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季養生飲食小常識
孩子春天copy的飲食調養以養肝(生)為主
春天是萬物生發的季節,利於人體化生氣血津液,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是孩子生長發 的黃金季節。在這美妙的季節里,他們的消化吸收能力將會增強,進食量隨之增加,身體迅速生長發育。營養是孩子生長發育的基礎,父母要抓住百這一關鍵時機,合理給他們增加營養。
五行中,春是木,肝也是木,所以春養肝,可以為孩子選用一些」葯食同源「的養肝食物。度
養肝血:食用大棗,桂圓肉,蘑菇,香茹,木耳,雞蛋,魚蝦,雞肉,牛肉,奶製品和豆製品等,主食上多選用大米,小米,小紅豆等。這些食物味甘性平,只要適量進食問,不失為孩子答強身壯體的天然食物滋補佳品,可提高身體的免疫力。蛋,肉,魚 盡量不要用油炸,米不要淘洗得時間過長,也不宜放在熱水中浸泡。
2、春季養生的小常識有哪些?
立春已過,現在已經進入春天,那你知道春天應該如何來養生嗎?在眾多的春季養生項目中,有哪些小常識是你必須要知道的?下面,就和大家分享6 個春季養生的小常識。
養陽防風「養陽防風」是春季養生應該遵循的原則,因為春季人體陽氣順應然,
向上向外疏發,所以要注意保衛體內的陽氣,凡有損陽氣的情況都應避免。另外春季多風,而風邪是春季疾病外感因素的主要因素,它可能引發各種傳染性、流行性疾病,所以也要「防風」。
養肝為先不同季節養生的重點不同,春天應該以「養肝」為先。因為春天五行屬木,而人體的五臟之中肝也屬是木性,因而春氣通肝。在春天,肝氣旺盛而升發,人的精神煥發。可是如果肝氣升發太過或是肝氣郁結,都易損傷肝臟,到夏季就會發生寒性病變。另外中醫養生學理論認為「春與肝相應」,意思是說春季的氣候特點與人體的肝臟有著密切的關系。
飲食春季養生飲食應該根據個人體質來進行選擇,普通健康的人群不主張大量進
補,主要以清淡飲食為主,不要吃太多乾燥、辛辣的食物。如果是身體特別虛弱的人可以適量食用海參、冬蟲夏草等補品。另外,因為春季陽氣上升容易陰,因此要特別注重養陰,可以多選用百合、山葯、蓮子、枸杞等食物。
起居冬天我們習慣了「早睡晚起」,而春天則要「晚睡早起」。春季的三個月是自然界萬物復甦,各種生物欣欣向榮的季節。我們也要順應自然界的規律,晚睡早起,起床後要全身放鬆,如散步、打拳。
情緒春天養生重養肝,而肝的生理特點是喜歡舒展、條暢的情緒而不喜歡抑鬱、煩悶。所以,春季養生應該要特別注意自己的情緒,保持自己的心情舒暢,努力做到不著急、不生氣、不發怒,以保證肝的舒暢條達。
多吃甜、少吃酸唐代名醫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當春天來臨之時,人們要少吃點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甜味的飲食,這樣做的好處是能補益人體脾胃之氣。不管是「養陽防風」、「養肝為先」的春季養生原則,還是飲食、起居、情緒等方面,春季養生的這些小常識你都了解了嗎?
3、春季養生小常識
春季是感冒的多發季,添減衣服要隨氣溫變化,多喝水,可以根據天氣預報所說的適量在合適時間進行體育活動,在飲食方面,要多吃菜,以免上火,另外要注意生物鍾的調整。
4、春季養生小知識
春季適當晚睡早起,平日要在庭院里經常大步行走,將頭發散開,使衣物寬松,情緒上保持開朗豁達,減少爭zd斗、發怒等激動情緒,不要斤斤計較,多與人為善,這才符合是春季的養生規律。
中國民俗認為在春季人體健康狀況在這個時期也容易出現一些波動。如果能正確地按照養生規律來安排飲食起居,就會起到明顯的保健效果。
「多活動」被列為春季養生保健之首。中醫認為,春季五行為木,肝與之對應,而肝臟與人的內情緒直接相關。春季氣溫上升,體內陽氣升發,人們的情緒容易激動,尤其是中老年朋友常常呈現出易怒、急躁、血壓升高、頭暈等症狀。此時可通過適當的活動將負面情緒發泄出來,例如大步走、登山、遠足等,都可以使人身心調暢,神清氣爽。同時,自然界春季的特點在於所有的生命都在涌動,打破冬季沉悶的蟄伏,順應著天地升發的陽氣拚命生長。冬天久居室容內所致的氣血積郁,在春暖花開時節可以得到清除,老年朋友若多多進行戶外運動,更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加快體內廢物排出,促進氣血循環,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
5、兒童春季養生小常識
春季氣候多變,兒童皮膚中的水分散失較多,皮脂腺分泌較少,皮膚容易出現乾裂發癢,要讓兒童多吃蔬菜、水果,多喝開水,並常用熱水洗手、腳、臉,再適當搽點護膚霜。
兒童春季養生保健小常識一:保護皮膚
春季氣候多變,兒童皮膚中的水分散失較多,皮脂腺分泌較少,皮膚容易出現乾裂發癢,要讓兒童多吃蔬菜、水果,多喝開水,並常用熱水洗手、腳、臉,再適當搽點護膚霜。
兒童春季養生保健小常識二:堅持戶外活動
