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葯湯配方大全
買本葯對!
2、十全大補湯配方
十全大補湯
[配方]
黨參10克
炙黃芪10克
肉桂3克
熟地黃15克
炒白術10克
炒川芎6克
當歸15克
酒白勺10克
茯苓10克
炙甘草6克
墨魚50克
豬肉500克
豬肚50克
生薑30克
豬雜骨、蔥、料酒、花椒、食鹽、味精各適量。
[功效]
雙補氣血。適用於氣血俱虛或久病體虛,面色萎黃,精神倦怠,腰膝乏力等症。
[製作工藝]
1、將以上中葯裝入潔凈的紗布袋內,扎口備用。
2、將豬肉、墨魚、豬肚洗凈;豬雜骨洗凈,捶破;生薑拍破備用。
3、將豬肉、墨魚、豬肚、豬雜骨、葯袋放入鋁鍋內,加水適量,放入生薑、花椒、料酒、食鹽,置武火上燒沸,後用文火煨燉,待豬肉熟爛時,撈起切條,再放入湯中。撈出葯袋不用。
4、服用時,將湯和肉裝入碗內後,加少許味精,食肉喝湯,早晚各吃一碗,每天2次,全部服完後,隔5天再服。
[服食禁忌]
風寒感冒者禁食
3、中草葯配方
然不可以胡亂配,大戟反芫花。
單行:一味葯獨立發揮作用。如獨參湯,但是其文化底蘊的不同,導致兩個分支,凡葯不可多吃,亂吃,巴戟天與復盆子,屬配伍禁忌。如元參惡乾薑,巴戟惡雷丸,狗脊惡敗醬。
相反。如大黃與附子,甘遂與赤芍,石膏與粳米。
相惡,有相殺者。凡此七情,我是學中葯養生專業的,雖然還是半桶水的狀態中。
中葯配伍講究「宜」和「忌」。
《神農本草經》說,胡吃……中葯的搭配不當也是會取人性命的:「葯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大體上都會遵守十八反十九畏等原則。
若是孩子生了什麼病,最好是去正規的醫院觀察後方可用葯:兩種作用不同的葯配伍。可相互促進。如黃芪與茯苓:兩種葯合用會降低或喪失葯效,西葯與中葯大體相同。
同時還有十八反十九畏的歌訣流傳百世。
現代老中醫也許有些已經不再是本著德心醫者:兩種作用相似的葯配伍,有相互協同的作用,大多治本,其實並不是的。
中西葯有多少區別,世人一直在爭執不斷,這不是我一人即可言斷的。(扯遠了……)
在此,想要強調一下。
相畏:一種葯能抑制或減輕另一種葯的烈性,切勿相信街邊包治百病的傳言。如桔梗畏白芨,遠志畏真珠,丁香畏鬱金。
相殺,白術與防風。西葯是取有效成分通過各種化學縮短取其精華,而有些中葯也是要提取之後才可使用、獨聖丸(五靈脂)、首烏片。
相須,細辛反藜蘆,但是基本上正規的老中醫在搭配中葯時。
中葯在很多人眼裡是進補之物:兩種葯合用能產生毒副作用,屬配伍禁忌。如烏頭反半夏,和合視之。當用相須相使者,勿用相惡相反者。」也就是說,中葯飲片的配方一定要講究葯物的葯性和相互作用對葯效的影響:種葯能減輕或消除另一種葯的毒性。如大黃與芒硝,乳香與沒葯,當歸與白芍。
相使,有相使者,有相畏者
4、有沒有人知道養生湯的配方?
有沒有人知道養生湯的配方?
養生湯不同症狀配方不同
5、有人懂常用煲湯的中葯配方嗎?
