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最新新聞

養生最新新聞

發布時間:2020-07-11 14:07:15

1、梅墨生,著名養生專家,近日駕鶴西去年僅59歲,你還相信養生嗎?為什麼?

最近對於養生界來說,最為轟動的新聞一定是梅墨生的去世了。對於很多人來說,梅墨生這個名字會顯得特別的陌生,甚至完全不知道他是幹嘛的。梅墨生,是著名的養生專家,但是很可惜最近駕鶴西去了,年僅59歲,也讓眾多的人對於養生產生了懷疑,真的有效嗎?

對於養生,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這是對自己身體的一種呵護。正所謂七分靠養,三分靠治。在平時多加的對自己的身體保養,一定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不管有沒有梅墨生這件事情的發生的,對於養生,我都是持贊同的態度的,也是願意相信的。

1、飲食真的很重要。

我們每天所吃的五穀雜糧和各種的蔬菜水果,都是富含各種的營養和身體所需的元素的。而我們的身體想要更好的讓機能正常,就需要保證營養均衡,這樣才能不出問題。養生裡面,飲食絕對是一大關鍵點,與每一個人的健康也是密不可分的。

2、作息規律很關鍵。

養生,就是生活中對於身體健康的養護。在日常生活中,飲食的一個,作息也是絕對的重要,根據研究表明,長期的作息時間不規律,會導致我們身體的生物鍾受到干擾,導致一系列的問題,包括內分泌的紊亂和激素的平衡,如果這兩項都得不到保證的話,就會造成我們身體機能的破壞。

3、運動保健很關鍵。

有句話說得好,生命在於運動。運動也是我們日常需要保健的方法之一,能夠更好的讓我們的身體各項機能得到鍛煉,讓我們的免疫力更好,更不容易生病,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運動能夠強身健體。

養生的意義並非讓我們走極端路線,而是遵從身體的自然規律,讓我們能夠更好的增強身體免疫力!

2、養生頭條能不能信

什麼軟體都不可以全信,但也不能不信,提高自己警惕性,杜絕上當受騙,你說的這個頭條我也看過,還是有很多好的新聞的

3、找一個關於養生新聞,早上起來先伸懶腰再坐起來一會揉眼睛,然後再起來空腹喝溫開水

伸懶腰,是因為人剛醒過來運動機能可能還不夠充分的需要。
揉眼睛,是因為眼copy睛經過了一晚的休息,沒見光。需要適應——完全是廢話,早上醒來,光線並不強烈。晚上睡覺,不代表眼珠子就不運動了,老揉眼睛,對眼知睛不好
空腹喝溫開水,是需要補充水分
對於養生節目,道我是一笑而過的。不管它有用沒用,人哪有活的那麼有規律而細致的?

4、今天看見了關於中葯養生的報道,想了解一下圓源養道這個養生品牌怎麼樣?

這些都是廣告宣傳出來的,一般來說都是要你自己親身體驗才知道,所謂的養生之道其實自己注意一下,在飲食方面可以用一些葯膳的食譜,多做運動,就是一種養生,每個人的養生之道不同,你自己可以自己編排的。

5、春季應該如何養生

中醫養生文化,自古就非常重視「順應四時」。《黃帝內經素問》有一篇《四氣調神大論》,專門論述四時養生的原則。認為人在天地之間,要想不得病,少得病,就必須順應四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合理進行飲食、運動、心理養生。那麼,春季應該怎麼養生呢?

《內經》指出:「春三月,此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意思是說春季三個月,是主新生、升發的季節。大自然都處於生機勃勃的狀態,萬物欣欣向榮,百花盛開,人順應春季這種新生、升發之氣,也應該夜間定時睡眠,每日早早起床,在院里散步,披散著頭發,穿戴寬松,以伸張志氣,勿行殺罰奪掠之事。違背這種春季養生之道,就可能損傷肝臟,並會影響到夏季養生,可能會導致一些季節性疾病發生。在這里,古人重點從起居和運動方面,介紹了春季養生的要點。