有些父母惟恐孩子凍著,天氣一涼,就不讓小兒出屋,小兒呼吸道長期不接受外界空氣的刺激,得不到耐寒鍛煉,接觸了感冒病人後,因對病原菌抵抗力差,很易患病。所以,應該堅持讓小兒做戶外活動,天氣冷可選擇太陽光充足、風較小的時候,讓小兒在大自然中活動半小時到一小時,可提高小兒的體質。同時不坐涼地:春季地面溫度相對很低,兒童坐在上面,體內的熱量就會大量散失,容易感冒、腹瀉。
兒童春季養生保健小常識三:合理飲食
春季是感冒的高發季節,合理的飲食能增加機體的抗病能力。母乳不僅是孩子體格和智力發育的最佳食品,含有對呼吸道黏膜有保護作用的幾種免疫球蛋白,可減少呼吸道疾病的發生。除了母乳喂養外,應根據小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及時添加輔食,補充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新鮮的水果、蔬菜、蛋魚及肉類,均衡營養,防止偏食及挑食,以防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使小兒機體抵抗力下降,適量補充水分,防止呼吸道乾燥,以減少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兒童春季養生保健小常識四:注意節制飲食
「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現在有些父母總擔心孩子吃得少,吃不飽,總想讓孩子多吃一點兒。孩子吃多了,幾天下來就容易形成食積便秘。因為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裡」,即大腸有病會影響到肺的功能。研究表明,大腸的糞食燥結,能夠引起巨噬細胞死亡率增高,肺組織抵抗力下降,進而引起反復的肺及呼吸道感染。
兒童春季養生保健小常識五:多曬太陽
陽光中的紫外線能殺滅人體表面的病毒和細菌,幫助幼兒對鈣、磷的吸收,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此外,陽光也能提高紅細胞的含氧量和增強皮膚的調溫作用,以及能增強神經系統的活動技能和幼兒的體質。
兒童春季養生保健小常識六:定時通風換氣,注意室溫
春季對人體的適宜溫度是20攝氏度,如高於23攝氏度時,人會感到頭暈、疲倦。另外,如果室內外溫差大,則容易感冒。在春季,也要定時開窗換氣,加大室內濕度。如果室內溫度過高,可在暖氣片上放上濕毛巾,或在暖氣旁邊放一盆清水。
兒童春季養生保健小常識七:減少病源感染機會
冬季是呼吸道傳染病流行季節,家長應盡量避免帶孩子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如電影院、聚會場所、大商場等。注意督促好小兒的手不要亂碰臟東西,及要勤洗手,防止病從口入。
兒童春季養生保健小常識八:注意保暖
春季濕氣重,氣溫變化大,兒童易著涼、感冒、常會引起許多大病,如肺炎、心肌炎、急性腎炎,因此春季也要給兒童保暖,避免著涼。特別是在兒童玩耍出汗以後,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以上就是六個兒童春季養生保健小常識,在春季,保護好孩子的健康,比什麼都重要,媽媽們趕緊學起來吧!
6、春季養生的小提示
女性春季養生應該注意:
一、起居規律
在春天到來之時,皮膚舒展,末梢血液供應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身體各器官負荷加大,而中樞神經系統卻發生一種鎮靜、催眠作用,肢體感覺睏倦。這時千萬不可貪圖睡懶覺,因為這不利於陽氣升發。為了適應這種氣候轉變,在起居上應早睡早起,經常到室外、林蔭小道、樹林中去散步,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春天氣候多變,時寒時暖,同時人體皮表疏鬆,對外界的抵抗能力減弱,所以春天到來之時不要一下子就脫去厚衣服,尤其是體質虛弱者。
二、飲食調養
春季人體新陳代謝開始旺盛,飲食宜選用辛、甘、微溫之品。
春季飲食應避免吃油膩生冷之物,多吃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和新鮮蔬菜。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飲食過量、缺少維生素B是引起春天發困的原因之一。
春天是肝旺之時,多食酸性食物會使肝火更旺,損傷脾胃。應多吃一些味甘性平,且富含蛋白質、糖類、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蜂蜜、豆製品、新鮮蔬菜、水果等。
三、養足精神
