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中醫養生午睡

中醫養生午睡

發布時間:2020-07-11 14:11:30

1、睡午覺對人體有5大好處 多少分鍾效果最佳

睡午覺,對於老人來說是養生法寶,對於年輕人來說是奢侈享受。英國《每日郵報》的一篇文章更指出,每天中午打個「貓盹」,是給健康充電的最好辦法。事實上,中國人自古講究睡「子午覺」,這儼然是將午覺和晚上的睡眠,提到了同等地位;而曾經不太重視午覺這件「小事」的西方國家,也在近些年紛紛掀起「午睡運動」,德國甚至將午睡寫入法律,由政府強制推行。
睡午覺對人體有5大好處
打個盹也是給身體充電
午覺時間很短。但不要小瞧了這幾十分鍾的睡眠,無論是從傳統中醫,還是從最新的國外研究來看,把它比作最好的「健康充電」法之一,都毫不過分。
中醫認為,中午11點到1點是人體陽氣最盛的時候,此時睡眠,有調節陰陽平衡的作用,令人變得神清氣爽,精力充沛。此外,國外關於午睡好處的研究也是層出不窮。
1.降血壓。美國阿勒格尼學院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發現,如果工作壓力大使人血壓升高,不妨午睡片刻,這樣會有助降低血壓。
2.保護心臟。一項希臘研究顯示,每周至少3次,每次午睡30分鍾,可使因心臟病猝死的風險降低37%;另有資料證明,在有午休習慣的國家和地區,冠心病的發病率要比不午睡的國家低得多。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得益於午休能舒緩心血管系統,並降低人體緊張度。
3.增強記憶力。美國研究人員發現,午睡可以令人的精力和警覺性得到大幅度提高;德國杜塞道夫大學的研究則顯示,午睡不但可以消除疲勞,還能增強記憶力。
4.提高免疫力。德國精神病研究所的睡眠專家發現,中午1點是人在白天一個明顯的睡眠高峰。這時睡個短覺,可有效刺激體內淋巴細胞,增強免疫細胞活躍性。
5.振奮情緒,趕走抑鬱。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發現,午後打盹可改善心情,降低緊張度,緩解壓力;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更是發現,每天午睡還可有效趕走抑鬱情緒。

2、從中醫角度講,人應該睡午覺嗎?老外為什麼沒有這個習慣?

因為老外不懂中醫唄!
這是咱們老祖宗傳下來的寶貝,一定要珍惜啊。
有的老中醫還有個傳統呢,晚上10點之前不睡覺的話都不給治呢。
為啥?對不?
子午流注是大科學呀!
所以說有熬夜的壞習慣一定要改掉呦~~~

