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中醫艾灸養生視頻

中醫艾灸養生視頻

發布時間:2020-07-11 09:36:05

1、艾灸有什麼功效

2、我想知道單桂敏艾灸養生到底是真的還是騙術

醫學生肯定知道,艾灸自古以來就是一種獨特有效的外治方法,而現代很多人並沒有醫學基礎,只能把它當作養生的手段。殊不知,艾灸治療某些疾病,堪稱一絕。艾灸從來不會辜負你,是不是騙術,你自己盡管去試,隨便試。它成本極低,你又不損失什麼,何苦在這詢問。

3、艾灸養生真的有效果嗎?

必須是真的呀,艾灸幾千年的歷史了

4、艾灸真的有用嗎,說說我的親身經歷

艾灸真的有用。艾灸是中醫針灸療法中的灸法。都是以用艾葉製成的艾炷、艾條為主,熏烤人體的重要穴位以達到保健治病的一種自然的療法。用中醫的話來說,它具有溫陽補虛、溫通經絡、等作用。具體功效如下:

1、艾灸通過回陽固脫,溫補陽氣,來調理脾腎兩虛引起的脾氣不足,可解郁散抄肝氣達到身體平衡,可改善內分泌失調,讓子宮卵巢神經活躍達到有效的改善。

2、灸,散寒祛濕提升陽氣,改善血塊排不出,子宮痰濕太重造成月經不暢,艾有通經絡調氣血,祛濕活血之效。

3、艾灸可以襲增加身體免疫力,讓子宮環境變好,免受細菌危害,加快子宮的分泌物代謝,不殘留,為人體補充元氣,幫助人體自身來修復及代謝。

4、艾灸可以有效緩解情緒,放鬆神經通過艾灸溫熱子宮,激活子宮收縮,內膜才會有節律性脫落,肌瘤大部分是由於子宮內月經排不幹凈導致長期堆積,長期艾灸可有效改善子宮內的垃圾惡露清除。

5、艾灸能夠增加腸胃的蠕動功能,能有效改善便秘,排除腸道內的濁氣,有的人做艾灸時,肚子咕咕響就是艾灸促進腸胃蠕動的表現,做完艾灸要大量喝水,有利經絡排毒及腸道排便。胃寒濕重就會胃脹胃酸胃潰瘍,艾灸有消炎殺菌,驅寒,修復胃zd部不適的功效。

5、中醫艾灸養生的簡介

<

6、艾灸真的能治病嗎?

《本草從新》中也說:"艾葉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還寒溫,暖子宮……以之灸療,能透諸經而除百病。"

宋代著名醫學家竇材,在其《扁鵲心書》中說:「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氣壯則人強,真氣弱則人病,真氣脫則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

艾草是」愛草「

古人把艾草命名為艾,乃是直指人心之舉,艾就是愛。艾灸時的那種溫暖舒適通暢的感覺,的確像母愛的感覺一樣。

患者的體質以虛寒居多,心理情緒以缺乏關愛居多,因愛生恨,陰寒惡毒積聚的也不少,這些人太需要愛了!

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曾經明確地肯定了灸法治病的首要作用。他說:「醫者不得專恃於針及湯葯等望病畢差。既不苦灸,安能拔本塞源,是以雖豐葯餌,諸療之要在火艾為良。」

在著名老中醫李可的書中也有這樣一段記述:有一次他應邀去為一位縮陽症患者會診,恰逢患者發病,危急之下,他令患者卧床解衣,然後用手中的煙頭對准其關元穴著膚火灼,約2秒鍾即解除危險。

遺憾的是,如此神效的艾灸搶救治療,卻遭到醫學臨床的忽略。不光是急救,對於退行性關節病變、腰椎間盤突出,用艾灸治療也能起到不錯的效果。

記得以前央視報道過一次傳統中醫艾灸療法神奇地讓病人起死回生。一位肝癌轉移破裂的病人,在醫院里搶救三天,連發二次病危通知,他得知後建議使用艾灸神闕、關元進行搶救,結果請來針灸科醫生艾灸後,病情馬上好轉。後來又出現了病情反復,醫院又發出第三張病危通知,我還是建議繼續艾灸,並調整了中葯,病人終於又一次脫離危險。」