其實,飲食養生也必須順應春季的氣候變化特點。《周禮》分醫為四,其中有「食醫」,就是指營養醫一類,說明中國的古人自古就非常重視營養與健康的關系。但應該指出的是,中醫食療葯膳較之現代醫學營養學,有其一套成熟完善的理論體系,它建立在陰陽五行、藏象經絡、葯物四氣五味學說等中醫理論基礎上,並重視食物五味配伍、平衡營養、辨證用膳等,內容豐富多彩,而獨具特色。中醫葯膳論食物性味,不僅僅是營養成分如何?還要明確食物的寒熱溫涼等陰陽屬性。春季主生發,可以適當多吃香椿、竹筍等具有生發作用的食物,可以飲用綠茶、薄荷茶、桑菊茶等,清涼透達,預防春季傳染病。同時,可以適當多吃水果,如雪花梨、蘋果、橙子等,可以飲用百合粥、銀耳粥、燕窩粥,或飲用雪梨汁、杏仁露、蜂蜜水、秋梨膏等。對於比較適合於寒冬的補品以及羊肉、狗肉等有溫補作用的肉食應該少吃或者不吃。

對於春季多發疾病,如高血壓病血壓波動,常有肝火上炎,可以用苦丁茶、菊花等清胃火,因為苦丁茶、菊花性涼可以清肝火。季節變換期間常見的潰瘍病多為肝氣犯胃的胃痛,可以用蘇葉、陳皮、香櫞、佛手、月季花等疏肝和胃。而對於春季中多風熱感冒,表現為咽痛、發熱、口渴等,可用金銀花、金蓮花、薄荷等性味辛涼之品,泡水當茶頻飲,以辛涼解表、疏散風熱、清熱解毒、利咽喉。初春乍暖還寒,多風寒感冒,表現為惡寒、鼻塞、流清涕等,可以用蔥白、生薑、白芷、蘇葉等性味辛溫之品,或熬製成茶,或加紅糖,或進食稀米粥,以辛溫解表,疏風散寒。對於貪涼受風引起春季風寒感冒時,一碗姜湯,喝下後加蓋棉被,常可以一汗而解。

另外,在這里我要強調的是感冒後一定忌用冷飲。因為在臨床上經常能看見因為進食冷飲、冷食以及寒涼中葯導致病情遷延的情況。中醫學認為感冒無論是風寒感冒,還是風熱感冒,都主要是體表的病症。《內經》說:「其在皮者,汗而發之」。治療總的思路應該是疏風散邪,應該發汗解表,主張向外發散。而「發汗不遠溫」,過用寒涼,會不利於解表散邪。在當今礦泉水、可樂、冰淇淋、冰茶等冷飲、冷食橫行的時代,人們感冒以後特別容易進食這些涼東西以緩解咽干口燥症狀。如此雖然可以得痛快於一時,但往往可以因為寒涼刺激,引起表邪內伏,病就往裡走了,古人謂之「冰伏邪氣」,特別容易導致咳嗽病情纏綿不愈。感冒沒好,又變咳嗽,進食冷食的弊端實在是太大了。

還有就是養肝的中醫葯膳處方,如燕麥芝麻枸杞子粥、桑菊茶等,比較適合於老年慢性疾病患者食用。如肝腎虧虛,精血不足,常常可以表現為頭發脫落、須發早白等,食療可用黑芝麻、枸杞子滋補肝腎、淤血生發。中醫古人有一首名方,叫作「桑麻丸」,就是桑葉與黑芝麻組成,對養護頭發有一定好處。茶飲一般應喝綠茶為好,婦女愛美人士,也可以適當喝一些花茶,可以取玫瑰花、月季花、綠梅花泡水當茶飲,有疏肝解郁、調經美容之效。

當然,我們對於中醫四季養生理論,不能機械理解。如春季陽氣升發,一般人不能溫補,但對平素體質屬於虛寒,畏寒怕冷,腹痛喜暖的人群,適當溫補還是必要的,依然不應該過用清涼飲品。總之,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個體化養生是中醫養生文化的精髓,對待中醫學養生理論絕不能認死理。

與養生最新新聞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