補充一下關於子午流注的知識,供您參考:
中醫哲學主張天人合一,認為人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人的生活習慣應該符合自然規律。把人的臟腑在12個時辰中的興衰聯系起來看,環環相扣,十分有序:
子時 (23點至1點),膽經最旺。膽汁需要新陳代謝,人在子時入眠,膽方能完成代謝。「膽有多清,腦有多清。」凡在子時前入睡者,晨醒後頭腦清新、氣色紅潤。反之,日久子時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膽囊炎、結石一類病症,其中一部分人還會因此「膽怯」。
丑時 (1點至3點),肝經最旺。 「肝藏血。」人的思維和行動要靠肝血的支持,廢舊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鮮血液需要產生,這種代謝通常在肝經最旺的丑時完成。如果丑時不入睡,肝還在輸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維和行動,就無法完成新陳代謝。黃帝內經講:「卧則血歸於肝」。所以丑時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寅時 (3點至5點),肺經最旺。 「肺朝百脈。」肝在丑時把血液推陳出新之後,將新鮮血液提供給肺,通過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紅潤,精神充沛。寅時,有肺病的人反映尤為強烈,劇咳或哮喘或發燒。
卯時 (5點至7點),大腸經最旺。 「肺與大腸相表裡。」肺將充足的新鮮血液布滿全身,緊接著促進大腸經進入興奮狀態,完成吸收食物中水份與營養、排出渣滓的過程。因此,大便不正常者在此時需要辨證調理。
辰時 (7點至9點),胃經最旺。所以,人在 7點吃早飯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過盛,嘴唇乾,重則唇裂或生瘡,可以在7點清胃火。胃寒者7點養胃健脾。
已時 (9點至11點),脾經最旺。 「脾主運化,脾統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總調度,又是人體血液的統領。「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質量好,所以嘴唇是紅潤的。否則唇白,或唇暗、唇紫。脾虛者 9點健脾;濕盛者9點利濕。
午時 (11點至13點),心經最旺。 「心主神明,開竅於舌,其華在面。」心推動血液運行,養神、養氣、養筋。人在午時能睡片刻,對於養心大有好處,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心率過緩者 11點補心陽;心率過速者滋心陰。
未時 (13點至15點),小腸經最旺。小腸分清濁,把水液歸於膀胱,糟粕送入大腸,精華輸送進脾。小腸經在未時對人一天的營養進行調整。飯後兩肋脹痛者在此時降肝火、疏肝理氣。
申時 (15點至17點),膀胱經最旺。膀胱貯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體外,津液循環在體內。若膀胱有熱可致膀胱咳,即咳而遺尿。申時人體溫較熱,陰虛的人尤為突出,在這個時間滋腎陰可調此證。
酉時 (17點至19點),腎經最旺。 「腎藏生殖之精和五臟六腑之精。腎為先天之根。」經過申時的人體瀉火排毒,腎在酉時進入貯藏精華的時辰。腎陽虛者酉時補腎陽最為有效。
戌時 (19點至21點),心包經最旺。 「心包為心之外膜,附有脈絡,氣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傷。」心包是心的保護組織,又是氣血通道。心包戌時興旺可清除心臟周圍外邪,使心臟處於完好狀態。心發冷者戌時補腎陽;心悶熱者戌時滋心陰。
亥時 (21點至23點),三焦經最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有主持諸氣、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時三焦通百脈。人如果在亥時睡眠,百脈可休養生息,對身體十分有益。可惜現代人能做到的很少,亥時百脈皆通,所以可以用任何一種進行調理。古籍《靈樞》:「經脈流行不止,與天同度,與地同紀。 簡易歌訣:寅時氣血注入肺, 卯時大腸辰時胃, 巳脾午心未小腸, 申屬膀胱酉腎位, 戌時心包亥三焦, 子膽丑肝各定位。

3、午睡到底好不好啊

進入夏季以後,白天變長,黑夜變短,人們常常會睡得晚,起得早,這樣一來睡眠時間就減少了不少。加上夏天暑熱逼人,睡眠也受到了一定影響。因此,午後的睡眠,可以很好地緩解一個上午的緊張工作和學習,成為補充體力、調整精神的一個好辦法。

特別是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很多人中午時間都埋頭工作,無暇顧及休息。但是從健康的角度出發,夏季午後適當的補充睡眠還是十分有必要的。午睡是對人體生物鍾的一種科學調節,可以消除疲勞,恢復體力。不過夏季午睡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午睡時間不宜久
很多人都有過午睡過久,起來後很不舒服的經歷。午睡的時間一般以30~60分鍾為宜,人在入睡80~100分鍾以後,便會逐漸由淺睡眠轉入深睡眠狀態,在此過程中,機體的新陳代謝明顯降低,腦部的血液流量也相應地減少。如果人在深睡眠階段突然醒來,毛細血管不能立即開放,會造成大腦出現短時的供血不足,就會感覺非常難受。如果遇到這種情況,起來後適當活動一下,或用冷水洗臉,再喝上一杯水,不適感就會很快消失。

