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有哪些有名的書法家及碑帖
最有名的是「書聖」,王羲之;他的代表作品是《蘭亭序》,但是真跡已經被唐太宗帶入棺材,現流傳的都是褚遂良的拓本。王羲之行書天下第zd一,這是公認的。
顏真卿——楷書《多寶塔碑》,行書《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書,第一當然是《蘭亭序》)。
懷素——行書《聖教序》,草書《小草千字文》。
柳公權——《玄妙塔碑》。
歐陽詢——《禮泉碑》。
史游——《急就章》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兒子,二人並稱「二王」,代表作《洛神賦十三行》。
我個人比較喜歡晉和唐代的書法家,宋朝還有米芾,蘇軾,宋徽宗,元有趙孟頫,明清以後仿體居多,沒少有風版格大家了。另外,秦代以前的文字多刻於青銅器之上,或者是懸崖峭壁,碑權拓有流傳下來的,但沒有署名的書法家,文字為篆字;漢代多書於竹片和絹帛,有漢簡,文字為隸書,也有些變體;隋唐逐漸演變為楷書,行楷,行草,草書之類。
現代書法家中個人比較推崇於右任,他創建了標准草書,算是有所建樹吧。
2、為什麼趙構被稱為逃跑皇帝
趙構先後被封為廣平王、康王。靖康元年他於金兵大舉南侵時,奉欽宗之命,與張邦昌一起出使金國求和。後因趙構表現英勇,金人要宋用肅王換 趙構。後因被派往金營談判,經過磁州時,州官攔住了他的馬,不讓他北去。陪同的兵部尚書王雲因出言不遜被百姓打死。趙構害怕自己被金國扣留,便駐留,稱河北兵馬大元帥。這兩件事情給當時19歲的他留下陰影。後來一番周折趙構稱帝。但他不相信老百姓的義軍,也沒有實力。而且奸臣當道,迷惑皇帝。才讓他面臨金軍,幾次逃跑.........這是後人的淺顯的評論罷了!
3、宋高宗趙構詳細的歷史資料,和歷史背景,越詳細越好(包括做皇帝之前以及人品性格特點等等詳細的資料)
宋高宗(1107—1187)南宋皇帝。名趙構。徽宗子。靖康二年(ll27年)金兵俘徽、欽二宗北去後,於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拒絕主戰派抗金主張,南逃至臨安(今浙江杭州)定都,建立南宋政權。統治期間,雖迫於形勢以岳飛、韓世忠等大將抗金,但重用投降派秦檜。後以割地、納貢、稱臣等屈辱條件向金人乞降求和,收韓世忠等三大將兵權,殺害岳飛。紹興三十二年(162年)位於孝宗,自稱太上皇。著有《翰墨志》。 趙構生平- 趙構生平 趙構本與皇位無緣,然而,靖康之變中,趙宋宗室多被金兵擄去,惟獨趙構成了漏網之魚,「中興之主」的位子自然非他莫屬。靖康二年,時年21歲的趙構登基,重建趙宋政權。 趙構後宮- 趙構皇後——吳氏 十四歲被選入宮,侍奉高宗趙構。兵變時,吳氏身穿戎裝,跟隨高宗左右、英姿颯爽,頗有膽略。- 香消玉殞李師師和苟且偷生韋太後 一個承歡賣笑,一個母儀天下,兩人地位相去何啻霄壤!二者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宋高宗墨跡- 趙構《草書〈洛神賦〉》 趙構在政治上的庸怯早有歷史定論,但在書法史上卻佔有一席之地。書史每艷稱父子書家……- 趙構·翰墨志 《翰墨志》一卷,趙構以其自身的學書實踐嚮往古典氣息的高雅風格的書法道路,主張並強調書法的基礎在於古典。 統治功過- 趙構與岳飛- 饒鳳關之戰- 富平之戰- 和尚原之戰 後人評說- 趙構與秦檜共位的時代- 趙構駐蹕金鰲山- 趙若舟:趙構是個好皇帝- 王曾瑜:岳飛之死更多>> 影視文學作品《宋趙構書養生論卷》《白居易詩洛神賦》正說宋朝十八帝《細說宋朝》《南宋史稿》《宋高宗》電視劇《八大豪俠》《宋趙構書養生論卷》《白居易詩洛神賦》正說宋朝十八帝《細說宋朝》《南宋史稿》《宋高宗》電視劇《八大豪俠》
4、求有關宋高宗趙構
高宗趙構簡介
高宗趙構,生於北宋大觀元年(1107)五月二十一日,為徽宗第九子。母親韋氏是一個地位較低的嬪
5、都說宋高宗趙構是「賣國賊」,他難道沒有一點可取之處嗎?
