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電視台養生堂2019年12月26日播放那期的用骨髓泥治療腰間盤突出的講座回放?
今天是來養生的,2019年12月26號播放,那記得用骨髓治療腰間盤突出的講座,這個講座呢,可以說為我們中國帶來了很大的福音。
2、12月13日的世界歷史事件
134年(甲戌年)——張衡研製的地動儀觀測到隴西(今甘肅天水一帶)發生的京城(今河南洛陽)無感的地震。 276年——晉武帝立楊芷為皇後,楊芷為武帝前皇後楊艷從妹,楊艷274年死,臨終要求武帝續娶楊芷為皇後。 552年(壬申年)——梁朝蕭繹在江陵即皇位,是為梁元帝。 629年——唐太宗以李績為通漢道行軍總管,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柴紹為金河道行軍總管,薛萬徹為暢武道行軍總管,眾共10餘萬,皆受李靖節度,分道出擊突厥。 638年——唐太宗組建左、右屯營飛騎,駐宣武門。 648年——契丹部和奚部請求內屬大唐。 713年——群臣上表,請加皇帝尊號為「開元神武皇帝」。 1004年——宋真宗新置龍圖閣侍制一職。 1075年——遼道宗皇後蕭觀音被誣賜死。 1294年——教皇塞萊斯廷五世宣布退位。 1545年——教皇保羅三世召開特蘭托會議,以應付新教和宗教改革運動。 1577年——英格蘭海盜弗朗西斯·德雷克開始其環球航行。 1678年——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雍正)誕生。 1683年——清廷以薩布素為黑龍江將軍。 1897年——俄國軍隊佔領中國的旅順港。 1913年——世界名畫《蒙娜·麗莎》失而復得。 1921年——四國在華盛頓簽訂海軍條約。 1924年——《現代評論》創刊。 1928年——喬治·格什溫的作品《一個美國人在巴黎》由紐約愛樂首演,指揮家是華特·丹羅緒(walter damrosch)。 1932年——許德珩等教授被當局秘密逮捕。 1937年——日本軍隊攻入南京,國民政府宣布遷都重慶,南京大屠殺開始。中國的「南京大屠殺歷史紀念日」。在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及第六師團長谷壽夫指揮下,展開絕滅人性的燒殺淫掠「大競賽」,即「南京大屠殺」。據1946年遠東國際法庭不完全統計,六周內,中國軍民被集體刺殺、火燒、活埋達19萬人,零星屠殺15萬人。抗戰勝利後,松井石根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處絞刑,谷壽夫引渡給中國政府處死。 1939年——納粹海軍引以為豪的軍艦格拉夫·斯佩伯爵號起火,在烏拉圭蒙得維的亞一帶沉沒。 1944年——由列昂納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創作的融美國爵士樂、布魯斯和自身風格為一體的音樂劇《在鎮上》舉行了首次演出。 1952年——第二屆全國衛生會議結束。會議確定衛生工作的四項原則是: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衛生工作與群眾運動相結合。 1957年——殺害李大釗等人的兇手王振南被判死刑。 1964年——原蔣介石集團高官程一鳴起義回廣州。 196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特赦令對於確實改惡從善的偽滿洲國和偽蒙疆自治政府的戰爭罪犯,實行特赦。同時對所謂的「國民黨蔣介石集團」實行特赦。 1971年——美、法總統發表聯合公報宣布美元貶值。 1978年——鄧小平的講話成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 1979年——中國女排在香港舉行的第二屆亞洲排球錦標賽中獲得亞軍,並代表亞洲參加1980年的奧運會。美國試驗成功三叉戟Ⅰ式導彈。 198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由五屆人大四次會議通過,1982年7月1日起生效。阿根廷發生紙幣風波。 199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批轉《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於在公民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二個五年規劃》的通知。 1993年——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黨的第二代領導核心——鄧小平同志在上海視察,12月13日上午,上海寒風細雨,風力達到6級,氣溫只有0℃。89歲高齡的鄧小平不顧惡劣天氣,第3次視察上海的大橋建設。他來到完工不久的楊浦大橋主橋上,堅持下車冒雨走了二十多米。當得知這座橋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斜拉橋時,他高興地握著上海黃浦江大橋工程建設指揮部總指揮朱志豪的手,贊嘆說:「這是上海工人階級的勝利,我向上海工人階級致敬!」 1994年——我國首架水陸兩用飛機在南京輕型飛機研製廠研製成功。 1995年——魏京生被判期有期徒刑14年。 2001年——北京奧運會組委會成立。 2002年——火車登陸海南島。 2003年——前伊拉克獨裁者薩達姆·海珊在家鄉提克里特被捕。 2005年——世界貿易組織第六次部長級會議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開幕。 2006年——南京民間抗戰史料館正式開放。 2008年——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日本福岡舉行,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和韓國總統李明博出席會議。 2008年——中國台灣前領導人陳水扁被釋放。 2009年——第五屆東亞運動會在香港閉幕。 2013年——在12月13號南京大屠殺76周年紀念日來臨之際,由中國南京市政府出資重修的拉貝的紀念墓園落成儀式在德國首都柏林西郊舉行。 2014年——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3、12月13日我國為何舉行公祭儀式?