葯膳具有保健養生、治病防病等多方面的作用,在應用時應遵循一定的原則。葯物是祛病救疾的,見效快,重在治病;葯膳多用以養身防病,見效慢,重在養與防。葯膳在保健、養生、康復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但葯膳不能代替葯物療法。各有所長,各有不足,應視具體人與病情而選定合適之法,不可濫用。
1.因證用膳:中醫講辨證施治,葯膳的應用也應在辨證的基礎上選料配伍,如血虛的病人多選用補血的食物大棗、花生,陰虛的病人多使用枸杞子、百合、麥冬等。只有因證用料,才能發揮葯膳的保健作用。
2.因時而異:中醫認為,人與日月相應,人的臟腑氣血的運行,和自然界的氣候變化密切相關。「用寒遠寒,用熱遠熱」,意思是說在採用性質寒涼的葯物時,應避開寒冷的冬天,而採用性質溫熱的葯物時,應避開炎熱的夏天。這一觀點同樣適用於葯膳。
3.因人用膳:人的體質年齡不同,用葯膳時也應有所差異,小兒體質嬌嫩,選擇原料不宜大寒大熱,老人多肝腎不足,用葯不宜溫燥,孕婦恐動胎氣,不宜用活血滑利之品。這都是在葯膳中應注意的。
4.因地而異:不同的地區,氣候條件、生活習慣有一定差異,人體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亦有不同,有的地處潮濕,飲食多溫燥辛辣,有的地處寒冷,飲食多熱而滋膩,而南方的廣東飲食則多清涼甘淡,在應用葯膳選料時也是同樣的道理。
葯膳配伍的禁忌
葯膳的配伍禁忌,無論是古代和現在都上十分嚴格的,現根據歷代醫學家對用葯經驗,將中葯與食物配伍禁忌、服葯食忌、食物忌食、食物相反等部分介紹如下:
1、 配伍禁忌:
豬肉:反烏梅、桔梗、黃連;合蒼術食,令人動風;合蕎麥食,令人落毛發,患風病;合鴿肉、鯽魚、黃豆食,令人滯氣。
豬血:忌地黃、何首烏;合黃豆食,令人氣滯。
豬心:忌吳茱萸。
豬肝:同蕎麥、豆醬食,令人發痼疾;合鯉魚腸子食,令人傷神;合魚肉食,令人生癰疽。
羊肉:反半夏、菖蒲;忌銅、丹砂和醋。
狗肉:反商陸;忌杏仁。
鯽魚:反厚朴;忌麥門冬、芥菜、豬肝。
鯉魚:忌硃砂、狗肉。
龜肉:忌酒、果、莧菜。
鱔魚:忌狗肉、狗血。
雀肉:忌白術、李子、豬肝。
鴨蛋:忌李子、桑椹子。
鱉肉:忌豬肉、兔肉、鴨肉、莧菜、雞蛋。
以上中葯與食物配伍禁忌。是古人的經驗。值得重視。所以,在烹調葯膳時,應當加以注意。至於這些中葯與食物的配伍禁忌的科學道理,有待今後進一步研究。
2、 服葯食忌:
葯物與食物配伍禁忌是古人的經驗,後人多遵從。其中有些雖無科學證明,但在沒有得出可靠的結論以前還應參用傳統說法,以慎重為宜。主要包括:豬肉反烏梅、桔梗、黃連、胡黃連、百合、蒼術;豬血忌地黃、何首烏、蜜;羊肉反半夏、菖蒲,忌銅、丹砂;狗肉反商陸,忌杏仁;鯽魚反厚朴,忌麥冬;蒜忌地黃、何首烏;蘿卜忌地黃、何首烏;醋忌茯苓。
食物與食物的配伍也有一些忌諱。其道理雖不充分,但是在葯膳應用中似仍宜慎重從事,把它們作為重要參考為宜。這些禁忌是:豬肉忌蕎麥、豆醬、鯉魚、黃豆;羊肉忌醋;狗肉忌蒜;鯽魚忌芥菜、豬肝;豬血忌黃豆;豬肝忌蕎麥、豆醬、鯉魚腸子、魚肉;鯉魚忌狗肉;龜肉忌莧菜、酒、果;鱔魚忌狗肉、狗血;雀肉忌豬肝;鴨蛋忌桑椹子、李子;雞肉忌芥末、濡米、李子;鱉肉忌豬肉、兔肉、鴨肉、莧菜、雞蛋。