人們對宋高宗趙構的評價褒貶不一,很多人認為趙構重用秦檜,殺害岳飛,是一個昏君,是「賣國賊」。其實,趙構還是有一些可取之處。
▲電視劇《精忠岳飛》中的趙構
1政治上宋高宗趙構在臨安創建了南宋政權,經過不斷努力,解決了農民暴動、兵變、游寇等棘手的問題,穩固了政權。
他與金簽訂紹興和議,客觀上來說,為南宋後期的和平局面奠定了基礎,保證宋朝的統治得以延續。
《宋史》把趙構和劉秀相提並論,定為中興守成之明君。
▲電視劇《精忠岳飛》中的趙構
2經濟上宋高宗推行經界法,鼓勵流民種田,他在位期間始終未對流民收取租賦,農業生產得到恢復、發展。
宋高宗在位期間,鼓勵海外貿易發展,推動航海技術進步。還在臨安創行紙幣,推動金融業的發展。
3文化上宋高宗擅長書法、繪畫,影響了南宋書法的發展方向。他對書法理論很有研究,著有《翰墨志》一卷。他還提倡大眾研習書法,對南宋書壇的興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趙構的書法作品
宋高宗熱心保護古代書畫名作,整理和收集了宣和內府因戰亂而散失的許多古代法帖名畫。
宋高宗趙構有《漁父詞》十五首等作品,存詞不多,藝術性高。
4接班人選得好。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55歲的宋高宗以「倦勤」想多休養為由,傳位給養子趙昚。
後世普遍認為趙昚是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趙昚在位期間,史稱「乾淳之治」。
趙昚當了27年皇帝,前25年高宗趙構一直健康的活著,趙構對趙昚有一定的影響,說起來,「乾淳之治」也有趙構一份功勞。
6、趙構的藝術成就
趙構在政治上的功過先不評論,但在書法史上卻佔有一席之地。書史每艷稱父子書家,前有羲獻父子、歐陽父子、米氏父子,其實趙佶與趙構也完全稱得上父子名家。
趙構在其《翰墨志》開篇即謂:"余自魏晉以來至六朝筆法,無不臨摹。"又雲:"頃自束發,即喜攬筆作字,雖屢易典型,而心之所嗜者,固有在矣。凡五十年間,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筆墨。"趙構書早年學黃庭堅,又學米芾,頗受時風影響。即位後,力學唐人如虞世南、褚遂良、李北海,現存的《岳飛敕》、《徽宗御集序》均可見虞褚二家的影響。趙構書法的黃金時期是他退為太上皇之後,據《宋史》卷三十二《高宗紀》"紹興三十二年詔皇太子即皇帝位,帝稱太上皇,退處德壽宮……淳熙十四年,十月乙亥,崩於德壽殿,年八十一"。紹興三十二年,趙構55歲,也算是年富力強之時,他從危困的局勢和繁冗的政務中解脫出來,在以後的26年裡,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把自己的書法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在這段時間里他致力於六朝,"每得右軍或數行、或數字,手之不置"(《翰墨志》),經過屢易典型之後,終於確定了自家面目。明陶宗儀《書史會要》所謂"高宗善真行草書,無不造妙,或雲初學米芾,又輔以六朝風骨,自成一家",《草書〈洛神賦〉》便是他晚年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