人的精神活動必須順應氣候的變化。人體受季節影響最大的時候是季節更替期間,尤其是冬春之交。有些人對春天氣候的變化無法適應,易引發精神疾病。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緒易導致肝氣郁滯不暢,使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病、感染性疾病。因此,春天應注意情致養生,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以使肝氣順達,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陽春三月是萬物始生的季節,此時要力戒動怒,更不要心情抑鬱,要做到心胸寬闊,豁達樂觀;身體要放鬆,要舒坦自然,充滿生機。
四、運動養護
入春以後要適應陽氣升發的特點,加強運動鍛煉,可以到空氣清新的大自然中去跑步、打拳、做操、散步、打球、放風箏,讓機體吐故納新,使筋骨得到舒展,為一年的工作學習打下良好的健康基礎。實踐證明,春季經常參加鍛煉的人,抗病能力強、思維敏捷、不易疲勞、辦事效率高。
五、保暖防病
春季養生五點小常識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季是四季之始,春季飲食打好基礎,對一年的健康都有重要作用。專家提醒,春季飲食注意以下幾點。
一、 「多主少副」
即多吃主食,少吃副食。春天風多雨少氣候乾燥,氣溫變化反復無常,人體免疫力和防禦功能極易下降,誘發一些春季常見的疾病。此時可以多吃些主食,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既經濟又能直接轉化成熱量,提供身體基本所需。此外,春季應注重調養脾胃,而米飯同菜中的大魚大肉相比,要容易消化得多,能很好地保護腸胃。
二、 「多菜少果」
即多吃蔬菜,少吃水果。春季以養肝為主,蔬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纖維素和礦物質,有疏通血管和腸道的特殊功能,肝和心都喜歡它,蔬菜能幫助肝臟盡快實現蛋白質、糖類、脂肪代謝;若缺少它,肝臟代謝就差。少吃水果並不是說不吃水果,而是要適量地吃。春天氣溫回暖,人們愛多吃酸甜的水果來解渴。但水果含有較多果酸,屬生冷食物,吃多了容易傷害脾胃。
三、 「多奶少肉」
即多喝奶類,少吃肉類。春季是萬物復甦、陽氣生發的季節。一年之計在於春,牛奶是全營養食品,春天多喝奶能滿足人體生長、健康等多方面的需求,是各類人群春季養生的首選佳品。肉類膽固醇含量高,吃多了,容易發胖,誘發「三高」等富貴病。
四、 「多水少油」
季節更替帶來多風、乾燥的氣候,加劇了身體水分的流失。頭痛、便秘、體重增加等症狀都是因春燥上火所致。最簡單的排毒方法就是多喝水。每天清晨起來,喝點蜂蜜水,將有助於清洗腸道,排毒祛火。
五、 「多彩少單」
即多吃五顏六色的食物,少吃顏色和口味單調的食物。在人體中,五臟各有所愛,如心愛紅、苦;肝愛綠、酸;腎愛黑、咸;肺愛辣、白;脾愛黃、甜。人們在飲食中,應當照顧到各臟器的愛好。
7、春季如何養生,最簡單實用的六個小常識
1、多伸伸懶腰
春季養生,一定要重視養肝。最簡單的就是伸懶腰。正所謂"人卧血歸肝,人動則血運於諸經"。伸懶腰後,關節筋肉得到活動,肝臟也得到"鍛煉"。伸懶腰要盡量舒展,四肢伸直,肌肉用力。伸展時盡量吸氣。放鬆時肌肉鬆弛,同時盡量呼氣。伸個懶腰吧!
2、注意養肝
中醫認為,春季保健,應該要特別注意對我們的肝臟進行保養,因為春季是屬於陽氣開始升發的特點。所以,根據以上特點,應多吃一些辛甘發散性質的食物,而少食具有酸收作用的食物。
春季易上火,尤其要注意"肝火"的上揚,每遇到春雨連綿或晨霧濃重,或碰到挫折,常會感到心情郁悶而惱怒、生火。所以這時除了飲食調理,還要調養精神,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精神樂觀豁達,排除憂郁,制怒養肝。
3、防風禦寒
春天宜晚睡早起,到室外多活動,舒展形體,使一天精力更加充沛。春天要特別注意防風禦寒,養陽斂陰。根據初春天氣乍寒乍暖一日三變的特點,衣服不可頓減,過早脫去冬衣,極易受寒傷肺,引發呼吸系統疾患。根據"春捂秋凍"的原則,一定要隨氣溫的變化增減衣服,以適應春季氣候多變的規律。
4、飲食裡面加點甜
春天,受陽氣影響最大的是人的肝臟。肝氣旺盛的人春天最容易發脾氣,動不動就"怒從心頭起",這種突然暴發的情緒很容易引起氣血上沖,會導致血壓突然升高、頭疼、眼疼和耳鳴,甚至是腦出血,這種人還容易拉肚子。而肝氣虛弱的人春天常覺得乏力、沒精神,總是懶洋洋的。
如果你屬於前一種體質,可以適當吃點山楂、烏梅等酸性食物,以滋養肝臟。而後一種體質的人,最好在飲食里加點甜。
5、多吃香椿和香菜
早春時節,香椿樹會冒出嫩嫩的綠芽,掐下嫩芽,做一盤香椿炒雞蛋,或者切碎了加點油鹽,做成涼拌香椿芽,是最好的保健家常菜。像香椿、香菜這些帶有香氣的蔬菜,都具有很強的疏通作用,能幫助陽氣在人的體內升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