的原則是:能做什麼運動,就做什麼運動。
項目:運動的幅度和強度要在承受能力范圍內,最好有子女在身邊監護。
頻率:每次運動20~30分鍾即可,每天可早中晚鍛煉3~4次,堅持每天進行。
心理
活在當下
心理平衡
養心養德
人們對身體每天都會進行自我清潔,還會定期進行身體的體檢,其實心理也要每天都進行維護,經常問問自己心情好不好。
人到老年,養生重在養心和養德。仁者壽,就是這個道理。打好自己的牌,過好自己的日子。一直活在過去的人是抑鬱的,一直活在將來的人是焦慮的,唯有把握好當下。陳福國教授說,中國社會正處於巨變中,把握自己,活好當下,是重要內容。
防病
防慢病
補短板
養正氣
彭國球教授建議,50歲時,重點是預防慢性病、腫瘤和急性傷害。
到了60歲,大多數人感到體力明顯不如以前,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男性前列腺增生、女性卵巢衰竭等疾病悄悄來臨,阻止慢性病惡化尤為重要。建議:
每年至少做1次健康體檢。每次的檢查結果即使正常也不要隨便丟,這是重要的參考資料。對一些異常指標的項目,要每3個月復查一次。
人的健康狀態不是由自身最強壯的器官的功能狀態決定的,而是由最薄弱的器官的功能狀態決定的;所以「補短」更重要。要了解自己現階段各器官的功能狀態,同時學習保健和急救知識,如徒手心肺復甦術、氣管異物急救術等。
保持規律的生活、工作作息。盡量不熬夜、不讓自己長時間處於疲勞狀態。堅持飲食和運動平衡、盡量少吸二手煙、少飲酒。
中年容易發福,但最多不宜超過標准體重的10%。
遠離假養生,回歸真營養,抓好三頓飯,勝過吃補葯!給微信圈的朋友都提個醒吧!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
3、中年人的保健要領是什麼?
擴大愛好和興趣,陶冶情操。一些中年人,尤其是知識分子,終日伏案,辛勤工作,因活動少,各種疾病會乘虛而入。因此,八小時之外,應培養起各種興趣和愛好,如下棋、散步、養花、釣魚,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等。體質增強了,工作起來會更加得心應手。
祛除心理壓抑,戒掉不良嗜好人生道路並非一帆風順,各種困難、坎坷和挫折隨時在考驗著人們,對於中年人來說更不例外。由此產生的壓抑感,最好的辦法是化憂愁為樂觀,力爭在工作中取得優異成績,以求得勝利的歡樂而將痛苦沖淡。俗話說:「心胸豁達則百病除。」此外,中年人應摒除一些不良嗜好,如吸煙、酗酒等,以免身受其害。
熱情社交、誠摯交友,中年人往往埋頭工作,天長日久,孤獨之感便會產生,煩惱、苦悶等不良心態便會找上來。甚至易患不同程度的抑鬱症。為此,在工作之餘,人們應主動結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來往,取長補短。這樣,既能調劑精神得到歡樂,又對健康大有裨益。
做感情的主人,做生活的強者。人過「不惑之年」,應學會用理智駕馭情感,遇事「三思而後行」。達到頭腦冷靜,審時度勢,力爭妥善解決問題。「生活從四十歲開始」,讓我們身體力行,深刻理解其中的哲理吧。
4、「養生」和「養身」有什麼區別
養身就是保養身體、調理身體,偏重在具體的身體機能上,而且不會太具備長遠性。比如說「孕婦剛生產完,要注重養身」;「某運動員受傷後做了手術,要請假養身」等等。
養生是保護生命、延年益壽。我國中醫及佛學十分重視預防保健,稱為養生,通過精神調養、食療葯膳、養生功法等等整體綜合措施。達到體質增強、防治疾病、防止衰老,延長生命的目的。
(4)什麼是養生的要領擴展資料:
養生,動詞也,亦可為名詞。原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現代意義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
保養,是指遵循生命法則,通過適度運動,加之外在護理等手段,讓身體機能及外在皮膚得以休養生息,恢復應有機能,這是養生的第一層面;
涵養,是指開闊視野、通達心胸、廣聞博見,通過對自身的道德和素質的修煉和提升,讓身心得到一種靜養與修為,從而達到修心修神的目的;
滋養,是指通過適時適地適人,遵循天地四時之規律,調配合宜食療,以滋養調理周身,達到治未病而延年的目的。
實質上,養生就是保養五臟,使生命得以綿長的意思。
養生學是一門涉及諸多學科的綜合科學,它包括中華中醫學、康復學、營養學、美學、心理學、國學、物理學、化學、藝術、烹飪、運動學、佛學、道學、儒學等等。
參考資料:網路-養生
5、什麼是真正的養生?
6、春季養生的要點是什麼?
一年之計在於春,所有春季養生很重要喲!
一、調養精神
春天陽光明媚,風和日麗,精神條理應做到疏泄條達。心胸來闊,情緒樂觀,戒郁怒以養性,假日去踏青看柳,陶冶性情,會使氣血調暢,精神旺盛。
鍛煉身體:春天多鍛煉,會增強免疫力與抗病能力,一年之中少患流感等種疾病,且令人思維敏捷,
二、不宜疲勞
人們可根據自己的年齡與身體狀況選擇適當的戶外活動,如:太極拳,慢跑,放風箏,春遊踏青等。
三、防病保健
春季病毒等微生物繁殖傳播很快,易發生流感,肺炎,支氣管炎,猩紅熱,腮腺炎以及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所以一定要講衛生勤曬衣服,除害蟲,開窗通風,提高防禦能力,傳染病流行時少去公共場所,避免傳染。
四、防風禦寒
春天適宜晚睡早起,到室外多活動,舒展心體,使一天精力更加充沛。根據初春天氣乍暖還寒,一日三變的特點,衣服不可頓減,過早脫去冬衣,極易受寒傷肺,引發呼吸系統疾患。要隨氣溫的變化增減衣服。
五、調節飲食
春天宜多吃含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各種黃綠色蔬菜,如瘦肉,豆製品,蛋類,胡蘿卜,菜花,大白菜,柿子椒,菠菜等 ,此外還應注意不可過早貪吃冷飲等食品,以免傷胃損陽。 養生這類的問可以去養生資訊網看看喔,我有空就去看看,學點東西!
7、莊子的「養生之道」,「養生」具體指什麼?「養生之道」的精髓是什麼?
莊子在〈養生來主〉一文中論述了他的養生哲學。 「養生主」意思就是養生的要領。莊子認為,養生之道重在順應自然,忘卻情感源,不為外物所滯。 具體百體現為遵從自然的中正之路並把它作為順應事物的常法,這就可以護衛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不給度父母留下憂患,就可以終享天年。 莊子為人豁達,善於攝生,享年問83歲。他的答養生之道主要體現在少私、寡慾、精心、超然四個方面。
8、什麼是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