餐後不宜立即午睡
午飯後胃內充滿尚未消化的食物,此時立即躺下休息會使人產生飽脹感。正確的做法是吃過午飯後,先做些輕微的活動,如散步等,然後再午睡,這樣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此外,午睡姿勢不當隱藏著諸多禍根。比如,坐著睡覺時,心率減慢,容易加劇大腦缺氧,產生頭暈、耳鳴、腿軟、乏力等不適。趴在桌子上睡,會壓迫胸部,影響呼吸,加重心肺負擔,也會影響雙臂的血液循環和神經傳導,使上肢發麻甚至感到刺痛。

午睡切忌著涼受寒
很多人夏季午睡貪圖涼快,在地上灑水後,再鋪上涼席睡覺,或者開著電扇睡覺,或者空調溫度調得很低。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天氣再炎熱,午睡時也要在腹部蓋些東西,以防邪氣乘虛而入,不要一味貪涼。這是因為睡著時人體抵抗力會大大減弱,開電扇睡覺易引起感冒;空調溫度調得太低,容易使寒邪侵入肌體,引發關節酸痛等風濕疾病。

並非人人需要午睡
有些人注重晚上休息,不習慣於午睡,這對健康也沒有什麼影響。但是,睡眠不足或從事腦力勞動的人,以及中小學生都應考慮午睡。對於重體力勞動者或從事高溫作業的人,午睡可以有預防高溫中暑的作用。再就是,應盡可能保持有規律的午睡習慣,定時睡,定時起。

4、午休和午睡的區別

午睡,又稱午休、中覺、晝寢等,指人在中午和午後的短暫睡眠或休息時間,長度從15分鍾到幾個小時不等。

午睡被認為可能有下列作用:

* 在上、下午中間插入一段休息;
* 便於消化午餐;
* 避開中午不宜工作的炎熱天氣;
* 兒童生理上需要比成年人更多的睡眠;
* 老人精力降低而且夜間睡眠減少,因此要補充;
* 中醫養生認為,中午睡眠可以補充陽氣。例如清朝曹庭棟的《老老恆言》載:「每日時至午,陽氣漸消,少息所以養陽;時至子,陽氣漸長,熟睡所以養陰也」。

在早期工業化社會,午睡經常被認為是傳統、落後和浪費時間的表現。但目前,一些僱主發現短暫的午休能促進員工下午精神旺盛。

在西班牙等國家,也有人認為午睡作為文化傳統應得到尊重。

5、養生有方︱午時養心,怎麼睡才健康

午時(11:00-13:00)是心經氣血最旺的時候,心經當令。午時和子時是一天之中、一晝夜之中天地陰陽的一個轉換點,人體在天地陰陽轉換的時候就要休息一下,讓我們人體順應天地的氣機變化,所以古人把睡子午覺,叫做「盜天地之生機」,這個是很高明的養生智慧。中醫一直推崇睡好「子午覺」,奉為「養生的法寶」。

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烈日當頭。這「烈」,使人想到了人類「得力助手之一」的馬。紅鬃烈馬是良駒,但它的性子就像午時的太陽一樣火烈。馬與午時相聯系,就有了「午馬」。午時經絡:心經氣血流注於心經,「手少陰心經」是人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時候。心推動血液運行,養神、養氣、養筋。
手少陰心經,簡稱心經,十二正經之一,與手太陽小腸經相表裡。左右各9個腧穴,共18個。心經的功能★ 治療各種心臟原發的疾病;
★ 治療情志方面的疾病,比如神經錯亂、抑鬱症等;
★ 調治手掌心老是發熱,手掌出汗等。