12月13日,是第四個南京大 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也正逢南京 大屠殺80周年。按照安排,今天上午,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出席在侵華日軍南京 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的國家公祭儀式。
這些年來,隨著親歷者日記、口述實錄等不斷發現,那段歷史的細節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出來,並被不斷完善、豐富。而新近發現的史料也證實,「南京大屠殺」一詞在當時即已多次見諸報端成為固定提法,並與奧斯威辛集中營等相提並論。那是一段讓人不忍直視的慘痛歷史,也是一段讓人激憤的歷史,每每觸及,每每落淚。
構建一個和平、安全、繁榮、開放的美好世界,需要有共同的歷史記憶,唯如此,才能達成共識、表達立場。從2014年設立第一個國家公祭日開始,在記取戰爭教訓方面,我們在漸次豐富個體記憶、家族記憶、城市記憶。在紀念每一個人的悲劇的時候,我們才能防止悲劇發生在每一個人的身上。
4、12月13日是什麼紀念日
12月13日是國家公祭日。
一個國家為紀念曾經發生過的重大民族災難而設立的國家紀念活動,由國家權力機關決定。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主要參戰國政府紛紛推出國家級哀悼日,以國家公祭的形式來祭奠在慘案中死難的國民,增強現代人對國家遭受戰爭災難歷史的記憶。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決定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國家公祭日為了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戰爭罪行,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扞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5、歷史上12月13日發生過什麼
1、蕭繹即皇位
516年蕭繹封湘東郡王,後任侍中、丹陽尹。普通七年 (526)出任荊州刺史,都督荊、湘、郢、益、寧、南梁六州諸軍事,控制長江中上游。
太清二年(548)侯景叛梁圍建康,梁各路援軍集結於建康城外有二三十萬之多。而蕭繹只派兒子蕭方等率軍萬人往救,後又派王僧辯率舟師萬人增援。
次年三月,侯景攻破台城,王僧辯舟師盡沒。不久,又命王僧辯擊潰在郢州(今湖北武昌)都督中外諸軍事的六兄蕭綸;之後再命王僧辯率軍東下消滅侯景。
於天正元年(552)在江陵(今湖北荊州)即位稱帝,當時群臣中有人建議遷回舊都建康,蕭繹沒同意, 年號承聖,並向西魏稱臣。
2、遼道宗皇後蕭觀音被誣賜死
蕭觀音(1040年—1075年),遼道宗耶律洪基的第一任皇後,父親蕭惠(遼興宗母親蕭耨斤的弟弟),遼代著名女詩人。
相貌穎慧秀逸,嬌艷動人,個性內向纖柔,很有才華,常常自製歌詞,精通詩詞、音律,善於談論。她彈得一手好琵琶,稱為當時第一。也有詩作,被遼道宗譽為女中才子。
重熙年間,被燕趙國王耶律洪基納為妃,生太子耶律濬。1055年(清寧元年)十二月立為皇後,尊號懿德皇後。由於諫獵秋山被皇帝疏遠,作《回心院》詞十首。
1075年(大康元年)十一月,契丹宰相耶律乙辛、漢宰相張孝傑、宮婢單登、教坊朱頂鶴等人向遼道宗進《十香詞》誣陷蕭後和伶官趙惟一私通。
蕭觀音被道宗賜死,其屍送回蕭家。1101年(乾統元年)六月,天祚帝追謚祖母為宣懿皇後,葬於慶陵。
3、俄國軍隊佔領中國的旅順港
就在旅順港竣工後的第4年,即1894年秋,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海戰中,炫耀一時的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攻入旅順的日軍在旅順進行了瘋狂的大屠殺。
為使侵略佔領合法化,日本政府強迫清政府於1895年4月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遼東半島被日本強行佔領。
但日本人尚未駐紮下來,就在俄、法、德三國干涉下,被迫以3000萬兩白銀讓中國把遼東半島贖回。
1896年,沙皇俄國以迫日還遼有功,同清政府簽署中俄密約。後來,密約泄露,列強爭相迫使清朝劃出勢力范圍、租界與租借地。1897年俄國強行租下旅順與大連兩港口。德國則強占膠州灣。
4、南京大屠殺
南京大屠殺(Nanjing Massacre)指1931至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期間 ,中華民國在南京保衛戰中失利、首都南京於1937年12月13日(學術界認為開始於12月5日)淪陷後。
在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長谷壽夫指揮下,侵華日軍於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6周的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屠殺和姦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
在南京大屠殺中,大量平民及戰俘被日軍殺害,無數家庭支離破碎,南京大屠殺的遇難人數超過30萬。
5、教皇塞萊斯廷五世宣布退位