葯膳的葯物配伍禁忌,遵循中葯本草學理論,一般參考「十八反」和「十九畏」。「十八反」的具體內容是: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烏頭反貝母、瓜蔞、半夏、白蘞、白芨;藜蘆反人參、沙參、丹參、玄參、苦參、細辛、芍葯。「十九畏」的具體內容是:硫磺畏朴硝,水銀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丁香畏鬱金,川烏、草烏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參畏五靈脂。
3、 病人忌口:
忌口是中醫理論與實踐的一人內容。主要包括三類:一類是某種病忌某類食物。如:肝、忌辛辣;心病忌咸;水腫忌鹽硬固、油煎、生冷等食物;骨病忌酸甘;膽病忌油膩;寒病忌瓜果;瘡癤忌魚蝦;肝陽、肝風、癲癇、過敏、抽風病人忌食發物;頭暈、失眠忌胡椒、辣椒、茶等。一類是指某類病忌某種食物。如凡症見陰虛內熱、痰火內盛、津液耗傷的病人,忌食姜、椒、羊肉之溫燥發熱飲食;凡外感未除、喉疾、目疾、瘡瘍、痧痘之後,當忌食芥、蒜、蟹、雞蛋等風動氣之品;凡屬濕熱內盛之人,當忌食飴糖、豬肉、酪酥、米酒等助濕生熱之飲食;凡中寒脾虛、大病、產後之人,西瓜、李子、田螺、蟹、蚌等積冷損之飲食當忌之;凡各種失血、痔瘡、孕婦等人忌食慈茹、胡椒等動血之飲食,妊娠禁用破血通經、劇毒、催吐及辛熱、滑利之品。另一類是服葯後應忌食某些食物如:服發汗葯忌食醋和生冷食物;服補葯忌食用茶葉蘿卜;忌口之說有些已被證明是有道理的,有些則不合實際,在葯膳應用中可資參考。
6、來份養生湯配方?
原料:酸棗仁10克、蓮子10克,赤小豆20克
製作方法:酸棗仁、蓮子淘洗干凈入砂鍋中,桂園去殼放入砂鍋中,赤小豆洗凈掰開,放入砂鍋中。加入3000毫升水,煮至1500亳升,一天不拘時飲,每日1劑。
7、純中葯十全大補湯配方
黃芪 肉桂 熟地 當歸 川芎 白芍 黨參 白術 茯苓 甘草
8、養生湯有哪些種類
第一款,羊肉湯。
中醫著名方劑「當歸生薑羊肉湯」,即葯肉同煮,吃肉喝湯,具有溫陽補血、活血祛寒的功效。對防治氣血虛百弱、營養不良、四肢厥冷、腰膝酸軟、產後腹痛、老年體弱等有一定的作用。羊肉加魚肚和黃芪一同燉湯喝,具有溫補陽氣、強骨健脾、增強度抵抗力的作用。
第二款,骨頭湯。
冬季,常喝些骨頭湯,可以補充機體所需的骨膠原、鈣、磷脂等,增問強骨髓的造血能力,加強抵抗力。同時,還能促進傷者(特別是骨折患者)的康復,減緩衰老過程。
原料:扇子骨500克,直通骨1000克,尾脊骨500克,碎骨500克,蔥結1小扎,答生薑1小塊,黃酒50克,清水5公斤。特色:香而肥膩。適用菜餚:清燉獅子頭等。
第三款,喝雞湯。
尤其是母雞湯中的特殊營養成分,可以加快咽喉及支氣管黏膜的血液版循環,增加黏膜分泌,及時消除呼吸道黏膜上的細菌和病毒。對治療咳嗽、感冒、哮喘等疾病有較好的效果,特別是對老、弱、病者過冬權很有利。
原料:烏雞1隻香蔥2棵生薑1小塊料酒2小匙精鹽2小匙味精1小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