《醫學入門》曰:「凡病,葯之不到,針之不及,必須灸之」。說的對不對?我認為不對,這是一個天大的錯誤,因為它的臨床路徑顛倒了!明明已經知道「針葯之效不如灸療」,卻要先用針葯折騰病人,不行了才啟用灸療,這不是臨床路徑顛倒的天大錯誤嗎?為什麼會發生這么大這么久的臨床路徑錯誤呢?一言以蔽之,錢字作怪,因為艾灸見效快,收費低嘛。正確的臨床路徑應該是:凡病,必先用灸療,針葯輔之。這樣會給病人減少多少痛苦和花費啊!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艾葉取太陽真火,可以回垂絕元陽。服之則走三陰,而逐一切寒濕,轉肅殺之氣為融和。灸之則透諸經,而治百種病邪,起沉痾之人為康泰,其功亦大矣。」

精選蘄艾絨高比例35:1熱量溫和、艾煙小、濃郁的艾香味,易操作,點燃後貼在穴位,避免被燙傷和手酸不願意堅持長期艾灸的煩惱。艾灸養生專家微信18103085023,送「《灸除百病》、高清艾灸穴點陣圖、馬氏溫灸法、《灸法秘傳》、《扁鵲心書》、《中國灸療學》、《灸繩》等60多部上百萬字艾灸經典書籍供您學習操作。

7、艾灸可以養生嗎?

要說艾灸的養生功效那是一定有的,古代便有以艾灸來治療疾病的歷史。

艾葉為純陽之品,具有溫經通絡的作用。著名葯物學家陶弘景在其《名醫別錄》中稱「艾葉,微溫,無毒,主灸百病……」
關於艾葉的作用,《本草綱目》中早有記載:艾以葉入葯,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常用於針灸。故又被稱為「醫草」。
用艾葉作施灸材料,有通經活格,祛除陰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等作用。

灸用艾葉,一般以越陳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說法。《本草綱目》記載:「用艾葉需用陳久者,治令細軟,謂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則易傷人肌。」陳艾以顏色呈土黃色或金黃色、艾絨柔軟無雜質者為上品。
陳艾葉的優點是含揮發油少,燃燒緩慢,火力溫和,燃著後煙少,艾油已經完全揮發掉,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而且滲透力好,艾灰不易脫落;而新艾則沒有這些優點,新艾氣味辛烈,含揮發油多,燃燒快,火力強,燃著後煙大,艾灰易脫落,容易傷及皮膚和血脈;新艾其中的揮發油沒有完全揮發掉,不僅不能達到治效果,反而可能對人體產生一定的危害。
艾灸的應用范圍比較廣泛,因其溫經絡、祛寒濕作用明顯,尤其對慢性虛弱性疾病及風寒濕邪為患的病症為適宜。艾灸的作用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溫通經絡
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路,經絡通暢,則氣血運行,營養物質輸布正常。寒濕等病邪,侵犯人體後,往往會閉阻經絡,導致疾病的發生。艾灸可溫暖肌膚經脈,活血通絡,從而治療寒凝血滯、經絡痹阻所引起的各種病症。
行氣活血
氣血是人的生命之本,氣血充足,氣機條達,人的生命活動才能正常。艾灸可以補氣、養血,還可以通調氣機,並且能提升中氣,使得氣血調和以達到艾灸保健的目的。
祛濕散寒
氣血的運行,遇寒則凝,得溫則散。中醫認為,血得熱則行,得寒則凝,故一切氣血凝滯的疾病,均可用艾灸來治療。艾灸療法通過對經絡腧穴的溫熱刺激,起到溫經通絡、散寒除痹的作用,以加強機體氣血運行,達到治療和保健的目的。艾是純陽之物,加上火的熱力滲入,以陽氣驅出陰邪,因而艾灸療法對濕寒之症特別有效。
調節陰陽
人體陰陽平衡,則身體健康,而陰陽失衡人就會發生各種疾病。艾灸可以調節陰陽,使失衡的陰陽重新恢復平衡。
回陽救逆
艾灸有固陽救逆的作用。古書上記載:「氣陰兩脫急取神闕、關元艾灸以回陽救逆」。陽氣虛弱不固,輕者下陷,重者虛脫。艾葉性屬純陽,火本屬陽,兩陽相合,可益氣溫陽,升陽舉陷,扶陽固脫。

與中醫艾灸養生視頻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