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談一談漢初統治者採取休養生息政策產生的影響
休養生息是歷朝歷代明君開國都要執行的政策,天下甫定,百姓剛從民不聊生的困境中解放出來,百廢待興,當然要與民生息,好增強生產力與國力,讓百姓過上好日子才能穩固統治
2、西漢初期休養生息的具體作用有哪些
蕭何革除了秦朝時一系列弊政 這個請樓主百度下蕭何 到了 文帝景帝推行黃老思想 與民休息 無為而治
3、休養生息政策給西漢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有利於從戰亂中恢復,鞏固了西漢統治,農業和經濟得以發展,利於民生,為後來進一步發展強盛奠定基礎。
4、休養生息的主觀與客觀原因是什麼
休養生息的主觀原因是漢廷推崇黃老治術,客觀原因是多年戰亂導致漢初社會經濟凋敝,急需時間休養生息,重建家園。
(一)主觀上,漢代推崇黃老治術。經過秦國後期連年戰亂,民生凋敝,西漢建立後,急需統一思想,穩定民心。而漢初國家統一後,「東西異制、郡國並行、法俗兼存、秦楚雜糅」,東西文化差異很大,也需要一種思想去統一。此時,無為而治的黃老思想,既吸取了秦朝滅亡的教訓,又適應了漢初的休養生息的政策的需要。劉邦立朝後,即令陸賈總結秦亡的教訓,作為借鑒。陸賈根據黃老思想,結合當時的社會情況,提出「事逾煩,天下逾亂;法逾滋,而奸逾熾」,故「道大於無為」。黃老思想在這個時候受到政治社會的重視,從皇帝到朝廷官員無不尊崇,漢帝、竇太後「好黃帝、老子言,景帝及諸竇皆讀《老子》,尊其術」, 而蕭何、曹參、劉安、汲黯、陳平、呂後、司馬季主、安丘生、王生、黃生等也都是著名的黃老思想的信奉者。在黃老思想占社會主流的情況下,漢初整個政治社會側重於黃老的清靜無為,與民休息,垂拱而治。
(二)客觀上,任何朝代在經歷國家大動盪後,都需要發展生產,安定生活,恢復元氣。漢初,由於秦朝的苛政和連年戰爭,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統治者需要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局面,使人民得以休養生息,恢復和發展生產,以鞏固剛剛建立的封建政權。《漢書·食貨志》中記載,「漢興,接秦之弊,諸侯並起,民失作業,而大飢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可見,漢初的社會經濟狀況是極其惡劣的。與此同時,經過秦末農民戰爭動亂和楚漢之爭,生靈塗炭,漢初政權與北方匈奴軍事力量對比不佔優勢,急需時間休養生息,改變社會經濟凋敝的局面。而黃老治術「無為而治」、「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思想, 正適應了該時代的要求,從而休養生息成為漢初治國理念。而這種治國理念的實踐,也證明休養生息政策行之有效。據《史記》記載,經過努力,「君臣俱欲休息余無為,故惠帝垂拱,高後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休養生息,使漢朝贏得了寶貴時間,增強了國家實力,出現了文景之治的開國盛世,為漢武帝北驅匈奴奠定了強大的物質基礎。
5、漢初實行休養生息的目的是什麼?客觀上有什麼作用?
休養生息目的:政策上實行緩和寬舒的辦法,安定百姓生活,恢復經濟,發展生產;
客觀作用:文景帝採取緩和政策,客觀上加強了國家實力,社會較為安定,出現封建時代的「治世」,史稱文景之治 ,同時為漢武帝北驅匈奴奠定了強大的物質基礎。
6、漢朝的休養生息的政策效果如何?
1,從經濟上來說,糧倉里囤積的糧食都堆積如山了,錢庫里穿錢的繩子都爛掉了。70年的休copy養生息使國庫充裕,資用足夠。 2,從政治上來說,由於休養生息,匈奴的騷擾已經使漢朝北部邊境民不聊生,無法從事正常的生產作業。民生遭到極大的破壞。
7、漢高祖實行休養生息有什麼作用
修復了戰爭創傷,為後來的大漢強盛奠定了基礎。其實歷代建國之後都會進行不同程度的修養生息,這也是維護統治穩定的一種
8、修養生息政策實行產生了什麼影響
明太祖實行的修養生息政策
目的:安撫百姓,使其安土重遷,恢復遭受戰亂的社會生產,鞏固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
作用:明太祖實行修養生息的政策,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使整個社會逐步地穩定下來。
漢朝的休養生息
公元前202年,劉邦終於即皇帝位,建立了漢朝,建都洛陽。由於出身平民階層,又有秦王朝因暴政而滅亡的前車之鑒,劉邦深知奪取天下的不易與百姓生活的艱難,所以格外注意用溫和的方式統治國家。針對建國時的天下形勢,他採取了這樣幾條措施來恢復正常的生產,並重建社會秩序:
首先是減輕田租,將稅率定為十五分之一。與之前秦王朝的橫征暴斂相比,這種措施無疑深得人心。
其次,當時的社會上有許多曾經因為飢餓而賣身為奴婢的人,劉邦下令全部恢復他們的平民身份。這樣一來,許多人就從富戶的奴婢變成可以自由耕種的平民,這對於恢復生產無疑是有著積極作用的。對於復員回家的軍人,中央也給予免除徭役的獎勵。
第三,繼續推行秦朝按照軍功授予田地和房屋的政策。這也是一項安撫人心的措施。
第四,號召在戰亂中逃亡隱居的人回家,恢復他們在原居住地的爵位和田宅。這項措施也起到了發展生產和恢復社會正常秩序的作用。
最後,為了使更多的人投入到農業中去,商人的政治地位得到了很大限制,他們不能穿絲衣,不能乘車,需要繳納更多的賦稅。這是由漢初重農輕商的思想決定的,在當時的人看來,商人只會轉賣產品,卻不能自己動手創造衣食財富,對社會沒有什麼益處。當然,這也是在國家剛剛建立,物質資料貧乏的情況下才會出現的思想。等到後來生產發展,社會上出現了許多需要交流轉運的剩餘產品時,商業和商人的地位就被人們重新認識了。
9、西漢初期休養生息政策內容和作用
一、漢高祖劉邦休養生息的內容:
1、解甲歸田:
凡退役歸農的軍吏卒,按軍功大小,分配田宅分配田宅或免除若干年徭役。劉邦鼓勵士兵回鄉生產一方面減輕了國家的負擔,又增加了社會勞動力,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2、勸民還鄉:
因戰亂逃亡山澤的民眾,歸還故里領取原有的田宅,戰爭期間流亡山澤沒有登記戶籍的人,令各歸其縣,登記戶籍,恢復原有田宅,這樣及增加了社會勞動力,又增加了繳納賦稅的人數,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3、釋奴為民:
因飢餓賣身為奴隸的釋放為平民,提高了他們的生產積極性,增加了社會勞動力。
4、十五稅一:
減輕了人民的負擔,有利於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二、休養生息的作用:
①鞏固西漢統治;
②推動經濟發展;
③奠定強盛基礎。
漢初漢高祖劉邦推行休養生息措施,他的後繼者文帝和景帝繼承了漢高祖的既定方針,繼續推行一系列治國的休養生息政策,使社會生產進一步發展,歷史上把文帝、景帝統治時期出現的繁盛局面稱「文景之治」。
(9)休養生息的影響擴展資料:
1、文景之治簡介:
漢初,因多年戰亂導致社會經濟凋敝,漢廷推崇黃老治術,採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
漢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分別兩次「除田租稅之半」,文帝十三年,還全免田租。同時,對周邊敵對國家也不輕易出兵,維持和平,以免耗損國力。這就是輕徭薄賦的政策。
漢文帝生活十分節儉,宮室內衣服沒有增添,衣不曳地,車類也沒有添,帷帳不施文綉,更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物。因此,國家的開支有所節制,貴族官僚不敢奢侈無度,從而減輕了人民的負擔。
文景二帝還重視農業,曾多次下令勸課農桑,根據戶口比例設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幹人員,並給予他們賞賜,以鼓勵農民生產。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勸解百官關心農桑。每年春耕時,他們親自下地耕作,給百姓做榜樣。
文景時期,重視「以德化民」,當時社會比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來。到景帝後期時,國家的糧倉豐滿起來了,府庫里的大量銅錢多年不用,以至於穿錢的繩子爛了,散錢多得無法計算了。
隨著生產日漸得到恢復並且迅速發展,出現了多年未有的穩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漢朝的物質基礎亦大大增強,是中華文明邁入帝國時代後的第一個盛世。
文景之治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飛速發展的一個偉大時代,同時也是為後來漢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堅實物質基礎的養精蓄銳時期。
2、無為而治思想
漢帝國建立之初,利用民眾對秦王朝殘厲法制的不滿,順從民意,進行了政治改革。為與民休養生息,採取了無為而治的統治思想,這也是道家思想第一次登堂入室。
無為而治本意並不是不為,是不過多的干預、充分發揮民眾自我能動性,適於統治者。而儒家思想核心是道德規范,傾向於不妄為,適於每一個人。
無為政治看起來有消極保守的傾向,從另一種種角度看,卻透露出科學的客觀主義的精神。這種政策強調行政上不妄為,少有急切的舉措,避免苛政擾民,使社會生活在自然的狀況下得以安定。這種政治風格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和經濟的進步。
文景時期,繼續推行漢初無為而治的思想,各項政治措施實際上都圍繞著無為而治的思想展開,並適當補益損革,使得漢朝國力逐步恢復。
文景時代比較寬和的政治空氣,有利於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進步。《漢書·食貨志上》說,「文帝即位,躬修位節,以安百姓」,對於當時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10、漢高祖劉邦文帝景帝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的措施和影響分別是什麼?
主要措施:漢高祖:解甲歸田、勸民還鄉、釋奴為民、十五稅一;文帝、景帝:輕徭薄賦、減輕刑罰。
影響:使得漢朝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加強了國家實力,出現了「文景之治」的開國盛世,,為漢武帝北驅匈奴奠定了強大的物質基礎。
試題分析:漢初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具體採取的措施包括:漢高祖:解甲歸田、勸民還鄉、釋奴為民、十五稅一;文帝、景帝:輕徭薄賦、減輕刑罰。影響:使得漢朝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加強了國家實力,出現了「文景之治」的開國盛世,,為漢武帝北驅匈奴奠定了強大的物質基礎。
點評:學生還要知道,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建立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成為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西漢初年,經濟蕭條,統治者採取寬松政策,休養生息。到文帝、景帝統治時期,經濟恢復發展,史稱「「文景之治」。漢武帝劉徹即位後,憑借漢初奠定的雄厚經濟基礎,施展雄才大略,進一步開拓和發展大一統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