1294年8月29日,新教皇正式加冕,稱塞萊斯廷五世。盡管這位新教皇受到廣大信徒的尊敬和崇拜,但是他顯然不適合新職位。
由於其本人來自民間,長期過著隱士生活,對世俗事務毫無經驗,塞萊斯廷五世很快就厭倦了教皇的寶座。
在即位僅僅一個月後,他就公開表示希望退位。面對這種教會史上罕見的情形,樞機主教團舉行了緊急磋商,並在隨後舉行的一次秘密會議上同意了塞萊斯廷五世的請求。
12月13日,在擔任教皇一百多天後,塞萊斯廷五世悄然離開了羅馬。後來他再度過上了隱士的生活,直到1296年5月19日默默去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12月13日
6、電影頻道12月13日節目表
12月13日節目表
00:50音樂電影欣賞14 第14期
00:55光影星播客
01:012015-12-12電影快訊
01:04紐約客@上海
02:42棋王和他的兒子
04:16父輩的旗幟
06:03天字型大小密令
07:36光影星播客
07:43樂樂熊奇幻追蹤
09:15光影星播客
09:222015-12-13電影快訊
09:26少兒影院 美女與野獸(美國)
10:51光影星播客
11:0080後的獨立宣言
12:39光影星播客
12:46音樂電影欣賞13 第13期
12:53佳片有約 諜影重重4
15:02佳片有約 (50) 第50期
15:24光影星播客
15:322015-12-13電影快訊
15:35怪醫唐慎微
17:19光影星播客
17:27世界電影之旅
(100) 第100期
17:42中國電影報道 (347) 第347期
18:08光影星播客
18:17棲霞寺1937
20:02光影星播客
20:122015-12-13電影快訊
20:15百團大戰
22:10光影星播客
22:18X戰警 第一戰
7、北京朝陽區12月13曰凌晨著火死亡身份確定沒
尚未確認。不過可以肯定都是外來人口。
12月13日凌晨,北京朝陽區十八里店鄉一處村民自建房發生火災,導致5人死亡9人受傷。著火點位於一棟三層樓建築的一樓,只有一個出口。記者在現場看到,在寬度一米左右的走道,地面上留有被踩滿腳印的棉被,兩輛著火電動車只剩下黑色骨架。
8、為什麼把12月13日定為全民公祭日
你好!
12月13日是公歷一年中的第347天(閏年第348天),離全年結束還有18天。
2014年2月27日下午27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了兩個決定,分別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9、為什麼將12月13日定為公祭日
國家公祭日是國家為了紀念曾經發生過的重大民族災難而設立的國家祭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了兩個決定,分別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以下是兩個決定全文。
決定·紀念日
每年9月3日舉行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活動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決定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成為中華民族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點,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
為了牢記歷史,銘記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艱苦卓絕的斗爭,緬懷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英勇獻身的英烈和所有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作出貢獻的人們,彰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中國人民堅決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共同奮斗,決定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每年9月3日國家舉行紀念活動。
決定·公祭日
南京大屠殺早有定論 國家將公祭悼念死難者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決定指出,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中國南京開始對我同胞實施長達40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慘案,30多萬人慘遭殺戮。這是人類文明史上滅絕人性的法西斯暴行。這一公然違反國際法的殘暴行徑,鐵證如山,早有歷史結論和法律定論。
為了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者,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戰爭罪行,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決定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每年12
月13日國家舉行公祭活動。