心經不通的症狀《黃帝內經》中說,當心經異常時,反映到人體的外部症狀包括:心胸煩悶、疼痛、咽干、口渴、眼睛發黃、脅痛、手臂一面靠小指側那條線疼痛或麻木、手心熱等。虛症:胸悶、臉發紅、四肢沉重、易疲倦、氣血不良、胸痛、心悸亢奮、語言障礙等。實症:呼吸不暢血液循環不良引起的頭痛、口乾口苦、掌心發熱等。
神門穴:安神助眠神門穴是心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是心經之氣出入的門戶,可以補充心臟的原動力,因此它就成為保養心臟系統的重要穴位,經常刺激這個穴位,可以防治胸痛、便秘、焦躁、心悸、失眠、食慾不振等多種疾病。

神門穴的位置在手腕的橫線上,彎曲小拇指,牽動手腕上的肌腱,肌腱靠里就是神門穴的位置。午時養生之道宜:適度午睡養心午時心經最旺。午時是心經當令的時間,此時不宜做劇烈運動,午時一陰生,動養陽,靜養陰,所以此時宜靜養,可以靜卧閉目養神或小睡一會兒,對於養心大有好處,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

忌:劇烈運動中午不宜劇烈運動,以免造成血脈運行紊亂,血不歸經。此時是陽氣之極,也是葯之極,氣升之極。違反此規律容易得中風及出血的病。如腦出血,流鼻血等。另外,高血壓病人一定不能喝酒,不能生氣,也不能用重力。午睡有技巧午時陰長陽消,午睡一刻值千金。明朝太醫劉純說:「飯後小憩,以養精神。」尤其在夏天,日長夜短,晚上往往又很悶熱,使人難以入睡,以致睡眠時間不足,白天工作常常會感到頭昏腦漲、精神不振,容易疲勞,午睡能起到調節作用。但午睡也要講究方法,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
★ 睡前不吃過飽過油膩★ 午飯後不可立即睡覺★ 起床後6小時再午睡★ 午睡後更疲勞者宜睡10-15分鍾★ 不疲勞也該躺下休息★ 午睡最好在床上休息★ 睡後慢慢起來,適當活動
我們提倡午睡,但對於那些沒有午睡習慣的人,順其自然是最好的方式,強迫自己午睡,反而可能擾亂生物鍾,導致疲勞和睏倦。三種人午睡有危險★ 體重超過標准體重20%的人;
★ 血壓很低的人;
★ 血液循環系統有嚴重障礙,特別是因腦血管疾病而經常頭暈的人。
因為飯後午睡(特別是炎熱的夏季)皮膚下的血管中血容量增多以促進散熱,報餐後血液大量向消化器官流動,導致腦供血量的下降,有誘發腦梗塞的危險。睡好子午覺,防治冠心病
夏季高溫雖然能使血管擴張,但同時也使人排汗多,血液就更容易粘稠,因此炎熱天氣依然要做好冠心病發作的預防。夏天午睡片刻,對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更是護心法寶。瑞典學者對午睡和不午睡的人群進行了調查,在排除了其他因素後發現有午睡習慣的人,患冠心病的危險比無午睡習慣者減少了30%。心腦血管病人午睡有講究宜採取以頭高腳低側卧睡姿:以減輕對心臟的壓力,並防止打鼾,切勿坐著或伏案打盹,以免引起腦部缺血。
高血壓、冠心病人睡前忌服降壓葯:因為人體在入睡後比睡前的血壓下降20%,服降壓葯易使心、腦、腎等供血不足,促使血小板等凝血物質形成血栓,導致缺血性中風。

午睡以一小時左右為宜,起床前在心前區和胸部做5~10分鍾自我按摩。下床後立即喝一杯白開水,以補充體內水分。

6、中午午休是否對身體有好處?

7、午睡到底好在哪裡?

午睡,古稱晝寢,指人在中午或午後的短暫睡眠或休息,時長從一刻鍾到幾小時不等。

早在春秋時期,就有晝寢的記載。《論語》中記載「宰於晝寢」,孔子責備他「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由此也定下了後世大部分學者對於晝寢的基調。明代朱熹更從「存天理,滅人慾」的理學出發,認為晝寢是連鬼神都要驚動,更不可原諒了。中醫學中也有午睡會傷氣的說法。

但後世多有學者、醫家,對午睡持贊同態度。諸葛亮的「草堂春睡」就是晝寢,害得劉備苦等半日。北宋蔡確詩曰:「紙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拋書午睡長。睡起莞然成獨笑,數聲魚笛在滄浪。」多麼優雅閑適的心境。明代李漁則在「午餐之後,略逾寸晷,所食既消,而後徘徊近榻」,只待睡意忽至,便要倒塌而寢。清代沈復在《浮生六記》中談到:「余少時,見先君子於午餐之後,小睡片刻,燈後治事,精神煥發。余近日亦思法之,午餐後,於竹床小睡,入夜果覺清爽。」如此,則午睡當為養生一大法門。

午睡究竟是利是弊,關鍵在於掌握「睡方」――午睡的時間和方法。首先,午睡強調一個「午」字。即要在午時(11點到13點)讓人體靜下來,因「每日時至午,陽氣漸消,少息所以養陽。」(《老老恆言》)。如果此時不休息,一味工作,陽氣就會過於耗散,傷及自身。有人認為,夏季午睡比較重要,其它季節無所謂。其實任何季節的午時都是陽氣減退、陰氣漸盛的時段,都應午睡。現代醫學也發現,中午12點至下午1點,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午睡可以防病保健、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

其次,午睡宜短不宜長。中醫認為,久卧傷氣」。如能控制午睡只是小憩片刻,則無傷氣之虞。有人以為,午睡時間短起不到休息的作用,其實不然。國學大師南懷瑾認為,在正午時分打坐三分鍾,等於睡兩小時。午睡睡好,即可寧心定志。

再次,午睡並不要求真的睡著。只要不進行活動,閉目養神即可。《老老恆言》中也提到:「然有坐不能寐者,但使緘其口,閉其目,收攝其心神,休息片刻,足當宙眠,亦堪遣日。」

最後,午睡雖坐卧均可,但以坐位為佳。「坐而假寐,醒時彌覺神清氣爽,較之就枕而卧,更為受益。」(《老老恆言》)。但不可趴在桌上午睡,且應關閉電腦,防止輻射。冬天午睡時,要蓋上被子。

《半山翁詩》曰:「花竹幽窗午夢長,此中與世暫相忘。華山處士如容見,不覓仙方覓睡方。」好好午睡,睡好午睡,無緇銖之費而可延年益壽,不亦樂乎?!

8、深圳電視台財頻道中醫養生節目有專家談,午餐後必須散步,如果立即午睡,則午餐就是毒葯?

好象不一定正確,現在很多專家都嚇唬人.毒葯?我看沒有一個因為午餐後立即睡覺而中毒的吧,我天天都是中午吃了飯就睡覺,很多同事也跟我一樣,那現在要不要去醫院趕緊打針解毒呀???????我最看不上現在這些所謂的專家,說不出之所以然,只知道嚇唬人.

9、為什麼中午要睡覺?中午什麼時候睡覺最好?是吃飯後睡還是飯前睡?中醫養生子午時怎麼睡覺最好?

中午需午時,對應五臟屬心,午睡也就是養心。心屬火,晝夜不停的溫暖全身,如果在百一天一中間,中午這個時候休息一下,可以很好的減輕心度臟的負擔;中午又是一天陽氣達到最高峰,開始陽氣減退陰氣上升。陰陽交替之間,睡覺可以讓氣血得到穩問妥的交換。午睡既養心也是養一身之陽氣。
午睡比較靈活,看答具體的條件。有條件的躺下最好,不一定非得睡得天昏地暗的,入靜即可。專沒條件的打個盹也行,但最好別趴著,容易傷到頸椎。就這么坐著,象和尚道士打坐一樣,調勻呼吸,安靜平和就可以了。
要論最好的時間,個人認為11點半屬到12點半這個時間最好。

10、黃帝內經養生作息時間表

與中醫養生午睡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